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的人總說南京是二線城市中最強的?

總是2樓


生你,養你的地方叫故鄉,誰多說自己故鄉好,就像南京人早上一碗皮肚面,或者長魚面加一塊大肉,再或者來一籠小籠包等等,那武漢人就認為他們過早比南京好,這是正常的,每個城市都是你每天生活的所以你愛他,現在國家富裕每個地方都差不多了,很多年前會有差距現在物流,資金流都很發達反而我覺得掙這些多大的城市沒有意義,我反而覺得有山有水的農村好,買東西大城市有的農村都可以買到,也不要每天擠公交和地鐵,一年兩季田再打打工或者搞些副業,真的比一二三線城市好,就像城市人都住在城市最繁華的地方,你不可能天天逛百貨公司是把,估計買個菜都不方便,就是你的城市好也不代表你就有錢,不要掙了。


980410180


作為一個土生土長三代南京人,見不得有人說他的不好,南京在我心中是最完美的城市,北上廣深,沒有一個比他更好!

中國的各大城市基本我都去過,北方城市霧霾天氣,下個雨,雨中都帶泥,南方城市悶熱潮溼,一下雨就沒完沒了,每個城市主城區早上7點就開始堵車,下午2-3點還在堵車,晚上10點還是堵車,只能說我一直在路上,北方人嘴上說的天下無敵,什麼事都能給你辦了,結果只限於酒桌,南方人開始就會和你說這個事很難辦,需要不少的錢,結果錢也付了,事也沒辦,最後一拖再拖,不了了之!

南京又稱建康,金陵,天京,歷來帝王將相建都之地,風水寶地,你聽過南京有過什麼重大自然災害嗎?南京人俗稱大蘿蔔,比較實在,重情義,只要談得來,掏心掏肺,不排外,現在南京大多數都是蘇北人和安徽人,很多都在南京買房定居,南京的交通更不用說,中國十大擁堵城市南京排不到邊,不過南京分江南江北,長江大橋二橋三橋四橋還有揚子江隧道和定淮門隧道,每一條過江通道在高峰期還是有點小堵,現在五橋也在建造中,願南京規劃越來越好!

每個城市都有每個城市的長處短處,但是南京在我心中是最棒的,不接受反駁,希望南京越來越繁榮越來越強大!







衝動的大叔ZS


我是個老南京人,快五張了!祖上六百年前來的南京。我不在乎南京是幾線,我熱愛這個城市!南京給了我生活的環境,給了我從小到大的學習,成長在這個都市裡是我的驕傲和榮光!很多人說南京這不行那不好的,可見到的是,來的只比出去的多。每個城市與人一樣,有優有缺,不用在意。只要自己努力前行,為自己奮鬥就好!一線,二線強與不強都無感,只感覺生活在故鄉的幸福就足夠了!我愛南京,我以南京為榮!


五斤4


其實現在二線城市第一,純粹就是成都和南京之爭了。

天津徒有其表,經濟增長放緩勢頭明顯,城市規劃依然是依靠萬年不變的海河擴散,自造血能力較差,吸引投資的能力也不算很強。

重慶則是還需要很長的時間沉澱,畢竟重慶太大,而且地形的問題讓其與平原城市相比有著很大劣勢,原本依靠工業苦苦支撐了很多年,但現在的轉型的步伐依然受限於很多落後地區無法形成很快速的躍升。雖然整體成績越來越好,但體量太重的重慶始終還是需要時間。

說完直轄市,這兩年還經常被人提及可與成都和南京抗爭的就是武漢,雖然從區位上來說,武漢確實要優於成都,甚至要略好於南京。但所有去過武漢的人再去成都和南京都能感受到明顯的差距,有些差距是無法依靠一兩年的快速發展和所提出的計劃彌補的,就像一線城市一樣,你可以說不好不喜歡,甚至很多人覺得北京內城還有很多很破舊的地方,但城市整體的力量,尤其是在經濟力量的推動下,不是看到即所得。

再說成都和南京,個人認為就現在的情況而言,南京還是要好於成都的,但未來,成都超越南京是早晚的事。南京作為江浙一帶可以說僅次於上海的城市,絕不僅僅是因為其古都的原因,較早的經濟轉型和整個江浙一帶被上海帶動的經濟增長,很早就把南京帶入了快車道,可以說房價的爆發僅僅是為南京錦上添花而不像很多其他的城市,是依靠房價拉動GDP的。

而成都呢?這幾年的城市規劃可謂驚天之舉,都知道天府大道的名聲和成都六環的規劃,作為除北京以外第二個修建六環的城市可謂又讓人們更加看好成都。區位因素上說,成都和重慶作為西南地區雙子星存在,成都的平原地勢又更加佔有優勢。很多企業近幾年西遷總部幾乎都選擇了成都和重慶,也看出了城市地位。經濟方面,現在成都遍地林立的奢侈品專賣店和頂級酒店就能輕鬆說明消費能力,畢竟市場才是反應一切最真事客觀的標準,沒有任何企業會無緣無故的對某一地區加大投入。

總之現在依然南京領先於成都,但從長遠看,西南沒有一線城市,城市規劃又比較出眾,先進入一線城市行列的很可能會是成都。


未泯雙瞳


利益相關:武漢人。在此僅客觀評價南京。

現在各種榜單裡面二線城市排名最靠前的一般是成都或者杭州。我沒有見到題主說的“各種各樣的榜單都支持這種觀點”。現在二線城市中,存在感較高、競爭力較強的幾個包括:成都-武漢(單一強省會)、杭州-南京(發達地區的區域強市)、重慶-天津(天然優勢的直轄市)、長沙-鄭州-合肥-西安(快速崛起的省會)。我不喜歡看榜單,但如果非要從榜單看,成都好像排第一的比較多,因為成都的人口確實要比大部分二線城市多不少。人多力量大、總量多。而杭州是心理感受上最接近一線的二線城市,畢竟富庶和發達這兩個詞,不是一般城市能套用的。

但就南京而言,其實現在發展是遇到了一些困境的,正如南京大學一樣。我其實一直有個感受,大部分情況下,一座城市發展的風向標就是它的大學發展,因為城市的評價標準太多太複雜,但是侷限到大學就要好很多。一座城市發展好了,就會給當地大學提供更多的政策和資金支持,外地學子更願意選擇在那裡求學甚至就業、國家給該城市的政策也容易惠及當地大學。所以,從這點看,南京現在的發展,和南京大學一樣,配不上她應有的地位。

我只去過一次南京,但對南京有一種天然的好感,我想主要是因為她和武漢有很多共同點,:沿江大市、街邊梧桐、夏季高溫、高校林立、湖泊眾多,等等。綜合考慮古代和現代歷史,我覺得南京是中國獨一無二的存在,無需去爭什麼一線或者二線領頭羊,一座知名度如此的城市,一座如此厚重的城市,是具有天然吸引力的。


欺言樂翁


第一,南京市是江蘇省省會,而江蘇省又是中國經濟大省,這一級別,南京就已經很強了。

第二,在新規劃的城市等級裡,南京是特大城市,僅次於上海超大城市,比杭州大城市還高一級別。這也決定了南京的發展前景。

第三,南京市現在人文建設也越來越好,整體城市都是一個溫暖祥和的環境,居住很舒服!越來越喜歡南京!

第四,南京現在的經濟成長速度也非常快!每年創造的GDP,在全國也是遙遙領先。

愛南京,喜歡南京的人文環境,一個字“美”。


大學城快訊


我們南京全國最差,好了吧,黑子們,不需要你們憐憫不需要你們救濟。南京人與世無爭,都特麼什麼人提出的破問題,成都武漢杭州蘇州你們都牛逼,宇宙第一,跟棒子掙去吧,我們南京人不摻合!!!我們只會踏踏實實過我們的生活,我們愛我們厚重的歷史,我們愛我們參天的林蔭大道,我們習慣了大蘿蔔的性格。我們老老實實做人,當別人需要我們就全心全意付出而不計回報。我們不記名利拉扯著周邊城市,上繳著更多的稅負,放棄了很多政策優惠。當年我們承受了鬼子的屠殺,解放後揹負了國家對老蔣首都的怨恨,一切的一切,默默承受。所以我們南京人大多數性格很隨和,啥都無所謂,自在,開心,滿足。


老劉137742090


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先來澄清一個問題,關於一線、二線這個問題,國家層面是沒有這樣的講法的。一線、二線是由成都的財經雜誌根據房地產行業的需要做的評比。這個評比被各大房地產商引用,所以很多百姓也熱烈討論所謂的一線,二線。這個評比由十多項內容構成,看似嚴謹,其實都是為了一些隱藏利益做的服務。這個雜誌拿到房地產的錢就是要為他們服務的。比如成都,十幾項評比中全部都是滿分,最後得分100分,這種評比看看就行,別太當真。

話又說回來,南京、杭州、天津、重慶、成都、武漢可以說是中國幾個僅次於北上廣深的城市。

中國城市排名是按地區排名的,也就是整個行政區,而不是單純的城市。

如果按地區城市經濟排名,第五毫無疑問是重慶,但是重慶有8萬平方公里的面積,3000多萬人口,這樣算城市其實是十分不合理的。

如果按房地產業劃分的一線二線來看。第五城市廈門。

所以不論哪個方面來看,南京都難以成為中國第五城。不過南京作為江南省(江蘇、安徽)省會,發展潛力巨大。在江蘇南京又叫徽京,南京能能夠成為輻射江蘇、安徽兩省的省會,這在中國獨樹一幟,隨著南京的首位度提高,南京的小弟合肥的爆發,相信在不久的將來,南京能夠超越福州、廈門成為房價第五高的城市。


社論消息


南京以省會城市裡最小的面積和較少的人口創造了當下成績是不容易的!在眾所周知的原因下,作為自東晉以來,一直是南部中國政治經濟文化中心的南京建國後是唯一被政策削弱的城市,1949年經濟總量和人口都是排在全國第三,可是先是被撤銷直轄市,然後代管的江南八縣部分也被劃給了周邊城市,亞洲最好的大學國立中央大學也被拆分支援給其他城市,成就了四個985和N個211,國立中央醫院的命運也是如此。改革開放後,江蘇省把國家級工業園先後給了省內的蘇州和無錫,可是南京一直在低調潛行,作為國內唯一沒有全省支持的省會,南京充分利用了自己的人才和科技優勢,一舉成為國內信息、軟件技術、集成電路的工業基地,人均GDP高居省會城市第二,總量也是位居前列,地鐵通車裡程僅次於北上廣!南京如果稍微學習下其他省會城市兄弟,稍微兼併一下週邊城市,經濟總量立馬位居全國前六


長征精神傳承


作為老南京,感謝諸位的厚愛。

南京確實是宜居城市。城市節奏動慢相宜,氣候冷暖交替,天氣乾溼互補。歷史悠久,高校密佈,人文景觀交相輝映。既有江南魚米之鄉的細膩風韻,又有江北豪放不羈的粗曠風格。

但是,近些年來,南京的城市經濟發展活力已遠低於蘇杭,城市基本建設速度也低於預期。關鍵是從上到下的思維模式不夠開放,未能充分利用自身知識型城市的特點。

不得不提的一個問題:蘇北和安徽人口的大量湧入,造成人口素質的提升緩慢。不是地域歧視的問題。贊成人口流動是發展活力的源泉。但是要重視解決由此而來的城市衛生、城市公共交通、城市文明品質等問題。

希望南京能儘快明確自身發展方向,有條不紊地前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