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你傢俱上的每一條線條,200年來有無數大師爭得頭破血流

我們相信,真正好的東西不能流於表面,也不能一蹴而就,總是緩慢而紮實的。所以很久之前,就計劃在那些產品售賣稿和直接教怎麼佈置家居的帖之外,聊點別的東西。

這些東西零散、好玩兒、看似無關要害,但日積月累,也許就能成為你生活中 “有趣”和“美”的根基。

這個系列,是從有一次跟朋友聊天,偶然講起 Art Deco 開始的。那天聊得開心,大家都覺得這個題目值得寫寫。但是!我們是從來不屑於寫《20個運用 Art Deco 巧裝修的小訣竅》這類文章的,那樣跟散播垃圾信息有什麼區別呢。既然要講清楚裝飾藝術 Art Deco,得先講它的前身——新藝術運動 Art Nouveau。要講清楚新藝術運動呢,又得先講它的前身,英國工藝美術運動 Arts & Crafts Movement。要講清楚工藝美術運動呢,得從中世紀講起……

所以,這篇稿子,其實是一篇簡明的近代建築設計史。雖然你對這個歷史可能沒什麼興趣,但這裡邊會談到,你現在經常聽到的一些詞是怎麼來的,比如現代極簡風,比如新古典、Art Deco,甚至伽羅生活最愛的MCM。談這些的過程中,還要出一些圖片,簡單聊聊他們的特點,這樣會讓你之後選擇相應產品,也有個依歸。

圖說 看完這些你就會明白很多風格的來龍去脈。比如MCM不能簡單的歸入現代極簡風,也不是純粹的古典或者說新藝術風格,而是兩者結合的產物

好了,我們現在得出發,前往中世紀文藝復興之初的佛羅倫薩。不過在抵達之前,需要先在 Art Nouveau 新藝術運動發生的19世紀晚期,稍稍停留一小會兒。

為什麼要先到19世紀晚期?其實不難理解。因為工業革命,人類社會第一次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就在19世紀。工業革命了,機械化大生產方式出現了,新材料出現了,那一定會反映到建築和室內傢俱行業的。

之前歐洲的建築和室內傢俱什麼樣?繁複。甭管是哥特式,還是巴洛克式,還是洛可可,全都是做起來費時費力。這個只要去歐洲看過任何一個古蹟的都會有體會。有一次我在巴黎郊外凡爾賽宮排隊等進場,看樓外牆上的各種雕花,心裡感嘆,我滴天哪,這得蓋弄多少年才能蓋完啊,而且要花多少錢哪。所以到了19世紀中後期,從英國開始,整個西歐中歐農民進城,城市裡要提供大量的住宅,之前的修建建築和傢俱的方式,完全不能適應時代的需要了,肯定要改。

為了你傢俱上的每一條線條,200年來有無數大師爭得頭破血流

凡爾賽宮外部,每一個人像都栩栩如生,每一個花紋造型都優雅美觀,所有金色都熠熠放光。這都是又花錢又費時的操作

為了你傢俱上的每一條線條,200年來有無數大師爭得頭破血流

凡爾賽宮內部,從地板到屋頂,就沒有一處不是精雕細琢弄出來的,極盡奢華。歐洲的王宮,很多以凡爾賽宮為模仿對象,一個比一個繁複

怎麼改?整個建築設計圈,意見不太統一,最終就出現了我們要談的延續至今的幾種風格:現代極簡風,比如新藝術運動,Art Deco等等。

工藝和材料的決定性

為了把這事說的比較明白,我們要先去一次中世紀的佛羅倫薩,為了讓你明白一件事:你看到的風格只是外在的,你看到的是這幾種不同風格在線條風格,在材料上的區別,簡單說就是長相很不一樣。但是,造成他們成為不同風格的,還有另一個非常重要但普通人看不出來的區別,就是生產工藝。工藝決定了生產效率,決定了成本,很多產品之所以最終呈現為你看到的樣子,起決定作用的,甚至不是外觀設計,而是生產工藝。

15世紀的佛羅倫薩,先上個圖。

為了你傢俱上的每一條線條,200年來有無數大師爭得頭破血流

佛羅倫薩 聖母百花大教堂

這不就是所有到佛羅倫薩旅行的遊客都要去的打卡點,聖母百花大教堂嗎?沒錯。彼時,工人們正在按照Brunelleschi設計優化的方案,加緊完成大穹頂的建造。

為了你傢俱上的每一條線條,200年來有無數大師爭得頭破血流

以古代歐洲的建築技術,造大穹頂是非常難的,越大的穹頂越難造。這種難題,到後來出現了新材料新技術才迎刃而解

然而穹頂實在太高了……托斯卡納地區沒有充足的木料可以搭起那麼高的腳手架,而羅馬的混凝土配方也已經失傳已久,咋辦呢?為趕工期節省時間,Brunelleschi 設計發明了一個進退自如的起重機,還在半空中闢出一個地方讓工人們吃午飯,省得大夥兒上上下下折騰,另設有一套安全網防止工人從高空墜落受傷。嘖嘖嘖,聽起來是不是摩登又高級?

你要是因為 Brunelleschi 在工地上的出色貢獻,就認定他是個類似包工頭的人物,那可就大錯特錯了。說起來,很多人對文藝復興的認識,被中學課本上的“文藝復興三傑”給徹底誤導了,只曉得米開朗基羅、達芬奇和拉斐爾,還有那幾張代表作。事實上,文藝復興時代的天才巨匠如繁星般不可勝數,Brunelleschi 就是其中之一。

他不光負責聖母百花大教堂穹頂,還主持設計建造了堪稱為文藝復興經典的帕奇教堂禮拜堂。是,通才。文藝復興初期的璀璨明星,幾乎個個都是這類通才。

為了你傢俱上的每一條線條,200年來有無數大師爭得頭破血流

意大利處處都是古建築,如果拿中國類比,意大利在西方文化裡的位置相當於西安和陝西在中國的地位

話題似乎扯遠了,為什麼要講這些呢?為了讓大家明白,自中世紀以來直至文藝復興之初,藝和術是一體的;藝術家和工匠是一體的;一棟建築的概念方案到施工到後期裝飾也都是一個完整的有機體。藝術的學習與實踐更是一體的,由師傅帶著徒弟在作坊式的實踐中完成。這種實踐,是手工作業方式的,是精雕細琢的,是緩慢的(所以你才能看到一個教堂經常要建幾百年)。

1851年倫敦水晶宮。

為了你傢俱上的每一條線條,200年來有無數大師爭得頭破血流

這個玻璃+鐵的大花圃當時是建在海德公園裡,展會結束就移走了。雖然從外觀上看,還是很古典的,但因為使用了新材料,用機械化方式建造,跟歐洲之前的建築是有巨大不同的

先上個圖,鐵+玻璃的大花圃。沒錯,這個大花圃是世界上第一個世博會——倫敦世博會的展館,而設計師,就是一個花匠,最擅長建的就是溫室。

英國是世界上最早發生工業革命的國家,所以也最早舉辦世界博覽會,當維多利亞女王要求在一年多時間內,建起一個展館的時候,所有參加投標的建築師都傻眼了。組委會收到了245個設計方案,都圍繞著把展館建得宏偉、壯觀、華麗、體面,但沒有一個方案能在一年多之內建完。

前邊我們提到了,歐洲古代的建築和工藝,無不以繁複為特點,從外觀的各種裝飾,到施工材料從世界各地選取,再到精工細作的施工,是無論如何無法在一年多的時間內完工的。

最終花匠帕克斯頓先生出現了(後來因為建水晶宮受封爵士),他用鐵和玻璃建造過透光率高的溫室。花匠的展館方案是,用鐵柱和鐵梁組成巨大的框架,展館的牆面和屋面除了鐵件以外全是玻璃,整個建築就是一個鐵與玻璃的組合物。

這個方案最大的好處有兩個,第一是建築材料製造週期短、預算低,可以滿足時間和金錢的需求;第二點更重要,因為使用了鑄鐵和玻璃,展館是一個跨度巨大的室內空間,這種跨度,在當時用別的材料和技術,是無法造出來的。

為了你傢俱上的每一條線條,200年來有無數大師爭得頭破血流

鐵和玻璃不是最重要的,鐵和玻璃能造出這麼大跨度的室內空間才是重點。這兩年伽羅生活自己做產品,深深體會到材料和工藝對一個產品的決定性作用。作為一個普通顧客,你看到一件傢俱一盞燈,可能只是看到了外形喜不喜歡,材質、做工是不是精緻,但作為生產者,選擇用什麼材料和工藝生產,決定了你看到的外形可不可實現、材質精良與否這些所有的要點

多說一句,英國是當時的世界工廠,造出這個水晶宮的速度,是讓所有國家瞠目結舌的。英國之後的世界工廠就是美國,而現在呢,是中國。所以中國可以用十天時間造出一個火神山醫院,而西方國家都驚歎不已。

倫敦的水晶宮和巴黎的埃菲爾鐵塔,是建築設計回應工業革命的最經典案例。它們預示著建築設計領域新的時代已經到來了,未來的世界,會是鐵、玻璃、混凝土的時代,是快速生產,突飛猛進的時代。

為了你傢俱上的每一條線條,200年來有無數大師爭得頭破血流

現在到訪埃菲爾鐵塔的人,可能已經意識不到,這個建築當初在材料和工藝上的劃時代意義了。而且,即便只是用鐵建造,你近距離觀看,依然能感覺到震撼的氣勢和精細的設計

但是,沒有一個新事物的出現會順順當當,一呼百應。相反,任何新事物出現的初期,一定會有反對,乃至復辟。

比如,最早發生工業革命的英國,也出現了最早最多反對建築設計革命的人。一個著名的評論家約翰·拉斯金,極端厭惡水晶宮和埃菲爾鐵塔,他甚至說,去巴黎他只會呆在埃菲爾鐵塔底下,這樣才能看不見它!

工藝美術運動Arts & Movement

在英國,最先出現了反對建築設計變革的團體。

這是兩個派別:一個是拉斐爾前派,另一個是工藝美術運動,兩者有很深的關聯。

拉斐爾前派誕生於1848年,顧名思義,是要回到拉斐爾之前——更確切地說,是反對追隨者們將拉斐爾的方法規範化、教條化,形成陳腐無聊的學院畫風。

為了你傢俱上的每一條線條,200年來有無數大師爭得頭破血流

拉斐爾前派的畫作早期多以宗教題材為主

為了你傢俱上的每一條線條,200年來有無數大師爭得頭破血流

後期改為描繪工業革命後的社會現實,比如這張就是描繪一個城市化之後墮落為娼妓的年輕女人

後來,這個派別的藝術家紛紛加入一家公司,承襲中世紀“作坊式”傳統,進行裝飾藝術創作。這家公司的創始人,就是大名鼎鼎的威廉·莫里斯(他對英國設計影響巨大,我們專門寫過他,戳這裡看)。他跟上面那位評論界大佬拉斯金交往密切,兩人很大程度上影響了此後極為重要的工藝美術運動。

在這場工藝美術運動中,拉斯金多專注理論指導,莫里斯則主導設計。他們旗幟鮮明地反對工業化,吐槽倫敦1851年水晶宮博覽會,拒絕做工粗劣的機器化大生產製品,批評當時矯飾的維多利亞風格。和拉斯金一樣,莫里斯也是個哥特控,他們主張迴歸中世紀傳統,保護並恢復手工業,重新連接被人為割裂的藝與術。

為了你傢俱上的每一條線條,200年來有無數大師爭得頭破血流

工藝美術運動的代表性建築——莫里斯住宅:紅屋,由建築師菲利普韋伯設計,非常明顯地帶有哥特建築的色彩

為了你傢俱上的每一條線條,200年來有無數大師爭得頭破血流

房子是照著中世紀式樣蓋的

為了你傢俱上的每一條線條,200年來有無數大師爭得頭破血流

壁畫是按中世紀式樣裝飾的

為了你傢俱上的每一條線條,200年來有無數大師爭得頭破血流

室內一應按照中世紀樣式

為了你傢俱上的每一條線條,200年來有無數大師爭得頭破血流

彩繪玻璃窗更是中世紀範兒的

為了你傢俱上的每一條線條,200年來有無數大師爭得頭破血流

莫里斯設計的花卉圖案

為了你傢俱上的每一條線條,200年來有無數大師爭得頭破血流

莫里斯印染花布用的模板

莫里斯工作室強烈抵制工業化,堅持純手工的傳統。這樣的探索最終沒有能夠持續下去,原因非常簡單:太貴。

工業品的確粗製濫造,但是便宜,大部分人能負擔得起。而精工細作的手工製品,根本不是彼時大部分人能夠承擔的。完全無視發展洪流,迴歸中世紀的復古理想,彷彿將自己閉鎖在一顆昔日的時間膠囊之中,雖然聽起來非常浪漫,但也註定會被洪潮擊碎。

莫里斯一生跨界甚多,作品無數。很多人會把著眼點放在他的設計上,尤其容易被精緻的曲線、自然花卉圖案吸引。自然主義的確是工藝美術運動中很重要的風格元素。但是,這次變革主要的目的,是反對工業化,保護傳統手工業。這次運動,就是19世紀晚期新藝術運動(Art Nouveau)的前身。

新藝術運動(Art Nouveau)

新藝術運動可以稱得上是現代建築設計和藝術真正的開端。它和工藝美術運動,都是對工業化的某種回應。不同的是,工藝美術運動對工業品抱定堅決反對的態度,走的是復古的路子。

植根其上的新藝術運動卻風靡一時,成為國際風格。原因很大程度在於,新藝術運動並不完全排斥工業化生產而迷信昂貴的手工。相反,設計大量採用玻璃、鑄鐵、預製混凝土之類的工業社會的新材料作為某種積極的回應。同時新藝術運動涉及的領域也更廣泛,建築、傢俱、紡織品、陶器、燈具、首飾、甚至海報廣告。

新藝術運動時期的設計靈感多源於自然(主要是取材自植物),富於裝飾曲線,材質範圍很廣且常見各地民族元素。而且在不同的國家地區,又與本地元素結合,產生很多有趣的變體。

在中國國內的網絡上,建築和設計風格上,經常有人會說,這是古典風格,這是新古典風格。其實古典和新古典都是歐洲建築設計某一階段的相對概念。比如新古典出現的18-19世紀,是因為希臘和羅馬考古發掘出大量遺蹟,跟當時流行的巴洛克、洛可可不盡相同,所以衍生出新古典的概念。

新古典,雖然稱新,但建築也好,傢俱也好,依然是非常繁複的。而到了19世紀晚期出現的新藝術運動,在我看來其實就是歐洲經典或者新經典風格的延續。

他們的區別,只是外在造型和曲線上,複雜程度的不同;他們的區別,只是在工藝和材料選擇上,對機械化生產和新材料使用程度上的不同。如果你看到後邊衍生出來的現代極簡風格,你會覺得,不管是古典、新古典,還是新藝術風格,其實都還是在歐洲傳統的建築設計脈絡上,但現代極簡風格,那才是真正的革命了!

為了你傢俱上的每一條線條,200年來有無數大師爭得頭破血流

歐洲建築設計史上名稱派別很多,標準的新古典傢俱,指的是18-19世紀的一些傢俱,從圖片可以看出,這些傢俱依然外觀依然是非常繁複的,工藝複雜

為了你傢俱上的每一條線條,200年來有無數大師爭得頭破血流

華盛頓林肯紀念堂。美國相對歐洲是晚近發達的,所以直到19世紀晚期和20世紀初期,還在建一些完全歐洲古典古典風格的建築,比如紐約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還有華盛頓林肯紀念堂。而這個時候的歐洲建築潮流,已經變了

為了你傢俱上的每一條線條,200年來有無數大師爭得頭破血流

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建於19世紀70年代

在歐洲設計傳統意義上的新古典,是繁複和脫離時代的。而新藝術運動(Art Nouveau),因為對古典的繼承和對時代的呼應,其實才更稱得上,新古典這個稱號。我們後邊要講的ART DECO,就是在新藝術基礎上發展出來的。而我們現在耳熟能詳的北歐MCM風格,也受到新藝術運動很大影響。還有現在大家都知道的法國和意大利奢侈品設計(包包、香水還有傢俱配飾甚至服裝),嚴格地說都是新藝術運動的範疇。

新藝術運動之所以在我眼中成為所有古典風格的代表和彙總,是因為相對後來的極簡現代風格來說,有一個非常根本的,在理念上的區別:這就是,要不要裝飾!

關於要不要裝飾,是20世紀初,新舊建築學派交鋒的根本問題,最終勝出的,其實是不要裝飾的派別,這些人,在兩次大戰前後,成為了主導建築設計風格的宗師,而且,這些建築一直影響到我們現在,也就是所謂的現代極簡風格。比如,包豪斯的格羅皮烏斯、密斯·凡·德羅,還有來自法國/瑞士法語區的柯布西耶(我們寫過很多篇關於柯布的稿子,戳這裡看最新的)。這些人的觀點一句話也說不清,但如果簡單的說,可以用德國的路斯的那句話——裝飾是罪惡的代表(我們介紹過路斯的觀點和他的房子,戳這裡看)。

但是,就像世界上不光有直線,還有曲線一樣。這個世界是多元的,有喜歡極簡的人,就一定有喜歡帶一些裝飾的人。雖然二十世紀兩次大戰前後,現代極簡風格成為主流,但帶有一定裝飾的藝術、設計建設風格,從來也沒退出過歷史舞臺。這些風格依然名稱眾多,但以我的觀點看,其中最重要的代表,就是新藝術運動(Art Nouveau)!

很多人認為新藝術運動是從法國開始的,事實上,它最早起源是在比利時。

為了你傢俱上的每一條線條,200年來有無數大師爭得頭破血流

新藝術運動著名的代表建築 布魯塞爾Tassel酒店。看到這些,很多有貴婦情結的朋友,是不是感到心花怒放,覺得找到組織似的

為了你傢俱上的每一條線條,200年來有無數大師爭得頭破血流

最早期的新藝術運動風格建築Hankar大樓和Tassel酒店幾乎同時建成。這是Tassel酒店,建築立面,鐵藝扶梯包括牆面和地毯,都充滿妙曼線條和豐富的裝飾

但是新藝術運動廣大和發展的確是在法國,這其中有個靈魂人物名叫Siegfried Bing,是個有名望的畫商。經他介紹穿引,日本浮世繪得以進入法國,並對當時的裝飾藝術產生影響。他蒐羅當時先鋒藝術家作品,多次舉辦展覽,促進改良。1895年他邀請比利建築師在巴黎設計建造Maison de l'Art Nouveau(新藝術美術館),後世便沿用“新藝術”這個詞作為這種風格和這場改良運動的名字。

為了你傢俱上的每一條線條,200年來有無數大師爭得頭破血流

Maison de l'Art Nouveau(新藝術美術館)入口

1900年的巴黎世博會,是新藝術運動成就的高峰。當年四月到十一月間,新藝術風格的建築、傢俱、玻璃及鐵藝裝飾品、珠寶等等,吸引了世界各地計五千多萬人前往參觀。今時今日走在巴黎街頭,還是很容易能看到這種痕跡。

為了你傢俱上的每一條線條,200年來有無數大師爭得頭破血流

巴黎12號線地鐵站Abbesses,由 Hector Guimard 主持為迎接1900年世博會設計建造

為了你傢俱上的每一條線條,200年來有無數大師爭得頭破血流

新藝術運動的曲線,一般來自植物

為了你傢俱上的每一條線條,200年來有無數大師爭得頭破血流

很強的裝飾味道

為了你傢俱上的每一條線條,200年來有無數大師爭得頭破血流

羅特雷克畫的紅磨坊海報

為了你傢俱上的每一條線條,200年來有無數大師爭得頭破血流

捷克斯洛伐克畫家穆夏是新藝術運動的旗手。很多人喜歡穆夏,但多數人不知道這種風格的名字,其實就是新藝術運動

為了你傢俱上的每一條線條,200年來有無數大師爭得頭破血流

當時的時尚雜誌封面。明顯能看出浮世繪的影響,木刻畫2D畫面,強烈富有裝飾意味的色彩和東方風情

為了你傢俱上的每一條線條,200年來有無數大師爭得頭破血流

這也是新藝術運動的代表作品,可以歸入珠寶一類。現藏巴黎奧塞美術館的髮梳,材質多元,為牛角鑲嵌黃金、貝母和鑽石,紋飾仍是花卉藤曼等自然元素,曲線為主

為了你傢俱上的每一條線條,200年來有無數大師爭得頭破血流

新藝術風格的室內裝飾

為了你傢俱上的每一條線條,200年來有無數大師爭得頭破血流

新藝術風格的傢俱

為了你傢俱上的每一條線條,200年來有無數大師爭得頭破血流

新藝術風格的餐邊櫃,現在看來還是很繁複,所以過了幾十年,出現了MCM風格,外表簡化了許多,但內核還是古典的優雅

在奧地利,它有另一個名字,叫做維也納分離派——意思就是和學院派分離、決裂。說分離派可能不太熟悉,但是提到其中人物就秒懂了。

為了你傢俱上的每一條線條,200年來有無數大師爭得頭破血流

比如你們喜歡的那些富有裝飾意味的克里姆特

為了你傢俱上的每一條線條,200年來有無數大師爭得頭破血流

比如我們寫過的奧托瓦格納也是其中成員,以前寫過他設計的郵政儲蓄銀行大樓

為了你傢俱上的每一條線條,200年來有無數大師爭得頭破血流

這是奧托瓦格納設計的Karlsplatz地鐵站(就在維也納市中心,現在還在用)

為了你傢俱上的每一條線條,200年來有無數大師爭得頭破血流

嚴格來說,19世紀中晚期出現的索耐特傢俱,是新藝術運動的典型反映。索耐特簡化了之前傢俱複雜的造型,使用了螺絲連接,還創造了平板運輸方式,這些都是對新時代的呼應。但在索耐特傢俱的外觀上,你依然能看到古典精神的痕跡,有很多曲線,有簡單裝飾,依然追求古典美

很明顯,這些早期的現代建築、傢俱甚至珠寶富於裝飾,與我們印象中的現代主義“方盒子”,完全不是一回事。

在西班牙,天才安東尼高迪更是將本地元素注入新藝術風格,來了一次與眾不同的加泰羅尼亞本地化。

為了你傢俱上的每一條線條,200年來有無數大師爭得頭破血流

高迪在巴塞羅那的系列作品之一,巴特羅公寓

運動影響不僅僅在歐洲大陸,也包括英國、北美和亞洲很多地區。

為了你傢俱上的每一條線條,200年來有無數大師爭得頭破血流

蘇格蘭格拉斯哥美院大樓

為了你傢俱上的每一條線條,200年來有無數大師爭得頭破血流

Aubrey Beardsley 給王爾德《莎樂美》畫的插圖

為了你傢俱上的每一條線條,200年來有無數大師爭得頭破血流

流風所及,美國Tiffany公司同時期的彩色玻璃鐵藝燈,這是系列中最出名的紫藤花款式

看多了之後,你會發現新藝術運動時期的作品的門類太多,變化也太多,光看幾張照片,很難真正理解。正因如此,才需要坐著時光機來回穿梭,追根朔源,當你瞭解之後,就會發現它們雖然千姿百態,卻都自帶三個基因:▼

第一,裝飾。這些作品富有裝飾性。裝飾什麼?裝飾人們的日常生活。考慮到後來的現代極簡主義,雖然新藝術運動時期的裝飾已經比更早之前,簡潔許多,但那時的人們,還是認同要有裝飾的。

第二,新材料新工藝。這些作品都或多或少積極回應了工業革命。大量新材料的使用,例如玻璃、鑄鐵、混凝土等,即是證明。也就是說,值此,探索不再侷限於“復古”,而在於利用現代技術,恢復傳統的精神。

第三,豐富。新藝術時期的作品往往很難以某一個特點去參照鑑別,因為隨著地域的不同,產生了太多本地化的變體。也正因如此,它受到很多人的喜愛。

未完待續,下篇要寫的是ART DECO,現代極簡風格,MCM和意大利法國現代設計。

為了你傢俱上的每一條線條,200年來有無數大師爭得頭破血流


為了你傢俱上的每一條線條,200年來有無數大師爭得頭破血流


伽羅生活 Jalo Home

教你用合理的價格買到中高端家居產品,

努力提升國人的家居審美和生活品質。

伽羅生活,中產階級的家居生活指南

伽羅生活(ID:jalohome)

為了你傢俱上的每一條線條,200年來有無數大師爭得頭破血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