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四位祕不發喪的皇帝都是誰?為什麼要祕不發喪?

raoyaoting

皇帝駕崩之前,乃是天下蒼生之主,天下臣民莫不敬仰。但是,在死後,皇帝的遺體可能不會馬上入土為安。因為,皇子們和眾位大臣,會在這個權力真空期,為了爭權奪利殺得你死我活。無暇顧及處理先皇遺體的事。

第一位密不發喪的皇帝:秦始皇。

秦始皇是我國古代第一位皇帝,也是第一位死後秘不發喪的皇帝。因為,他的兒子胡亥被趙高忽悠了,忙著矯詔篡位。

秦始皇死在第五次東遊的路上,駕崩於沙丘行宮。太監趙高威脅利誘李斯和皇子胡亥,三人密謀篡位,擁立胡亥為帝。他們先假借秦始皇名義,命令扶蘇和蒙恬自殺。公子扶蘇自殺之後,趙高依然命人像往常一樣,照樣給秦始皇送食物和公文奏摺,以矇蔽百官和其他公子。

當時正值暑天,為了掩蓋秦始皇遺體的屍臭。趙高命人弄些鮑魚裝在車上。等到秦始皇埋入驪山時,已經是兩個月以後的事了。此時,秦始皇的遺體肯定已經爛沒了。

奈何一代始皇帝,生前如此風光。死後兩個月,竟然一直和臭魚放一起腐爛。

第二位秘不發喪的皇帝:劉邦。

公元前195年,劉邦因討伐英布叛亂,被流矢射中,受傷重病而亡。呂后和審食其商議,覺得跟劉邦一起打天下的老臣們靠不住,不會輔佐幼主,會起兵謀反。於是,二人想秘密處死哪些老將宿吏。幸好此事被將軍驪商知道。勸說他們,如果真的秘不發喪並謀殺功臣將軍,那麼天下肯定會大亂的。樊噲,周勃,陳平,灌嬰等人,聽說此事以後必定起兵謀反,同時,內臣也會與他們相互呼應。

酈商去會見審食其,說:“吾聞帝已崩,四日不發喪,欲誅諸將。誠如此,天下危矣。陳平、灌嬰將十萬守滎陽,樊噲、周勃將二十萬定燕、代,此聞帝崩,諸將皆誅,必連兵還鄉以攻關中。大臣內叛,諸侯外反,亡可翹足而待也。”

於是,呂后和審食其聽從了建議,終於在四日後發喪。十幾天以後,劉邦就葬於長陵。劉邦死後,天氣涼爽,遺體保存的應該比秦始皇好。

第三位秘不發喪的皇帝:成吉思汗!

元太祖成吉思汗於1227年8月25日去世,當時,成吉思汗正領兵滅夏。當年7月,西夏已經同意投降,準備一個月後獻出城池。

成吉思汗立下遺囑:秘不發喪,等西夏獻城投降,將西夏主和中興府所有兵民統統殺掉。

成吉思汗死後秘不發喪,是他本人的意思。西夏一直反覆無常,如果知道成吉思汗死了,他們肯定不會按照約定投降獻出城池。於是,成吉思汗秘不發喪。等西夏獻出城池以後,蒙古軍隊殺了夏主,並一舉蕩平中興府。

第四位秘不發喪的皇帝:朱棣。

朱棣死後秘不發喪,是因為大臣想保證太子能夠順利繼位。

當時,朱棣死於北征蒙古回師途中。楊榮和金幼孜商議善後事宜,決定秘不發喪。這麼做的主要原因是:

第一,考慮到現在大軍在外,距離京師尚遠,為防止軍心渙散,必須秘不發喪。

第二,皇子朱高熙等一直對皇位很是垂涎,他要是知道朱棣死了,肯定會謀反。而楊榮是太子的支持者,所以,必須要對朱高熙保密。

楊榮為了處理朱棣遺體,命人收集軍中所有錫器,溶化後打造成一隻圓桶,將遺體放到裡面密封起來。同時,為了不洩密,楊榮還將所有工匠殺死滅口。楊榮命令隨行官員每天三餐照常給朱棣進膳。

楊榮安排好一切以後,先回京師,向太子朱高熾稟告此事。朱高熾因此能夠順利即位。楊榮也受到新皇的恩寵,被晉升太子少傅,殿內大學士,兼工部尚書。

(文|勇戰王聊歷史)


勇戰王聊歷史

歷史上秘不發喪的帝王有:齊桓公、秦始皇、漢高祖劉邦、明成祖朱棣。秘不發喪的原因就是死的不是時候。繼承人的問題還沒有處理好,派系鬥爭激烈。

齊桓公

冬十月乙亥,齊桓公卒。易牙入,與寺人貂因內寵以殺群吏,而立公子無虧……十二月乙亥,赴。辛巳。夜殯。《左傳·僖公十七年》

齊桓公作為春秋第一霸,在管仲在世的時候處理國事和外交還算得當,但他有個貪戀酒色之徒,喜歡做甩手掌櫃,管仲去世前夕,勸齊桓公不要重用易牙和豎刀等小人,沒想到管仲一死,齊桓公立馬就忘了管仲的諫言。

齊桓公雖有三個夫人,卻沒有嫡子,後來同管仲商量立公子昭為太子。晚年的齊桓公又想立別的兒子為太子,致使其中的五個兒子都爭著做太子。

公元前643年10月7日,齊桓公去世,易牙和豎刀發動兵變準備立公子無虧為君,公子昭跑到了宋國,其他公子知道了齊桓公的死訊,也開始爭權奪勢,齊桓公的屍體被固定在宮中的床上,任何人不準前去看望。這場內亂持續了兩個月,公子無虧繼位,才發出訃告,齊桓公的屍體早生了蛆。又過了六天,才殮棺。

秦始皇

七月丙寅,始皇崩於沙丘平臺。丞相斯為上崩在外,恐諸公子及天下有變,乃秘之,不發喪。《史記·秦始皇本紀》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繼續東巡,隨行的有李斯、趙高、胡亥等,走到平原津的時候開始生病,七月,秦始皇死在沙丘平臺。左丞相李斯害怕秦始皇在外地去世,皇子們會發生政變,天下大亂,就將秦始皇的死訊隱瞞了下來,將秦始皇的屍體放在溫涼車中,秦始皇生前最受寵的幾個宦官輪流伺候。

從井陘到達九原的時候,因為夏天的緣故,秦始皇的屍體開始發臭,李斯命人弄來很多醃魚來混淆屍臭味。

就在這段時間,趙高說服李斯扶立胡亥為帝,兩人偽造遺詔,立胡亥為帝,又逼死了公子扶蘇和蒙恬。然後回到咸陽,才發出訃告,將秦始皇葬在驪山。

漢高祖劉邦

四月甲辰,高祖崩長樂宮。四日不發喪。呂后與審食其謀曰:“……”《史記·高祖本紀》

公元前195年,已經六十一歲的劉邦親自出兵討伐叛變的英布,不幸被流矢所傷,一病不起,四月去世,呂后與親信審食其商量秘不發喪,那時候的太子劉盈才十六歲,呂后害怕劉盈繼位不足以服眾,會引起那些開國功臣的叛亂。所以呂后想將他們誅殺殆盡。

幸虧有人將消息透漏給了酈將軍,酈將軍找到審食其說明利害關係,倘若呂后殺功臣,必然引起陳平、灌嬰、樊噲、周勃等人帶大軍作亂,到時候就真的天下大亂了。

審食其對呂后說起,呂后才打消了這個念頭,很快發出訃告,劉邦得以很快入葬。

明成祖朱棣

辛卯,崩,年六十有五。太監馬雲密與大學士楊榮、金幼孜謀,以六軍在外,秘不發喪。《明史·卷七》

1424年,在第五次遠征蒙古的返回途中,朱棣病倒,留下遺詔皇太子朱高熾繼位,並在榆木川去世。楊榮、金幼孜等商量,害怕皇子朱高煦、朱高燧趁機作亂,於是秘不發喪。

他們用軍中的錫器熔化製成一口棺材,裝上朱棣的遺體,用龍車運送,其他一切和朱棣生前一樣,按部就班的回師京城。然後楊榮和御馬監少監海壽一起騎馬提前趕回去向朱高熾報喪。

這樣,朱棣7月18日去世,一直到8月7日,朱高熾的兒子發出訃告,8月10日,裝殮入葬。避免了一場可能會出現的內亂,保證了權力的順利過渡。


蕭曉四姑娘

秘不發喪,是有不可告人的秘密,而不可告人的秘密多喝皇位直接關係。

由於“皇帝”一詞肯定是從秦始皇之後才開始使用的,所以秘不發喪的皇帝必然是“始皇帝”之後,很不幸,秦始皇就是第一個秘不發喪的皇帝

秦始皇的死本來就是個迷,他死在出巡的路上,秦始皇小兒子胡亥,聯合趙高,李斯發動“沙丘政變”,秘不發喪,直到將秦始皇的屍體運回咸陽才發佈公告。

胡亥秘不發喪的目的為了防止消息走漏,公子扶蘇先他一步繼位。

第二位就是劉邦,死後“四日不發喪”。

劉邦死後,權力慾極強的呂后害怕新君劉盈得不到群臣的支持,密謀除掉那些和劉邦共同打天下的將軍。

後來經人勸說作罷,才將劉邦的死訊公佈天下。

成吉思汗死後秘不發喪,則是遵循了他本人的遺願,因為他在等一個國家的滅亡—

西夏。

對於蒙古來說,西夏是一個比較難啃的骨頭,蒙古先後六次出征西夏才將其滅亡,成吉思汗病逝時,正是西夏即將投降的關鍵時刻,為了防止西夏生變,成吉思汗秘不發喪直到將西夏皇帝李睍處死後,才公佈死訊。

明成祖朱棣,死後也遭遇了秘不發喪的待遇。

由於朱棣是死在北征蒙古班師回朝的途中,雖然此時已經有名正言順的太子朱高熾,但是被朱棣用“勉之,世子多疾”忽悠了一輩子的次子朱高煦顯然不甘心。

如果朱棣去世的消息被公示,那麼勢必會引來皇位爭奪,於是楊榮等人秘不發喪,直到回到京城,朱高熾繼承皇位才才將朱棣死訊公示天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