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只让孩子看书,不让他(她)看电视剧、娱乐节目等,会培养出一个有气质的孩子吗?

天籁134764048


01

首先要弄明白的是,在你眼里,一个孩子有气质是怎样的?


礼貌?有爱心?善良?乐观?勇敢?学霸?还是怎样的?


气质这个词太大了,我们不可能把孩子培养成一个完美的人,孩子也没必要成为一个完美的人,他们只需要有自己的特点就可以了。


所以,首先,你要弄明白,你想通过读书培养孩子具备哪些特质?也就是你心里认为的气质,到底指的是哪些品质和特点?只有目标明确,你才能找到合适的方法,才能判断方法是否有助于你实现目标。


比如,你想培养孩子具备艺术家优雅、从容的那种气质,除了读书,你可能还需要培养他的艺术修养,比如学习舞蹈、乐器等,如果没有实践只有理论,气质无从谈起。

02

其次,读书能为孩子带来什么?也就是读书的目的是什么?


记得有位教育家说过:“爱读书的孩子,品性和人生不会太差。”我们的确认同知识就是力量,知识可以教会我们什么是美丑善恶,但知识不是万能的。


如果你说的气质,包括一个人善良的品性。那么只读书,不一定能实现这个目标。


令人震惊的北大弑母案中,吴谢宇堪称一个完美的孩子,学霸、有礼貌、懂事、从不惹是生非、自律有责任心,周围的老师亲戚朋友都觉得这是个好孩子,就是“别人家孩子”的典范。可是他却出乎意料地杀了自己的母亲,手段还极其残忍。


论理,他读的书真不少,在家也几乎从不看电视。为什么还会这样呢?


因为一个人性格的健全,仅仅依靠书本是不够的。知识不能替代成长的经历,人的品性一定是在成长的过程中,通过人与人的关系互动,通过做事情获得感受和体验,不断形成的。


所以,读书是好事,但真的不是万能的。要把孩子培养成有气质的人,也不能只依靠读书。

03

再者,对于孩子健康成长而言,读书与看电视、娱乐新闻并不冲突。


这个话说来有意思,就像刀,它本身没有好坏,就是一个物品。如果用在厨房切菜,就是具备好用途;如果用来伤害人,它就有了坏的用途。


所以,看电视剧和娱乐新闻这件事,本身没有好坏,电视节目只是信息的一种载体。如果因为沉迷而导致荒废学业,或者看的时间太多导致视力下降、睡眠不足健康受损,那这就不是好事了。


《朗读者》一经播出,迅速激发了很多人对古诗词的兴趣和热爱,我女儿也是看得津津有味。甚至主动背诵起学校发的诗词书,原本这些都是明年后年寒暑假才要求背诵的。


当然,你可以说这个内容本身正能量,电视剧和娱乐节目不一样。那你有没有想过,很多经典书籍里的故事,都被搬上了屏幕。知识的形式,原本就多样化,除了文字、图画,影像也是。


我女儿曾经看电视连续剧《西游记》,问的很多问题我都无法回答,就让我帮她买了书,暑假的时候带回家看。因为我回答不出来的时候,告诉她:很多情节电视没法演出来,看书就能明白了。


而我,也有很多书,是因为先看了电视剧,后来再去看书的。从激发兴趣上来说,我觉得这个是个很好的途径。


正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同样一件事,每个人看到的不同,得出的结果也不同。一味靠读书来培养孩子,有时候结果是学霸,有时候是书呆子。读书太沉迷,或读到三观不正的书籍,也会伤害孩子身心健康。


读书和看电视,本身都没好与坏,就看你如何用它们。



我是子子


我同事的女儿上小学四年级,学习成绩优异,班级排名从来不低于前五,舞蹈书法至少精学了三四门兴趣特长,加上奥数英语等专业上的补习,年年父母带着出国旅游玩不停,我同事说基本很少让她碰电子产品,光上课都没有了时间,为了写篇旅游日记,我同事寒假特地带她去马来西亚旅行,行程安排都让女儿参与制定,可以说是标准的别人家的孩子了。


有一次放暑假她女儿来我们公司写作业,中途她问了我下学期才会学到的数学知识,我跟她耐心讲完话,她居然来了一句其实这些我都预习过也会做,就是想看看你会不会做。接着又跑去画画了,我尽量站在小朋友的角度和她聊天,却换来一句你怎么这么幼稚?后来降到她爸去南非考察项目,还一副很自豪的表情说南非你们去过吗?


不得不说优秀是真的优秀,透露出来的气质是超越同龄人的成熟,但说实话亲和力差,真的不讨喜,家长在培养孩子的气质和文化修养的同时也应该注重基本的素质教育,毕竟这个社会上不止看重你的才华,人品和素养更为重要。


格雷姐姐


只让看书,不让看电视,就能培养一个有气质的孩子吗?

不见得吧?

我儿子就不看电视,爱看书,十一岁了,毛病一大堆:不爱洗脸,不爱刷牙,不爱洗澡,脚臭,吃相难看,坐相难看,跟有气质一点儿也不沾边没。

气质的培养需要有多方面的因素。

首先要家长以身作则,为孩子做好表率。要想孩子气质好,就好了严格要求自己,规范自己的行为,争取自己先做一个有气质的人。

其实,还要看孩子的生活环境。以前上学时,老师曾经讲过一个故事,她要求她的儿子讲普通话,可她儿子的同学都讲方言,每次孩子放学回家,都操着一口方言,她每次纠正时,孩子都会觉得她很矫情。所以,要想培养孩子的气质,就要注意不要让孩子的周围出现特别没有气质的人。

最后,最好带孩子多出去长长见识,多接触特别有气质的人。耳濡目染之下,孩子的气质也会得到提升。



小宁大远养成记


不会培养出一个有气质的女孩!亲身经历!我家姑娘基本不看电视,就是看电视也只看探索、美食或是动物海洋世界之类的节目。从不玩手机。唯一爱好就是看书,看各类书,历史类文学类小说类探险旅游类,我家有整面墙的书柜,只要有一点点时间就拿本书看。照说这样的女孩一定很优秀吧!实际完全不是。和同龄孩子比起来,心智发育晚太多,成绩也不好,没有一样优秀的。现在是不许看书,只许看课本和教辅类!不然高中都考不上!


我爱yoyo129


1.

举个真实的例子。

我认识一个老师,爱好收藏,家里的古玩字画比比皆是。他本人对于艺术相当有研究,经常被上海、南京、杭州等地邀请过去开讲座。总之,在圈内的名声很大。

我认识他的时候,他家女儿刚上初中,长像普通,但是人群里一眼就能发现她,气质相当出众,说话也是特别有教养,属于人见人爱的孩子,在同龄人眼中,她是意见领袖。

后来,这位老师跟我说,他家从来没有装过电视。虽然当时已经满大街的土豪金了,可是他还在用诺基亚,更别提让孩子玩电子产品了。

他女儿成绩很好,写了一手好字,国画也很棒,还写了一手好散文,那文采,你绝对想象不到,出自一个初中生之手。

所以,我想说,不看电视和娱乐节目,确实可以培养一个有气质的孩子,关键是能做到的有几个呢?

2.

在《陪伴式成长》这本书里,看到一个故事。

平板电脑刚上市时,有人问乔布斯,“那么,你的孩子肯定很喜欢Ipad?”

乔布斯的回答是:“他们还没有用过……我们会限制孩子在家里使用科技产品。”

无独有偶!

《史蒂夫·乔布斯传》的作者沃尔特·艾萨克森,曾经在乔布斯家里待过很长一段时间,他说:“每天晚上,斯蒂夫一家会特意在厨房里的长桌子上吃晚餐,同时讨论图书、历史等各种各样的内容。没有人会拿出iPad或使用电脑。”

可见,想要培养一个出众的孩子,好书绝对比电视节目更见效。即使是一些文化类的节目,也属于典型的二三手知识,学习最好的资源是找到知识的源头,也就是一手知识。

况且经常看别人对知识的解读,会造成自己思想上的懒惰,重要的不是观点,而是寻找观点的过程。

3.

那么,作为家长,应该如何做呢?

以身作则,主动关掉电源,与孩子一起学会独处。苏珊·施蒂费尔曼说:“如果我们不能帮助孩子学会怎样独处,他们将永远感到孤独。”

如今这个社会,完全摒弃电子产品很难,家长要态度坚决地做出规定。限制孩子玩电子产品的时间。鼓励孩子想出没有电也可以做的事情,越多越好,然后带领孩子一起回顾真正属于自己的生活。


    我是萌薇,艺术设计硕士,分享读书 | 手帐 | 职场,最崇拜的人是木心,希望成为一个能写能画的人。有什么问题可以私信我,我会为你一一解答!

付萌薇


一个幼儿园孩子的例子

孩子读幼儿园,某天忽然问我明年是什么年,我……的确需要想一会儿。

“鼠!”她忽然自己想起来,让我很吃惊。

“你怎么知道的?”

“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她以极快地速度说。

“你从哪学的?”

“《乐高幻影忍者》”

她提到的《乐高幻影忍者》,是一部动画片。我认为在这件事上,动画片是有功劳的。

一位单位实习生的例子

单位里新来了个实习生,一个同济大学即将毕业的男孩。我们部门有个特点,不管80后90后,女性占据了90%。一个男孩,会不会格格不入?事实证明,不管大家聊育儿话题、八卦娱乐、科幻小说、王者荣耀,NBA,杨超越、三国故事,七巧板拼搭,他都能插得上话,于是就有了“妇女之友”的冠名。他离开时,大家遗憾地表示“想找这么有趣的灵魂就难了”

这个男孩,上班时候偶尔打个小游戏也是有的,但工作效率也挺高,所以获得了一致好评。这样的孩子,有气质吗?

人作为社会化东西获取信息是多元的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书中自有黄金屋,无不透露着人们对书的赞誉。信息不发达的年代,人们的大部分知识获取于书本,很多人因为条件的限制,根本接触不了太多的书,如果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游历四方的经验,那简直惊艳了,于是就了诗仙李白那样的天才。

社会化动物,获取信息的方式是多元的,特别是今天。开卷有益并不是建立在排斥书本以外认知的前提下的,相反,是共存于成长过程之中。即使正规学校教育,也没有把读书设为教学的全部。书本以外,就是每个人的成长游历。


成长观察


有一句说:“ 你现在的气质里,藏着你读过的书走过的路爱过的人。”从这句话可以看出读书对于塑造孩子素养和气质的重要性,读书应该是这世界最接地气的奢侈品了。

01 一个爱读书的小孩必须是以喜欢为基础的

我一个同事的孩子,今年14岁,我从她8岁就开始认识她,她自己非常喜欢看书,特别是历史类的书。

去年暑假,我就送过她一套世界史的小说《巨人的陨落》,三本大部头,她白天看,晚上除了睡觉时间,其他时间也都在看,最后竟然只花了一个星期就看完了,她妈妈都很怕她眼睛会瞎,可是因为小说内容太精彩了,怎么劝都没用。

总之,她从小学开始,每年都坚持大量的阅读,她是发自内心地喜欢读书,喜欢思考,而且看到好书时,还会做大量的笔记和思维导图。

因为读书多,虽然才十几岁,但是说话聊天都比较有自己的想法,不会人云亦云,也不会为了炫耀自己的学识而去抢别人的话,这样的孩子,她的气质里除了有孩子的天真,还有这成年人的知性,这是我见过的最喜欢的一个孩子。



而如果换成那些不喜欢看书的孩子,你能逼得了他一本书,那第二第三第四本呢?我们只能引导,无法强迫,否则只会适得其反。

02 喜欢看书的孩子会更喜欢选择多渠道地吸收知识

现代社会是高科技主导的信息社会,孩子如果只是单单从读书这个渠道吸收知识的话,还是比较单一。

再说回这个14岁的女孩吧,她非常喜欢看书,但是她平时也会看电视剧和综艺,比如一些历史剧《汉武大帝》、《康熙王朝》、《大明宫词》等。

她也看一些综艺节目,比如《天天向上》、《极限挑战》、《最强大脑》等等,每次她妈妈这都会陪她看这些电视剧和综艺节目,看完后,她们母女俩就会或认真或开心地聊里面的情节和内容,在轻松愉快中的氛围中,孩子就接收到了很多信息。

很多发达国家,对于孩子看电视这件事并不是视为洪水猛虎,而都是采用有效引导的方式,比如日本会根据孩子的年龄段,对孩子看的内容进行精细分类。英美一些国家会制作一些集趣味性和科学性于一体的的节目,让孩子从有趣的节目中学到很多科学知识。

当然我们国家现在也逐步采取措施控制孩子看电视的时间,比如很多视频网站都会设置青少年模式。

03 要想要孩子更有气质和出息,父母也要懂得育儿科学和懂得与时俱进

古诗上说:“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读书固然是培养孩子气质的重要方式,但它绝对不是唯一的方式。

父母要对孩子的情况有所了解,有的孩子喜欢视频图片等动画图形接收信息的方式,因为这样比较直观且容易理解,此时,家长一味地禁止的话,也会限制了孩子了解信息的途径。

去年去北京参观北京名校的时候,发现这些重点学校成绩好的孩子,课堂上也是可以用手机和ipad的,甚至还可以现场找或制作与上课内容有关的视频,从上课的效果来看,单纯只看课本文字,整节课会枯燥乏味,限于点到为止。

但是在思考课本知识的同时,让孩子和网络、视频、图片等等现代化元素融合后,孩子们对于只是的理解更深更多元化!



所以,作为家长,要引导孩子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同时也给予他一定接触现代信息社会的自由,哪怕孩子偶尔沉浸其中,都不失为教育孩子的最好方式!


女孩养育


简单分享一下,小时候我们一个队几乎每家都有电视,就是我们家没有,周末回学校读书,大伙儿一路同路去学校的路上,其他小伙伴都讲这周末看的动画片或连续剧,就我一个人插不上话题,同路半个小时就到学校,反而感觉有半天时间那么难受,这么多年过去了,有时候想起来心里还有点点隐隐难受感觉,所以我的娃娃尽量满足他的精神世界,看电视,看手机,玩火山视频,玩抖音,各种玩具,只是有规定,读书期间,要做完作业才可以看电视,或玩玩具,但大部分每天晚上做完作业都21点,该是睡觉时间了,平时周末,一天看几段时间电视,看一个或两个小时关掉电视让他玩其他都,我时常都给他讲,爸爸妈妈天天都想让你看,因为看电视也可以增加知识,但就怕你看多了,眼睛受不了😱,一个人想要长大有所作为,天性很重要,但后天的影响还是有点作用,


360度循环圆


只让孩子看书,不让他看电视剧、娱乐节目等就一定能培养出有气质的孩子吗?

我认为不一定。

我认为气质不是培养出来的,而是环境熏陶出来的。

1、想让孩子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父母自己先成为那样的人。

我一个朋友想我吐槽说她女儿不爱看书,就喜欢看综艺节目,她说一个小学生看综艺一集不落,一让看书就这不舒服那不舒服。她说你那么喜欢看书,有什么好方法可以引导孩子的。我给她说了几个心得让她试试。后来有几次到她做客,我特意观察了一下,发现她家的电视不管看不看基本都是看着,基本都是几个热门综艺的回放,一集播完自动播下一集,跟当BGM一样,我问她不看干嘛看着,她说习惯了,有事没事瞄几眼。其实她女儿喜欢看综艺节目的习惯就是她自己培养出来的,只是她不知道而已,她女儿只是跟着大人学而已。

别人总问我们家孩子为什么不迷电视、IPAD,他也看,但是看完一集就自己关电视,IPAD也是这样,看完约定的时间自己关。我说可能是因为我们大人也不爱看吧,我们家电视就周六晚上我开一下看下《快乐大本营》,因为从下看,一种习惯,其余时间基本不开,因为不爱看,觉得没什么好看的。我和孩子爸爸都更愿意看书,所以孩子受影响,也更喜欢看书,我们到没有特地去培养。

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和什么样的人或人群在一起,他们身上的习性、谈吐、眼界、思维模式等都会无形中影响到你。家庭环境对人的影响,不仅仅体现在孩子身上,而且对这个家庭中的所有成员都有。

2、看书多不一定就有气质,三观、性格、教养更重要

我就有同学就是这样,真的是书虫,说“看”贯古今也不为过,家里的书都是从地上直接摞起来到天花板的,书生气的确挺重的。但是他不能开口,他有一项特异功能,说句话总能把人噎死,所以以前班上同学都不太爱与他打交道。说得好听是说话直白,说得不好听就是没礼貌或者情商低。

爱运动的人也很有气质,他们身上总是散发着健康、蓬勃的朝气;学舞蹈的女孩也很有气质,很多很好的兴趣都能让人有气质

3、让孩子看书,首先要看孩子喜不喜欢看、阅读能不能让他愉悦

除去学校必须要学的功课,我认为,首先要看孩子喜不喜欢看书,阅读这个过程能不能给他带来愉悦,如果阅读让他觉得特别痛苦,就不要强行让孩子去做这件事

家里有个书房,都是整面墙的书,我从小都爱看书,但是家里除了我,都不爱看书,这是天性。我喜欢看,阅读这件事能让我放松,让我心安,让我感到愉悦,当我伤心、难熬的时候,阅读能给我力量,这是一件很美好的事情。

4、适当看电视剧、综艺节目能让孩子放松、更有趣

我很爱看书,但是我也看综艺、看英剧、美剧,但是我不着迷,偶尔看看放松调节一下,韩国的RM从2010年开播一直看到现在,每周一集。很多制作精良的英剧、美剧反而能学到很多东西。当然肥皂剧、婆媳剧我是不看的,因为觉得无聊。

我认为孩子可以引导他看一些制作精良、有价值的的电视剧是可以的,偶尔看一些综艺也无妨,现在综艺的制作水平都很高,看看能让人欢乐。


经验之谈,希望我的回答能给您帮助。


星城纪


我是80后从小爸妈都没有限制过我看电视,在我们那个年代电视节目很有限,仅仅看下自己喜欢的电视剧。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夏天的时候全家围在电视机前吃西瓜,看《宰相刘罗锅》。有时候作业没写完爸爸会说看完再写或者明天再写,不得不说我爸很明智啊!电视剧一集没落下,我的学习成绩也依然在学校数一数二。现在的网络比较发达,孩子们接触的信息量太大了,我不限制孩子看电视只是出于保护视力会限制她看的时间。孩子以前喜欢看小猪佩奇,学到不少知识。现在喜欢看科教频道的我爱发明,也是受益匪浅。五岁多词汇量也积累不少。我相信对她的将来是件好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