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称帝的时候,还有什么亲戚在世吗?

洗脸盆上的


明朝开国的时候,朱元璋除了自己的亲生子女外,他还有一个侄女,一个侄孙,一个堂侄女,一个姐夫和一个外甥在世。

一、福成公主(侄女)

福成公主是朱元璋大哥朱兴隆的女儿(本名朱重五,明朝开国后,朱元璋嫌大哥的名字太草根,就替其改名为朱兴隆),元末乱世中,她随母亲王氏以及二哥朱文正投靠已经起兵的四叔朱元璋,侥幸活了下来。(朱兴隆还有一个儿子,早年夭折,朱元璋登基继位后,追封他为山阳王,赐名朱圣保)

明朝开国后,朱元璋以皇帝女儿的待遇册封她为福成公主,并将其下嫁给了福州卫指挥使王克恭。



二、靖江王朱守谦(侄孙)

朱守谦是朱文正儿子,朱兴隆孙子,朱元璋的侄孙。元末大乱时,因朱兴隆早死,朱兴隆的妻子王氏就带着吃不饱饭的朱文正和福成公主投靠了朱元璋。朱元璋当时还没有儿子,身边也没几个至亲可倚重,就把朱文正当做自己的儿子在抚养。按照朱元璋早年的心态来看,他对朱文正是寄予了厚望的。

然而朱文正不争气,因为横行不法,受到朱元璋一顿责骂后,居然就有了叛投张士诚的歪心思。他在被朱元璋亲自审问时,也是态度极为恶劣。搞得朱元璋感叹“尝云孝顺还生孝顺子,忤逆还生忤逆儿。”(朱元璋大哥朱兴隆也是一个不孝顺父母的人)

当时朱元璋本来想处死朱文正,但马皇后在一旁劝阻,说你就这一个侄子,你大哥就这一个儿子,你居然忍心杀他?最后朱元璋听了马皇后的劝,就没杀朱文正。

不过,没杀归没杀,朱文正没有看到明朝开国那一天。他在1365年即已病死。所以明朝开国时,朱元璋当时已没有侄子,只有一个侄孙,就是朱文正的儿子朱守谦。

洪武三年(1370),朱元璋封当时年仅八岁的朱守谦为靖江王,就藩于桂林。

按礼法来说,朱守谦只能享受郡王待遇,但朱元璋心疼侄孙,就把朱守谦的待遇拔高了一级,以郡王身份享受亲王的俸禄。

朱守谦封靖江王后,跟朱文正一样,也是横行不法,甚至公然对朱元璋口吐怨言。但是朱元璋没有跟他计较,仍然多次给朱守谦机会,直至最后无可救药了,才将其禁锢于凤阳。长兄朱兴隆一门三代如此,朱元璋对此也是无奈的很。

“呜呼!盖由守谦祖、父愈积渊深,祸重巍山,有所感而致然乎?”

到了洪武二十五年(1392),朱守谦于囚禁地去世,朱元璋觉得不能让大哥一脉就此绝嗣,便封朱守谦之子,自己的曾侄孙朱赞仪为靖江王,并安排他拜访晋、燕、周等十三藩王,让他跟自己本家亲戚多多交往,拉进朱家子弟之间的亲人关系。最终,靖江王一脉与明朝相始终,明朝亡后,靖江王还延续了十几年。



三、庆阳公主(堂侄女)

庆阳公主的爷爷是朱元璋老爸明仁祖朱世珍的弟弟,所以她的老爸朱重四就是朱元璋的堂兄弟。明朝建立后,朱元璋不仅追封了自己的父母兄长为王,还追封了自己二叔和几个堂兄弟为王。其中庆阳公主的老爸朱重四被追封为蒙城王。

洪武元年(1368年),朱元璋在册封侄女为福成公主时,也一并册封堂侄女为公主,名号为庆阳公主。并将其嫁给了自己的得力干将黄琛。

按道理讲,朱重四只是朱元璋的堂兄,爵位只能是藩王一级,他的女儿按礼法只能封郡主才合适。洪武四年时,礼部官员就因为这件事向朱元璋奏呈,说福成公主和庆阳公主只是王爷之女,应改封郡主,其夫也只能封为仪宾,而不是驸马。

但朱元璋顾念兄弟手足之情,说他全家都死光了,只有福成和庆阳两个两个侄女,实在不忍心降夺她们的公主封号,便把礼部的奏呈驳了回去。(后来碍于礼法,还是把两个侄女的俸禄降了一级)

不过,建文帝的时候,朱允炆还是把自己两个堂姑的级别给降为了郡主。其中庆阳公主降为庆成郡主。从这个事情就可以看出,朱允炆就是个死心眼,寡恩薄义,他被四叔朱棣篡位,还真不是意外。


值得一提的是,朱棣南下争夺侄儿建文帝的皇位,当时已经被剥夺了公主封号的庆成郡主还跑到前线劝和,以堂姐的身份指责朱棣不应该造反。把朱棣说的非常头疼。

永乐二年,庆成郡主去世,朱棣为她素服辍朝一日,命有司治葬,朱棣的几个儿子也都派人祭奠。从这可以看出,朱棣对这位堂姐还是比较尊重的。



四、陇西郡王李贞(姐夫)

李贞是朱元璋的二姐夫,在朱元璋幼时,亲戚都比较贫寒,只有李贞家里有富余,还能吃得饱饭,经常接济朱元璋。所以朱元璋继位称帝后,对李贞就格外照顾。先是册封侯爵,后来又封公爵,死后还追封了郡王爵。

李贞对朱元璋的关照非常不好意思,就以身作则,平时穿衣服仅求适体,不求华丽,吃饭只求适口,不求奢侈。朱元璋常送给他衣服,但他穿坏了的一定要缝补好再穿,绝不浪费。他还经常向晚辈说当年有多苦,现在富贵了绝不能忘本。

由于李贞的以身作则,所以朱元璋就对他更是格外关照,不仅让他不用上朝,拜见自己时不用称名字,还特别许他穿五爪金龙的龙袍。李贞后来年纪大了以后,朱元璋为了方便每天都能看到他,就把皇城的内城的一套房子赐给了他,让皇太子朱标以及留京的皇子经常去拜访二姑父。

洪武十年,李贞病重,朱元璋听到消息后立即赶到李贞家里,握住李贞的手说就哭。李贞去世后,朱元璋为其“辍朝三日”,追封其为“陇西王”,并赠“三世皆王爵”。



五、岐阳王李文忠(外甥)

李文忠是李贞儿子,朱元璋外甥。在他十二岁那一年,家乡凤阳遭到特大旱灾,而且祸不单行,瘟疫又流行起来,他家所在村子的二百多口,十有八、九死去。其母,也就是朱元璋二姐也病死了。

李文忠的父亲李贞见乡亲们遭罪,就捐出了自己的钱财,杀掉牛和猪,给乡亲们吃,和村民一起守望相助。但老天不公,不久后元兵和义军厮杀,祸及到了凤阳,李文忠就只好随父亲李贞一起背景离乡逃命。

逃了大约一年后,李贞听说朱元璋在义军中已经是一个不大不小的军官了,就立即带着李文忠去投靠。

李文忠见到朱元璋这个小舅舅,立即就想到了死去的妈妈,于是两人一碰面,李文忠就扑在朱元璋的怀里大哭。朱元璋看外甥哭的稀里哗啦,他也是悲喜交加。

后来朱元璋觉得李文忠孺子可教,就对李文忠说,你不如随我改姓朱吧,当作养子,李文忠点头同意,李贞也同意,从此,李文忠就改叫了朱文忠。

对于李文忠和朱文正这一对外甥、侄子,马皇后是非常疼爱的,而且由于他们都比朱标要大很多(大十几岁),所以朱标对这二位也是极其尊重,以兄长视之。

明朝建立之初,李文忠未封爵位,洪武二年他攻破元上都后,才获封曹国公。(明朝开国六公爵之一)

在明朝政权初步稳定之后,在李文忠主管大都督府的次年(1380年),朱元璋以擅权枉法和谋叛的罪名,处死了丞相胡惟庸,并有意扩大案情,以致牵连被系的多达万人。这时候的朝廷内外,人人自危,朝不保夕。李文忠对舅舅的这做法深感不安,就一连上了三道奏折,劝谏、批评朱元璋。

朱元璋对李文忠的这一行为很恼火,就扬言要杀他,马皇后听说后,大吃一惊,赶紧跑去找朱元璋哭诉,说你老朱一家几十口,都早已经死没了,只剩文忠(当时只剩庆阳公主和李文忠),你现在居然扬言要杀他?你咋那么狠心啊!



朱元璋听了马皇后所言,深感惭愧,动了恻隐之心,不觉泪下,便赦免了李文忠死罪。

但为了震慑群臣,不久后朱元璋还是削去了李文忠官职,把他幽闭在家。

洪武十六年(1383年),李文忠病重。朱元璋亲临探视,并命淮安侯华中负责医治。但到了第二年,李文忠还是死了。至于死亡原因,目前是迷。朱元璋怀疑是华中下毒,降了华中一级爵位,把替李文忠看病的医生都宰了。但也有人怀疑,说这就是朱元璋暗中指使的。至于到底是不是,那就不知道了。

李文忠死后,朱元璋亲自写文致祭,追封李文忠为岐阳王,谥号武靖。配享太庙,肖像挂在功臣庙,位列第三。而李文忠的曹国公爵位则传给了他儿子——明朝著名纨绔子弟李景隆。


Mer86


朱元璋称帝的时候,在世的亲戚只有大嫂、大哥的儿子驴儿和女儿侄女,驴儿就是后来的朱文正;二姐夫李贞和他的儿子保儿,保儿也就是后来的李文忠。

朱元璋的父亲为朱五四,母亲为陈氏,他还有三个哥哥,大哥朱重四、二哥朱重六和三哥朱重七;两个姐姐,大姐朱氏和二姐朱佛女。

大姐很小的时候,就被送给了一户姓王的人家,长大后同王姓的儿子王七一成了亲。

大哥朱重四,娶了王家闺女为妻,后来生了两个儿子:圣保和驴儿,还有一个女儿 。

朱重六和朱重七是朱元璋的二哥和三哥,分别入赘到唐家、刘家做了上门女婿。

二姐朱佛女,也被早早的嫁给了李贞为妻,生了一个儿子名字叫保儿。

然而,由于接二连三的灾荒,短短几年内,三嫂刘氏病故,二哥的独生子来旺儿夭折,大姐大姐夫王七一全家死绝。

至正四年(公元1344年),由于旱灾和瘟疫,先是朱元璋六十四岁的父亲染上了瘟疫,在四月初六去世,接着大哥朱重四又染上了瘟疫在初九死去,他的大儿子圣保也夭折了,到了二十二日,朱元璋59岁的母亲陈氏也染病身亡,而此时同在钟离县的伯父朱五一全家十四口,除小儿媳田氏外,也都已全部死去。

朱元璋和二哥又苦熬了几个月后,实在难以为继,朱元璋于是出家当了和尚,二哥外出逃荒,兄弟二人就此分手。

朱元璋投奔郭子兴后,曾派人四处寻访亲友,得知二哥已死去,“独剩寡妇野持筐”,二姐和三哥也都已去世。

至正十四年十月,得知朱元璋在滁州,大嫂带着侄儿驴儿和侄女投靠了朱元璋;同年十二月,二姐夫李贞也带着儿子保儿投靠朱元璋。

朱元璋登基后,二姐夫李贞尚在人世,朱元璋封其为恩亲侯、驸马都尉,后来又因保儿的战功,而晋封曹国公,不过是虚衔。同时朱元璋追封自己的大哥为南昌王,二哥为盱眙王,三哥为临淮王,大姐为太原长公主,二姐为曹国长公主。


王孙阿狸


朱元璋在家排行老六,他有三个哥哥,两个姐姐。加上堂兄弟在男孩子中排行老八,所以叫朱重八。

元末,旱灾、蝗灾和瘟疫,不到半个月的时间,老朱的父亲、大哥(朱重五)和母亲相继离世。

这时候的元朝已经民不聊生,老百姓的吃饭都成问题。老朱家里穷得叮当响,都揭不开锅,还哪来钱给父母买棺材。邻居前来拜访这家可怜的人,有个好心的邻居给了他们一块土地,就这样草草地安葬了可怜的父母和大哥。

为了活命,老朱一家分开了,分开后就失去了联系。老朱的二哥朱兴胜和他的儿子朱旺,还有老朱的三哥朱兴祖和老朱的二姐朱佛女在后来的战乱中都相继去世。但是也有史书上记载其三哥早就不在了。

老朱先是投奔了高彬和尚,在寺院当了小和尚。扫地、上香、敲钟、洗衣做饭便是他日常的工作,但是刚来不到几个月当地就闹了饥荒,寺庙缺少了施舍,养不了那么多和尚了,主持只好打发和尚们去化缘。老朱开始到处流浪,很快三年过去了。

老朱在这三年的时间里一路乞讨走遍了淮西各大城市,这期间他接触了各种各样的人,了解了不同地方的风土人情,这个农村娃开阔了视野,也锻炼了他的坚毅和果断的性格。但同时他又很自卑,变得多疑。


这个时候的农民起义非常普遍,各地都有,老朱也参加了起义军,他勇猛善战,机制灵活,很快就得到了重用,官位也随之得到提升。但这不是老朱的目标,他想靠自己的力量开创新天地。

老朱和徐达(他俩是发小)组建起了自己的势力,这时候他已经小有名气。从濠州到定远直至攻下徐州,到了徐州。他的二姐夫、侄子、外甥也都来到徐州,老朱很开心,这是很多年来的第一次相聚。特别是这个侄子和外甥都是第一次见,就当自己的孩子一样养着,以后也跟随老朱打天下立下来战功。

后来老朱坐稳了江山,追封他的父母和大哥分别为仁祖淳皇帝、淳皇后和南昌王。侄子朱文正在老朱起义时帮了不少忙,也像他的叔叔是个有才能的人,但是他后来野心越来越大,甚至想谋反。以老朱的脾气,朱文正肯定是死罪难逃。但是毕竟血浓于水,所以并没有把这个侄子杀掉,而是将他囚禁起来。


老朱的大姐出嫁后和朱家很少来往,她不愿意帮助这个弟弟,就怕牵连到自家,而将亲弟弟拒之门外,老朱很伤心,对这件事情一直念念不忘,所以在他大姐死后也没有进行追封。

老朱的二姐则不同,甚至冒着生命危险也要救弟弟,老朱得知二姐去世悲痛欲绝,称帝后追封二姐为孝亲公主,封二姐夫为曹国公。

最后他的亲人只有二姐夫李贞、外甥李文忠,侄子朱文正及朱文正的儿子朱守谦,当然还有朱元璋自己的孩子们。


历史漫谈君


说说我自己所知道的吧,知道的也不多,才疏学浅,还请小伙伴们拍砖。

朱元璋称帝时候还有的直系亲属:

1.长子朱标(1355年生),次子朱樉(1356年生)。

2.大姐:早年出嫁,朱元璋举义时候曾逃难到大姐家,但大姐怕惹火上身,把朱元璋拒之门外。朱元璋因此记恨在心,建国后也未册封大姐,也就是在大姐过世后进行追封。

3.二姐及二姐的儿子李文忠:二姐在朱元璋落难时候倾囊相助,还让李文忠追随朱元璋并立下战功。二姐一家及李文忠都受到册封。李文忠之子李景隆,缺少实战经验,擅长纸上谈兵,靖难期间被朱棣打败,后投靠朱棣,出卖了朱允炆。

4.侄子(大哥的儿子)朱文正。洪都之战中立有大功,后因品行不端被朱元璋忌讳,被幽禁后死去(也有说被鞭死)。

大概情况如此,还请大家多指教。


ChineseY


朱元璋在登基时,仅有其二姐夫李贞、外甥李文忠及侄子朱文正的儿子朱守谦尚且在世,这些是他最亲的亲戚,当然还有他的儿子们也都在世的。至于为何只有这三个人在世了,我接下来为你细说。


一、早期朱元璋

朱元璋(朱重八)出生不好,这个很多人都知道,他的父亲叫朱世珍(原名朱五四),母亲是陈氏,他还有三个哥哥,两个姐姐,大哥朱兴隆(原名朱重五)、二哥朱兴盛(朱重六)、三哥朱兴祖(朱重七)、大姐二姐名字尚且无法考证。


在1344年,淮北地区遇上千年一遇的大旱灾难,疾病也随之弥漫,于是朱元璋的父亲、母亲、以及大哥都在灾难中去世,仅剩下大嫂、二哥二嫂和三哥,但是家中贫困,朱元璋无奈只能与家人分开去外边的世界看看,顺便找点事情混口饭吃。

后来朱元璋去到一个寺庙想要投奔高彬和尚,希望在寺庙中能够让自己有口饭吃,可是灾难程度严重,去寺庙的逃难人口太多,寺庙也无计可施,最终朱元璋被迫离开寺庙。

就在这些逃难的日子里,朱元璋的二哥、三哥也相继去世,只剩下大嫂和二嫂还有两个姐姐。有一次朱元璋实在饿得不行,去到大姐家想吃口饱饭,大姐担心朱元璋连累自己没有收留他,让朱元璋对此耿耿于怀。转身去到二姐家,二姐对朱元璋倒是顶囊相助,让朱元璋为之感动。

经历过各种苦难之后,朱元璋开始看清楚趋势,跟随红巾军起义想要扳倒元朝统治。


二、有所成就的朱元璋

参加红巾军后,不久朱元璋得到郭子兴的赏识,把其义女马氏(马皇后)嫁给朱元璋,从此朱元璋命运开始扭转,带着徐达等淮西兄弟一起轰轰烈烈南征北战。



眼看朱元璋有所成就,大嫂、二嫂还有二嫂的老公李贞以及侄子朱文正等都去投靠朱元璋,想要吃顿饱饭,朱元璋当然很愉快安置家人,他的大姐根本不好意思再去找他,后来也就因为战乱疾病一家都去世。

跟随朱元璋不久,他的二姐也去世,让朱元璋很是悲伤,剩下二姐夫李贞还有侄子朱文正跟随自己,李贞有个儿子叫李文忠,也跟随朱元璋一起打江山。

朱元璋对侄子朱文正很看好,委以重任,朱文正也很聪明,只是后来因为权利的欲望迷失双眼,居然对朱元璋产生很多不满之情,觉得朱元璋给他的奖励不够,还想倒戈跟随朱元璋的死对头张士诚,可把朱元璋气坏了,要是换做别人,早就被朱元璋处决,可是亲侄子朱元璋还是不忍心,只能把它软禁起来,防止做出什么不利举动。



朱文正被软禁起来后,没有撑到朱元璋登基称帝就已经去世,所以在朱元璋登基的时候就只剩下二姐夫李贞、李文忠以及朱文正儿子朱守谦三人。


三、称帝追封

朱元璋成为皇帝后,对已经去世的亲戚,除了大姐一家人之外,都追封一番。他的父亲被朱元璋追封为仁祖淳皇帝,母亲追封为淳皇后,大哥追封为南昌王,二哥追封为盱眙王,三哥追封为临淮王,二姐追封为孝亲公主,二姐夫虽然还活着,也被册封为曹国公。

二姐夫的儿子李文忠后来生下李景隆,也就是在朱允炆登基后任命平叛朱棣造反的大将军,可惜李景隆能力确实一般,不过那些都是后话。


从朱元璋对家人的所作所为来看,这个皇帝其实很重感情,对亲情看得十分重要,这也许就是我写这篇文章的主要目的。


结语

面对亲人,应该相互多一点关心,人生无常,谁知道明天会怎样,不要以今天的眼光去判断一个人的未来,因为你根本说不准,这个人未来会是什么模样。以最真诚的态度对待亲人,对方也会回之最真诚的感恩!



嗔痴历史观


朱元璋本来出身于农民,他们一家人都没有接受过什么教育,名字起得也很随意。他的父亲叫朱五四,伯父叫朱五一。伯父生了四个儿子,分别叫重一、重二、重三、重五。而他父亲也生了四个儿子,分别叫重四、重六、重七、重八。这就是朱重八的来历,后来朱元璋也觉得自己的名字的不好听,于是给自己换了个朱元璋的名字。璋是一种很锋利的玉器,元代表元朝,朱与诛同音,朱元璋这个名字就是希望自己像一把利器,诛灭元朝。大姐很小的时候,就被送给了一户姓王的人家,长大后同王姓的儿子王七一成了亲。


大哥朱重四,娶了王家闺女为妻,后来生了两个儿子:圣保和驴儿,还有一个女儿 。

朱重六和朱重七是朱元璋的二哥和三哥,分别入赘到唐家、刘家做了上门女婿。

二姐朱佛女,也被早早的嫁给了李贞为妻,生了一个儿子名字叫保儿。

至正四年(公元1344年),由于旱灾和瘟疫,先是朱元璋六十四岁的父亲染上了瘟疫,在四月初六去世,接着大哥朱重四又染上了瘟疫在初九死去,他的大儿子圣保也夭折了,到了二十二日,朱元璋59岁的母亲陈氏也染病身亡,而此时同在钟离县的伯父朱五一全家十四口,除小儿媳田氏外,也都已全部死去。短短几年内,三嫂刘氏病故,二哥的独生子来旺儿夭折,大姐大姐夫王七一全家死绝。

朱元璋和二哥又苦熬了几个月后,实在难以为继,朱元璋于是出家当了和尚,二哥外出逃荒,兄弟二人就此分手。


朱元璋投奔郭子兴后,曾派人四处寻访亲友,得知二哥已死去,“独剩寡妇野持筐”,二姐和三哥也都已去世,大嫂带着侄子侄女来投靠,二姐夫带着李文忠也来投靠。朱元璋当上皇帝后,众多亲属同辈只剩下二姐夫还活着,有一个侄子朱文正,一个侄女后被封为庆阳公主,还有一个外甥李文忠。

建国后,本来应该是郡主的侄女被封为了公主,而侄子朱文正守洪都立过大功,但后来勾结张士诚被朱元璋发现,被囚禁至死。但是朱元璋念及他的功劳,将其子孙封为靖江王,这也是唯一一个不是朱元璋直属血脉的王族。外甥李文忠也被封为曹国公。由此看来,朱元璋对自己的亲戚还是挺不错的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衰


朱元璋在洪武元年,即公元1368年称帝。通常情况下,称帝之后,帝王都要加封或者追封宗族成员。朱元璋也不例外,前前后后把自己能封的亲人都给封了。

根据《明史》、《明太祖实录》、《弇山堂别集》等史料的记载,我们可以大概梳理出朱元璋亲人的一个脉络。

古人的宗法制度讲究“五服”,以及分宗。

朱元璋先是追封了自己五服内的先祖,分别是高祖朱百六,庙号德祖;曾祖朱四九,庙号懿祖;祖父朱初一,庙号熙祖;以及父亲朱五四,又名朱世珍,庙号仁祖。朱元璋的这四位亲人,在明朝建立时,都已经去世了。

朱家原本世居江苏句容,朱元璋的祖父朱初一带着两个儿子朱五一和朱五四迁往了泗州盱眙,就是现在的江苏盱眙。原本朱初一有四个儿子,三子朱五三幼年早殇,次子朱五二没有随父迁徙,应该没有找到他的后人,所以,朱元璋都没有追封。

朱元璋的大伯朱五一,后来应该和朱元璋的父亲朱五四,又一同迁居濠州钟离,即现在的安徽凤阳。朱元璋也出生于濠州钟离,由此,凤阳朱氏立宗。而以前的句容朱氏,朱元璋应该较少联系。加上元末的天灾、战乱,句容朱氏的情况史书也记录不详,我们也就无从得知大明立国之时,其后人具体的状况了。

朱元璋之所以最初名叫朱重八,就是因为他有堂兄弟八人,他排行最末,所以,才叫重八。

朱元璋大伯朱五一,追封寿春王,其共有四子。长子朱重一,追封霍丘王,有两子高沙王朱赛哥,宝应王朱铁哥,皆早逝无后。次子朱重二,追封下蔡王,无子。三子朱重三,追封安丰王,有四子,六安王朱转,来安王朱记,都梁王朱臊,英山王朱润,皆早逝无后。四子朱重五,追封蒙城王,无子,有一女在世,即朱元璋堂侄女庆阳公主

庆阳公主嫁给黄琛。黄琛后来屡次获得生前,最终任中都留守之职。

朱元璋父亲仁祖朱五四(朱世珍),包括朱元璋在内,共有四子两女。

朱元璋长兄朱重四(朱兴隆),追封南昌王(初为豫章王),有两子一女,长子山阳王朱圣保,早逝无子;次子朱文正,被朱元璋和马皇后视为己出;女福成公主。朱元璋称帝时,朱文正和福成公主皆在世。

最初,朱元璋的大哥去世后,其大嫂王氏带着子女逃荒。后来王氏听说朱元璋参加了红巾军,攻取了滁州,就带着朱文正前往投奔,被太祖厚待。朱元璋非常厚待侄子朱文正,加上朱文正善战,升任其为大都督,节制诸军事。朱文正曾在洪都以弱敌强,击退了陈友谅的六十万大军。只是,朱文正性格刚强,骄奢,军纪不严,后来被人告发有异心,被朱元璋圈禁桐城,不久后病逝,有子嗣传承。

福成公主则嫁给了福建行省参政王克恭。后来,王克恭升任福州卫指挥使。

朱元璋二哥朱重六(朱兴盛),追封盱眙王,有一子昭信王朱旺,早逝无后。

朱元璋三哥朱重七(朱兴祖),追封临淮王,早逝无后。

朱元璋大姐太原长公主,嫁给盱眙人王七一,早逝无子。据传,因为朱元璋起事时,太原长公主和丈夫怕事,避开了朱元璋,这让太祖有点伤心,直到洪武三年,才给大姐和姐夫建了衣冠冢,并追封。

朱元璋二姐曹国长公主,名朱佛女,嫁给了盱眙人李贞,生有一子李保儿,即李文忠。朱元璋的二姐在战乱中去世,李贞听说朱元璋驻兵滁州,带着16岁的李文忠投奔朱元璋,得到了太祖的厚待。

朱元璋的二姐夫李贞,以及外甥李文忠在明朝建立时,皆在世。李贞受封恩亲侯,驸马都尉,后加右柱国,曹国公,洪武十二年(1379年),76岁病逝,追封陇西王。李文忠,作为大明开国将领,四处征战,屡立战功,主持大都督府,兼管国子监。李文忠解除兵权后,谦恭谨慎,颇受朱元璋偏爱。因为多次劝说朱元璋少杀戮,受到朱元璋谴责,不过朱元璋对他并没有动杀机。洪武十七年(1384年),李文忠因病去世,年46岁,追封岐阳王,有子嗣传承。

因为古代宗谱一般重男,所以,朱元璋登基时,在世的男性亲戚,通常都会记录在案,女性成员,可能会被忽略。不过,据《明史》记载,“洪武元年册两王女为公主,授克恭、琛为驸马都尉”。礼官曾上言,说皇侄女应改封郡主,朱元璋则答复:“朕惟侄女二人,不忍遽加降夺。”这也证实,朱元璋下一辈的女孩中,确实仅两人在世。

了解了凤阳朱氏开宗三代人的情况,朱元璋称帝时,在世的亲戚也就一目了然了。朱元璋称帝时,共有一侄子朱文正及其后人、一侄女福成公主、一堂侄女庆阳公主,以及一姐夫李贞、一外甥李文忠及其后人在世。


奕天读历史


我是历史相册,我来回答!

朱元璋出身于贫穷百姓家庭,以上几代人都以农业为生,父亲和祖父以及曾祖父等数辈人都是拖欠税款者,在淮河流域到处躲债。元朝制度,老百姓没有官职不取名字,就按照父母兄弟姐妹排行次序为名。

祖父:熙祖裕皇帝朱初一,朱元璋称帝时祖父已不在

祖母:裕皇后王氏,朱元璋称帝时祖母已不在

父亲为仁祖淳皇帝朱世珍(原名朱五四):元朝至正四年(1344年)淮北大旱,疾病四处蔓延,朱世珍去世,朱元璋时年17岁。

母亲:淳皇后陈氏,元朝至正四年(1344年)淮北大旱,疾病四处蔓延,母亲陈二娘去世,朱元璋时年17岁。

长兄南昌王朱兴隆(原名朱重五):元朝至正四年(1344年)淮北大旱,疾病四处蔓延,长兄朱重五去世,朱元璋时年17岁。

这时朱元璋与他的二哥、大嫂和侄儿被迫分开,各自逃生。1353年,朱元璋攻下了滁州,其亲侄儿文正(大哥之子)、姐夫李贞带着外甥保儿(后来取名文忠)前来投靠。从他们口中,朱元璋得知二哥(盱眙王朱兴盛(朱重六))、三哥(临淮王朱兴祖(朱重七))、姐姐都去世了,不免伤心。其时还有定远孤儿沐英,甚是可怜,于是,朱元璋就将这个孩子收作养子,改姓朱。

1368年初,朱元璋在应天府称帝,国号大明,年号洪武。朱文正因立下奇功却因赏赐不满,欲投靠张士诚,背叛朱元璋,被其软禁,1365年与世长辞。二姐夫李贞亲眼看着朱元璋称帝,是朱元璋称帝后唯一一个活着的同辈亲人。李贞去世后,朱元璋为李贞“辍朝三日”,并“车驾临奠”。李文忠和定远孤儿沐英都是朱元璋的亲戚,也同时看着朱元璋称帝的。

如有遗漏请提醒。


历史相册


其实朱元璋还有几个兄弟姐妹。

朱元璋的大哥叫朱重五,因政府的苛捐杂税,再加上家里穷,朱元璋的父母以及大哥很早就去世了,朱元璋称帝后,追封他为王爷。


朱元璋的大哥有个儿子,叫朱文正,是朱元璋的侄子。

这个人很有军事才华,当时他带着4万兵力保卫洪都,面对陈友谅的60万大军,他足足守了85天,不过之后他对朱元璋的封赏有所不满,想着要谋反,朱元璋得知后,倒没有处死他,只是将他囚禁。

从这点上看,朱元璋还是比较念及亲情的。

朱元璋的二哥、三哥也死得比较早,且没有留下子嗣,朱元璋只能在他们死后追封他们了。

朱元璋还有两个姐姐。

大姐很早就出嫁了,而且跟老朱家还不是很熟,当初朱元璋起义遭到追杀时,为了躲避元军,他曾跑到大姐家避难,不过朱元璋的大姐害怕受牵连,就把他拒绝在了门外。

所以朱元璋称帝后,因记恨大姐,也就没有赏封她,直到他的大姐去世后,朱元璋才追封。

朱元璋的二姐就对朱元璋比较好了。

在朱元璋困难时,二姐经常倾囊相助,还让她的儿子李文忠跟随朱元璋,李文忠也为朱元璋立下赫赫战功,成了开国功臣,称帝后,朱元璋对二姐一家都封赏有加。

此外,李文忠有个儿子叫李景隆,后来就是他投靠了朱棣,出卖了朱允炆。


金兔历史


明太祖朱元璋可谓是中国几个大一统王朝开国皇帝中出身最低的一个了,因为与其他的几个皇帝相比,他实在是太贫穷了,完全是赤贫。他讨过饭,当过和尚。其他的几个开国皇帝,有的门弟都非常的高,刘邦差一点,但也比他强了不少,哪一个都不可能像他这样。

朱元璋经过自己多年的奋斗,最后终于当上了皇帝,这个时候他还在的亲人世上很少了。朱元璋本来有三个哥哥,两个姐姐,再加上还有其他的堂兄弟也有不少,但是当年安徽那一带爆发了大饥荒,饿死了不少人,朱元璋本身也是靠着讨饭再加上当和尚才勉强撑过来。到他称帝的时候,只有一个侄女,一个堂侄女,一个侄孙,再加上姐夫和外甥,撑死了就5个人。

首先那个侄女是朱元璋大哥朱兴隆的女儿,朱元璋封她为福臣公主,并将他嫁给福州指挥室,算是一个比较好的归宿。在朱元璋还没有称帝的时候,他的侄子朱文正是他手下的大将,但是后来因为造反这事最后被他囚禁,在他称帝之前终于病死。不过他善待了这位侄子的儿子,就是那位侄孙朱守谦,封为郡王,并且享受亲王的待遇。

至于那位堂侄女封为庆阳公主,也是嫁了一个好人家,他的姐夫李贞被封为郡王。最后他那个外甥也是这几个人中最有名的,就是明朝开国功臣李文忠。李文忠是朱元璋的得力干将,为朱元璋东征西讨,建立明朝立下了汗马功劳,是明朝开国六国公之一,与徐达常遇春等人并列。

李文忠在开国之后对朱元璋大杀功臣的做法很是不满,以至于最后惹怒了朱元璋,莫名其妙的死亡。李文忠死的时候,因为是当时朱元璋除了自己儿子之外最亲近的人,所以当时非常震怒,杀了很多给李文忠看病的大夫,但也有人说是为了杀人灭口。

我是冰哥聊史论古今,期待您的关注和点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