聰明的父母,可以幫孩子把智商放大100倍

育兒知識、早教方法、教養智慧、親子閱讀,父母掌握一點,孩子受益一生。教子探討無止境,讓涵哥和您一路同行...

「涵哥談家教」孩子成長的特級老師、 母親進階的無牆大學 、 家庭幸福的全科顧問!

聰明的父母,可以幫孩子把智商放大100倍

有一種智力理論,把智力分成“流體智力”和“晶體智力”。晶體智力就是一個人的知識儲備;流體智力,通俗點說就是學習能力。我一直覺得自己是一個晶體智力很一般,但是流體智力還不錯的人。

  每個人在教育孩子的時候,對育兒的認知,其實都源於自己的經歷。而我的經歷告訴我,每個孩子都有內驅力,為了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他們會想盡辦法去實現;也讓我相信,學習能力,比文憑更重要。所以在對妞兒的早教裡,我會很注意這方面的培養。

  那麼,流體智力,也就是“學習能力”,到底是什麼呢?

  以前,我腦海裡對它有個模糊的感受。但最近看了一本書,讓我有了清晰、系統的認知。

  這本書叫《Make It Stick-The Science of Successful Learning》,翻譯過來就是“成功學習的科學”,中文譯名是《認知天性》。它是11位認知心理學家用了10年的時間,根據心理學和腦神經科學的前沿研究成果,總結出來的最有利於大腦的簡單學習法則。

  這本書有點枯燥,裡面有很多專業的術語,我加上自己的理解,用大白話講一講吧。

  學習的過程,通俗點說有3步:

  第一步是記憶;

  第二步是理解;

  第三步是構建一個知識模型。

  這三步是一個有機的整體。為了好理解,分開來一步一步說。

聰明的父母,可以幫孩子把智商放大100倍

最有效的記憶方法:

“考一考”+“等一等”

  有很多家長會說,孩子記性不好,天天看書,但就是記不住。這可能是因為沒有找到有效的記憶方法。

  我們看到的知識,有70%就是會在極短的的時間裡被遺忘的,這是大腦的自然規律。我們需要的,是找到一種辦法來中斷這個遺忘的過程。

  心理學家找到的方法,就叫“檢索”,用大白話說,就是“考一考”自己。

  比如說,看一本書,光是看,可能看好幾遍也不容易記住。但如果時不時合上書,問一問自己,書裡說了些什麼,用自己的話解釋一遍,就能記得很清楚。

  這是因為考一考自己,給大腦增加了挑戰,大腦就會更加努力地去加深記憶痕跡。

  學校裡經常進行的隨堂小考,也是基於這個目的,只是因為加入了排名競爭,才不受歡迎。

  2010年,《紐約時報》就報道過一項研究,讓一群孩子看一篇文章,其中一部分人馬上做個小測驗,一週以後,做了測驗的孩子,比沒有測驗的孩子,多記住了50%的內容。

  所以我們在陪孩子學習或者早教啟蒙的時候,雖然沒有考試,但可以有意識地增加一個“考一考”的步驟。

  比如,看完書,把書本里的知識或者故事講給媽媽聽,互相問一些問題;做完遊戲,則可以講講“為什麼這麼做”。

  另一個有效的記憶方法,是“間隔練習”,也就是“等一等”。

  陪妞兒的時候,我經常有這種感覺:某一件事,當下給她講很多遍,她都理解不了,可是過幾天再講,就好像某個突觸搭上了,一下子“開了竅”。

  所以我常常會說,要給大腦一點時間。這是為什麼呢?

  因為,頻繁的集中練習,只能產生短期記憶。而向長期記憶存放,需要一個鞏固的過程,這個過程,需要幾個小時甚至是幾天。

  所以,不要長時間學習一個科目,換著學,是更為高效的學習方式。

  而如果孩子這會兒做不出題,不要氣急敗壞逼著孩子學,記住:他的大腦需要一點時間。

聰明的父母,可以幫孩子把智商放大100倍

理解的“線索”:

形象+聯繫已知

  在電影《銀河補習班》裡,有一個情節我印象很深刻。

  鄧超飾演的爸爸把兒子帶到草坪上,給兒子講“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他說:“你看啊,往遠處看是不是一大片綠色,湊近了看呢,是不是又沒那麼綠了。”

  兒子驚訝地說:“真的。原來那詩是這個意思啊。”

聰明的父母,可以幫孩子把智商放大100倍

  這是一個聰明的爸爸,能用形象的語言深入淺出地把知識講給孩子。

  如果說“理解”是有“線索”的話,這個線索就是“形象”和“聯繫已知”。

  其實這個方法並不難,只看家長能不能意識到,自己可以使用它。

  比如說到病毒有多小,我們用“比米粒還小很多很多”來打比方;說到“呼吸困難”,形象地說“就像掉進水裡不能呼吸的感覺”。

  再比如說妞爸給妞兒講故事,講到一個成語或者新的詞,往往一帶而過,想不到此時可以停下來,解釋給孩子聽。有一次故事裡用到了成語“左右開弓”,我就暫時打斷,找了一根繩子,假裝是弓箭,給妞兒解釋:

  “你看,你用左手也能拉開這把弓箭,嗖,把箭射出去;用右手也能拉開弓箭,把箭射出去,這就叫‘左右開弓’。

  你記不記得你吃飯的時候,經常左手拿把勺子、右手也拿把勺子,一起開動,這也叫‘左右開弓’。”

  這其實是一種換位思考,始終記著站在孩子的角度想一想,孩子聽得懂嗎,怎樣才能聽懂。

聰明的父母,可以幫孩子把智商放大100倍

構建知識模型:

整理知識的“文件夾”

  在網上看到過兩份英語筆記的對比:

聰明的父母,可以幫孩子把智商放大100倍

聰明的父母,可以幫孩子把智商放大100倍

上面這份雖然很整齊,但知識就像散落一地的便籤條,想用的時候自然很難找到。下面這份,對知識進行了歸納整理,像一個個文件夾,大腦想要調取的時候就方便了。

  這用專業術語來說,叫“構建知識模型”

  每一次學習完,幫助孩子梳理一下學習到的核心概念是什麼? 和已有的知識有什麼聯繫?怎麼歸納其中的相同與不同?這就是在幫助孩子學會整理知識的文件夾。

  小寶寶能不能用到這個方法呢?

  舉個最簡單的例子。

  看到一個獼猴桃,我們不僅僅可以告訴孩子這是一種水果,還可以回憶一下,以前還見過哪些水果呢?又有什麼東西,長的像水果,但其實是蔬菜? 黃色的水果有哪些,黃色的蔬菜又有哪些呢?

聰明的父母,可以幫孩子把智商放大100倍

聰明的父母,可以幫孩子把智商放大100倍

最後,說兩句對“陪讀”的感受吧。

  孩子剛開始上學的時候,“陪讀”還是很重要的,這個階段的孩子需要父母的“幫助”,家長不能“懶”。

  但有些家長陪讀,只是在旁邊盯著孩子用點讀筆點讀10本書,或者嘰裡呱啦念課文。效果怎麼樣,家長和孩子都不知道。

  我覺得陪讀,不是為了盯著孩子多看、多背,而是要把好的學習習慣、科學的學習方法教給他們,然後功成身退。就像愛因斯坦說的:

  教育的本質不是學習知識,而是訓練大腦學會思考。

  所以我很推薦家長和老師都看一看這本書,會更知道怎麼樣去科學地幫助孩子學習。如果孩子已經大了,可以把書裡的內容講給他們聽。瞭解大腦學習的規律,就是很有益的幫助。

  孩子的智商其實差距不大,但父母是不是“聰明”,帶來的差距卻可以很大。

  聰明的父母,可以幫孩子把智商放大100倍。

今天就分享到這裡,希望能對父母教育孩子有所幫助,涵哥每天都會為家長帶來專業的孩子成長知識,想要了解更多資訊可以關注涵哥的今日頭條!孩子教育問題私信涵哥必回!

聰明的父母,可以幫孩子把智商放大100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