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能不能再简化一下,提高书写效率?你怎么看?

猩猩有星星


汉字流传千年,博大精深,伴随整个中华史。

可以说,乃是中华民族傲立于世界独特的文化符号和文化象征!

汉字本为繁体字,所谓繁体又区分为象形字,合意字等等,可以说,每个汉字都有一个出处,都有一个故事。后提倡白话文,在保留原形大致之下精减字体,成为今日所用之字。虽提高了书写速度,方便了学习记忆,

却也丢失了若干文字精髓。

现在,乃至以后,书写或许不再是人们主流沟通工具,电脑手机办公渗透入生活各个领域,如此情形下,传统文字更显得尤为珍贵,值得我们去保护,传承!




步灵凡761


我认为完全可以进一步的简化,以利于人们更加快捷简便的掌握这一门语言交流的工具,提高书写效率,腾出更多的时间来学习其他的学问。这应该从以下三点来看:

一、统一认识。

简单地说汉字与其他文字一样,都是一种人们用来交流的工具。作为一种大家经常使用的工具,是复杂笨重些好呢还是简单轻便使用好呢?答案其实很清楚了。比如农民用镰刀收割小麦,一种镰刀轻便锋利,用起来得心应手;另一种笨重粗糙,用一会儿,就腰酸腿疼,他会使用哪一种呢?正是因为实行了简体字和推广了汉语拼音,才在解放初期使很多普通老百姓迅速摘掉了文盲帽子。简化字对于汉字的普及,提高百姓的文化素质是有目共睹功不可没的。

二、循序渐进。

在中国历史上,汉字已经进行了多次演化了。有的人对于简化汉字一直牢骚满腹,还有的鸡蛋里头挑骨头,好像自己很有文化似的。说什么爱无心,亲不见,厂空空,乡无郎,产不生,对于简化字恶意诋毁。难道繁体字就真的比简化字优越多少吗?莫言就是用简体字写的文学作品,却得了诺贝尔文学奖。当然,如果对汉字进一步简化、合并、减少是一个系统工程,要经过专家们的深入调查研究,不可能一蹴而就。

三、学生怎么看。

大家都听说过一个小学生考试时,因为名字笔画太多哭晕在教室的事情吧。那个小学生的名字叫爨懿曦(cuàn yì xī),平常成绩还不错,但是名字总是写不好,每次写名字都得花10几分钟,真的是苦了他了,爨懿曦三个字一共有72画。由此也可以看出,简化字要比繁体字优势大得多。所以,汉字是完全可以进一步简化的。

文字就是一种语言交流工具,所以现在的简化字是完全可以适当的进一步简化的。当然,这是需要专家们进行周密细致深入的研究才行的,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

<strong>这就是我对于这个问题的看法,希望能够对你有所帮助。欢迎大家一起交流切磋。谢谢。


<strong><strong>


半瓶茅台


我认为,汉字不能再简化了。

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是几千年华夏文明最重要的载体。首先我们先了解下汉字的特征。汉字,是由象形文字演变而来的。我们目前所能追溯到且可以读懂的汉字是三千年前的甲骨文。经过几千年的演变,我们还能够读懂,说明我们的文字是有很强的传承关系的。这也是数千年华夏文明一脉相承,从未中断的一个证明。

汉字的最大特点,就是表意。几乎每一个汉字,都可以通过字形结构来解释这个字的含义,这也是汉字的魅力之一。比如,繁体字的“飛”字,就是象形字,意思为一只鸟展开双翅向上飞升。这简直不是一个字,而是一幅很美的画面,并因为有“升”字而使这个字还充满了诗意。

在某个程度上说,繁体字确实不方便书写和辨认,特别是对于教育程度低、汉字教育尚未普及的年代,用更简单的笔画使繁体字简化,更有利于老百姓去学习和书写。但是,过于简化,就会离传统的汉字文化越来越远。试想,如果简化成像日本字那样,以偏旁部首来呈现,那就偏离传统太远了。况且,就是日本字那么简单的结构,也不见得比汉字更方便使用和沟通。文字的作用就是表达和沟通,古文字言简意赅,含义丰富,也是很体现人的智慧。

即便是繁体字不方便书写,也不影响沟通。比如港澳台都一直使用繁体字,也不见得这几个地方的人使用的时候说不方便,也丝毫不影响人与人之间的表情达意。

我国七十年代的汉字简化,将一些字简化得与传统汉字差别极大,也被称为“二简字”。比如,“面”用“靣”,且所有带“面”字的都同步简化。后来很多专家觉得,这些简化字远离了传统汉字的构成形式,也无法体现汉字的美感,八十年代,这些字都被废除。

2000年,国家通过文字法,繁体字作为文化遗产加以保护。

近些年,还有很多专家呼吁恢复繁体字呢。

当然,恢复繁体字,在短期内是不会的。毕竟,我们已经使用了简化字好几十年,国民是教育程度还不高,一下子恢复繁体字,又会有一大批的文盲出现,又要经过好多年的“扫盲”了。

至于以后,国民素质很高了,会不会恢复呢?那是以后的事,就不得而知了。

这就是我的一点浅见,不一定有道理,大家互相交流。


喵兽先生


我认为汉字大幅度再简化,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是不可能的。

一是作为我们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主要载体的文字,已经做过几次简化。

文字是人类社会生活中的一种应用广泛的交流工具,具有极大的应用价值,是我们生活中的必需品,经过千百年来的使用,已经自觉不自觉地进行了演化和简化,历史上的规模性简化文字也有数次,已经达到了应简已简。

二是中国汉字是一种特殊文化,过于简化,就失去了原有的内涵。

我们的文字,是多少年的演化而来,是由意向、象形、音像、寓意、隐喻等等多种因素组成,有着极深刻的内在含义的。当记载表述的文字出现了过于简单化,就必然遗漏了很多固有的意义。中国文化之所以博大精深,与我们拥有灿若繁星、意义深厚的文字是分不开的。

三是中国目前的简化字,已经广泛使用、深入人心。

中华民族是一个是一个多民族组成的大团结的民族,在文字上既保留了一些少数民族语言文字,更是逐步统一和应用了汉文字,这是社会进步的一种表现,也是社会发展的一种必然。随着中国的逐步强大,我们的汉字文化也更加得到世界各国的认可和应用,逐步成为"世界文字"之一,有了更为广大的空间和极大的应用领域。

总之,目前的中国汉字,随着社会的发展,无论在国内和国际,都没有再行简化的必要和可能,至少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

.


贾兴华


在今后相当一段时期内,汉字不会简化。原因有二:1.一个文字首先是稳定性,变来变去不利于传承和推广

2.现在随着信息化的发展,字笔画多不好写的问题得到缓解。

你所说的汉字再次简化问题在我国曾经存在过。50年代我们国家进行汉字简化,效果明显,普遍获得大众的支持,也就是繁体字和我们今天使用的简化字。到了70年代,有部分人提出,汉字还可以进一步简化,所以国家从1977年开始着手实施汉字第二次简化。这次简化实施了快10年,然后被叫停了。在1986年国家下文宣布取消汉字第二次简化。为啥要取消?这是因为违反了语言文字的统一性稳定性原则。“对汉字的简化应持谨慎态度,使汉字形体在一个时期内保持相对稳定,以利于社会应用”。

我们知道战国时,秦国的功绩是书同文。说的也是这个问题。汉语的来源之一是象形。比如射这个字,我曾经看到有人疑问“寸身”咋能射箭?是不是和矮这个字弄反了?你看矮这个字是箭矢的矢,不是射吗?这其实是一种误解!射其实是标准的象形字。射的身字旁表示的是一个人,而寸表示的是一把弓箭。在大篆写法里一目了然。所以汉字过度简化就找不到原意了。


新疆风物志


汉字不能因为求速度写快而简化。会有很多弊端。咱先以“达”字为例看看发展过程。如下图。

一:给学字识字带来麻烦。大家看看这个“达”字的发展过程。如图所示。每次的简化都给学习带来困惑,如 图所示。篆书图一简化到 简牍图二,就不是一个字了,再由图二到图三又改头换面了。图三到图四,图四到图五都发生了巨大改变,在到今天的“达”。大家看看这还是一个字吗?就不说外国人学汉字难了,国人学精通的也不多。

二:给阅读带来麻烦。中国的文化是代代相传的。每个历史时期都用当时的字体记事情。当我们拿着过去的书阅读时。很茫然啊!因为读不下去了。纯粹是当时的老写字体。现代人学的是现代字。如“达”字。它的老写在过去是另一个嘴脸出现,和现在的“达”是驴头对不上马嘴。咋能阅读?我在看文章遇见很多生字,就查字典,查出来后是非常熟悉的常用字!结果让人哭笑不得。

三:给书法作品带来阅读困难。如,“观海听涛”四个字。用书法写出来是“觀海聽濤”。很多人看不懂。为啥造成这个局面?因为老祖宗简化字造成。而书法是传承下来的艺术瑰宝,必须保持传统。所以书法作品让作者另注明原诗句。有些行书,草书本来老写就不认识再加上书写“草”,这些作品连鬼都不认识!!这就是简化太频繁了。为啥香港现在还是用的繁体字?答案自己想







王喜全


汉字到目前为止已经是最后的简化了,再次简化,必将造成使用的混乱。1977年推出的二简字就是很好的例证,仅仅一年时间就废止了。我们应该庆幸,在当时那种环境中,执事者能够知错即改,是很难得的。就是我们现在使用的简化字,也存在着诸多的缺陷,至今争议不断。象一些简化了的姓氏,詹改占,萧改肖,戴改代,傅改付,有的本身就是两个姓,合成了一个。其他的汉字可以合并,比如“锺”和“鐘”合为“钟”字,“丑”和“醜”合为“丑”字,“髪”和“發”合为“发”字,这些倒是影响不大,但姓氏一合并就乱了套。所以说,汉字到目前就没有了再简化的空间了,在可预见的将来是不可能再次简化的。


金皖韵


提到书写效率[大笑]这个其实多虑了。

我们大多数的所谓书写是通过电脑面前敲敲打打或者手机屏幕的下半截指指点点来完成的。

日常生活中用的最多的大约也就是签名了。

如果是领导可能还要多些几个同意和已阅。

本来就少的可怜的书写量都不能满足记忆的需求了。经常会提笔忘字,而且是很常见那种字。

当初的简化是考虑到扫盲的需求,简化字和繁体字并行,只是内地这边因为教科书的缘故用简化更习惯一些,包括书法爱好者在内很多人还是更偏爱繁体字,我也认为繁体更能体现汉字的内涵和稳重。就现在的情况而言是没有再度简化的需求和必要的。

附几张图片看下,欣赏一下横平竖直的美感





梦蝶也逍遥


应邀简答:汉字确实应该立即简化。大批量删除不常用的同音字;生僻字。

因为这样能减轻很多不必要的学习精力。更能适应网络畅通实用。更能让中华汉字文化发展得更加灿烂辉煌。

马上行动吧!



阿祥79874


我个人的观点,汉字不要再简化了。

一、按照我国的政策,我国官方语言文字将长期保持稳定,汉字本身的任何改动都是耗费巨大的工程,意义不大。

二、现行阶段来看,社会进步之快,文盲相对旧社会来讲,已经很低了,现行文字的普及率越高,那么用现行简化字的使用率当然也会越高,所谓尾大不掉,习惯一旦行成很难改变。

三、汉字简化这件事,是特殊历史时期的产物,类似的历史其他国家没有经历过,未来的中国也几无可能再次经历,也就是说,没有人会再来做这件事了。

四、相比于繁体字已经简化了,如果再简化,方向只能变成字符,也就相当于字母了。毫无审美观,结构也不好看,失去了我们中华民族特有的文明韵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