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面前,谈谈古代“钟南山”们


疫情面前,谈谈古代“钟南山”们

疫情面前,谈谈古代“钟南山”们


李时珍——药圣


疫情面前,谈谈古代“钟南山”们



疫情面前,谈谈古代“钟南山”们


李时珍,字东璧,明代医学家,出生于世医家庭。受家庭熏陶,李时珍从小喜爱医药,立志悬壶济世。经过刻苦学习和实践,在30岁时李时珍就已成为当地名医。


对于吃野生动物肉类容易染上疾病这件事,早在四五百年前的明代就已经被他详细记载于《本草纲目》之中:


鸟类:“诸鸟有毒”,“凡鸟自死目不闭,自死足不伸,白鸟玄首,玄鸟白首,三足、四距、六指、四翼,异形异色,皆不可食,食之杀人”;
孔雀,“肉性味咸、凉,有小毒,人食其肉者,食后服药必无效”;

乌鸦,“肉涩臭不可食,食其肉及卵,令人昏忘”;啄木鸟,“因食百虫,肉有毒,不可食”;


在他之前,中国医学书上记载的药物有1558种,这些药物不仅品种繁杂,而且名称混乱,导致医生行医非常不方便,有时候还会开错药。于是李时珍决定把这些药物重新整理出来,重新编订一本药典。




张仲景——医圣


疫情面前,谈谈古代“钟南山”们



疫情面前,谈谈古代“钟南山”们


在这场抗疫之战中,

张仲景终于登场了!


张仲景,东汉著名医学家。东汉末年,瘟疫流行,他家族200多人因伤寒病死了100多,这让他立志为人民治病。


于是他根据前人医书和自己行医的经验,写成了《伤寒杂病论》(“伤寒”指急性传染病;“杂病”指外科、妇科等方面的疾病)。


这是集秦汉以来医药理论之大成,并广泛应用于医疗实践的专书,是我国医学史上影响最大的古典医著之一,也是我国第一部临床治疗学方面的巨著,后来此书还传到了日本、朝鲜等国。




孙思邈——药王


疫情面前,谈谈古代“钟南山”们


疫情面前,谈谈古代“钟南山”们


提起古代名医,孙思邈必须榜上有名,唐代著名医学家,被誉为“药王”,传说活了100多岁。


二十多岁时,孙思邈就已经是一个有名的医生了。他不但精通内科,还擅长外、妇、儿科等。由他最早描述的下颔骨脱臼的手法复位,一直沿用至今。


他的著作《千金要方》及《千金翼方》影响极大,被誉为中国古代的医学百科全书,起到了上承汉魏,下接宋元的历史作用。两书问世后,备受世人瞩目,甚至飘洋过海,广为流传。


他的著作是《千金要方》孙思邈认为,生命的价值贵于千金,这个名字是含义是,如果一个药方能救人一命,那就比千两黄金更有价值。


而一个处方能救人于危难之际,价值更当胜于此,于是把这部书取名为《千金要方》,简称《千金方》。




钱乙——儿科之祖


疫情面前,谈谈古代“钟南山”们


疫情面前,谈谈古代“钟南山”们


钱乙,北宋著名儿科医家。少年时,随姑父学针灸,二十多岁开始行医,专以儿科为业,四十多岁已是山东著名儿科医师。


钱乙在儿科学方面的成就为后人称许,而且对中医辨证学、方剂学均有较大影响。他奠定了中医史上儿科的专业地位。


妙手仁心,一生旨在使“幼者无横夭之苦,老者无哭子之悲”。阐释了中医医道的博大与慈爱。他精通中医的至高境界,望诊,在中医历史有里程碑式的地位。




宋慈——法医之祖


疫情面前,谈谈古代“钟南山”们



疫情面前,谈谈古代“钟南山”们


宋慈,南宋杰出的法医学家,被称为“法医学之父”,文而勇武,兼有谋略。宋慈曾任广东、湖南等地提点刑狱官,办案注重实地检验,由主簿逐步升为知县、知州,多所历练,所以清人陆心源作《宋史翼》将宋慈列入《循吏传》,并将其与辛弃疾媲美。


1247年,宋慈总结宋代前法医方面的经验及他本人四任法官的心得,写成《洗冤集录》,是世界上最早的法医文著。




疫情面前,谈谈古代“钟南山”们




⊙图文来源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