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中國哲學很難向西方推廣?

路在腳下1208


中國哲學指什麼?孔子的儒家思想嗎?這個只是人倫關係,西方也有,談不上哲學系統。

哲學是要通過表面現象思考問題本質的學問,探究宇宙終極問題,請問中國歷史上除老子→墨子之後還有誰?

中西方其實是一樣的。

中國的春秋時代很短,很快被秦漢統一了,很快就結束了百家爭嗚,墨子的科學研究、老子的終極哲學研究,雖然非常牛B,比之同時代希臘大哲不知道甩幾條街,但是都通通讓位給皇權統治。

西方呢?其實他們的諸子百家質量不如中國春秋諸子,別看他們希臘先哲牛得一B,但許多哲學思想估計當時人家都沒這樣想,後世牽強附會上去的,就像我們解釋《道德經》一樣,要把他解釋成宇宙大爆炸和量子論都行。

但西方因為沒有秦始皇,所以他們的百家爭鳴一直在持續,持續到近現代,他們的墨家/道家最終演變成了哲學和科學系統。

所以,東方的哲學和西方哲學是一致的,只是我們因為大一統,因為儒家,暫停了將近2000年哲學發展,現在又開始同步了,哲學不分東西方,現在統一叫現代哲學,都是對宇宙終極問題的思考。

所以,真正的哲學家才不稀罕孔子所謂的哲學,也許當現代哲學遇到了瓶頸人們會想起老子、墨子、莊子來找靈感,也絕對不會在孔子身上找靈感。

至於孔子和儒家

也許,只有哪一天又出來了個秦始皇統一了全球,為了全世界的人都整齊劃一的高效的接受統治,這個時候估計統治者會找到孔子,炒起儒家冷飯。


虛實難證主客唯心


其一,我們要明確中國哲學的流派及其嬗變。

關於中國哲學,它確實不像西方,誕生了那麼多的哲學家,每個哲學家都有自己的一套系統的理論,像柏拉圖、亞里士多德、黑格爾、費爾巴哈、尼采、康德,等等,都是閃耀世界文明史的哲學大家。而中國的哲學大家在哪裡?從古代到近代,好像找不到一個專門從事哲學研究的名人,所以,中國的文化裡,哲學領域是缺乏系統總結與全面開掘的旗手的。

但是,這並不表明中國沒有哲學,事實上,中國哲學從先秦開始,就呈現出朝代更迭、鮮花次第的喜人景象。

春秋戰國時期,諸子百家爭鳴,文化學說異常繁榮,以孔子孟子為代表的儒家思想,強調仁、禮和中庸,這些核心思想,雖然一定程度上壓抑了人的個性,但有助於禮儀社會的建立,左右了中國人的心靈達兩千多年,至今不絕。


以老子莊子為代表的道家,提倡“道法自然”、“清靜無為”,有利於調節人與外界的衝突,追求內心的超脫與自由。

宋代的程朱理學,提出“存天理,滅人慾”,固然有利於維護封建統治,但對人性的壓抑更甚。

明代的王陽明就很了不起。他創立的陽明心學,強調“心即是理”,主張“知行合一”,對後世的影響很大。

清代的王夫之等人,在哲學上的貢獻也不小。


其二,我們要明白,中國哲學為什麼很難跨出國門。

中國哲學的根本在哪裡?我以為,就在一直尋求人與外界的和諧。其中的精華所在,就是中庸。用句俗話說,就是適可而止。這就要人控制自己的慾望,學會知足,學會謙讓,學會敬畏。中庸之道讓國人禮讓三分,知足常樂,讓國人左右逢源,逢凶化吉。

可是西方世界的哲學,根本在哪裡呢?我以為,在於渴望對外部世界的征服與佔有,並企圖獲得心靈的救贖。


比如唯心主義的代表人物黑格爾,他的辯證法思想,對後來薩特的存在主義和馬克思的歷史唯物主義,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黑格爾對自由主義和人的價值的肯定,為西方國家對世界的擴張與掠奪,提供了理論依據。而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學說,裡面的本能理論、人格理論、焦慮理論,都是試圖為人的種種不合理的行為找出其合理性,為世上有罪的人正名。

由上可知,東西方兩個不同世界的哲學思想,是迥然不同的兩個系統,融合的難度極大。中國哲學,誕生在中國這片土地上,浸潤了中國人的性情與民族特色,是直來直去急功近利的西方人所難以理解並接受的。


但是,隨著世界經濟交往與文化交流的深入,隨著各國人民的接觸越來越頻繁,我們有理由相信,伴隨著偉大祖國的復興,古老的東方哲學一定會走出國門,走進世界人民的心中。因為,任何一個民族,都渴望人與世界的和諧,渴望人自己內心的寧靜。


月牙島主1


哲學方面,影響近代西方社會發展的哲學是實證哲學,用實證哲學來論證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唯物主義說物質決定意識,按照實證主義哲學思想,唯物主義要得到實證主義承認,就必須要通過實踐證明關,哲學的實踐證明就是來自社會調查統計數據,比如去學校調查,如果唯物主義是正確的,各學校同一個班的同學,在校的物質條件是相同的,差別只是家庭的窮和富,調查結果如果是,富家子弟成績好,窮人子弟成績差,一樣富的子弟成績相同,如果調查情況是這樣,就判定唯物主義正確,如果不是這樣,就判定唯物主義錯誤,所以唯物主義的觀點在西方主流哲學界是被判定為錯誤哲學的。同樣是唯物主義哲學,為什麼會得到中國社會認同呢?這是因為,看到別人過得比自己好,最喜歡找的原因是,因為別人比自己富,這是一個心理問題,實證哲學重事實,所以西方主流哲學界不認可唯物主義,中國哲學重弱者的心理安慰,所以認可唯物主義,認事實容易得實利,找心理安慰容易得安寧,這是取向問題,不同取向的人有不同的選擇,中國哲學的取向與西方主流哲學認同的取向不同,又怎可能會獲得西方主流哲學認同呢?


龍一歐


你自己都沒有弄懂,怎麼推廣呢?你自己那麼鄙視自己,如何推廣呢?

中國只是沒有成系統的哲學,並不是沒有好的哲學。中國最成系統的哲學大概就是《道德經》了,它有一個核心思想,就是逆向思維。有點像相對論,有點像參照物位移關係。看到了善良是因為你的社會有罪惡,如果沒有罪惡,那看到善良也只是看到了日常。《道德經》作為一個相對系統的思維體系,確實也被西方引用學習了。

然而《道德經》並非是唯一有價值的哲學,其實中國很多好的哲學只是一句話,但就憑一句話就已經可以算是大哲學了。很多人認識不到是因為沒有好好思考,沒有褪掉有色眼鏡去看待。所以你自己都不認識,如何推廣?

中國的大哲學,比如敬鬼神而遠之。我一直都說世俗是第一制度,沒有世俗社會這個基礎,什麼都免談。沒有世俗,哪來後來的西方文明?中東沒有世俗就算選舉了也會走向神棍,走向全面宗教化。歐洲文藝復興的本質就是迴歸世俗。敬鬼神而遠之,並沒有否定有神論,它是一種度的哲學,具有科學性。人文真理幾乎都是在拿捏把握一個度,一般情形是不能極致化的,因為宇宙和人體乃至社會都是系統。這個系統的核心規律就是鐘擺式、螺旋式循環往復。所以拿捏把我一個度很重要。

說到天人合一,我估計只要聽見這個詞,大家都會面面相覷。因為這個詞已經被用濫了。說天人合一的人自己搞不清楚,聽的人,尤其知識分子更是會嘲笑。大多數人不僅不懂,還不願意琢磨。其實天人合一也是大哲學。人本身就是天人合一的。自然孕育造就了你,你的每個細胞,甚至基因都是符合這個自然的。比如基因是螺旋體結構。否則你根本生存不了。依據天人合一完全可以否定移居外星球這件事,因為沒有可能,你適應不了,環境改變,你的肉體無法天人合一。為什麼我們會對一些節奏、旋律有感覺,那就是天人合一,因為宇宙對於人有規律的節奏存在於你體內,當那個頻率出現時它就會共振。黑人節奏感強是因為他祖先是叢林生活,跟野人一般,天人合一很多,自然就能有天生的節奏。黑人在這方面天人合一了,但在別的方面就不同。是不是每個人百分百天人合一呢,肯定不是,但通過修煉可以高度接近天人合一。


國病


為什麼中國哲學很難向西方推廣?

這個問題本身就有問題。它首先肯定了中國有哲學,然後才能提出這個問題。

關鍵是,中國有哲學麼?本人認為,從嚴格定義上講,中國是沒有哲學的,過去沒有,現在也沒有,將來會不會有就難說了。

《易經》《道德經》《大學》《中庸》以及朱熹的理學、王陽明的心學,能算哲學麼?不能。它們,最多隻能算接近哲學的碎片化思想。因為:

1.哲學是關於天宇世界和社會人生的根本問題的學問,啟蒙人之為人的智慧。上述經典都只是關切”君王”如何統治芸芸眾生的思想學問,離哲學理論還有距離。

2.哲學理論是成體系的,有本體論、主體論和客體論,看看亞里士多德、康德、黑格爾……他們的著作就明白《易經》《道德經》……的侷限性。

3.哲學是文化的根本,會滋生出科學理論,又會推演出神聖的宗教、公權的政治和器物的經濟等社會實踐活動理性發展。中國不爭氣的事實,也證明中國沒有哲學。

好在,哲學與科學沒有國界,是人類的共同智慧財富!其實,宗教與經濟也是應該沒有國界的,而只有政治才有強烈國家認同感。


李華春65436873


兩方社會,難以接受中國哲學,第一大因素是語言。由於西方與中國語言的表達方式不同,可以產生互相理解上的困難。尤其是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古代語言,僅因翻譯就困難重重,既使譯成,也只是個大意,其中的許多概念是西方語言中根本不存在。如果意譯自然失去中國哲學思想中的精華。所以西方的語言與中國的語言所造成的隔閡以及誤解,自然導致西方社會對於中國哲學傳播與接受的難度。由此而形成的事實是因語言障礙,很難有西方學者從中國哲學的原文中,理解中國哲學思想。第二大因素是,因中西方社會環境與歷史而產生的思維方式的不同。西方哲學的基本在於邏輯的認知,形式邏輯思維關係的基本價值。中國哲學中的邏輯關係與西方不同,在很大程度上,中國的邏輯關係產生與具體的事物之中,並以萬物的形表看待世界與之思維。這對於西方條理清晰的形式邏輯來說就缺乏思維中一一抽象的形式與結構。這是西方哲學思想認為,中國無哲學的又一理解。第三大因素是,近百餘年西方社會科技與資本主義的發展,在現代社會所體現出的社會價值認識的優越性。尤其是現代科學思想領域的進步與發展,自然也就屏蔽了中國哲學思想在人文精神上的價值認識。。西方社會因形式邏輯而產生的現代科學,確實體現出現代社會發展過程中的一種全新趨勢。在此趨勢與現實面前,中國傳統哲學根本無優勢可言,這也自然使西方哲學在世界面前影響力空前,而難以與中國哲學產生互相交流及對於中國傳統哲學思想的理解。

。。但是,社會是發展的,在中國社會主義建設取得空前成就的事實影響下,中國傳統哲學思想中的基本價值認識以及所具有的價值優越性,正在逐步得以體現。中國哲學中的基本價值認識也由此而隨之在西方社會產生新的認知。中國哲學中的優勢,也會隨著中國社會主義建設的發展而與西方產生新的互相交流。我相信中國哲學思想對於西方社會的影響力會逐漸增加。(畫自寫)。




乾得堂


中國哲學又不是西方哲學所要求的,喜歡轟轟烈烈,又特別講究辯論的那種不事張楊的哲學。西方人講究論辯,從柏拉圖、亞里士多德、叔本華、尼采、薩特、黑格爾等西方大哲,哪個不是善於雄辯的哲學家,黃口白牙,都是經過辯論出現的哲學家,哪個都是人間豪傑。比起西方這方面中國人就要自愧不如了,像老子、孔子、孟子等的哲學思想不能夠與西方國家哲學家相提並論,西方哲學可以說是全方位開放的哲學,而中國雖然也存在著某些哲學的成分,但是,中國的傳統觀念告訴人們,中國的哲學是含蓄的,不那麼聲張的哲學,什麼都是忍耐的,早在秦始皇時期,就有儒家和法家的口頭鬥爭,其中,無不滲透著中國的哲學思想,那時候也講究辯論,才有後來的‘’焚書坑儒‘’,這難道不是中國也有善於論辯的哲學嗎?什麼時候西方的哲學能夠打破樊籬,衝擊著中國哲學思想,那是有了馬克思主義哲學以後的事情,馬克思的哲學理論,可以說中國能夠成功,是這個理論充滿著很多符合中國理論,比如說他的‘’三觀‘’理論,他的辯證法思想,他的生產力決定生產關係思想,他的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理論,是中國革命和建設的基本理論,所以,毛主席說,‘’領導我們事業的核心力量是中國共產黨,指導我們的思想理論的基礎是馬克思列寧主義。‘’這就是說中國的馬克思主義,就是在中國發展的馬克思主義。同樣是來自西方國家哲學思想,馬克思主義哲學被中國共產黨所掌握與運用,並且,使中國革命和建設一步步獲得成功,今天能夠也西方發達國家相媲美,可以這樣說,中國革命和建設能夠如此,都是馬克思主義賦予中國的哲學思想的結果。同樣是西方的思想,在東方大國是最好的實踐意義,終於使這個東方大國取得最大的成功。


6353902879


首先,人們必須弄清什麼是哲學?

所謂哲學乃是關於世界觀的學說,是天理和人倫的概括和總結!

從中國孔子的“哲”字我們來作解釋就是一種失去的後果!

比如外國的愛情哲學說:“性是人的本能”。“沒有愛情就沒有幸福”。而中國古往今來對性與愛的哲理是:“無色路絕人稀”。關於沒有愛情的痛苦,古人也有長篇大論的詩經數不勝數。這是談到人倫方面的哲理。

中國的天道,皇道和妖道方面的哲理與外國高度文明的哲理是行不通的。

至於中國古代的人道(人倫)哲理與外國是一致的,而且中國的人倫哲理在五經四書等等中包羅萬象!


一一瞻慧一一


《易經》中有一句話,“一陰一陽之謂道!”如果你給一個西方人講這句話,假設他完全能聽懂你所說的 ,沒有任何語言上的障礙,但是他還是理解不了你所說的,因為還有橫亙在他面前的另一道障礙,概念!什麼是“陰”,什麼是“陽”,他倆又怎樣構成一個叫做“道”的東西?如果你這樣給他講的話,他立刻就明白了!萬事萬物都是由相互對立又統一的兩個方面構成的,這兩個方面相互作用,促使事物遵循一定的規律而向前發展。現代哲學的語言,因為我們都處於現代工業文明中!只要你是一個有一定生活閱歷的人,又有現代常識,別人給你多舉幾個例子,你立馬就明白了!

反過來講,如果一個西方人給你講柏拉圖,那些洞啊,影啊的,你會覺得理解很費勁,因為是一個農業社會早期的人給一個工業社會中的人講道理,舉的事物我們不太瞭解或熟悉!當他給你講康德那些深奧的道德律的時候,你會覺得在概念上理解它們很費勁,因為它們的內涵與外延與我們現在所說的詞彙相差太遠,而當這些詞彙要運動起來搞點事情時,你簡直要抓狂了!

坦白講,現在中國人裡面真正懂《易經》的人太少了,再加上那些智商欠費的學者人模狗樣地盅惑人心,中華文明最高的智慧只有俗不可耐地掉價的份了!自個都不懂,還翻譯給別人,那些譯文簡直沒法看,好像一個腦殘認了二百字,擼起袖子準備寫作文了,我的天哪!

其實西方人裡面真正懂牛頓的沒有幾個人,大抵是從牛頓為啥沒有結婚這種檔次來探究他們的偉人!

中華文明真正向世界傳播只能依靠中國國力的強盛。當然了,得有幾個胳膊比腿粗的文化巨人!

中華文明與西方文明對人類文明本質上的認識是相同的,不過說法不一樣罷了!所以別老想一腳把對方踹倒,壓它一頭,這不是中華文明真正的傳承者!





騎驢去高考


西方人十七十八世紀興起過“中國熱”,當時西方上流社會以瞭解中國文化為榮,以擁有中國元素的瓷器、繪畫等裝飾品為傲。

這股熱潮最初起始於十六世紀,利瑪竇翻譯了“四書”(大學、中庸、論語、孟子),金尼閣翻譯了“五經”(詩經、尚書、禮記、周易、春秋)。滿清代明之後,傳教士們繼續不斷來中國,翻譯中國文化,寫介紹中國文化的著作,如衛方濟的《中國哲學》、基爾契的的《中國》、杜赫德的《中華帝國志》等。

這些著作掀起了歐洲文化人對中國的極大熱情,出現了一大批中國粉絲,著名的有伏爾泰、萊布尼茨、歌德等。

距離才能產生美,當西方人對中國一知半解朦朦朧朧的時候,是中國在西方聲望最高的時候。瞭解加深後,開始用西方人自己的標準來衡量中國的哲學。

孟德斯鳩是西方最著名的社會學家之一,曾閱讀過大量關於中國的著作,如《中華帝國全志》、《耶穌會士書簡集》等,並和來自中國或去過中國的人進行廣泛交流對話。他就認為:

“滿清是個專制的國家,它的原則是恐怖”

認為中國歷史上的政權普遍建立在國家對平民的各種恐嚇基礎上。

黑格爾倒沒有批判孔孟學說,只是瞧不起,認為檔次不高,是一些低層次的常識,當一個社會常識需要升高到官方學說的地步,可見這個社會有嚴重問題:

“只是一種常識道德,這種常識道德我們在哪裡都找得到,在哪一個民族裡都找得到,可能還要好些,這是毫無出色之點的東西。孔子只是一個實際的世間智者,在他那裡思辨的哲學是一點也沒有的,只有一些善良的、老練的、道德的教訓,從裡面我們不能獲得什麼特殊的東西。西塞羅留下給我們的‘政治義務論’,便是一本道德教訓的書,比孔子所有的書內容豐富,而且更好。”

出現這些批判是難免的,人們必然會對不同的學說加以比較。比較的結果就是,歐洲人從“中國熱”變成只有專業學者和少數愛好者才關心中國文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