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中巧姐为什么从来没在贾母跟前出现过,贾母不喜欢她吗?

钱小刀娱乐


《红楼梦》中巧姐为什么从来没在贾母面前出现过,賈母不喜欢她吗?。曹雪芹的《红楼梦》仅能看到八十回,八十回后的部分,无从考证,也未見到,至于贾母否喜欢巧姐,就目前已知的《红楼梦》一书的故事情节,不敢妄加评论,很难说贾母对巧姐是什么态度。

“势败休云贵,家亡莫论親。偶因济刘氏,巧得遇恩人”从第五回巧姐的判词,我们只能推测贾府后来“一败涂地”“子孙疏散”也就是“势败”“家亡”之后,任你出身显贵,也无济于事,骨肉親人也会翻脸不认,巧姐很有可能被其親舅王仁所卖。

“偶因济刘氏,巧得遇恩人”可能当初王熙凤曾在刘姥姥进荣国府時,给过她二十两銀子,后来巧姐遇难,刘姥姥相救,所以她是巧姐恩人。也有可能巧姐与板儿有缘,而结为夫妻,过着自食其力的生活。这当然均是依其判词,大胆猜测。但巧姐与贾母关系,无论是判词还是前八十回故事情节却是很难说。


老兵4200


怎么没出现过?

第九十二回 评女传巧姐慕贤良,玩母珠贾政参聚赌

这不就出现了吗?

十一月初一,老太太要办消寒节,不让宝玉上学,放他一天大假,一大早,宝玉到贾政王夫人那请了安,回明了老太太不叫上学,贾政没言语,便慢慢退出来,走了几步,便一溜烟跑到贾母房中。

见众人都没来,只有凤姐那边奶妈子带了巧姐儿,跟着几个小丫头过来,给老太太请了安,说:“我妈妈先叫我来请安,陪着老太太说说话儿,妈妈回来就来。”贾母笑到:“好孩子,我一早就起来了,等他们总不来,只有你二叔来了。”姑娘给你二叔请安。宝玉也问了一声“妞妞好?”……

当然这不是曹雪芹写的,是高鹗续书的。

在这里,巧姐透露自己跟着李妈认了三千多字,念了一本《女孝经》,还上了《列女传》,宝玉于是给他讲解起来,贾母认为女孩儿家人的字也好,只是女工针黹倒是要紧的,巧姐儿告诉老太太自己也跟着刘妈妈学着做呢……

从这里可以看出巧姐是个很伶俐聪慧的孩子,只是从小体弱多病,凤姐儿唯一的宝贝女儿,在豪门没有儿子是很不稳妥的事,五十五回凤姐儿流产,在六十一回由平儿的口得知,“好容易怀了一个哥儿,到了六七个月还掉了,”王熙凤这次小产是致命的,首先她身体彻底亏虚下来,更得了下红之症。于是,凤姐儿更是把女儿宠在心头上,凤姐是一家主事,在贾母面前极尽温顺孝道,做人圆滑周到,贾母处处也周全着凤姐,凤姐和贾琏闹意见,贾母也是护着凤姐说话,所以,不存在贾母不喜欢巧姐的说法。

在贾府破败后,她险些被王仁、贾蔷、贾芸等人卖给一个外藩王爷,幸而刘姥姥、平儿、王夫人合力将她救出,最后由贾琏作主嫁到姓王的农家。


无量天真


作为金陵十二钗中年龄最小的一位,巧姐在《红楼梦》前八十回中出场的次数可以说寥寥无几,几乎没有存在感。而作为贾家年纪最大和年纪最小的两个人,曹雪芹也并没有安排贾母和巧姐同框出现,不得不说是一种遗憾。但是,我们并不能据此就做出贾母不喜欢巧姐的判断,相反我认为贾母应该是非常疼爱巧姐的,理由如下:

第一,巧姐在身份上有先天的优势

在《红楼梦》中,巧姐的身份是王熙凤与贾琏的长女。根据书中描写,王熙凤在贾家拥有非常高的地位,不仅是荣国府的实际管理者,在秦可卿去世时还协理了宁国府。当然这与王家的地位和她个人的管理能力有关,但更重要的是王熙凤深得贾母的欢心。从林黛玉进贾府时,王熙凤“放诞无礼”的表现和贾母对她的态度中便可看出端倪。拥有这么一位在贾母那里得宠的母亲,巧姐的待遇自然也不会差。

第二,巧姐在贾府的实际待遇很高

小说中虽然没有直接描写贾母对于巧姐的态度,但我们仍然能够从巧姐仅有的几次出场中窥探一二。第四十一回写道:“(巧姐)忽看到板儿抱着一个佛手,便也要佛手。丫头哄她取去,大姐儿等不得,便哭了”。从中可见巧姐在贾家备受宠爱,想要什么东西,必须马上得到满足,稍有迟缓便等不及哭闹起来,可以推测平时她在贾家受到的礼遇应该是非常高的,这难保与贾母的宠爱没有关系。

既然巧姐深得贾母喜爱,那么曹雪芹为什么没有安排她们见面呢?我认为有以下几点原因:

首先,这是由《红楼梦》文本结构决定的。

根据巧姐的判词可以推测,左右巧姐命运的主要关系人为刘姥姥、板儿和她的舅舅王仁。贾母与巧姐见面与否并不会对文章脉络和故事走向产生任何影响,因此被作者忽视也是可以理解的,因为在《红楼梦》中出现了众多人物,不可能安排每一个人物都见面。

其次,巧姐被安排进金陵十二钗正册,说明这个人物在整个《红楼梦》中是非常重要的,作者势必会对其进行刻画和描写。

比如同样是金陵十二钗且出场有限的秦可卿和贾元春,都有重点段落描写。而前八十回巧姐出场却非常有限,我们可以大胆推测其在八十回后肯定会有重要情节,届时安排贾母与她见面也不是不可能。

最后,巧姐在前八十回中年龄较小,且经常生病。

第二十一回“染了痘疹”,第四十二回“撞了花神”,考虑到贾家人对她的宠爱,可以推测她出门的次数应该会比较有限,那么见到贾母的机会便很少了。

由此可见,书中没有巧姐与贾母见面的描写既是由小说的结构和主线决定的,也与巧姐自身存在关联,同时贾母对巧姐应该是喜爱的,只是在程度上可能比不上宝黛,但绝不可能不喜欢。


三夢遊水


在小说《红楼梦》里面,巧姐的确是从没有和贾母一同出现过的,但这是由很多的原因造成的,并不表示贾母不喜欢这个孩子。

一,在古代,富贵人家的小孩子,都是由乳母来带大的,是很少能和他的父母在一起生活的。

为了显示自己的尊贵,无论是在帝王之家,还是在公候王府里,出生的小孩子,都是由一个,或者是几个乳母来抚养他们长大的,他们是不会和普通人一样,孩子是时刻不离的跟随着妈妈的。

再说,就像王熙凤一样,很多大家族的母亲,都是要负责整个儿家族的管理事务的,每天还是很繁忙的,也就注定了她们是没有多少闲暇的时间来照顾孩子了。

所以说,即使是王熙凤在贾母那里,她的孩子巧姐也未必是会在她的旁边的,所以,贾母也就没有机会见到巧姐的。

二,含饴弄孙,固然是一种乐趣,但贾母可是仅限于自己的年龄大一些的孙子辈的。

别说巧姐了,就连贾母唯一的嫡亲的重孙子贾兰,都是很少有机会能和贾母在一起的,贾母唯一一次想到贾兰的,就是给他留了一碗肉吃。

贾母的确是喜欢孩子,但得是长大一些的孩子,像宝玉,黛玉那么大的才行,就连已经上了学的贾兰都还小,那就更不用说才只有几岁,连话还都不会说的巧姐了。

三,在贾母跟前的规矩比较大,巧姐太小了,她可是学不会的。

作者借着黛玉的眼睛,给我们展现出了众人在贾母跟前的规矩,这么多的人,是没有一个敢出大声说话的,但要是像巧姐这样的小孩子在场的话,那可就麻烦了。

小孩子一不顺意,就会不管不顾的大哭大闹起来,那就得有人来哄她,这样一来,屋里可就热闹起来了,用不了多久,贾母就会烦燥起来的,还怎么能够颐养天年呢。

或者,孩子要是拉了,尿了的话,那屋里的气味可就更不用提了,所以说,年龄太小的巧姐,是没有机会在贾母那里出现的。


谁和蒲公英有约定


题主弄错了。

巧姐还小,在诗赋场合很少出现。但是在贾母面前,她却是出现过的。

第四十二回,刘姥姥二进荣国府,逛完大观园,要告辞了,凤姐告诉她贾母和巧姐生了病。

做母亲的,每逢孩子生病,常常会怪别人,尤其是怪别人给孩子吃坏了东西。凤姐虽然能干,在这个问题上也不能免俗:“大姐儿因为找我去,太太递了一块糕给他, 谁知风地里吃了,就发起热来。”

巧姐(这时候还没取名,不叫巧姐)去找母亲凤姐,在风地里吃东西,当然是在大观园。王夫人性格冷淡,只有跟着贾母逛大观园、吃东西。所以这次巧姐生病,因为在风地里吃糕,就是在贾母面前。

接下来根据刘姥姥的解说,和查书的结果,贾母和巧姐生病,是因为遇到了花神。凤姐也恍然:花园里可不是花神吗?更证明巧姐和贾母在大观园肯定是见了面的。只是贾母老于世故,对养育孩子也颇有经验,所以不会像王夫人那样冒失,在风地里给一块糕吃。


栖鸿看红楼


我的个人理解是,不是贾母不喜欢巧姐,反而是因为太疼这个重孙女,所以一个是不想她那么小的年纪就在她面前立规矩,事事小心谨慎,大气都不敢喘。

二是巧姐不大的年纪,难免有哭闹的时候,贾母年纪大了,休息的时间比较多,比不得小孩精力旺盛,所以难免巧姐在贾母跟前会打扰到贾母的休息,也只有宝玉黛玉他们这么大的孩子,在贾母跟前嬉闹一阵子,陪贾母解解闷罢了。

三是巧姐生的日子是七月初七,身体比较柔弱,这种高门大户的孩子依然是娇生惯养,出个门身边也定是一群婆子丫鬟跟着,如果再在贾母面前立规矩也太繁琐了,而且巧姐并非十二钗中的其一,所以对巧姐没有过多情节的描述,只是从一些小情节中观察。




小小戊君vlog


怎么说呢。前八十回好像是没怎么出现。

在四十一回贾宝玉品茶栊翠庵中,巧姐被奶妈抱进大观园,巧姐要玩板儿手里的佛手,丫鬟拿巧姐的柚子换了板儿的佛手来给巧姐才哄过巧姐来。

在四十二回蘅芜君兰言解疑癖中,刘姥姥来向凤姐告辞在和凤姐说话时,凤姐提到一句,“大姐因为找我去,太太递了一块糕给她,谁知风地里吃了,就发起热来。”

可见在贾母带着刘姥姥和众人在大观园中游玩时,巧姐也是在大观园中的。至于巧姐来的时候贾母在不在跟前,这个不好说,书中没有明确写,能明确的就是太太在跟前,而且还给了巧姐一块糕吃了。

在八十四回探惊风贾环重结怨中,巧姐搐风,贾母也是很操心,亲自前往探视。

在九十二回评女传巧姐慕贤良中,巧姐在贾母跟前听宝玉给她讲《女孝经》、《列女传》中的故事。在这里,巧姐不仅和贾母在一起,而且贾母对巧姐也是蛮疼爱的。

当然,对巧姐的这种疼爱,远远达不到对宝玉、黛玉疼爱的那种高度!

至于说为什么前八十回里没在贾母跟前出现(或者说没有正面叙写巧姐在贾母跟前的故事),我想主要还是巧姐年龄太小,需要奶妈在跟前照顾,王熙凤还是巧姐的母亲,书中也没有叙写多少巧姐和凤姐在一起的故事。叙写巧姐和贾母在一起,一是对整部小说的结构和小说的主线人物有没有意义。二是,贾母对巧姐虽说也是疼爱,但远远达不到贾母疼爱宝玉的程度!

阅读书目:

1.人社版红研所庚辰本《红楼梦》

2.人社版俞平伯校注有正本《红楼梦》

3.中华书局程甲本《红楼梦》

4.人社版程乙本《红楼梦》

5.译林出版社周汝昌校订批点本《石头记》

6.岳麓书社脂砚斋批评本《红楼梦》

7.岳麓书社梦稿本《红楼梦》


尘世中一小书虫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主要是巧姐太小,而且辈分相差太远。

可以看出来,贾母不喜欢很小的孩子,而巧姐就非常小。

第二十九回,清虚观打醮时,贾宝玉、林黛玉都很大了。尤其是林黛玉他们表姐妹,都是发育中的少女了。所以,连七老八十的张道士,都不敢随便进去看望老朋友贾母。

要知道,张道士可是贾母丈夫的挚友,又是皇帝器重的著名宗教人物,还是这么避讳。

这是因为林黛玉她们都大了,又是夏天穿衣单薄,就算是老道士也要避讳的。

然而,此时的巧姐是被奶妈抱着的。

正常来说,三四岁的孩子就不会整天抱着了,说明巧姐恐怕只有二三岁。

贾宝玉也叫她“妞妞”,说明还是一个很小的孩子。

这么小的孩子,贾母当然不太喜欢了。

刘姥姥二进大观园时,已经是40回之后了。

然而,巧姐还是被奶妈抱着出来,还和板儿争佛手。可见,巧姐当时还是一个顽童,最多也就四五岁。

直到贾母去世以后,垃圾舅舅王仁将巧姐卖掉妓院。

但巧姐因为年龄太小,还不能接客,只能学唱唱小曲。而当年小妓女只要来了月经就可以接客,说明当时巧姐也还没到十一二岁,大概也就10岁左右,也是个孩子。

年龄这么小,贾母当然近亲不起来。

况且巧姐似乎身体不好,经常生病。

书中巧姐多次病倒,第21回染了痘疹(天花),第42回撞了花神(发高烧),第84回惊风。而巧姐本来出场就很少,可见她体弱多病。

在贾府中,无论谁一旦生病就会被隔离。仆人生病了,甚至会被赶回家里暂住。

而贾母是个七八十岁的老年人,最怕被人传染疾病。

因为巧姐经常病倒,当然就比较少和贾母接触。


萨沙


巧姐虽然是十二金钗之一,但极少出现,我记得第一次出现还在襁褓中,后来几次都是在其他人口中提到,巧姐自己并没出场。


忙里悠闲D


出现了,带着刘姥姥游大观园时,巧姐就在,说是老太太风地里给了糕,回来后就发热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