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家长对孩子的教育到底该关注什么?

仲尼啊仲尼


家长对孩子的教育,其实就是家庭教育。我也曾写过关于家庭教育的文章,也曾回答过“家庭教育的出发点是什么?”

今天就再回答一下。

我觉得家庭教育要关注什么?

1、家庭教育要关注孩子的习惯。一个有着良好习惯的孩子,对于他以后的生活、学习、成长是有着很深的影响。关注他的习惯养成,就要有目的去培养,在生活的点滴中,在亲子的学习中,在陪孩子做作业中,在外出游玩时……总之,家长明白了这点,就要有目的性去关注去培养。

2、关注并培养其适合的兴趣的项目。当一个人有了自己的兴趣爱好,那么他的生活充满着乐趣。当然所说兴趣爱好,是健康的上进的有益的。他能为此而乐此不疲,并不断去精进,这何乐而不为呢?

3、关注孩子的身心健康。家长不能只关注着孩子能考几分,学习怎么样,在班级、年段里排几名,更需要关注他们的身心健康。一个健康的身体和健康的心理比什么都重要。这次疫情,许多发出感叹,健康真好!心理健康的关注不能忽视,相信许多家长对于这方面会所忽视,觉得孩子能有什么心理问题,但到了出问题时,后悔都来不及了。

还需关注孩子的价值观。

学校教育只是孩子成长的一个部分而已,而家庭教育却是不可或缺的。

孩子从降落这个世间,第一个迎接他是他的父母、家人,从此他的喜怒哀乐就与这个家庭息息相关了。他的成长关系到一个家庭成长,因此,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有个外国教育家曾说过,一个好父亲顶得过100个校长,可见家庭教育,家庭的影响对于孩子来说,那是多么的重要。

但也要清醒的认识到家庭教育是孩子成长的一个重要部分,并不是全部。


郑老师的教育


一,关注孩子的饮食和生理健康。饮食要做到均衡,每天要保证睡眠充足。

二,关注孩子的学习情况。

1,关注孩子的学习兴趣。我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孩子对学习感兴趣,他才能做到主动去学。

2,关注孩子的学习习惯。在孩子进入学习开始,就要关注孩子的学习习惯,并对孩子不良的学习习惯及时纠正。

3,关注孩子的学习内容。学习不只是课堂书本的学习,学习的内容是非常广泛的。常言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作为家长,眼睛不要只盯着孩子的书本学习,而是要找机会带孩子走出去,充实孩子的感性认识。

4,关注孩子的学习效率。学习是有方法的,方法得到,效率自然会高;方法不当,看似刻苦努力,但效果不一定佳。家长要从以下一些方面关注孩子的学习效率:一是时间安排是否妥当;二是指导孩子有效的学习方法,抓住学习的“牛鼻子”;三是给孩子创设一个适合学习的无干扰的学习环境;四是指导孩子科学用脑不打疲劳战;五是要制定学习目标。

三,关注培养孩子的优良品质和心理健康。孩子的情商教育值得我们关注。这些情商技巧包括了自信心、意志力、压力应对、自我管理的技巧、情绪控制、挫折抵抗和解决问题能力等。让孩子能够自己管理自己。


小学英语规划与学习


可以从一下几个方面去着手:

第一,孩子的兴趣入手,保持良好的沟通。

一般从孩子的兴趣入手,孩子接受起来比较快。比如跟孩子讨论篮球、足球、羽毛球、画画......等孩子感兴趣的兴趣入手,让孩子把空余时间都利用起来。文化课的学习可千万不能拉下来,兴趣知识辅助作用的。

第二,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也要教会孩子基本的社会规则。

比如见了人要问候,吃饭之前要洗手,捡了东西要归还......这些基本的社会常识。毕竟一个人起码的道德是要从小培养的。

第三,培养孩子独立的学习能力

有的家长小学的时候管孩子比较严格,青春期学习就管不住了。这是为什么?因为孩子在成长的过程。没有培养孩子独立思考和看待问题的能力,一直是家长监督来着进行的,一旦没有人去负责。就会造成孩子自我控制的缺失的。监督也是要建立在孩子认为自己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之上的,而不是外在强加的结果。

第四,价值观要正

这个多方面的给孩子的教育,总之就是教孩子做一个正直的、善良的人。


多多爸爸在杭州


现在的家长对孩子的教育到底该关注孩子的什么?

家长首先理解教育的目的。

有些家长认为,孩子接受教育最终目标是为了让他们最终能找到一份好工作并自食其力的工作,这是对教育的狭义理解。教育学家西塞罗说:“教育的目的是让学生摆脱现实的奴役,而非适应现实”,家长结合社会经济发展,社交发展,文化发展,个人发展几方面关注孩子的成长。

视孩子的社会交往。人在社会中生存要面对三种关系,即人与自然关系,人与人的关系,家庭关系。

全世界的就业环境正在迅速变化,孩子将面临的社会的各种挑战,必须与各种各样的人交往,合适的方式处理问题,赢得社会和他人的尊重。

注孩子的合作能力。孩子学会与他人合作解决问题,取长补短,分享和生成想法,实现共同的目标,随着社会分工的细化分工协作完成任务成为一种习惯,合作共赢成为趋势。

立正确文化价值观。了解周围的世界意味着要让他们了解自己和其他人的文化,丰富孩子们对自己周围文化的理解,理解塑造这种文化的人、事件和环境,以及参与的人为什么会这样思考。

长关注孩子个人发展。教育应该从孩子所在的地方开始,而不是把他(她)留在那里,帮助孩子应对他们内心世界的想法和感受,认识自己的优势与劣势,人通常不是被别人打到,而是别自己打到。家长使孩子能够了解他们独特的内心世界,并在周围的世界中找到自己的道路。许多人一生中都不知道自己真正的才能是什么,也不知道自己真正的天赋是什么,这就是这么多成年人不喜欢他们所做的工作或他们所拥有的生活的原因之一。但也有一些人找到了他们的天赋,他们的生活或职业很适合他们,并且能够赋予他们一种使命感和生命的意义。


Nbs南山悠悠


父母对孩子的影响力永远大于老师,一个好的老师,或许能够影响孩子三年五年,但是家长的影响力却是一辈子的!家长永远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孩子永远的榜样! 有些事,老师帮不了,只能靠家长,靠孩子自己去努力。

1

写字和握笔姿势

如果你经历孩子成长的整个过程,你会感悟到,孩子写一手帅气的钢笔字,是非常有价值的技能。把字写好,是每一个家长的责任。如果你还年轻,不知道怎么教育孩子,那就从这一点开始吧。

请您记住,一个班里那么多学生,老师没精力逐个纠正学生的握笔姿势,没精力激励每个孩子都去练字。

叛逆期的冲撞

孩子到了四五年级,就敢跟你顶嘴了——这都是爷爷奶奶惯的,也是你没规矩惯的。记住,对孩子的缺点要对症下药,尤其是,对原则问题就是不能让步。譬如,作业完不成,就是不能睡觉;关上电脑,就是不许玩游戏。

请您一定记住,五六岁开始,如果你舍不得对孩子说“不”,到了10几岁,你就不敢对孩子说“不”了。不要埋怨孩子不听话,你在孩子几岁的时候,就埋下了隐患。

3

读书的兴趣

读书的兴趣,是从小时候开始的,两三岁的时候,孩子就该看书了。此时,孩子爱不爱看书,跟父母的表现有直接关系。家里的书多,孩子读得就多。家里没什么书,孩子就不喜欢读书。我们家长,不要埋怨孩子不喜欢读书,父母没给孩子传承给爱读书的习惯,孩子怎么爱读书呢?孩子从记事起,对父母读书就没印象,孩子就只能模仿读书以外的事情。

请您记住,不要试图通过老师培养孩子读书的习惯。习惯应该是家长培养的。家长做出表率了,孩子就会以家长为榜样。如果你忙于生计,没空读书,那好,将来你的孩子在知识面上就会有缺陷,在认识能力上就会有差别,将来写文章就会出现力不从心的现象。您需要给孩子从小买书,就好像给他添置衣物食品一样。只有从小就接触书,孩子才有可能爱上读书。

4

快乐教育

如果家长一直以为孩子上学很辛苦,一直以为国外教育多么好,多么优秀,国外孩子没有作业,可以无拘无束……除非你现在就把孩子送到国外,要么就不要有这种育儿理念,因为你改变不了中国的教育大环境,你这样的想法最终是害了孩子。事实证明,凡是开始讲究快乐教育的家长,到头来你会发现,孩子会越来越不听话,在班级与集体格格不入,孩子的成长过程才是最痛苦;凡是从小就刻苦的孩子,他将来才会拥有自信,拥有很多快乐。

请您记住,快乐教育不是你一个家长可以做到的。孩子从小接受了你的快乐思想,可是在大环境下孩子没有志同道合的同伴,没有老师的鼓励与表扬——因为他与大家背道而驰,老师不可能天天表扬他,您需要适当的给予孩子挫折教育。那么,这样的其实他并没有快乐,他就会变得孤独、偏执、逆反,一旦您发现了这些现象,那就后悔莫及了。

5

争胜心

如果家长信誓旦旦地要求孩子夺得某个名次,并且为孩子的学习付出关注和代价,那么,孩子的成绩,距离家长的目标,差距就不会大。如果你对孩子要求成绩差不多,弄个中上游就可以了,那么你家孩子不会考到前几名。因此,我们家长必须给孩子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目标,班级多少名次,年级多少名次,然后鼓励孩子去努力。如果孩子因为学业的懈怠而导致成绩下滑,此时,适当的体罚,写检查等,都是可行的。

请您记住,父母的心气高,孩子的斗志才高。这种遗传的气质,不是老师教的。老师也教不会。

6

学习和生活习惯

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家长爱卫生,孩子也就爱卫生。家长乐于助人,孩子也就助人为乐。要想让孩子成为高尚的人,家长的行为绝对不能卑劣。

请您记住,老师教给孩子的多是课本的知识,课本以外的,尤其是生活习惯,做人道理等等,家长永远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宝珞姐的生活日记


我接触的孩子和家长非常多,我来谈谈我的看法吧。

对孩子要有正确的认知

家长都渴望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但只有少部分家长能够对自己的孩子有着理性的、正确的认知。我发现越是行为习惯好的、成绩好的孩子,其父母对孩子的认知越理性、越正确,他们对孩子的态度也更开明。反之,是另外一种情况了。

家庭对孩子的影响

孩子从出生那一刻就已经是千差万别了,再加上家庭的养育方式,孩子是深深地带着家庭的烙印。所以,我们可以反思一下自己的家庭氛围如何,自身以及长辈的生活、行为方式如何,这些统统地会映射到孩子的大脑中,影响孩子的成长。

孩子的品行是第一位的

品行是两个部分——品德与行为。我们是否培养了孩子尊重长辈的品德?爸爸妈妈、长辈们对孩子说话时,孩子是否停下了自己的事情认真听?当父母不能满足孩子的愿望时,我们是否教会孩子不要哭闹,而是好好地跟父母交流?溺爱、无限制地满足孩子,孩子就会形成脆弱的心理,他的品行就得不到良好的塑造。这样的孩子越大越难管。

规则意识的建立是解决绝大部分孩子教育问题的关键

很多时候,家长都会跟我说,“我怎么喊都喊不动,说多了他还跟你顶起“。这种父母与孩子的关系,真的是极其常见,十个里面有九个都是。为什么会这样呢?

家庭规则意识的缺乏!

孩子习惯了跟家长无理取闹,习惯了跟家长撒娇;家长呢,也习惯了不忍心,也习惯了啰哩啰嗦、唠唠叨叨。这样的结果就是,大家对彼此的话都不放在心上。

家长对孩子作要求的话应该是少而有力的,切忌多而无力。家长的话要有权威。比如,和孩子商量好,家庭作业必须晚饭前做完,这个要求家长只需要跟孩子提一两次,不要多余的话。完成了,就吃饭;没完成,对不起,按要求做完了再来吃。不要心疼孩子,这种规则建立起以后,作业根本不需要你操心。其他的事情以此类推。

学习兴趣以及艺术类兴趣的培养

当你注意了以上的教育以后,这一点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了。就不在详细阐述了。

希望我的回答解决了您的疑问。


语文界的小黄老师


做为一个十岁男孩的妈妈,我认为对孩子,一定要让他感觉到你是爱他的,这是一切的基础。


我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基本没有严厉的管教或说教。我觉得,我和他是平等的,我们俩可以探讨一切问题。一棵在爱与平等的土壤中成长的树木,大概率不会长歪。


最近放疫情假,我们天天在家朝夕相处。孩子不可避免地增加了很多玩手机的时间,我也没有太焦虑。今天我还跟他说:“妈妈真羡慕你。”他奇怪地看了我一眼,说:“羡慕什么?”我说:“作为一个小学生,你就拥有了自己的手机。”他居然不好意思地放下正在看视频的手机,搭多米诺骨牌去了。


信任孩子,爱孩子,这是家长最应该关注的。


核心区的锦鲤


家长该多关注孩子的家庭教育,包括习惯养成,性格塑造,财商养成,沟通能力,思维能力!孩子教育教育是系统化教育,主要包括以上五个管理模型!每个模型有核心培养要素,可以通过不断反复训练来提升!有需要,一起探讨,一起进步!PATHS包含5个主要的概念:自我控制(Self-Control)、情绪理解(Emotional Understanding)、积极自尊(Positive Self-Esteem)、关系(Relationships)和人际问题解决技能(Interpersonal Problem-Solving Skills)。



家庭教育导师


1.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让 她从小爱读书,对读书感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2.以身作则,给他营造良好的家庭学习氛围。

3.多与老师交流,询问孩子在学校的学习情况,做补充教育。

4.注重学习成绩,更注重实践能力和道德培养。做一个人格健全的孩子,让他多多参与活动,多做家务,培养动手能力。


一起学书法王莉悦享


其实这是很多家长焦虑的问题,听了很多课程使自己越来越迷茫。听课只是提供一种方法,家长能关注到孩子就行,关注他自身的能力发展就行了,注意平时的互动模式就可以了。其实孩子本身就具有能力,相信他有能力解决属于他自己的问题,给予相应的帮助和引导就行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