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羽手下五大将中的季布,为何会被刘邦赦免死罪,他到底有怎样的经历?

汉史趣闻


一个不懂得生存法则的人,活得如同侠客一般的将军。

一个只顾事实,而不顾环境背景的人。

一个愤恨谄媚,又喜欢被人戴高帽的人。

时人夸赞他“得黄金百,不如得季布诺”

季布,楚地人。以侠义出名又身怀武艺,被项羽征调为部属。

楚汉争夺天下时,受命讨伐刘邦以及其统领的部众,数次威逼刘邦。在项羽兵败自杀后,刘邦称帝,在全国范围内通缉季布,季布不得已,自降身份入濮阳周姓家族为奴。

按说如此下去曾经叱咤风云的季布注定就此了却残生,可是,已经成为一员奴仆的季布却依然逆袭成就赫赫声名。

北宋苏轼特意品鉴过季布,顺带将玉成季布声名的无赖皇帝刘邦也大肆夸奖了一番。

以谓汉高祖、唐高祖皆创业之贤君,季布、屈突通皆一时之烈丈夫。惟烈丈夫,故能以身殉主,有死无二。惟贤君,故能推至公之心不以私怨杀士。此可以为万世臣主之法。

可见季布的声名是如何的深入人心。

那么,季布是怎么做到的?

使得季布声名远扬的有两件事。

第一件事情,德才兼备、搞定皇帝

刘邦昭告天下敢有舍匿,罪三族,并特别注明季布为首犯。季布四处避难,不惜为人仆役。后刘邦在听取夏侯婴的劝解而幡然醒悟,赦免了季布的罪状,并提升为郎中,经过这次闻名中外的捉放事件,季布的名声远扬各地。

这当然有刘邦着意宣扬的结果,即是为了让人知晓他刘邦宅心仁厚肚量宏大,不计前嫌赦免了季布。还含有刘邦招抚项羽兵败四处逃匿的将领,收取众心的意味。

然而,季布之所以被赦免却因有两个先决的条件。

第一、季布先是藏身与周家,周家为了彻底解决季布被通缉的危局,便直接提出要将季布转交到朱家。而朱家作为一方豪族明知刘邦下诏的严厉和对季布的渴求,却依然收留了季布,可见季布的侠义名声相当了得。以至于刘邦将其作为特例予以特赦,而后昭告天下彰显新朝新气象。

第二、夏侯婴劝解刘邦的说辞来自于朱家。季布何罪?臣各为其主用,职耳。……且以季布之贤,汉求之急如此,此不北走胡,南走越耳。夫忌壮士以资敌国,此伍子胥所以鞭荆平之墓也。君何不从容为上言之?

这套说辞确实精彩绝伦,其中季布数次让刘邦吃瘪的军事指挥才能才是这套说辞成立的关键。

刘邦的“幡然醒悟”,其实就是即便自己用不了,也不能为他人所用。

季布再次崛起之后,寻找之前救助自己的周氏和朱氏家族,却百寻不得一见,早早搬离避开了季布。季布颇引以为憾。

第二件事,基于事实,怒怼皇亲

汉惠帝刘盈即位后,吕后主政,吕后收到了史上有名的“求婚信”。当然,里面多有侮辱性的言辞。吕后怒不可遏,予以出兵讨伐匈奴,在朝会上咨询朝臣。樊哙作为吕后的妹夫,当场请兵十万,杀奔匈奴巢穴,活捉冒顿。

季布一句话便将樊哙豪情万丈的雄心“浇灭”。

“樊哙可斩也!夫以高帝兵三十余万,困于平城,哙时亦在其中。今哙奈何以十万众横行匈奴中,面谩!且秦以事胡,陈胜等起。今疮痍未瘳,哙又面谀,欲摇动天下。”是时,殿上皆恐,太后罢朝,遂不复议击匈奴事。

可是,季布当着文武百官不给樊哙留情面的举动,他沉寂多年的声名,再次鹊起。不畏皇亲国戚,当场训责,并言之有物,使得吕后与樊哙,无言以对。

却是让季布从中央官员,被下放到了河东郡,远离了权利的中心。

上述的两件事,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宣扬了声名,在政治上却受到了打压。季布因此就这样错过了建功立业的机会。

吕后病亡后,以往追随在刘邦左右的功臣系联合刘氏子弟发起史上有名的诛除诸吕的行动。

这种夹杂着政治与军事目的的举动,极易建下功勋,诸多的功臣与刘氏子嗣的命运随之改写。

代王刘恒的命运更是出现巨大变动,因为偏安一隅加上母亲薄姬谨良,又是刘邦遗留在世的长子,遂成为大汉帝国的皇帝的不二人选。

代王刘恒遂被迎立为皇帝,是为汉文帝。

季布则因以往为吕后出谋划策,有谄媚吕氏子弟之嫌,又官任汉匈边界手握兵权,被人告发到汉文帝刘恒那里。

本来季布所在的河东郡隶属于代地,季布与代王应该有些香火情。

然而,就如同韩信劝说陈豨谋反时所说的那样,一再有人中伤的话,那么刘邦不信也就信了。

公之所居,天下精兵处也;而公,陛下之信幸臣也。人言公反,陛下必不信;再至,陛下乃疑;三至,必怒而自将。

季布并未和陈豨一般惶恐不安,而是秉持昔日的豪爽之风,在受到汉文帝召见时,当面怼了汉文帝。

臣待罪河东,陛下无故召臣,此人必有以臣欺陛下者。今臣至,无所受事,罢去,此人必有毁臣者。夫陛下以一人誉召臣,一人毁去臣,臣恐天下有识者闻之,有以窥陛下。

汉文帝无言以对,只是让其留在了长安。

季布此时如果按部就班,也就会泯然于众人之中,但是他的性格却是让他无法安份守己。时不时的发表一些惊人言论。

但在汉文帝与众朝臣之中没有反响,更多的是被看做是一个过气将领,一个过气侠士的无病呻吟,就连回应都鲜少得到,季布依然依心而发。

鉴于吕后外戚的专权,吕氏子弟的横行无忌。太尉周勃和丞相灌婴对待汉文帝之妻窦皇后的母家子弟窦长君窦少君以及窦广国采取了比较谨慎的做法,选取德行兼备的饱学之士为师为友,旁敲侧击引导窦氏子弟。

季布身为武将又兼侠士之风,却依然拿起纸笔,劝导窦氏远小人近贤臣。

窦氏子弟置之不理,却引起季布笔下“非长者”的曹丘的注意,一番高帽下来,被季布引为上宾。“得黄金百,不如得季布诺”之类的盛赞话语才得以传扬开来。季布真正的品格得以展现出来。

此后,已经年长的季布便消失在历史之中。但是季布的侠名威名却流传下来。

李白在诗中这样赞叹季布。

鲁连擅谈笑,季布折公卿。

季布深有忧国忧民的情怀又身怀才能,却是无法融入到官僚之列,终不为当朝所用。

季布虽说痛恨谄媚权贵,却也是非常受用别人的夸赞,与他一度鄙视的口舌小人,又交往甚密。

季布,就是一个矛盾的人。


唐代丹药


季布是一个非典型性武将

历史中记载,季布在项羽手下时曾经数次让刘邦吃苦头,刘邦恨透了他,所以,等刘邦得了天下,立刻悬赏缉拿。

知道结束游戏,没有继续反对刘邦

季布在项羽战败之后,伪装成苦力,到一个行侠仗义的大户人家去打工。这个行为与钟离眛是鲜明对比。季布显示就是老子退出你们的游戏,不玩了,别逼我了。钟离眛的意味也很明显,再联和一个实力强大的诸侯王,看你刘邦能把我怎么样!

季布没有把恩怨进一步发展,这就打下了一个好处理的基础。

等朋友把季布化妆为奴隶转移到大侠朱家的地盘儿的时候,才叫命好。朱家,是个真大侠,既有侠义心肠,又有本事。朱家首先认定了天下安定,刘邦由一个集团的首领变为天下之主,身份的变化,也使其利益发生变化:原来的季布是刘邦的对头,现在的季布,可以是帮手,也可能被逼成对手。就看刘邦怎么处理。

但是朱家乃一介平民,刘邦一是见不到,二是见了也不一定能取

得信任。朱家找到一个关键人物--夏侯婴。夏侯婴这个人也是义薄云天,而且可不仅仅是个驾车的,也是车兵首领,论见识也不平常。要不是夏侯婴搭救,韩信早就成了刀下鬼了,哪里有机会见到萧何。关键的一点,夏侯婴深得刘邦信任,能说得上话。

朱家片刻不耽误,拍马就到洛阳拜访夏侯婴。英雄惜英雄,两人一见如故,连续喝酒聊天数日。朱家认为已经了解夏侯婴,找对人了,就顺便提出让夏侯婴建议款待服软的楚将,防止逼得人家远走匈奴,反倒成了祸害。夏侯婴一听马上就明白了,也了解朱家其人办事滴水不漏,而且说的很有道理。于是就趁见刘邦的时候把宽大处理季布的建议提出来。刘邦也是个明白人,天下粗定,乃是招揽人才的时机,于是赦免了季布,还召见并授予季布官职。

不顽固,会运营声誉

楚地有一个儒生--曹丘--专门依靠口才结交富贵,获取名利。季布很讨厌他,就让朋友离那个儒生远一点。曹丘听说后却拿着名帖前来拜访季布。季布得到消息,想给曹丘点颜色看看,结果却被曹丘摆平,还款待曹丘数日。曹丘等人见人就讲季布信守承诺的往事。后来‘一诺千金’’成为一个成语,讲的就是季布信守诺言。然而,具体季布做过什么信守承诺的事呢?历史并没有记载。

司马迁有感而发,对季布的评价很高,认为季布能够‘摧刚为柔’。所以把季布的事迹记录在《季布栾布列传》。朱家救栾布的事迹,在《游侠列传》也有记载。因此,季布不但闻名当时,又传扬至今。

喜欢历史故事,欢迎关注:夜航船水手。


夜航船水手


这里是芒果论史!

季布能够逃过死劫,既是因为他自己行事有原则但又不死板,又是因为刘邦明事理,听得进去夏侯婴的劝诫。但更重要的是,季布的运气非常好,他幸运的成为了刘邦树立的一个正面典型,他被赦免正是因为刘邦有向天下显示自己博大胸襟的需求。

从项羽灭亡之后,季布逃窜开始,到夏侯婴觐见刘邦,季布得以被赦免为止的这段时间里,我们仍然可以窥见从战国末期遗留下来的侠士之风。


逃亡:侠士相助

前文已经说过,季布是一个既有原则,又不死板的人,所谓原则指的是在其位,谋其事,忠于自己的君主,项羽未灭亡时,季布始终忠心耿耿,多次将刘邦逼入险境,现出窘态。正是这样的过往使得刘邦对季布恨之入骨,建汉后疯狂追杀季布。

而所谓“不死板”则是指季布看得懂天下大势,不以自身绵薄之力逆天而行,项羽灭亡之后,季布即隐姓埋名,不再与汉王朝为敌。季布的这种表现为他和刘邦后来的和解埋下了缓冲带,他之所以被赦免与这种“低姿态”脱不了干系。

前面两点讲的是来自季布的“内力”,而“外力”则是来自众多侠义之士的帮助。其中包括周家、朱家以及滕公夏侯婴,他们都认可季布的才能且敬佩季布的为人,愿意冒着触怒皇帝的风险为季布博一线生机。

在这些帮助季布的人中,朱家的进言最有道理,朱家找到刘邦的亲信夏侯婴,问他,“你觉得季布是个怎样的人?”夏侯婴答,“是个贤能之人!”朱家又问,“臣子为君主办事不是应该的吗?现在皇上刚得天下,却凭一己私怨追杀贤才,若是将其逼往匈奴或南越,那不是资敌吗?”



夏侯婴觉得朱家之言有理,于是转而进谏刘邦,季布方逃得一死。

刘邦:善于纳谏

朱家的一席话之所以能够打动夏侯婴,在于他客观理性的分析了追杀季布与赦免季布二者之间的利弊关系。

应该说,朱家的这番论证非常精彩,为季布之赦免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但另一方面,我们也不能忽略了刘邦这个接收者与决策者在其中所扮演的角色。刘邦在季布之事中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呢?答案很简单,是一个善于纳谏,胸怀博大的仁君形象。

事实上,天下间如朱家这般能够窥破利弊关系,理性分析者不少,未能成事大多是因为高高在上的决策者不能做到“善于纳谏”!正如子婴之于胡亥,范增之于项羽,蒯通之于韩信,如果做决策的人不能广纳善言,那这些善言也就无用了。

季布的幸运在于决定是否赦免他的人是刘邦,而刘邦恰好是一个“善于纳谏”之人,这才使得朱家之言起了作用,季布才能逃过一劫。

季布被赦免,有三方原因,一是他自己的贤能,而是侠士的帮助,三是刘邦的大度,三者缺一不可!

喜欢别忘了点个关注哦!


芒果论史


不得不说,季布赶上了“好时候”,统一以后的刘邦和战争时期转了性了,所以,季后不但能够被赦免死罪,后来还封了官,甚至做过二千石的高官。

季布为奴

季布也是楚国人,所以打仗也是跟着项羽混的,不过因为打仗勇猛,较有名气,所以,在楚汉战争结束以后,刘邦祭出了悬赏令,捉捕季布,但凡敢有窝藏季布者,夷三族。


虽然法令很严格,但还是有人敢收留季布,其主要原因自然是季布这个人一诺千金,说出去的话就像泼出去的水,说到必然做到,不但结交了一些铁哥们儿,更是声名远扬。季布先是藏在一户周姓人家那里,后来辗转“卖给”了大侠朱家为奴。俗话说,人的名,树的影,季布这么拉风的男人自然也是藏不住的,朱家马上就知道了,所以朱家想了个办法救季布。

又见夏侯婴

作为刘邦的首席“司机”,夏侯婴深得刘邦信任,所以很多人都是通过夏侯婴救下的,比如刘邦的子女,还有韩信,这一次就轮到了季布。

朱家带着季布到了洛阳,见到了夏侯婴,跟他讲明利害,“季布当年跟着项羽不过是各为其主,总不能是项羽的手下就全都杀了吧。不能因为陛下恨项羽就这么干,显点肚量太小了,这样不是把季布这样有能力的人往南越、匈奴这些地方逼么?”

夏侯婴一听,也有道理,于是就找到了刘邦,刘邦倒也不是不讲理的人,自然从了夏侯婴的意赦免了季布。后来还主动召见了季布,并封他做了郎官。

季布的升官路

刘邦死后,汉惠帝刘盈即位,直接将季布升为了中郎将,秩比二千石,负责皇宫守卫工作。后来赶上匈奴冒顿单于“调戏”吕后,把吕后气得够呛,差点出兵打匈奴,幸好有季布劝止,才不至于再起刀兵。

后来,汉文帝即位,季布做河东郡守,干得不错,汉文帝经人推荐就想任命季后做御史大夫,只可惜这时候又有人背后说了季布的坏话,搞得汉文帝左右不是,只好季布怎么来的,又让他怎么回去了。因为这事儿,汉文帝还被季布“上了课”,“总不能因为一个人说了好话,你就给我升官;然后又因为一个人说了坏话,你又不升官了吧”。弄得汉文帝也挺不好意思,但是一向严谨的他也还是维持了他的做法。


水言水语

为什么说季布赶上了“好时候”呢?

其实刘邦能放过季后,倒也不完全是因为夏侯婴的话,还有一个原因是他也想营造一种“忠臣孝子人人敬,佞党奸臣留骂名”的导向。像季布这样的,战争时期各为其主,一心护主的自然是要给予鼓励的,反之结果就大不同了。

季布同母异父的弟弟丁公,也是在项羽手下做事的。彭城之战,刘邦被打败,一路逃奔的时候,就碰到了丁公的堵截,结果只因为刘邦说了一句“两贤岂相厄哉”,便把刘邦放走了。

后来,项羽战败,丁公就想利用曾经救过刘邦的关系前来投奔,结果直接被刘邦树了反面典型——为人臣者不忠的下场便是丁公这样,唯有一死而已。


水一白聊历史


刘邦是一位非常有个性的人物,他的性格十分复杂。在许多人的印象当中,刘邦是一位心胸狭隘的人,他建立汉朝以后过河拆桥,诛杀许多功臣,就连韩信都没有幸免。然而事实上,刘邦并没有那么心胸狭窄,他也曾宽恕许多仇人,比如季布就是其中的代表。

季布是楚国人,他出身低层,但性格豪迈,重义气,是江湖当中有名的义士,“一诺千金”这个成语说的就是他。季布起初是项羽的属下,在项羽与刘邦争夺天下时,他曾数次打败刘邦,使他陷入困境。在项羽诸位大将当中,刘邦最恨的就是季布,因此项羽灭亡以后,刘邦立刻发出悬赏,用千金来换取他的性命,并下令藏匿季布者诛三族。

在项羽死后,季布只能不断逃跑,最终藏匿在一户姓周的人家。按理说刘邦的悬赏令让人十分动心,加上诛三族的威胁,没有人敢藏匿季布,然而这位周氏却十分敬仰季布,于是将他藏在家里。周氏对季布说道:“陛下悬赏捉拿你非常紧急,追踪搜查就要到我家来了,将军您能够听从我的话,我才敢给你献个计策;如果不能,我情愿先自杀。”季布十分感动,于是表示自己愿意听从安排。周氏将季布打扮成为一位奴隶,然后将他与其他几十个奴仆一起卖给朱家。

朱家也是江湖当中著名的义士,他知道这位奴仆其实就是季布,不过他却没有声张,而是将他交给儿子照看,然后前往洛阳拜见汝阴侯夏侯婴。夏侯婴款待了朱家,几天以后,朱家终于与夏侯婴谈起季布。朱家对夏侯婴说道:“臣各为其主用,季布为项籍用,职耳。项氏臣可尽诛邪?今上始得天下,独以己之私怨求一人,何示天下之不广也!且以季布之贤而汉求之急如此,此不北走胡即南走越耳。夫忌壮士以资敌国,此伍子胥所以鞭荆平王之墓也。君何不从容为上言邪?”(《史记》)

夏侯婴立刻意识到季布就藏匿在朱家,他将朱家的话禀告给刘邦听,谁知刘邦听完以后,不仅赦免了季布,还赐予他官职。

刘邦赦免季布当然不是突然发善心,他之所以不杀季布还要重用他,是因为朱家句句让他认同。刘邦刚刚得到天下,需要忠臣,而季布就是一位忠臣,如果能够将他收服,不仅可以得到一位忠臣,还可以让天才义士都对他心悦诚服。而且项羽手下不少,刘邦如果执意要杀季布,将会有很多人觉得走投无路从而与他作对,若是季布走投无路逃到匈奴人那里,对汉朝将是一个重大的损失,因此刘邦才会赦免季布。

不得不说季布的运气实在很好,他遇到两位贵人,愿意担着诛三族的风险为他求情。而刘邦不愧是建立汉朝的高祖,他的帝王心术造诣远不是项羽可比的。


历史战争


英雄间的惺惺相惜

韩非子曰:“儒以文乱法,而侠以武犯禁”,此二者都为统治者所忌恨,却被百姓赞不绝口,尤其是当王朝的国君大兴土木,官吏中饱私囊,致使大批囤积居奇的不良商家发迹,而普通百姓却受冻挨饿,所以侠者就应运而生。



据史书记载,季布是楚国人因侠义而闻名于当地,年轻的时候爱结交朋友打抱不平,每当有为秦朝苛政所逼而落草为寇的人,他都赠送盘缠救助,有一次其好友被诬陷下了大狱,他义无反顾的劫了狱,躲到山中最后参加了项羽的反秦革命军!




而刘邦年轻的时候,也怀有一颗劫富济贫之心,不事农业生产,与屠狗的樊哙、卖草鞋的周勃为伍,最终建立了汉朝。所谓英雄间惺惺相惜,鉴于两个人有过相同的经历,而都为清高之人所不容,故而成了刘邦不杀季布原因之一!

尽忠职守成保命符

刘邦建立汉朝以后,当务之急是树立尽忠职守的榜样,让随他南征北战的诸侯都安心生活,而不再为了私利又刀兵相见。据史书记载项羽有四大战将分别是龙且、英布、钟离眜、季布,其中只有英布是个叛徒!

秦朝灭亡以后,英布跟随项羽立了大功,被封为九江王。起早年因为触犯秦律被在脸上了刻字,所以时人又叫他黥布。由于项羽强行把刘邦塞到了巴蜀之地,仅仅3个月韩信就为刘邦吞并了巴蜀之下,一时间有了谋取天下的实力。而此时的英布遂背楚降汉了,致使刘邦轻易的就攻占了彭城!



说实话,夺天下的时候,刘邦需要这样的叛徒,然而当自己成了天下之主的时候,这样的叛徒就成了绊脚石,所以需要树立季布这样尽忠职守的榜样,来教导天下臣民为自己尽忠!

肝胆相照真兄弟也

话说刘邦当皇帝以后,对曾经为难自己的人是大开杀戒,就连自己的侄儿都被封为刮羹候,原因是其年轻时候嫂子没给饭自己吃,更别说项羽阵营的季布了!

一时间季布是四处躲藏,有上顿没下顿的!幸好濮阳的一户周家人性格耿直收留了他。为了长久之计,将季布的头发剃掉,穿了一身补丁衣服,与家奴一起坐上马车被卖到了山东一家姓朱的人户。与其他的长工一样,以帮主人耕地种田度日。有一次朱姓主人与季布交谈,发现其谈吐不凡,又联想到城门上贴的海捕画像,便一口认出了此人就是季布,由于感叹其一诺千金的豪爽,就找到了自己的莫逆之交夏侯婴。

经过一番交流之后,朱姓主人对其说道:“今皇上刚刚取得天下,应以宽仁为本,对项羽的部将应加以安抚,使其为新朝效命,如果继续追捕下去,万一往北投靠了匈奴,往南加入了南越,到那时事情就无法收拾了!”



后来夏侯婴将此话原封不动的转告了刘邦,一是被周姓与朱姓的疾风知劲草的义举感动,二是为了招抚项羽部将的安邦大计,就赦免了季布并授予郎官之职!

综上所述,正是因为季布有上面的那些因素才大难不死,像他的尽忠职守与乐于助人及肝胆相照,都是今日我们值得学习的地方!


惜缘小历史


季布曾是西楚霸王账下大将,项羽和刘邦相争,虽然最终兵败自刎,但曾经却屡次打败刘邦,而作为项羽账下大将的季布也是曾多次让刘邦陷入困境的,故而刘邦对季布还是颇为记恨的,但是在刘邦建立大汉后,虽然曾下令捉拿季布,但最后刘邦却赦免了他。

那刘邦为什么赦免季布死罪,他到底有怎样的经历呢?

季布这个人很仗义,并且他又是一个信守承诺、讲信义的人,故而有“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之言,也就是通常讲的“一诺千金”。

作为项羽账下大将的季布,在楚汉相争时,他忠于项羽让刘邦陷入困境这也是难免的。也因此刘邦很记恨季布。故而当刘邦打败项羽后,刘邦曾悬赏千金下令捉拿季布。

而季布知道自己曾对刘邦不利,他也知道此时的处境,故而他先躲到一个姓周的人家中。季布仗义过人,他的名气还是不小的,所以这个姓周的想救季布,于是就用计把他送到鲁地的朱家。

而朱家当然知道他是季布,虽然也知道刘邦下令捉拿他,但还是收留了他。后来这这个姓朱的人就去见了夏侯婴,这夏侯婴也是一个很有义气、很仗义的人。姓朱的人说季布虽然曾让陛下陷入困境,但那时他是项羽的部将,他之所以这样做,也是他分内之事。如今陛下因为怨恨去捉拿他,就会让天下人觉得陛下是心胸狭窄之人。若逼的太急,季布去了匈奴,这也不是想要的结局。

夏侯婴听了也觉得有理,同时季布确实是一个有才能的人,于是夏侯婴就找个机会和刘邦说了这事,经过夏侯婴的说情,所以刘邦就赦免了季布。

那时刘邦不仅赦免了季布,而且还让他做了官,任命他为郎中。而季布曾作为项羽的部将,能得到这样的结局还是很难得的。

不仅如此,季布后来也是不错的,比如在汉惠帝刘盈为帝后,季布还被任命为中郎将。那时匈奴屡侵犯大汉,有一次匈奴得到单于写信侮辱吕后,这让吕后很生气,于是就和将领商量桌摆出兵攻打匈奴,当时很多将领都是支持出兵的。



但季布却坚决反对对匈奴用兵,在季布的反对下单,最终让吕后放弃了攻打匈奴的想法,也正是因为如此,让刚从战乱中建立不久的大汉王朝得以修养生息。后来季布还做了河东郡守,在汉文帝时期,汉文帝还曾召见过他。


中孚鉴


根据史料记载,西楚霸王项羽手下有五位最著名的猛将,他们随项羽南征北战、出生入死,立下了无数的战功,这五位猛将是龙且、季布、钟离眛、英布、项庄,在这五位猛将当中,除了英布后来在楚汉战争中叛楚归汉,是个叛徒之外,其余四位都是项羽忠心耿耿的猛将。今天小编给读者们介绍的这位历史人物,他是项羽忠心耿耿的猛将,由始至终都追随着项羽,不过项羽自杀后他幸存下来了,是项羽手下猛将唯一幸存下来的,刘邦不仅赦免了他,还给他做了西汉王朝的大官,他就是季布。

季布的出生年史料没有记载,楚国人,自幼练就一身好武艺,他为人仗义,喜欢抱打不平,所以他在当地一带非常出名,人人都称赞他是英雄好汉,而且他非常信守承诺,当时一直流传一句佳话:得黄金百两,不如得季布一诺!意思是季布为人信守承诺,答应别人的事情,尽管是上刀山、下火海,他都一定能做到,一诺千金的成语就是出自季布。

项梁、项羽刚起兵反秦时,一直在网罗人才加入反秦行列,项羽得知季布的威名,亲自前去拜访,不过刚开始季布并不答应,随后两人比试了一番,项羽的神勇令季布甘拜下风,季布从此成为项羽手下的一员猛将。季布在灭秦战争中大显神威,立下了很多的战功,是项羽手下数一数二的心腹猛将。

公元前206年,楚汉战争爆发,季布追随项羽与刘邦作战,他多次率领楚军给予汉军沉重打击,是汉军上下都很惧怕的对手,而且季布不像项羽那样只有勇武而无谋略,季布有勇有谋,当初的彭城之战,项羽以3万人马打败了刘邦的56万大军,其中就有季布的参与,他运用侧翼进攻、包抄等战术,给予汉军重创,刘邦差点因彭城之战死掉,可见季布确实是项羽手下为数不多的有勇有谋的猛将。

英布、陈平等人原来是项羽的部下,后来因为受到项羽的猜忌,还有项羽本人的刚愎自用而背叛项羽,投靠刘邦,当项羽众叛亲离时,季布是项羽为数不多的对他忠心耿耿的部下,当项羽不断在战场上失败时,他仍然追随着项羽左右,所以他也是项羽能够依靠的寥寥无几的心腹部下。

公元前202年,楚汉战争进入最后的决战,季布在项羽遭受四面楚歌之时,项羽命令他突围而逃,随后他带着一小队精兵强将突围了,所以季布没有参加垓下之战。后来项羽战败自杀,刘邦下令追捕项羽的余部,季布也是其中一个,项羽手下另一个智勇双全的猛将钟离眛也在其中,不过钟离眛被迫自杀了,而季布在逃亡过程中,刘邦的儿时好友兼心腹重臣夏侯婴认为季布是个人才,应该留为己用。刚开始刘邦因为季布此前总是打败他,没有答应。后来经过夏侯婴的劝说,刘邦终于决定赦免季布。

季布被赦免后,刘邦封他做中郎将,这是一个等级很高的武官,刘邦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告知天下人,尽管是项羽的旧部,只要有才能,一定会重用,这也显示了刘邦的胸襟广阔。

季布在西汉做官后,一直兢兢业业地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为西汉王朝的稳定和发展立下了一定的功劳,后来他不仅活过了刘邦去世,还活过了汉惠帝去世,一直活到了汉文帝年间,汉文帝封他做御史大夫,这是和丞相、太尉合称的“三公”,可以说是位极人臣了。公元前165年汉文帝年间,季布在任上病逝,季布至此退出历史舞台。

季布是项羽手下忠心耿耿的猛将,也是项羽死后,其手下唯一幸存的猛将,他得到刘邦赦免,在西汉王朝做官,对西汉王朝的发展作出了一定的贡献,也算是功德圆满了







季布是西楚霸王项羽的部将,楚汉两军交战时,曾经多次让刘邦困窘不堪。刘邦消灭项羽后,仍对此耿耿于怀,悬赏千金捉拿季布。季布潜藏到朱家家里。朱家劝灌婴说服刘邦赦免了季布,并召拜为郎中。惠帝时为中郎将,后转任河东守。

季布为人侠义,及其信守承诺。所以当时的人“宁要季布一诺,不要千两黄金”,这就是千金一诺的故事。


旅行砖家傅大猫


项羽手下大将有五位非常出名,其中季布排行第三,其实,季布很早就小有名气了,因为他是楚地人,而且这人好逞意气,而且爱打抱不平,所以深受百姓欢迎,几乎人人都知道他。后来跟随刘邦一起打天下,季布也立下了非常大的功劳。


大将军季布简介

季布是楚地人,非常善良,热心,从小就明辨是非,爱打抱不平,因此而深受街坊邻居的欢喜。之后跟随项羽征战,他也是雷厉风行的,打了很多胜仗,曾多次率兵攻打刘邦大军,好几次让刘邦处于窘迫之境,因此也让刘邦对他痛恨不已。

后来项羽兵败,刘邦悬赏捉拿季布,季布只能到处躲藏,后来还是经过夏侯婴把刘邦说服了,才让季布得以摆脱困境,并官拜郎中。史书上关于季布战场上的事情甚少记载,反倒是有一个典故记载的非常详细。

季布一诺千金的故事

现如今的成语一诺千金其实是有典故的,而这个典故的主人公就是季布。而一诺千金就是从民间谚语“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演变而来。典故的内容是这样的:

楚地有个叫曹丘的先生,擅长辞令,能言善辩,多次借重权势获得钱财。他曾经侍奉过赵同等贵人,与窦长君也有交情。季布听到了这件事便寄了一封信劝窦长君说:“我听说曹丘先生不是个德高望重的人,您不要和他来往。”


曹丘先生回乡,想要窦长君写封信介绍他去见季布,窦长君则以季布不喜欢曹丘为由不给介绍信。然而曹丘态度坚决,非要窦长君写介绍信,窦长君无可奈何只能写了。拿到介绍信之后曹丘先派人把窦长君的介绍信送给季布,季布接了信大怒,但是也想看看这曹丘到底是为何而来,于是就接见了他。

见到季布,曹丘作了个揖,说道:“楚人有句谚语说:‘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您能在梁、楚一带获得这样的声誉都是多亏楚地的百姓帮你宣扬的。再说了,我是楚地人,您也是楚地人,你为什么就对我有偏见呢?您的名字被天下人知道,难道我对您的作用还不大吗?您为什么这样坚决地拒绝我呢!”季布听了觉得有道理,便留曹丘在家住了几个月,把他视作最尊贵的客人来招待,还送了他丰厚的礼物。


从此以后,曹丘的这句“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便成了谚语,被后人流传,慢慢就演变出一诺千金的成语。

季布是项羽手下大将,也是一个军事才能国人的将军,他对君主忠心,然而奈何项羽兵败,季布也只能沦为人下人。所幸的是,他起初的名声很好,在百姓心中的威望很高,因此才深的民心,才有人替他说情。后来效力与刘邦,官拜郎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