父亲的咆哮教育和母亲的温柔教育冲突怎么化解?

浴火重生不死鸟972


您好!

在发表自己的观点之前,对于您所说的父亲的咆哮教育和母亲的温柔教育之间的冲突,我觉得有必要澄清三个疑问:

第一,在数量上,父亲的咆哮和母亲的温柔之间的冲突是普遍性的,还是在遇到教育孩子的重大事情时才发生?

第二,在程度上,父亲的咆哮是一个什么样的激烈程度?是歇斯底里,还是严厉的批评指责?母亲的温柔是没有原则的纵容,还是在原则之下的平和?

第三,在合作上,父母截然不同的教育方式,是一个唱白脸,一个唱红脸的默契配合,还是教育观念上的完全相反引发的冲突?

鉴于当下无法与您对话,我就从这三个方面表达对于如何化解父母不同教育方式所致的冲突的思考和方法,供您参考。

首先,对于父亲而言,如果父亲的咆哮是经常性的、普遍性的,大事小事都如此,那么我感受到父亲心理的不成熟,情绪自控能力欠佳。

心理学上有个名词叫“强迫性”重复,说的是:人的一生都在重复童年时期的应对方式,童年的情绪表达和人际互动方式,会影响人的一生。

中国文化中也有一个俗语叫“三岁看大,七岁看老”,说的也是这个道理。

所以对于父亲的频繁咆哮而致的冲突,要做几个方面的工作:

1.要去探究父亲的童年成长经历,是什么样的成长环境导致了他现在的“咆哮”?

2.提升父亲的反思能力,引导他去做自我成长,可以通过各种学习途径,也可以寻求专业人士帮助。让停滞在童年时期的幼稚心灵得到重新发育,与当下的年龄和身份相契合。

当父亲的心理发育趋于成熟,情绪的自控能力就会得到相应提升,咆哮的状态就会因自我控制能力提升,和内心愤怒的消化而慢慢减少,甚至消失。

3.作为孩子也可以做一些适宜的沟通,即当父亲情绪平和时,找机会向他表达自己在他咆哮时的恐惧感受,请他理解自己的内心想法,并且提出自己的期待,去帮助他改善教育方法。

其次,对于母亲而言,母亲的温柔是一种发自内心的平和与冷静,还是在问题面前没有原则,无度放纵?

如果是前者,我能感受到母亲心理的强大与成熟。在孩子的成长中,情绪稳定的父母能给他带来安全感和放松感,他才能集中精力去探索周围的世界。

如果是后者的无原则放纵,则对孩子的成长不一定是好事。放纵会带来溺爱,会造成边界和规则意识的丧失,将来孩子走进社会,一定会碰得头破血流。

合适的教育是规则和自由的有机结合。而怎样制定规则和自由的界限,这是父母成长的功课。

再次,对于父母教育方式的冲突而言,这是一种合作方式,还是格格不入的天壤之别?

如果是一种合作方式,那么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一人唱白脸,一人唱红脸,对构建孩子的规则意识和边界意识还是很有必要的。但是,如果是后者,则会对孩子的成长带来诸多不利影响。

比如,父母之间的教育冲突不是配合原因,而是双方价值观念的不同所致,不断产生的矛盾,必然会导致家庭关系的不和谐,父母之间的紧张关系必然给孩子的成长带来恐惧和不安。那么孩子在这样的紧张氛围里,一定会去贴近温暖他的一方,而与之结盟去共同对抗不友好的一方。这样的关系模式在心理学上被称为“三角缠“。

化解冲突的方法,就是父母之间加强沟通和协商,用相互尊重的方式去了解对方的需求和愿望,同时分享自己的感受和渴望,力争在平等对话的基础之上,接近对方,协调一致。如果实在不能解决分歧,那也没有关系,相互保留不同意见,而不要在孩子面前争吵。

综上所述,如果要从根本上化解父亲的咆哮教育和母亲的温柔教育之间的冲突,就得先了解他们冲突发生的原因、过程、及影响,然后根据具体情况“对症下药”,才会收到相应效果。

从根本上来讲,父母间的关系是孩子成长的土壤,父母的教育方式是相同还是不同,都要以“如何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有利”为目标来进行。在这个统一目标下,化解矛盾冲突就有了清晰的方向和具体的方法。



哈佛妈妈亲子园


你好,我认为父母的教育都应该接受而不是化解。

母亲的温柔带给孩子信心与勇气,孩子是母亲快乐的源泉,给了母亲以热爱生活,追求美好的动力,而温柔慈爱的母亲,何尝又不是孩子努力成长,追逐梦想的坚定信心与无畏勇气的最初来源。母亲是跟孩子最初的成长待在一起时间最长的人,有了母亲的温柔与关爱,孩子才会逐渐产生向上健康的心理认知,意识到自身的价值,感受到这个世界的美好与善意,产生自我认同与实现自身价值的意愿。

如果在成长过程中,感受不到母亲的温柔,那孩子就更难以感知这个世界的善意,也难以意识到自己的珍贵,这样的孩子通常容易脆弱跟敏感,面对生活的磨砺时,难免心里无法产生强大的自信与勇气。

当然,母爱的温柔绝不意味着没有原则的溺爱。无原则的爱,无疑是对父母深深地伤害,但从家庭教育的初因溯源,孩子何尝不也被这无原则的爱深深伤害。

而父亲的咆哮教育是教会孩子责任与力量

作为一个父亲,最大的乐趣就在于,在其有生之年,能够根据自己走过的路来启发、教育子女。父爱深沉而坚定,与母亲温柔的关爱相比,父亲的爱多是理性的。由于父亲在坚毅果敢、理性思维等方面更有优势,而且在一个家庭中,父亲通常处于“权威”的角色,是家庭坚实的倚靠与支柱。所以,作为家庭的脊梁,父亲们往往阅历更多,心性更坚韧,也更能担负责任。

由于父亲是孩子们呱呱坠地来到这个世界,所接触到的第一个男性,因此在孩子们的眼中,每一个父亲都是超人,都是勇士的象征。父亲面对逆境与困难时的表现,会成为孩子面对这个世界的模板。

一生的路,不可能一帆风顺,风雨坎坷是谁都无法避免的。遇到困难并不可怕,关键在于面对困境时的作为。对于家庭也是一样的,在遇到逆境时,是畏缩不前怨天尤人还是迎难而上努力克服,父亲这时的表现与担当,会深深印在孩子的脑海里。父亲的格局,父亲的担当,无可置疑会给孩子将来面对困难时以莫大的鼓舞与力量。

曾有心理学家指出,绝大多数孩子在小的时候,都会把父亲当成自己心中的偶像,往往会对父亲有一种强烈的崇拜之情,并会下意识地去模仿父亲的行为方式,在孩子心智成熟之后,他们会努力去抵达或者超越父亲的高度。

父亲是孩子心中的超人,是孩子的榜样,父亲的担当与格局往往决定着孩子未来能抵达的高度。沐浴着父爱成长的孩子,会有很强的责任感,他们往往自信阳光,敢于尝试,敢于突破,往往今后的人生发展能够抵达更高的上限。

当然,父爱也不宜过于强势和大包大揽。毕竟,孩子的人生之路终究要靠自己一步步去闯荡。适时听取孩子的意见,适时给予合理指导与支持,并适时放手鼓励孩子大胆放手去做。

总结一句话父爱母爱陪伴影响孩子的一生

父亲母亲的爱,奠定了孩子最初的认知与品性。孩子终究会慢慢长大,会有属于自己的空间,组建自己的小家,一步一步独立面对人生的风风雨雨。然而,父母对孩子从小的教育,母爱的温柔,父爱的深沉与担当,会将勇气和自信融入孩子的灵魂,将责任与力量铭在孩子的心上。

母亲的温柔,父亲的威严,就是给孩子最好的教育!




卫老师分享


这个题目导向性有些问题。开篇就把父母教育方式格式化了。以我的理解来看,对孩子的教育应该刚柔并济,松弛有度;既要讲原则树规矩,也需有呵护促个性。

父亲母亲在家庭教育中是有差异的。“父爱如山,母爱如水”;父亲就要像一座山,支撑孩子的信念,让孩子学会刚强。母亲就要细腻、温柔、善良,这样才有利于孩子“柔”的性格形成。刚柔相济才是完善的人格。

总之,父亲的教育看似“咆哮”,实则为孩子提供坚韧、独立、责任、自信的品格;母亲的教育看似温柔,其实是润物无声,提供真善美的养料。做父母的在对待孩子教育时,不应该一人承包,而要各司其职,相向而行。



吴语时光


孩子确实需要快乐成长,但这不是任意的自由,这个自由应该是在一定的约束条件之内,不是过度的给予温柔哥溺爱。但是我们对孩子的严格也要是合理的,望子成龙是人之常情,但是我们不能因此苛刻的要求孩子这也是不对的,总的来说,只要不是这两个极端,怎么要求孩子都是不过分。


新东方肥西学校


孩子似小船,父严母慈恰似两股不同方向的风,这样才能让小船不偏离航线。

不过有一点要注意,父母同时教育孩子时,一定要教孩子体会父母另一方的心情,切不可当着孩子面指责对方教育方式。否则孩子是很聪明的,他很快会察颜观色选择对自己有利一方结成“同盟”,这样以后再教育就难了。

如果父母做不到这点,就错时教育,一方教育孩子的时候另一方先忍着别说。以免将亲子矛盾转化为夫妻矛盾。

切记切记,教育未成年孩子,父母才是统一战线。[灵光一闪]





中文写作入门心法


个人认为这两者之间并不冲突,本来父母在教育问题就应该一个唱红脸,一个唱白脸,这样的教育才是和谐,都说父爱如山,母爱如水,父亲的教育应该稳重而严厉,但不等于咆哮。


风为澜殇


首先声明,父亲并不是咆哮的代名词,母亲发起火来不比父亲差。言归正传,个人认为,你所说的其实就是父母在教育孩子时一个黑脸一个红脸,这本身并不矛盾,也许您认为父亲的严厉可以使教育效果很明显,一旦母亲温柔起来,孩子又回旧态,但是您要知道,孩子毕竟还小呢,他需要的更多的是爱和关照,我个人建议,父亲咆哮时母亲不要插嘴,等孩子哭过了怕过了,母亲在侧面叮嘱一下,而且要当着父亲的面,既要肯定父亲,又要鼓励孩子,这就应该可以啦


米斯特于520


咆哮教育不要没完没了,温柔教育不要溺爱无度!把握一下尺寸,掌握好度!教育的时候千万不要同时上,更不能产生矛盾观点


孤山清风


母亲才对的,耐心一点


找东东西南北中


把握好度和时间,其实这是最好的教育方式,最好提前两个人先沟通,达成统一意见毕竟你们的目的是一样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