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的历史为何有人说难以研究?难在哪些方面?

邻家女孩李


清朝是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清朝的结束也以为这中国帝制时代的结束。清朝历史的研究可以说相对其他朝代历史的研究没有那么深入。其主要的难点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清王朝来源于北方少数民族。清王朝的正式国号是大清,来自于东北的少数民族政权大金(后金),属于少数民族建立的大一统政权。清前期的发展过程完全是独立于中原地区完成的,使用的主要语言和文字都是少数民族的,随着满族入主中原后与汉文化的逐步融合,满文化在逐步消失,对于清(后金)前期的发展带来很大困难。现在使用满语,精通满文的人越来越少,给研究清前期历史发展带来很大的障碍。

二是清朝处于古代与近代历史的交汇处。清朝(后金)自1616年建立至1912年清帝逊位接近300年,在这近300年世界和中国发生了深刻变化,中国历史也在此期间走进了近代史。对于这段历史的研究不能单纯的局限于中国历史的研究,因为古代中国封闭的局面已经逐步在消失,研究清朝的历史要对照当时世界发生的变化,对照世界历史来思考中国问题,同时中国在很多还保留着自给自足的经济发展模式,需要结合中国古代历史再深入研究。研究的过程要比前面的明朝历史要复杂。

三是走出古代的狭义民族主义。古代的长城南北的政权互为外国,且相互之间多采用蔑称。而随着现代国家和民族概念的形成,在中国版图上的各个民族都是一起发展的兄弟民族,在研究前代历史的过程都会对前代重要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进行评述,作为史学研究者能不能站在整个中华民族的立场上,客观、公正的评价清朝建立的历史功绩和存在的不足甚至是惨痛的教训,需要一定的深入了解历史,得到让人信服的结论。

四是鸦片战争以后的清朝历史更多的涉及对外关系。英国侵略者通过鸦片战争打开了中国的国门,改变了中国原有的历史发展进程。这个由外来入侵改变的本国历史发展,需要深层次的研究其变化根源、过程和影响。也要有侧重的研究外国历史,比如鸦片战争前的英国动态,近代沙皇俄国发展的历史等。可以说想把清朝后期历史研究清楚需要更深入的研究世界历史和文化。

最后,研究清朝的正史并不完善。官修史是对前代历史研究的一个主要方面。在清朝灭亡后,当时的民国政府也组织了对清史的编撰工作,但主要编辑人员都为清朝旧官吏和前清遗老,在编撰过程中立场并没有完全站在公正得角度,存在对清统治者歌颂多,批评少的情况。同时由于编撰时间紧,审核校对工作并不完善,成书后并不能作为正史的清史,只能叫《清史稿》。而且在研究晚晴历史的过程中,当时许多重要人物还尚在人世,不便公开评价。因此作为官方正史并不严谨。同时,由于战争持续,导致大量的史学资料损毁,增加了研究这段历史的难度。

以上纯属个人浅见,有不妥之处,欢迎关注批评指正。


行走在马班陈范间


对于大清朝的谜团,有两个可以解答的方向。

首先就是档案记载不全

大清统治者对于当时大部分被统治者来说都是外来者,他们也许并没有记载的习惯。比较活在那种没有安定的部落。今天在建州。也许明天就跟随大部队迁移到乌拉部落了。所以很多时候的记载,是没有什么用的。反倒增添累赘,马背上的人就该潇洒一生。所以大清建立后,努力吸收汉文化才开始对过去的事情作回忆性的记载。所以,材料丢失也是情有可原的。

其次是档案编码方式

大清毕竟是满洲的天朝,所以他们很多档案记载都采用满文来记载,也就是语言的编码是满文。随着汉化越来越严重,认识满文的人已经越来越少。甚至到现在,全国上下认识满文而且造诣深一点能解读满文还了解清朝的人并不多,也就是能解码的人很少。直到现在,清朝还有几百万卷档案尚未翻译完。所以,有一些在现代人觉得是秘密的事情,只是记载在满文档案里、还未曾翻译到罢了。随着翻译工作进行,很多秘密应该就会解开了。

最后是历史上的人不想让这些“秘密”公之于众,毁了记录的档案

历史上,想把某些历史事实抹杀掉也是挺容易的,直接把核心记载改一下。其他版本就都是野史,野史信服力是不够的。所以说,野史上记载的东西只能被看成是猜测的。就像乾隆身世一样,很多人说他不是雍正亲生儿子。哪怕乾隆自己知道自己不是雍正儿子,他会把这事记载下来?应该不会吧?所以要是清朝统治者有心要抹杀历史事实,哪怕翻译再多档案还是很难找到答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