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人眼中最值钱的10位中国人,你知道几位?

中国首富的交椅经常易主,换来换去,总是我们熟悉的王健林、马云这些商业大鳄。然而在美国人眼中,最值钱的10位中国人,这几位首富竟然没有排进去,他们到底是谁呢?

一、杨伟

美国人眼中最值钱的10位中国人,你知道几位?


中巴联合研制的“枭龙”飞机总设计师,歼20的总设计师。

曾任中国航空工业第一集团公司成都飞机设计研究所总设计师兼常务副所长、研究员,中航工业集团副总工程师、中巴联合研制的"枭龙"飞机总设计师。现任中国航空研究院副院长、中航工业科技委副主任。2017年11月,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二、朱英富

美国人眼中最值钱的10位中国人,你知道几位?


长期从事中国大型水面舰艇设计,是中国第一艘航空母舰“辽宁舰”总设计师。

1990年起担任出口泰国的F25T型护卫舰工程总设计师。该型舰装备国内外先进电子、武器装备,较国外同类型舰排水量小10%,并需满足泰方提出的西方武器不在中国装舰的要求,使设计及建造难度增大。为达到良好快速性能要求,他主持对舰的主尺度及线型精心设计,船模在德国汉堡水池试验后被认为是该水池试验过的优秀船型之一。针对装备量大而排水量偏小的困难,重点协调解决关键设备布置、关键舱室布局与总体布置的矛盾,在确保装备性能发挥及安全使用的前提下,实现全舰紧凑布置。泰海军曾请某西方权威机构对舰进行包括主尺度、吨位、总布置、总体性能、生命力等作咨询评论,结论为"该舰是一个均衡得很好的设计","该级舰与大多数欧洲海军的设计标准与实践十分接近"。该型舰的主要性能指标与以德国MEKO型出口护卫舰为代表的西欧90年代的护卫舰水平相当,它的研制成功,使我国成为世界上为数不多的能根据用户海军及国际通行要求建造新型护卫舰出口国之一,并为军船贸易积累了宝贵经验,也为我国海军新型护卫舰研制提供了很好的母型。该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及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1996年起他主持了我国新一代两型驱逐舰研制。该新型舰装备复杂、技术起点高,研制难度大。作为工程总设计师,他带领研制团队,应用现代舰船设计理念,采用诸多新技术、新工艺,成功实现了体现现代国防工业先进水平的多个新研制的系统、几千台套装备的综合集成和优化配置;他主持突破了以先进的水动力布局、全舰物理场特征值控制、一体化的综合作战指挥控制系统、复杂电磁环境下的电磁兼容性等多项总体关键技术。在首次装舰的新研制设备高达70%的条件下,应用系统工程原理,通过精心协调,作好技术决策,历经十年努力,研制完成达到当代世界同类水面舰艇先进水平的新一代驱逐舰。使用部队认为:该型舰设计和建造质量优良,总体航海性能和作战能力均明显优于上一代驱逐舰;其总体隐身性外形具有鲜明时代特征,信息化程度高,平台设计优化,是目前我海军最先进的驱逐舰。该舰的研制成功,全面提升了我国水面舰艇的研制能力和科技水平,舰的总体技术达到了当代世界水面舰艇的先进水平,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继美、俄之后第三个能自主研制国产化的编队区域防空型驱逐舰的国家。该新型舰服役后,先后参加了中俄联合军演等重大军事行动;首舰曾随舰艇编队访问欧洲四国,航程23000余海里,经受了大风浪考验;2008年底两艘舰参加赴索马里海域执行国际护航行动,在国内外产生了重大影响。该舰获2007年度国防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及2008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主持过多项预研课题的研究工作,在船舶流体动力学、结构、隐身性、计算机辅助设计等研究方面取得了很好的成果。作为研究生导师,多年来培养了多名硕士生和博士生,目前仍继续从事研究生培养工作。多年来的研究和设计实践,取得了良好的绩效,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二等奖各1次(排名第一),国防科技进步奖特等奖、二等奖各1次(排名第一),省部级科技进步奖4次。编著过等专著,发表了20余篇论文和报告;参与过许多科技文献和著作的翻译工作。

三、戚发轫

美国人眼中最值钱的10位中国人,你知道几位?


神舟号飞船总设计师,空间技术专家。1976年调入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从事卫星和飞船的研制,曾任研究院副院长、院长,同时担任过多个卫星型号和飞船的总设计师。

导弹研制工作

20世纪50年代末到60年代初,戚发轫参与了中国第一枚仿制导弹"东风"一号的研制工作。由于中苏关系继续恶化,不久前苏联专家也全部撤出中国,并带走了所有资料。当时首枚导弹"东风二号"已经在研制中,在备受打击的同时,戚发轫等人清醒地意识到:靠别人靠不了,只能靠自己。可是中国自行设计的"东风二号"1962年发射时却以失败告终,两年后,"东二"成功发射。同年10月,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6年10月,两弹结合成功。接下来的"东风四号"、"长征一号",戚发轫参加了结构和总体设计工作,都成功发射。

1966年,因承担"两弹结合"任务而进入酒泉发射场的戚发轫,在戈壁荒原上一连奋战了5个月,10月底,中国首枚导弹核武器发射试验取得圆满成功 。

卫星研制工作

戚发轫搞过导弹之后,又参与了中国长征一号运载火箭的结构和总体设计。1968年,戚发轫的工作正式从火箭研制转向卫星研制,并成为中国自行研制的第一颗卫星-东方红一号的技术负责人之一。

1968年2月,专门负责卫星研制的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正式成立,他被当时负责卫星总体工作的孙家栋"点将",与另外17人一起经聂荣臻元帅亲自批准调入研究院,成为自行研制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的技术负责人之一,人们将他们称之为"航天十八勇士" 。

戚发轫在主持东方红一号(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研制工作时,提出完整的地面实验方案,为保证发射成功做出贡献。在主持东方红二号通信卫星研制工作时,提出并建立了卫星可靠性设计规范,为提高卫星可靠性做出了有益的工作。在主持"东方红三号"第二代通信广播卫星时采用公用平台和模块化设计原则和多项新技术,不仅使中国通信卫星上了一个新台阶,并为后续卫星研制提供一个技术成熟的公用平台。

神州飞船研制

戚发轫在主持"神舟"号飞船时制定了具有中国特色、符合中国实际情况的总体方案,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完成了中国首次载人飞行 。

四、刘宝镛

美国人眼中最值钱的10位中国人,你知道几位?


导弹总体设计专家,东风31洲际导弹总设计师,中国科学院院士,长期从事飞行力学和弹道导弹总体设计工作。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他开始参与中国新一代固体型号武器的开创性研制工作。从基本原理着手,在没有现成资料可借鉴的情况下,发挥聪明才智,建立了一个新的弹道计算方程,并通过反复探索、试验,确立了一种满足要求的设计方法,为成功研制该型号作出了突出贡献。

他作为负责总体的型号副总设计师主持了该型号的全部研制工作和定型。该型号荣获国家科技进步获特等奖。

自1987年以来,他担任国家基重点型号的总设计师。面对这个要求高、难度大、周期紧的型号工程,在研制工作中,他大胆采用新技术(通常,研制新的型号,一般采用新技术皆不超过30%,而该型号采用的新技术却超过80%)并组织攻克了十二个分系统的13项技术难关,亲自主持,确定了大量具体技术方案,领导了各项重大的地面考核试验,提出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技术管理措施并亲自制定了《设计守则》和各研制阶段的考核标准,确保了关键技术的工程化和安全可靠性、实用性,方便了武器系统的维修保障。为该型号工程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他获得了"全国劳动模范"的光荣称号。

五、孙聪

美国人眼中最值钱的10位中国人,你知道几位?


中国航空工业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总设计师,先后担任了歼15舰载机等多种型号总设计师,中国工程院院士。

孙聪,长期奋战在战斗机设计和试制一线,先后担任了歼15舰载机等多种型号总设计师。他带领研制团队持之以恒地进行技术创新,坚持不懈地攻坚克难,在多型装备研制工作中发挥了重要的领军作用。

还先后参加了火-飞-推综合设计、先进航空电子综合化系统构型、飞机总体综合设计、隐身技术等预研及重大型号与课题的研究,在飞机总体设计工作中积累了较丰富的经验,逐步成为该专业的学科带头人和青年专家。特别是在研究所航空电子综合化专业的组建、歼八Ⅱ型飞机、歼八Ⅱ M型飞机及高新工程研制中,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六、陆军

美国人眼中最值钱的10位中国人,你知道几位?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首席科学家,空警2000预警指挥机总设计师。2010年荣获了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

七、黄旭华

美国人眼中最值钱的10位中国人,你知道几位?


2013年度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中国第一代攻击型核潜艇和战略导弹核潜艇总设计师,中国核潜艇之父。

1958年,黄旭华调到北京海军,任核潜艇研究室副总工程师 。

1961年11月,黄旭华被任命为国防部第七研究院〇九研究室副总工程师。

1965年,研究所组建,黄旭华任副总工程师。

1966年,黄旭华和一批技术人员进驻辽宁的荒岛葫芦岛。

1970年,黄旭华主持设计的中国第一艘核潜艇"长征一号"正式列入海军战斗序列 。

1983年,黄旭华被任命为第一代核潜艇的总设计师。

1988年,在完成中国第一代核潜艇深潜试验和水下运载火箭发射试验后,黄旭华把接力棒传给了第二代核潜艇研制人员,此后致力于为核潜艇的研制献计献策,促进国家和地方的科技发展与人才培养。作为核潜艇技术领域的带头人,黄旭华率领团队开展了一系列重点型号研制,培养锻炼了一大批优秀的科技人才,其中包括中国工程院院士1位、船舶设计大师两位、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首席技术专家两位、核潜艇工程总设计师1位、型号总设计师7位、型号副总设计师30余位。

1994年,黄旭华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

八、宋文骢

美国人眼中最值钱的10位中国人,你知道几位?


“感动中国”2009年十大人物之一,是中国著名的歼-10战斗机总设计师,被誉为中国“歼-10之父”。

1982年2月16日,宋文骢参加在北京召开的新机研制方案评审 论证会,在会上提到世界歼击机现状、飞机空中格斗能力、鸭式气动布局等新概念,引起与会专家和部队领导的兴趣。宋文骢在第二次新歼方案论证会上介绍了新式布局的飞机模型,为第三代歼击机歼-10的雏形。之后的两年时间里,经过多次论证、研究和评审,新的方案被确定为中国新一代战机歼-10的总体方案,歼-10飞机项目被列为国家重大专项,宋文骢被任命为歼-10飞机总设计师。

1984年4月26日,经过三次新歼选型会和发动机选型会的反复研究,611所的鸭式布局被选为最终方案进行发展,歼-7C飞机完成首飞。歼-7C的研制成功,使中国跨入能完全独立自主研制第二代歼击机的国家行列。

1985年,宋文骢主持组建了中国第一个航空电子系统研究室,突破数字综合航空电子系统的国内研究空白。完成了国内从未设计过的腹部进气道、国内独一无二的水泡式座舱,中国第一个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数字式电传飞控系统铁鸟试验台,国内第一个高度综合化航电武器系统动态模拟综合试验台设计等。

1989年7月,宋文骢在厂所结合时任成都飞机工业公司常务副总经理兼总设计师。

1998年3月23日,歼-10飞机成功实现首飞,在首飞完成后,宋文骢特意将自己的生日改为了3月23日。

2001年,宋文骢等人在《中国工程科学》08期发表了著名的《一种小展弦比高升力飞机的气动布局研究》论文,为全新一代战斗机的预研工作起到了开创性的重要作用,文中所提出的气动布局方案奠定歼-20隐身战斗机的基础。

2003年,宋文骢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3月10日,歼-10飞机正式交付空军。

九、吴希明

美国人眼中最值钱的10位中国人,你知道几位?


直升机总体设计专家,先后担任直10、直19等重点型号的总设计师。

1984年,吴希明大学毕业,怀着航空报国的理想,来到位于三线的中国直升机设计研究所。他从普通设计员到研究室主任、副总设计师直至总设计师,一步一个脚印,一干就是20年。他先后参与了"八五"、"九五"、"十五"课题的预研工作,主持了几乎所有我国自主研制的直升机型号的研制工作。他独立完成的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首次应用于某型号的数字化全机理论外形设计,填补了我国直升机领域的CAD/CAM空白。作为国家重点型号的第一副总设计师、总设计师,为该型号顺利实现重大节点作出重要贡献。他带领同事一起开创了中国直升机研制"探索一代、预研一代、设计一代、生产一代"多型号并驾齐驱的新局面,为实现中国直升机由仿制到自行设计的飞跃作出了突出贡献。吴希明曾参与直8、直9武、直11等型号的研制并取得突出成绩,先后担任直10、直19等重点型号的总设计师,在多型装备研制中发挥了重要的领军作用,特别是为直10武装直升机的研制做出了杰出贡献,使我国直升机整体研发能力向前跨越了20年。

十、毛明

美国人眼中最值钱的10位中国人,你知道几位?


中国兵器首席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99式主战坦克三期大改型号总设计师。

现任中国北方车辆研究所咨审委主任,中国兵器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总装备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装甲车辆与动力传动技术专业组副组长、国防"973"技术首席,国防科工局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首届国防科技工业创新团队带头人,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理事,国际机器与机构学理论联合会中国委员会委员,中国汽车工业奖励基金会终评委员,中央企业青联常委。

北京理工大学车辆工程系车辆工程专业毕业,研究生学历,工学博士,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国防科技工业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现任中国北方车辆研究所所长,兼任中国兵器科学研究院副院长、中国人民解放军总装备部科技委委员、总装备部装甲车辆技术专业组副组长、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科技委委员、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理事、中国汽车工业科技进步奖励基金评审委员、国际机器与机构学理论联合会中国委员会委员、全国青联委员、中央国家机关青联委员、中央企业青联常委、武汉大学博士生导师、华南理工大学博士生导师。

在特种车辆工程技术研究方面具有较高的理论水平和丰富的实践经验,熟悉现代设计方法,在机械系统CAD/CAE领域有较深造诣,现致力于车辆总体CAD和智能布置(布局问题)领域的研究。先后担任技术负责人和行政指挥负责多项特种车辆的研制,其中多项研制成果获部级以上奖励。

多次应邀参加国际学术交流会议,曾应美国机械工程师学会邀请赴美担任国际学术会议论文报告会主席,并作学术报告。1998年被国务院外国专家局、香港蒋氏工业慈善基金会和美国南加州大学录取,赴美参加"制造业领袖培训计划(Manufacturing Leadership Training Program)",获"团队领袖奖(Team Leader Award)"。2001年11月,参加了中组部和科技部联合主办的"党员专家理论研究班"。

1991年获首届中国兵工青年科技奖,1993年被评为"中央国家机关百名优秀青年",1999年被中国兵器工业总公司荣记二等功,2001年被评为"国防科技工业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

当然,还有无数个奉献在制造业一线的技能专家、技术明星、技术总工和技术工匠,他们默默的战斗在一线,与明星、影星比起来,他们都是普通的小人物,然而就是这些我们都不叫不上名字,在电视、媒体上看不见的小人物才是中国制造业的脊梁,祖国的脊梁。

有他们在,祖国才能更强。

有他们在,祖国才有未来。

他们才是中国真正的明星,祖国的财富。

加油!中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