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生素該不該吃,這些疾病需注意,抗生素不能當飯吃後果很嚴重

對於抗生素大家應該是再熟悉不過的藥物了,誰也不能保證自己身體不出現一些小毛病,所以幾乎每個家庭都會存放一些必要的抗生素,比如頭孢類等。

很多人在出現不舒服的時候第一時間想到的不是去醫院檢查,而是自己拿一些藥物來進行服用,畢竟當今社會人人都有了一些醫藥基礎常識,雖然人人普及醫藥常識是件好事,但也出現了盲目用藥、濫用抗生素的行為。

抗生素該不該吃,這些疾病需注意,抗生素不能當飯吃後果很嚴重

有的人平日裡就有這麼一個習慣,只要不舒服就吃抗生素,甚至有的人發展成不吃一點抗生素藥物就感覺會得病一樣,因為這一部分人已經把抗生素看做預防性藥物了,就像打預防針一樣。

這些不健康的服藥行為都是對身體的一種長久損害,希望有類似情況的朋友看看下面的問題。

常吃抗生素的常見不良問題。

一、產生耐藥性

對於病菌的耐藥性大家應該非常的瞭解,現在的病菌都非常的聰明,它們會不斷的改進自身,從而對某些藥物產生耐藥。

但是產生耐藥是需要一個時間過程的,病菌可不會因吃幾次藥物就會發生自身的改變,耐藥產生的主要條件就是長期服用同一種藥物。

如果沒有特殊病情的情況下,一般同一種抗生素服用最好不要超過七天,如果七天還未好轉建議換其它藥物或前往醫院複查。

抗生素該不該吃,這些疾病需注意,抗生素不能當飯吃後果很嚴重

二、產生菌群失調

菌群失調的情況在亂用抗生素中也比較常見,我們身體並非是無菌存在,人體中存在著大量的正常細菌,這些細菌能幫助我們分解食物、對抗外來病菌。

如果長期服用抗生素就會把這些有益的細菌殺死,從而就會出現相應的不正常健康問題,比如吃飯不消化經常拉肚子。

三、免疫力降低

我們身體對於外來病菌是有防禦能力的,比如白細胞、淋巴系統等,正常情況下有病菌入侵時這些免疫細胞就會包圍病菌進行吞噬,從而達到自我治癒的效果。

如果長期服用抗生素,這些免疫細胞就會失業,漸漸的這些免疫細胞的敏感性、反應能力都會下降。這個道理大家應該很好了解,就是本來自己的活讓別人幹了,自己就躺在一邊看漸漸的就形成了習慣。

這樣帶來的後果就是身體變得弱不禁風,在他人身上的小毛病換在自身就變得難以短期康復。

抗生素該不該吃,這些疾病需注意,抗生素不能當飯吃後果很嚴重

四、器官損害

在藥品說明書中都會提到對於器官的損害,比如最常見的肝臟損害。

肝臟是我們分解代謝的地方,它也可以稱為人體的解毒器官,千萬別把抗生素當成有益的東西,它對我們身體來說也是毒藥。說句難聽的話治病也相當於在以毒攻毒。

長期服用抗生素會對肝臟增加負擔,對肝臟的功能產生影響。從而發生藥物性肝臟損傷。

上面這四種不良問題是最常見的,不妨大家隨便拿出一張藥物說明書看看,其實在不良反應一欄裡還有許多的情況。對於不良反應並不是大家理解的那種吃了就會出現,它是受用藥時間、自身情況等情況的影響。

下面看看在哪些情況下可以暫時不用抗生素,這些疾病也是我們日常最常見的。

一、感冒

這是最常見的疾病了,一年四季均會發病,如果是病毒性的那麼吃了抗生素是沒有效果的,所以感冒了最好檢查一下血常規,雖然不能完全明確,但也可以通過白細胞、淋巴細胞的數量上進行判斷。

抗生素該不該吃,這些疾病需注意,抗生素不能當飯吃後果很嚴重

二、慢性咽炎

這種疾病相較為多發,慢性咽炎是由急性轉變而來,而對於慢性咽炎的治療是不建議服用抗生素的,對於這種疾病的治療應該是以注意日常飲食習慣,比如清淡飲食。注意日常身體鍛鍊為主。

通過注意上述問題就會減少慢性咽炎的反覆發作。

三、胃病疾病

日常生活中患有胃炎的人較多,大家萬不可把疾病名字後面帶“炎”字的都通通歸類於應用抗生素治療。因為胃病的原因很多,一般情況下就算有炎症存在也不是單靠一種能管用的。

所以患有胃病還是建議去醫院檢查一下再治療。對於以往就有慢性胃病史的患者,日常最重要的也是注意飲食、注意休息、增強體質為首要任務。

抗生素該不該吃,這些疾病需注意,抗生素不能當飯吃後果很嚴重

四、婦科病

近年來婦科病一直處於高發趨勢,但婦科病有一部分也是不需要使用抗生素來進行治療的,只有在急性期時才會用到抗生素。

所以,對於婦科疾病不要自我進行治療,要到醫院進行檢查,要根據病情的嚴重程度採取相應的治療方案。

五、拉肚子

對於拉肚子的情況日常遇到的也很多,而引起拉肚子的原因很多,比如吃的太多、食物太過油膩、吃一些太涼的食物等等造成胃腸功能紊亂。

還有因不良因素影響導致的拉肚子,比如睡覺涼著肚子、受到驚嚇等等,這些都統稱為非感染性腹瀉。

所以對於這些情況引起的拉肚子也是不需要服用抗生素的。

抗生素該不該吃,這些疾病需注意,抗生素不能當飯吃後果很嚴重

日常生活中抗生素較為容易獲取,抗生素的亂用也是非常普遍的現象,為此相關衛生部門也制訂了嚴格的抗生素售賣要求。但是單靠衛生部門的嚴格要求是不夠的,最重要的是我們正確認識、正確應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