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說這個世界是客觀的還是主觀的?

腹黑的小憂鬱王子璇


主觀客觀,應該涉及到哲學範疇。如果說世界是客觀存在的,卻是在主觀判斷下產生的,如果世界在主觀意識中,卻是從客觀存在中形象化的。至此,主觀客觀就是對立統一的關係。

在生活裡,我認為世界就是客觀存在的主觀意識。

古代有智子疑鄰的故事,智子家的圍牆倒了,兒子提醒他趕緊維修恢復,不然有可能招來盜賊,好心的鄰居也如是相告。結果,夜裡果然來了盜賊,穿過毀壞的圍牆,竊取了很多東西。智子懷疑是鄰居所為,而不懷疑是自己的兒子。

同一件客觀事物,產生不同的主觀意識,這個世界,主觀判斷遠遠多於客觀發生。比如,一位女性離婚了,她會生氣:天下沒有一個好男人,等到她再婚,她會認為這世界還是好人多。

笛卡爾說過:我的精神,就是我的存在。我們知道,精神思想,是一個人認識世界的主觀意識,那是他的主觀世界,現在,我們來學習這些思想,這些主觀意識,這些思想意識對我們來說有變成了客觀存在。

相同的還有,佛家有云:一切皆是虛妄。佛家認為世界是虛妄的,是主觀的。那一切皆是虛妄這句話是不是客觀存在的呢?

以此類推,這個世界就是主觀客觀的相互依存,對立統一。你可以用各種主觀意識描述世界,世界不依你的主觀意識而客觀存在。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就是這個道理。

作為普通人,最重要的是如何用健康正能量的主觀意識解讀客觀世界。





衛茳


看看馬克思主義哲學吧

一、 自然界的存在與發展是客觀的

(2)人類產生之後,自然界的存在與發展也不以人的意識為轉移

① 從人們利用自然物來看.

自然物本身的屬性與規律 不以人的意識為轉移 人只能根據自然物本身的屬性與規律去有意識地利用自然物

② 從人們改造自然物來看.

自然物及其固有的屬性和變化發展的規律人們只能利用客觀存在的自然物及其屬性去改造自然物

③ 承認自然界的客觀性是人類有意識地處理人與自然關係的基本前提

二、 社會的存在與發展是客觀的

1、社會是客觀世界發展的必然結果

2、社會存在和發展的基礎是客觀的

(1) 整個社會有機體是以物質資料生產方式為基礎的

(2) 物質資料生產方式的兩個方面,生產力的發展和生產關係的變更是客觀的

② 生產關係的客觀性

生產力的性質、水平和進一步發展的要求 生產關係的性質和具體形式

(3)物質資料生產方式是人類社會發展的決定力量,集中體現了人類社會的物質性

3、支配社會發展的規律是客觀的

生產關係一定要適應生產力狀況的規律人類社會由低級階段向高級階段發展綜合以上,可以看出:世界是客觀存在的物質世界

人的意識即主觀,客觀與主觀是相對的

所謂“客觀”,顧名思義,就是觀察者為“客”,自外於被觀察事物。此時,被觀察事物的性質和規律不隨觀察者的意願而改變。

所謂“主觀”,就是觀察者為“主”,參與到被觀察事物當中。此時,被觀察事物的性質和規律隨觀察者的意願不同而不同。

(一)在本體論領域,按照馬克思主義哲學的觀點,“客觀存在”是指在人的意識之外、不依賴於人的意識而獨立存在著的客觀事物。對本體論範圍內的“客觀存在”,馬克思主義哲學是用物質範疇加以概括的。列寧指出:“物質是標誌客觀實在的哲學範疇,這種客觀實在是人通過感覺感知的,它不依賴於我們的感覺而存在,為我們的感覺所複寫、攝影、反映。”(《列寧選集》,第2卷,128頁)與之相對立的意識範疇則是人腦對客觀存在的反映。馬克思指出:“觀念的東西不外是移入人的頭腦並在人的頭腦中改造過的物質的東西而已。”(《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2卷,217頁)可見,在本體論領域,作為客觀存在的只能是物質現象。高二《思想政治》教材中“自然界是客觀存在的”、“社會存在與發展是客觀的”、“人們周圍的世界是客觀存在的”這樣一些觀點,就是在本體論意義上使用“客觀存在”這一命題的。作為對客觀存在的反映的主觀意識現象,無論是人類意識的整體,還是單個人的思想、觀念,都不是“客觀存在”本身。

意識和物質、思維和存在的關係問題,是哲學的基本問題。對哲學基本問題第一方面的不同回答,是劃分唯物主義與唯心主義的唯一標準。唯物主義認為,世界的本原是物質,物質是第一性的,意識是人腦對物質的反映,是第二性的,物質決定意識。就是說,只有物質才是客觀存在的,才是世界的本原。如果把意識也當做“客觀存在”,就會背離唯物主義的根本觀點,導致唯心主義。我國古代思想家朱熹認為,“理在事先”,在宇宙形成之前有一個絕對的、獨立存在的“理”,這個“理”演化出形形色色的事物和現象。德國哲學家黑格爾認為,世界的本質是“絕對精神”,自然界和人類社會是“絕對精神”自我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和表現。唯心主義顛倒了物質和意識的關係,在理論上是根本錯誤的,在實踐上是極其有害的。

在實際工作中,物質與意識的關係表現為客觀與主觀的關係。要在實踐中有效地改造客觀世界,使實踐獲得成功,就必須處理好主觀與客觀的關係,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使主觀符合客觀、思想符合實際。所謂實際,就是客觀存在的事實。要根據客觀存在的事實,決定我們的方針、政策、計劃、工作方法等主觀的東西。與此相反,如果在工作中不是力求主觀與客觀相符合,而是從主觀出發,用主觀去剪裁客觀,必然會違背客觀規律,導致實踐的失敗。

顯然,在本體論領域,在涉及世界的本原是什麼的問題上,客觀存在的物質現象同主觀的意識現象之間存在著明確的界限,是不能混淆的。在這個範圍內,別人的思想當然不是客觀存在的,而是客觀存在的反映,是主觀的東西。

(二)在認識論領域,“客觀存在”除了泛指作為總體認識對象的物質世界外,還具有特殊的規定性。

辯證唯物主義認識論首先認為,認識是對客觀物質世界的反映。這是唯物論的反映論的一般原則,它回答了唯物主義認識論的基本路線和出發點問題。同時,辯證唯物主義認識論特別強調實踐對認識的決定作用,把認識奠定在實踐的基礎上。這是辯證唯物主義認識論同舊唯物主義認識論的根本區別所在。同實踐活動相聯繫的認識過程是主體和客體的對立統一。主體和客體作為一對範疇,它們在本質上是互相規定的,在實踐的基礎上是統一的。

首先,認識的主體不是一般意義上的純主觀的思維和意識,而是活生生的、現實的、社會的、實踐著的人,是作為自然界的產物和一部分、作為社會基質的物質性的人同具有感知能力、思維能力、實踐能力的精神性的人的統一體。

其次,同主體既相對立又相統一的客體,不再完全等同於與思維、意識相對立的客觀物質現象,而是指同人的感知能力、思維能力、心理因素、實踐能力相關並在實際上進入實踐過程的認識的對象。對認識的客體可從兩個方面來闡述:第一,由於物質世界的無限廣大性、多樣性、複雜性,由於一定階段人的認識能力和實踐能力的侷限性,物質世界不可能全部進入現實的實踐過程而成為認識的客體。客觀事物能夠成為認識的客體總是有限的。第二,同認識的主體既相對立又相統一的認識的客體,除了各種自然現象、社會物質現象外,還包括既定的社會事實,已經形成的人類認識成果、社會意識形態、社會心理和傳統習俗等精神現象。既定的社會事實、已經形成的精神現象是人們面臨的客觀環境的組成部分,是人們面對的認識對象,是客觀存在的認識客體。在現實生活中,他人的思想相對於具體的認識主體而言,是一種客觀的認識對象,馬克思稱之為“思想客體”(《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16頁)。

把精神現象看成客觀存在的認識客體的觀點能夠成立嗎?當然能,因為實際情況本來就是這樣嘛!比如,思想史一類的科學,諸如哲學史、文學史、經濟學說史等,就是把已經形成的人類認識成果作為研究、認識的對象。雖然已經形成的人類認識成果本身是對客觀存在的反映,但是,它們一旦形成,便又成為一種認識客體。我國古典名著《紅樓夢》成為遍及全球的紅學家研究的對象,你能否認它是認識的客體嗎?心理學是以人的心理現象、心理活動的本質和發展規律為研究對象的,思維科學是以人的思維的本質和發展規律為研究對象的。心理學、思維科學認識的客體當然是精神現象,而不是物質現象。我們常說思想政治工作要從人們的思想實際出發,有的放矢。如果否認人們的思想對思想政治工作者來說是一種“客觀存在”,是不依賴於思想政治工作者的意識而存在的認識客體,那麼,這是從何而來的“實際”?總之,“思想客體”也是認識的客體,儘管它本身是對客觀事物的反映。世界上的任何事物和現象,只要它在實踐中同認識的主體相聯繫,就成為認識的對象,即認識的客體。就“思想客體”來說,人們接收它所儲存的信息,在實踐中形成新的思想、觀念、認識,其目的在於指導現實的實踐活動。

所以,在認識論領域,在分析具體的認識過程時,我們可以把別人的思想看成是客觀存在的,是不依賴於我們的意識而客觀存在的認識客體。

這樣理解會不會違背辯證唯物主義認識論的根本路線呢?不會!我們已從本體論的角度同唯心論的先驗論劃清了界限。在本體論的範圍內,就認識論的基本問題而言,物質範疇和意識範疇的界限是不會也不容混淆的。辯證唯物主義的物質範疇和意識範疇是對世界上兩大類現象各自的共同本質的抽象。物質範疇是對不依賴於人的意識而客觀存在的一切事物的概括,意識範疇則是對物質現象在人腦中的反映即精神現象的概括。物質是世界的本原,意識是派生的。但是,一旦進入認識論領域,進入對具體認識過程的分析,物質和意識的界限就不再是絕對的了。列寧曾經指出:“物質和意識的對立,也只是在非常有限的範圍內才有絕對的意義,在這裡,僅僅在承認什麼是第一性的和什麼是第二性的這個認識論的基本問題的範圍內才有絕對的意義。超出這個範圍,物質和意識的對立無疑是相對的。”(《列寧選集》,第2卷,147~148頁)超出本體論的範圍,主觀的精神現象就轉化為客觀的認識對象,轉化為認識的客體,而“客觀存在”也就有了特殊的含義和內容,即有了特殊的規定性。

在一定場合、一定範圍為主觀性的東西,在另一場合、另一範圍則為客觀性的東西。這表現了轉化規律的普遍性。一切事物、一切事物的矛盾雙方無不在一定的條件下相互轉化,這是客觀的規律,是唯物辯證法的一個基本原理。一切要以時間、地點、條件為轉移。對同一事物,分析的角度不同,研究問題的範圍不同,得出的結論也就不同。這正是我們辯證地理解“客觀存在”這一命題的內在依據。


王陽cium


客觀和主觀其實代表的是兩種截然不同的哲學態度,前者是唯物主義,後者是唯心主義。唯物主義者認為存在決定了意識,唯心主義者則認為意識決定了存在。到底誰是誰非?我認為永遠也找不到證明的答案,它只是不同的世界觀。其實,我個人認為幾乎所有偉大的哲學家,首先他們都是唯心主義者,因為這個世界是什麼樣子,它只是我們的想象而已。就像王陽明“南鎮看花”所講的,當你來看花時,這花是盛開的,當你閉上眼睛時,這花是不存在的。有哲學家說:“世界是一種表象”,“世界是你的意志”,“萬物皆備於我”。所以,我認為世界是主觀存在的,更為貼切。


小馮點點滴滴


很高興回答這個問題。

現在很多人喜歡學習道家文化,佛家文化,或者西方哲學,但關於世界到底是主觀還是客觀,一直爭論不休。其實這個問題都是圍繞唯心主義還是唯物主義來辯論的。我個人觀點,世界不應該絕對的把客觀與主觀相對立起來。

首先,我們生活的世界是真實的嗎

有的人經常說這個世界上一切的現象,物質都是不真實的,如夢如幻的,是主觀意識創作造出來的。但我想反問一句,你既然覺得世界是不真實的,像做夢一樣,你為何不馬上醒過來呢?還要堅持沉醉於夢幻之中?你每天呼吸空氣,喝水,吃飯的時候你難道沒有感覺那是客觀,真實的存在?記得有一位挺有地位的教授也是在講哲學課程的時候,跟他的學生說這個世界上一切物質都不是真實的存在,只有承認這一點,才能進入更高的智慧維度,而另一方面他的課程在網上收費卻很高。難道收錢的時候這個世界就變得真實了嗎?世界一切物質、現象的確在不停的變化,但宇宙物質不滅的實相是不變的。所以說我們生活的世界是由客觀的顯現的物質和非顯現的能量所構成,不同的條件下形成不同的狀態,條件改變,隨之呈現的狀態也會改變。

但我們並不能否定主觀,因為任何物質形態的變化,狀態,都是主觀賦予的呈現。

比如我們建造的房屋,汽車,看到的電影,美術,都是因為主觀的構思,想想才顯現出物質現象的狀態。所以,世界應該是客戶與主觀打造的共同體,相互之間影響,作用,才有了我們所看到的五彩繽紛,變化無窮的世界。

希望我的回答您能夠喜歡,感謝您閱讀了我的文章。


邊緣隱士


客觀和主觀其實代表的是兩種截然不同的哲學態度,前者是唯物主義,後者是唯心主義。唯物主義者認為存在決定了意識,唯心主義者則認為意識決定了存在。到底誰是誰非?我認為永遠也找不到證明的答案,它只是不同的世界觀。其實,我個人認為幾乎所有偉大的哲學家,首先他們都是唯心主義者,因為這個世界是什麼樣子,它只是我們的想象而已。就像王陽明“南鎮看花”所講的,當你來看花時,這花是盛開的,當你閉上眼睛時,這花是不存在的。有哲學家說:“世界是一種表象”,“世界是你的意志”,“萬物皆備於我”。所以,我認為世界是主觀存在的,更為貼切。


業餘讀書人


應該說世界是主觀的。

也有人說世界是客觀的,無論世界是主觀的,還是客觀的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每個人都要確立自己正確的世界觀。


藍樹葉875


簡單的說客觀就是本身是什麼樣,主觀就是你覺得是什麼樣,比如“指鹿為馬”這個例子,這個動物本身是鹿,而趙高非要說他是馬。再者說,中國歷史悠久,人才猶如繁星,提出並且讓人們覺得有道理的話太多了,有很多都是衝突的,已就是都有道理。所以,隨機應變,就事論事。而我本人不太喜歡課本上學的哲學的表達,“世界是物質的……什麼物質,什麼意識的”不僅繞口,而且,物質是什麼?都是一個個的名詞,總是需要一個又一個的名詞來解釋上一個。麻煩


沈塬


這個世界,它本身就不是單一性的,它是個兩極或叫作倆元世界,這個早有定論了的,我們就不用在這裡說了。正因為世界是兩極性的,所以我們說非客觀,非主觀;同時它也是非不客觀,非不主觀的。正是因為這一點,所以金剛經佛才這樣的說:所說世界,即非世界;若世界以實有而說者,即是一合相;所說一合相,就是不可說……。那麼什麼是不可說?__不可說,就是一個整體,無法分開來說的。比如我們所說的動與靜,這個動靜從物理學的角度來說,就是不存在什麼動與靜的,因為動靜只是人的相對而見,相對而說,相對而顯罷了……。只是我們說所取的參照物不同,而得出來的影像罷了……。其實它們究竟是非動非不動,非靜非不靜,相對而說,而顯罷了……。所以佛說“眼見不為實”呀,而世人偏偏卻都是以“眼見為實”也,故佛把這麼一些人或眾生,名之為“凡夫”……,以是義也!善哉,善哉!!佛度有緣人[祈禱][祈禱][祈禱]


金剛禪


不要拿大問題來震場子,其實很簡單——客人觀的就是客觀,主人觀的就是主觀[可愛]!



曰通俗悅管理


你這個問的問得都上升到哲學的點上了。

關於哲學,我只認識”哲學“這兩個字。我不懂哲學,可這個世界到底是主觀還是客觀的,這個問題我所知道的已經爭執了百年,後來馬列主義已經告訴我們,這個世界是客觀的。身為社會主義接班人的我們應該要知道,這個世界是客觀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