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大學語文專升本之歷史散文(一)

山東大學語文專升本之歷史散文(一)


從2020年的山東大學語文考試大綱來看,記敘文單元的前半部分主要還是歷史散文,分別為《鄭伯克段於鄢》(《左傳》)、《燕昭王求士》(《戰國策》)、《管晏列傳》(《史記》)、《蘇武傳》(《漢書》),考生既要逐篇細讀、精度,還要系統的掌握歷史散文的概念、分類,同時還要了解整個古代的史書著作,比如前四史、二十四史等。

一、歷史散文的概念

歷史散文的概念是對諸子百家的哲理散文而言的。哲理散文以析理論辯為主,不專記人記事;歷史散文則以記述歷史事件的演化過程為主,最早的歷史散文是《尚書》。

二、史書分類

歷史散文有三體,分為"國別"、"編年"和"紀傳"。

編排線索:編年體(左傳、資治通鑑、春秋)紀傳體(史記、漢書)紀事本末體。

以國家為單位記述:國別體(戰國策、國語)

根據編排年代跨史:通史(如史記)、斷代史(如漢書)

最早的歷史散文是《尚書》

現存最早的編年體史書《春秋》

最早的國別體史書《國語》

《三國志》同為紀傳體、國別體、斷代體

三、圖表歸納

四、二十四史

二十四史,是中國古代各朝撰寫的二十四部史書的總稱,由於《史記》的寫法被歷來的朝代納為正式的歷史寫作手法,故將和《史記》一樣用紀傳體寫作的史書稱"正史"。

1、前四史:《史記》、《漢書》、《後漢書》、《三國志》

《史記》是我國曆史學上一個劃時代的標誌,是一部"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的偉大著作。是司馬遷對我國民族文化特別是歷史學方面的極其寶貴的貢獻。

《漢書》記載從劉邦隨陳勝、吳廣之後起事反秦,至王莽地皇四年(公元23年),即西漢皇朝從創建到衰亡這230年的一部史書。分書共100卷120篇,約81萬字。

《後漢書》是一部記載東漢歷史的紀傳史書。全書包括十紀,八十列傳及八志,記載了從王莽起至漢獻帝止共195年的史實。其中,本紀和列傳的作者是南朝劉宋時的范曄,志的作者是晉朝的司馬彪。

《三國志》——記述魏蜀吳三國曆史、基本屬於紀傳體的史書。晉陳壽撰,南朝宋裴松之注。

2.在歷史上齊名並稱《史》《漢》,列我國二十四史的是司馬遷創作的《史記》和班固創作的《漢書》。

3.史記》、《漢書》、《後漢書》、《三國志》、《晉書》、《宋書》、《南齊書》、《梁書》、《陳書》、《魏書》、《北齊書》、《周書》、《隋書》、《南史》、《北史》、《唐書(舊唐書)》、《新唐書》、《五代史(舊五代史)》、《新五代史》、《宋史》、《遼史》、《金史》、《元史》、《明史》。(不含《清史》)

練習:下列文學常識的解說,不恰當的一項是(  )

A.司馬遷歷經十年艱辛,寫出了我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史記》,原名《太史公書》。

B.司馬光用19年時間主持編纂了我國最大的一部編年體通史《資治通鑑》,它與《史記》被譽為"史學雙璧"。

C.四史即二十四史的前四史,即司馬遷的《史記》、班固的《漢書》、范曄的《後漢書》、吳承恩的《三國志》的總稱。

D.《史記》是我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分為"10表"、"8書"、"12本紀"、"30世家"、"70列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