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帝國與阿拉伯帝國的初次交鋒,為何只打了幾天?

大唐帝國與阿拉伯帝國的初次交鋒,為何只打了幾天?

漢唐,對中國人影響深遠!漢帝國的國號成了一個民族的族名,唐帝國的強盛影響後世。“漢人”,“唐人”皆由此而來。

唐太宗李世民在建國之初,依靠強大的武力,挫敗了各路諸侯,統一了中原。也不用像漢朝一樣,積蓄力量,等待六七十年擊敗北方遊牧民族。北方的突厥被唐太宗擊垮,崛起在青藏高原的吐蕃政權與唐帝國和親聯姻。

解決了兩大強敵,唐帝國在唐玄宗時代對西域的經營達到了鼎峰。西域就是玉門關以西,鹹海以東,天山南北的廣大地區,包括了今天的甘肅新疆中亞大部。

大唐帝國與阿拉伯帝國的初次交鋒,為何只打了幾天?

與唐同時代崛起的世界級帝國阿拉伯,直接滅掉了第二波斯帝國,擊垮東羅馬帝國,繞道北非從西班牙打進了歐洲。向東壓向了中亞,東西兩大帝國的擴張,將很多小型文明國家擠壓在了中亞。中亞逐漸成了國際關係的前沿和中心。

一直以來,吐蕃對西域和河西走廊虎視眈眈。唐帝國先後設置安西都護府和兩大節度使,安西節度使、北庭節度使,針對崛起的吐蕃和沒落了的突厥。

吐蕃政權一度挑唆中亞小國脫離唐帝國的控制,都被唐軍挫敗。名將高仙芝甚至俘虜了吐蕃公主,他也因此升任安西節度使。

大唐帝國與阿拉伯帝國的初次交鋒,為何只打了幾天?

中亞有一個小國家石國,分裂成親唐與反唐兩派。親唐的一派不斷接受唐玄宗的冊封和賞賜,反唐一派氣不過,號召勢力組成了反唐聯盟,不斷進攻周邊親唐的小國。

這些小國家尋找唐軍庇護,於是,安西節度使高仙芝率軍親征。安西節度使親征,反唐聯盟豈是對手?很快,就被打地困守孤城,迫不得已選擇投降。

高仙芝先納降,後突襲,佔領城池,殺掉俘虜,縱兵為禍。結果,一個石國王子逃離了,在中亞控訴高仙芝的背信棄義和暴行,又組成了新反唐聯盟。

大唐帝國與阿拉伯帝國的初次交鋒,為何只打了幾天?

新反唐聯盟實力弱,這才找到了西方的阿拉伯帝國,負責中亞事務的阿拉伯將軍渴望建功立業,決心一致對付西域的唐軍。

消息傳到長安,唐玄宗和大臣們對此不以為然。況且,打勝了,唐帝國在西域的控制力更加牢固,也可趁機壓制阿拉伯帝國。

大唐帝國與阿拉伯帝國的初次交鋒,為何只打了幾天?

外交上輕視對手;但高仙芝卻深知此戰不易。皇權在上,迫於無奈,他統帥兩萬唐軍和兩個小國的一萬盟軍,千里遠征。

於是,兩個世界級帝國在怛羅斯這個地方打了一場遭遇戰。戰爭前期,唐軍在高仙芝的指揮下還可以佔到優勢;隨著戰況的發展,十萬聯軍逐漸壓上,唐軍方面的一個小國葛羅祿又臨陣倒戈。

一時間,唐軍受到四面圍攻,戰爭持續了幾天幾夜,最終,高仙芝率領5000殘軍退回安西,唐軍失敗了。

大唐帝國與阿拉伯帝國的初次交鋒,為何只打了幾天?

安西節度使兵員有限,又經歷慘敗,兵力損失了一半。高仙芝又被調離安西,唐軍在西域的實力大打折扣,也再沒有起兵報復。

阿拉伯帝國因為是幫別人復仇,也不好插手西域。權力真空,導致葛羅祿逐漸做大,而視西域為“盤中餐”的吐蕃趁機插手,西域和關中甚者一度斷了聯繫。

公元751年的怛羅斯之戰,是大唐帝國和阿拉伯帝國的初次交鋒,但這場戰爭僅僅是雙方邊防軍之間的一次中小規模遭遇戰。

大唐帝國與阿拉伯帝國的初次交鋒,為何只打了幾天?

戰後,失敗的唐帝國沒有起兵報復,戰勝的阿拉伯也沒有擴大戰果,只便宜了中亞小國葛羅祿和吐蕃。可真是“鷸蚌相爭,漁翁得利”啊!

四年後,安史之亂爆發,唐帝國再也沒有恢復往日的輝煌和強盛,不得不讓人唏噓!


大唐帝國與阿拉伯帝國的初次交鋒,為何只打了幾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