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觉得教育是老师重要还是父母重要?为何?

助考之家


虽说是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但是家长毕竟没老师那么专业,家长不知道怎样教孩子,孩子也不听家长的话,学生看到老师既尊敬又害怕,他喜欢在有学习气氛的环境里学习。


刘根爽


我的身份是老师,做了二十多年的班主任见过很多的问题的学生和问题老师以及问题家长,同时我也是在做青少年问题咨询。孩子也正在985学校上学,所有可以就这个问题来谈谈我的看法。

985学生家长偶聚。有一次,几个大学同学聚会,由于本身就是在教育行业,有正值高考结束,话题主要还是围绕着高考,除了我,其他的同学的孩子都已经考入大学,大家问起我儿子的考试,我说成绩有些不容易,但录取985学校没问题,忽然,一个同学惊讶地地说:除了我女儿之外,你们的孩子考的都是985学校。

大家彼此之间看了看,也笑起来了,10个同学,除了刚才那个同学之外啊,果然都是清一色的985学校学生家长。考最好的是一个女同学的孩子,她的女儿正在北大读研究生。

我看了这几个同学都是在我们本地教育界还可以的老师,除了在学校里做行政之外,都是本地学科教学的能手。也就是他们也是教育行业中的精英部分。

大家聊起孩子来,可以听得出来,大部分的同学在管理孩子并不像普通家庭管理孩子的学习那样步步紧逼,把孩子管得死死的,也没有说因为自己是老师,正好可以为自己孩子补课,没有,他们的孩子在发展方面更为宽松,也许就是这种可以容忍适当的宽容,才是真正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我在平常的教学中,有时候需要和家长打交道,在打交道之前,许多时候我会通过学生来判断家长。这样的判断精确度是相当高的。有一个别的年段的家长来学校和老师沟通他儿子的情况,说她的儿子性格懦弱,学习中思维非常固着放不开是因为他在家里,经常受到两个姐姐的挤压,因为两个姐姐学习成绩要比这个孩子好得多,所以他比较自卑。但是我却可以很明白地判断,这个孩子形成做事情畏畏缩缩的样子就是因为他父母之间缺乏平衡,母亲权力过多,父亲没有权力的结果。这样的家庭经常是女盛男衰。

我班上有一个男生很女性化,虽然我没有见到他的母亲,他的母亲应该和我有一定的亲戚关系,这个母亲和她的丈夫一起来到学校,我见到她就不客气地说:家里边的事情,你拿主意,但也要给男人一点活路,你这样强势,现在你也把你儿子弄成这样子,有什么好处?

她的丈夫一听,马上就看着这个母亲说:“你看,你看,老师也都这么说。”我另外一个亲戚的孩子也在我的班上,一个男生,经常做出女性的模样,我知道,他的父亲爷爷都出国十多年,他一直和奶奶妈妈以及几个表姐妹一起玩,所以,他身上散发出基本上是女性的气质,而他的妹妹却表现出很强悍的男性气质。

另外一个女生也是班上的,经常表现出歇斯底里的情绪化。我就不想和她的母亲打交道,我可以肯定,她的母亲也是一个歇斯底里的人,一个极端情绪化没办法沟通的人,后来随着了解的深入,她的情绪化的互相伤害的家庭个背景就很明白地呈现出来,她的母亲不仅不能帮忙,而且还是孩子不断出现的问题的罪魁祸首,孩子动辄以极端自杀方式来和别人打交道,弄得班上学生心惊胆寒,生怕哪里惹恼了她,可是,不跟她一起玩,有时候也会以自杀威胁。

我是一个咨询师,遇到这样的学生和家庭问题的学生背后都是有一个问题家庭问题父母。而一个人的人格在六岁之前基本上是已经建构得差不多。甚至包括学习的风格也差不多确定下来了,就像盖房子一样,你盖的是平房还是别墅,图纸都已经确定,基础都已经做好,孩子到学校里来,只不过是在这个基础上进行精致化而已,所以学校能做的事情其实已经不多了。

我们都可以使用幼年的记忆来对孩子总体上进行推断,而且出错率不大,这样以后,如果人生中没有遇到特别重大的事件,一般是很难改变,也就是说,一个孩子生在在一个是否健康的家庭(主要指的是家庭关系)非常重要,重要性原因超过学校是哪一个班级是哪一个,老师是哪一个。

这是一个做了二十多年班主任,又为人父,且为心理咨询师的我的忠告。你和谁在一起生活,你孩子的前途基本上已经确定了。老师要么是锦上添花要么是落井下石,他们所起的作用虽然有用,但也都是有限。


门前海蓝蓝


老师随着时间在变,幼儿园、小学、初高中、大学遇到哪位老师不清楚,而父母始终唯一,所以教育层面父母更重要。

我之前带过很多学生,有一个学生让我印象最深刻,他的父母告诉我,这个孩子在五年级的时候送给他们一本书,书名是《孩子是父母的镜子》,我当时也十分震惊,对于一个五年级的孩子,他对父母的言行体会竟然如此深刻。

(一)成长是一段很长的过程,父母能给予孩子的不止是物质基础,还有精神建设。

学霸身上往往都具备的一个特点是:好的习惯,而好的习惯形成是从小开始就要注意打下基础,父母喜欢看书、做事情条理性强、生活习惯好,往往孩子也会受到很好的熏陶;

(二)相亲时一定要看对方父母的相处模式和素养。

这个当下主流的观点也印证了父母教育,言传身教的重要性,原生家庭带给你的“根”可能会因为你的努力削弱,却不会消失殆尽;

(三)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原始性格由父母塑造,而性格决定命运。

可以说30岁之前包括我们的容貌都是父母决定的,30岁之后随着人生阅历的增加,慢慢我们才会有自身养成的气质、气场来增加我们自身的维度。

对于教育来说,老师不重要吗?只是说没有父母的角色更重要。老师带给学生知识,如果您的孩子正好碰上品行兼优、认真负责且愿意花时间在您孩子身上的老师,那么您是非常幸运的,毕竟师者,仅是传道授业解惑而已。

写在最后:社会生活也具有教育属性,是你不曾在课本中获取,不曾在父母身上获取,而是通过自己大量积累的认知而进行的“进化”要求,这些“进化”的根基都来源于父母潜移默化的影响。若您正好已为人父母,做父母不易,责任重于泰山,希望这篇问答对您有用![送心]


墨鱼观


对于教育来说,父母是很关键的。不是说父母是孩子们的第一任老师吗?

这让我想起了我在家属区住的时候,有一位高龄的老师的妻子,在我家的对门生了一个二胎小男孩,非常可爱。他妈妈呢,每天就是洗衣服给他放动画片。所以呢,他妈妈每天在旁边反复的强调说不要总看电动画片,不要总看动画片,视力会不好。可是孩子呢并不能停止看电视,因为他没事的时候也总在那里看电视。而我和爱人我们两个最大的乐趣就是看读者看报纸。所以有一天孩子自己到我家来玩儿,当他妈妈来找他的时候却找不到他了,你知道他在干嘛吗?他正躺在我家的床上,拿着我在床头放的一本书,像模像样的在那看,其实他走路还蹒跚的,怎么可能把那个看懂呢?但是我感觉这也就说明了,孩子不是用口头教育的,而是行动上表现出来的。

所以一旦在家里的环境养成了一个习惯,那么想让孩子在学校里边伴随着老师的教育,改掉一些坏的毛病是很难的。


秀若姐姐


第一父母,第二老师。主要学习环境,我是农村人,女儿上三年级,儿子上一年级,我们搬到县城做买卖,儿子到新的学校倒数第二,到三年级考第一,小学毕业全校第一,县城学校就比农村学校强的多,九几年,现在不知道了?


用户4987584635349


我所在的学校是寄宿学校,周一到周五,学生都住在学校里,跟父母交流比较少,所以老师们都很负责人,因为知道老师对他们的重要性。但是,父母也很重要,周末两天是学生在家,父母应该和他们多交流,多监督,多鼓励,综上,父母老师都很重要。


界牌小二老师


作为一线教师,我非常乐意谈谈这个问题。在孩子的教育中,不管是老师,还是家长都一样重要,只不过不同时期作用不一样而已。

孩子的教育是多维度、全方位的,不仅仅只是知识的教育,还包括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也不是一时三刻就能完成的,它贯穿孩子的一生所以我从三个时段上来说:

01

从出生到学前教育这段时间,我认为主要是家长起决定性作用,无论是说话,为人及处事方面都深受家长的影响,这是孩子一生的起点,一个好的家庭教育环境,我觉得对孩子影响最大,从小就在父母的陪伴下养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一旦孩子的启蒙教育做好了,肯定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02

从学前教育一直到小学教育,这又是一个关键时期,主要是培养孩子的学习习惯及的学习兴趣,这个时段我觉得老师起主要作用,毕竟孩子绝大部分时间在学校,老师要通过严格的要求及规范的管理来加强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及优化。这期间家长主要是多配合老师,保证孩子在家时好的学习习惯的延续及强化,我觉得孩子学习成绩的好坏主要就是看这段时期。

03

从初中到高中6年时间,这个时期我觉得主要是孩子自身的因素占主要,家长和老师都只能起到辅助作用了,因为这个时间段孩子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已基本定型,学习习惯及学习兴趣也基本固化,再要有太大的变化已经不太可能,老师和家长只要负责好自己的职责就好了,老师负责教孩子知识,家长负责孩子的后勤保障就行了。

成绩优秀固然重要,但毕竟只是少数,只要我们家长和老师一起相互支持,相互理解,积极配合,我相信我们的孩子一样优秀!


疫情中的教育工作者


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首先要明确什么是教育。百度词条中,“教育……狭义上指专门组织的学校教育;广义上指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社会实践活动。”其实对于教育,有很多种说法。我认为,教育是外因对一个人德智体美等方面的影响。

这样看来,家庭教育在德育上的作用最基础,最重要。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家庭教育就是孩子成长的树根。学校教育是“普惠”教育,家庭教育是个别教育。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也是终生老师,与孩子有天然的亲情,对孩子的影响很大,因此家庭教育在品德方面、习惯方面、情感方面教育远远超过学校教育。

学校教育侧重于知识、技能教育,同样不可偏废。家长的知识范围有限,家庭环境有限,不可能像学校教育那样有各科专业教师,有实验室、操场等设施。学生的成才即成为社会某方面的人才离不开学校教育,这是任何人都能看到的事实。

因此,直接比较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是无法确定的,因为两者的教育内容和作用不同。从重要性来说,两者对个人成长都非常重要,忽视任何一方都对孩子有难以弥补的影响。对于家长来说,要极其重视对孩子的关爱和教育,对于学校来说,为祖国和民族培养人才重任在肩,责无旁贷。





快乐者


有位名人说过:世界上只存在俩种关系,一是家庭关系,二是家庭以外的关系,同时所有的家庭以外的关系都是家庭关系的折射和延续,可以看出家庭的重要性,在家庭关系中,就是父母与子女的关系,可以看出父母的教育比老师更重要。

1、太多家长把教育孩子当作老师的任务,孩子送去学校就万事大吉。

如果这样的话,那为什么同样的老师、同样的教材,有的孩子成绩好,有的孩子成绩差呢?因为教育孩子不能靠老师一己之力,要家校合作,共同成长。有些教育,老师真的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无能为力。老师不能保证您孩子有良好的品德、良好的习惯、阅读的兴趣,更给不了您孩子长久的富足感。这些话,很残酷,但很中肯,愿所有的父母都能看到,都能明白。孩子成长的每一步,都需要家长的参与。

2、考高分不能只靠老师,家庭父母才是造就学霸的港湾,孩子想越来越优秀,肯定要靠学校靠老师教。但对于孩子的学习,家庭的重要性远远超过学校。教育部部长陈部长说:“家庭教育不到位,不仅会抵消学校教育的效果,还会给孩子发展造成一定的消极影响。”就算老师在学校教得再好,回家后父母不能给孩子正面的影响,也会前功尽弃。学霸不是天生的,学霸的父母也不一定就是高学历、高收入,但是,他们能给孩子提供良好的家庭氛围和成长环境。有教育专家说过一句很刻薄的话:“我们亲自把孩子生下来,却从来不把孩子当亲生的来养。”学校教育毕竟有限,一个老师面对几十个孩子,想要做到因材施教很难,退一万步讲,就算在学校里费力培养出好习惯,回到家里,遇到完全不懂教育法则的父母,好习惯马上付诸东流。

3、教书的是老师,但育人的一定是父母,学校里老师教的主要是课本上的知识,而课本之外的,要由家长来教。俞敏洪老师曾说过:“家庭是复印机,父母是原件,孩子是复印件。如果复印件出了问题,那么我们一定要追本溯源到原件上去找原因”。孩子都是看着父母的背影成长起来的。父母的一言一行,好的坏的,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所以,有了老师的教,家长的育,教育这件事才完整。

4、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成长的路上,少不了父母的陪伴,一个好的老师,也许能影响孩子三年五载,但父母的影响却是伴随孩子一生的。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父母要舍得投入时间精力金钱、要学会乐于承担。父母更需要通过自己的言行举止影响孩子,成为孩子的榜样。要知道,家长的言传身教,比孩子的自我约束更有用。

5、没有完美的家长,也没有完美的老师,我们共勉。教育,从来都不是一件孤军奋战的事。在教育孩子这件事上,老师和家长是合伙人,应携手同心。老师和家长是孩子成长路上的左右手,缺一不可。没有完美的家长,也没有完美的老师,只有家校完美配合,才能教育出最优秀的孩子。


实战专家鲍明忠


我来回答几个不同的观点吧!

观点一:

上学初期,比如小学阶段,是家庭教育和老师最重要。

小学初期光靠老师是不行的,好习惯、好方法在校时间是不足以让大多数学生养成的。这个时候父母的配合就太重要了!

但是光靠家长也不行,万一遇到责任心不强的老师(虽然概率比较低),那么光靠家长也会很辛苦,毕竟这个时候孩子最听的还是老师的话。

学校在这个阶段有一定的影响,因为我们会发现,越是好学校,好老师更多,教学理念和思想更容易被多数家长所认可,而且学业生活还更丰富。

观点二:

在教育孩子上,肯定是学校和老师重要。虽然学校和老师一直坚持孩子最多的时间是跟父母在一起,父母的言传身教,是对孩子影响最多的老师。很多教育机构和老师都鼓励家长教育孩子。曾经我也信了。后来发现我们从小长到现在,身上有各式各样的不良毛病。虽然能够一时控制住,但时不时的还会表现出来。

而且最大的问题是我们家长根本就没有系统的学过如何教育孩子,尤其是也没有相应的教育经验。很多情况只是道听途说,而且很多情况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绪,而且也没有逻辑或者冷静的考虑很多事情的因果。所以,99%的家长教育孩子都达不到自己的预期效果。

但是学校和老师方面,近年来由于不少家长就着学校和老师的瑕疵不放,而且在社会上流传颇广。老师们的教鞭已经被收走了,而且育人成才的积极性也受到了很大打击,现在很多教师想的是如何得过且过、亦或者保护好自己。

观点三:

在教育孩子上面,学校和老师也重要,但是家长更重要。

从时间来看,孩子在学校的时间是有限的。从出生到幼儿园之前,孩子基本上都是和家长在一起。家长的一言一行都会影响到孩子的。一个好的家庭氛围会影响孩子的一生。

如果这个家庭里,家庭成员关系是和谐的,家风是向美向善的,家里的人都喜欢学习看书。那么,小小的孩子在这个家庭里,发展应该是不错的。从这样家庭里走出来的孩子,一般来说,脸上经常洋溢着灿烂的笑容,开朗大方地与别人交谈,遇到事情时很有主见地表达自己的看法。喜欢读书,并且愿意把读到的内容和别人分享,也可能擅长写作。

观点四:

教育孩子的问题,是家庭,学校,社会三方的责任!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你们的一言一行对孩子的影响是巨大的。最好的礼物是陪伴!一个称职的爸爸妈妈顶100个好老师。孩子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要在家里培养,孩子是你的,不是老师的,从小让孩子懂得:什么是好歹,什么是规矩?一个知好歹,懂规矩,会感恩的孩子,一辈子会走的很顺。

学校是负责教育的,孩子一辈子有一个好老师是多么的幸运,孩子的学习,孩子的作业,是老师的事,不要推给家长,有很多家长告诉我:孩子一二年级的题她都不会做,她怎么去给孩子辅导?有的家长哭着告诉我:孩子辍学在家一年多,多么盼望老师能家访一次,看看孩子,做做工作,可是那些拿着不少班主任费的老师都在忙什么?孩子出了问题,是家庭学校教育的失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