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在宣纸上写毛笔字总会多枯笔画,加点水又会发,请老师指点?

张梅茜


我是老吕说文化,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

你提的问题可以总结为下面三个原因:

一、刚开始用宣纸因为对纸性不熟悉,所以在用墨时控制不住墨量。

二、笔和纸接触的时间决定了纸上墨迹韵染的大小,要根据笔上的墨量来决定你行笔的快慢,通过大量的练习来掌握行笔的速度。

三、买来的墨汁一般比较浓,越是好墨汁越浓,因此倒出后要适量的加点水并扰匀,一定要扰匀才不会出现水墨分离的现象。

希望以上回答能对你有帮助。





老吕说文化历史


这是因为你对笔、墨、还有纸的特征没有认知,更没有在书写中达到灵活运用的程度。

首先,在宣纸上写毛笔字总会多枯笔。

个人认为原因如下:

一、墨太浓。我们写毛笔字用的墨水,比如一得阁,比如中华墨汁。在制墨的过程中,都加入了胶。随着墨汁贮存时间的加长,水份会有一定程度的挥发。这样的墨,在书写的时候,就要加入一定比例的水。

不然,就会在宣纸上产生枯笔的效果。如果加水过多,就会产生发的效果。

当然,这个比例,根据自己的用途,以及自己用的什么笔,什么宣纸(生宣、熟宣)而进行调整。

二、你写字时用的什么纸。

书法用纸,一般有旧报纸,宣纸,毛边纸,元书纸,纸张不同,书写时的特性都不同。

而宣纸,又分为生宣、熟宣、半生半熟宣。

生宣是写字用墨过多会涸纸的宣纸,一般用来创作行书、草书,大楷、国画时用。而熟宣,则是在生宣中加入明矾,基本不会产生涸墨现象,适合楷书、小楷。

而半生半熟宣则是介于二者之间的。

如果你作为初学者,则建议用熟宣,练楷书比较方便。

看题主所提问的问题,就说属于初学者,个人不建议用宣纸,毕竟宣纸再便宜,一张四尺宣都在一元左右,甚至更贵。

而初学者适合选用的,旧报纸,毛边纸,元书纸都可以,价格低廉,书写感觉也近于生宣。

可以在上面多实践,对用墨,用笔也会有很大的感悟。


木子君的小屋


在宣纸上书写,导致枯笔和洇墨原因有几个,最主要的还是刚开始用宣纸,不太适应 在宣纸上写毛笔字,怎样才能不枯笔 洇墨。主要牵扯到纸质,墨法,还有用笔技法等。一般有四个途经。

一以前习惯了在普通光面纸上书写,刚开始用宣纸,没有摸索出宣纸的纸性,掌握不好分寸和用笔深浅,所以 蘸墨较少就会枯笔 蘸墨较多就会洇墨,但只要写上一段时间,就会慢慢体会到宣纸的特性,

二是用笔方法和技巧,就是墨汁刚蘸好,刚开始写要速度快一点,避免毛笔与纸张接触时间过久导致墨汁渗透导致洇墨。还有就是墨汁较多时,提按顿挫时,多提少按,也会在线条的书写上,避免墨汁过度。

当枯墨较多,就加大力度,提按转折之际 常按少提,也会用笔墨均匀,避免枯墨。当然这里有一个分寸把握,否则为了避免枯墨,影响笔法,也不妥当。

三是用墨方面,最好不要兑水,再一个是要用砚台蘸墨汁,刚开始蘸墨后,在砚台边上尽量把墨汁的过多汁液滤干点,就不容易洇墨。

对于枯墨,你遇到的问题,经常学书法也会遇到,他们一般采取得办法是在写字时。备一两张用过的废宣纸,蘸墨后。先用笔在废纸抹几下,吸去多余的水份。或者蘸墨较少 还可以顺便在废纸上试着描一下,如果觉得枯墨较多,就再多蘸点墨汁再写。找找感觉。比如头条视频上,当代书法家欧阳中石先生就经常使用这个办法。

四,最直接简单的方法是选纸质。我们一般买宣纸的时侯,不要求的话 多是买到生宣是。但店员很少会问你要不要半熟半生宣,因为前两种他们进货量较大,销路快,他们多愿意推荐前两种。熟宣比较难下笔,容易枯墨,生宣比较洇墨,而你所困扰的地方,正是书法家们选择生宣的原因。比如王铎的劲草,就是追求浓墨渲染,通过大块的墨汁变化,追求狂草的涨墨写意表现,如下图

就是要哪种无法人为掌控,意外的墨色洇染效果和枯笔飞白的对比。你觉得不好把握,就不要买这种纸质。然后还有熟宣纸,它不会洇墨。但又会枯墨,一般用在绘画作品,书法不太用它,在这两种之外,其实还有一个选择,就是半熟半生宣纸,这种纸质,几乎纸性接近于我们用得毛边纸,容易书写。


张劲逸


在宣纸上写字,除了要求有一定的书法技能外,一定要对宣纸、毛笔、墨汁的特点有所了解,一件好的作品,是人与书写工具较好结合的产物。

宣纸是书法创作的最佳用纸

1、宣纸的洇化与润染性

宣纸是沙田稻草与青檀树皮混合制成,其中稻草是短纤维,青檀是长纤维。

长短纤维纵横交错在一起,一是增强了其吸墨性,二是让墨汁落于纸上后,水与墨洇化速度不一样,水跑得快,墨跑得慢,于是让墨色更加丰富。

2、宣纸能长期保存

宣纸在制作过程中,稻草与青檀中的有机物质已被去除干净,化学性质稳定,可长久保存,素有“纸寿千年”之说。

宣纸的缺点

宣纸的洇化性既是其优点,也是其缺点,笔法、运笔速度、墨汁浓度等稍有不对,其错误就会放大,要么润作一团,形成“墨猪”;要么过枯过燥,瘦而无肉,涩而不润;要么过淡,无骨无神,软弱无力。

如何正确在宣纸上书写

1、调墨

写字的第一道工序是调墨。我们在市场上买的墨汁一般偏浓,初学者书写时要加水稀释。

先往容器中加入墨汁,再往里面加少量少,边加边用笔在纸上试。

一般而言,正书用墨可略浓,行草用墨可略稀。

书写熟练后,可用一个容器盛墨,一个盛水,书写时边蘸水边蘸墨。

2、适应不同的宣纸

不同的宣纸,特点不一样,书写时应有所不同。

熟宣洇化性稍弱,运笔可略慢。生宣洇化性强,运笔则可稍快。

生宣中的特种净皮,略厚且拉力强,书写时可略慢;而生宣中的净皮绵连,略薄且拉力弱,书写时可略快。

3、笔法

书写时,首先对字形要熟,下笔要果断,略一迟疑则笔画臃肿。

笔画较多之处,用笔宜略轻,重按则易洇作一团。

轻重、粗细、快慢、润涩应交互使用,浓墨中可飞出几画枯笔,而笔行涩处又要见润泽。

在宣纸上书写,对初学者而言,肯定有较大难度,需要反复练习才能掌握。

更多文章,敬请关注千年兰亭。


千年兰亭


不是老师,但对宣纸和笔墨有一点实践经验。

首选,宣纸是我国造纸术中的皮纸(树皮纤维纸)的一个分支,其他皮纸还有桑皮纸,枸树皮纸等。

宣纸,从后处理工艺来说可以分为生纸和加工纸两大类。

生纸:捞纸晾干成纸后,即为生纸。此时,纸张纤维松散,缝隙较多较大,因此其纸性比较吸水,容易发散墨色,形成丰富的晕染,水墨层次变化。生纸只要存储得法,时间越长纸张越老越好用,术语成为退火气。几乎没有保质期一说。

加工纸:对生纸进行处理加工,已满足不同的书写绘画需求。常见的有两大类:

  熟宣:又称矾纸(即用明矾溶液加动物胶混合液处理过的纸)。根据溶液浓度和处理的程度不同,可以分为不同熟度的纸,如三分熟,半生熟,8分熟和完全的熟宣纸。需要注意的是,熟宣无法长期保存,时间过长会漏矾,书画作品也需要及时托裱否则易脆易碎。

  笺:一般指经过涂布,砑光,捶制等特殊处理的小型纸张,如粉笺,蜡笺,粉蜡笺,以及普通色纸——像历史上的薛涛笺,谢公笺属于染色纸。

粉笺属于涂布纸,用云母粉石膏粉等混悬液制作的,然后砑光,这样做出来的纸致密光洁,不容易吸水非常接近熟宣。

蜡笺就是指用黄蜡加热涂纸,这个工艺最悠久最有名的就是硬麻黄纸,唐宋人摹拓最喜欢用它,半透明,坚挺——成为硬黄响拓。蜡笺通常还有仿古染色处理,加上洒金,描花(龙凤纹等),属于价格较贵的小型纸张。

  回到题主的问题:从上面纸张分类就可以看出来,生宣的纸性就是通过缝隙迅速吸水并将墨色发散开来。因此你要控制笔画的效果有两个办法:

1、根据书体的要求更换纸张,换用半生熟宣纸甚至熟宣纸来抑制水墨的发散。 如新手建议采用半生熟纸张,写小楷用熟宣,笺等。行草书也要分不同风格,二王晋唐风格行书用熟些的纸张,以表现爽利劲道的笔画,宋元后行书风格可以半生熟甚至生宣(熟练)

2、提高对毛笔速度的控制能力,行笔速度越快,通过笔毛传到纸上的墨水就越少,自然就不容易洇散。同理,如果笔上的墨比较少,或者比较稠,那就应该放慢书写速度,自然就不会出现枯笔。一个合格的书家,应该能处理好水、墨、速度的关系,随心所欲呈现酣畅浓墨或者飞白枯藤一样的线条,这也是书法中墨法的要求。如下,米芾的

像上面就是一次蘸墨,从浓开写,利用速度控制写出飞白枯笔,最后则放慢速度也能表现较浓墨色。

上面这个明显是速度控制了墨色变化,从三点水部件向右连接两端浓中间枯笔就是利用速度达到的(当然,跟纸张也有关系,这是比较熟的麻纸)

3、控制墨汁浓度,各个品牌的墨汁的胶含量是不同的,像一得阁精制墨的胶就比较重,需要添加点稀释剂(强烈建议:最好用白酒,效果要好于水

),加水需要往墨碟里点,而不是倒水,水过多,王羲之也控制不住的。如果不愿意折腾,那就买练习墨,通常经过调制比较稀,无需再加稀释剂。


雷水初六


题主您说的这个问题,我觉得正是中国宣纸的基本特点,中国画及中国书法正是通过这些技巧来达到虚实平衡,突破平面线条,营造多层空间,最终实现渲染某种意境。

中国宣纸制造工艺是最早一批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具有易于保存,经久不脆,不会褪色,渗透性好,润墨性好,光而不滑,挫折无损等等诸多神奇的特点,有"纸寿千年"之誉。

其中宣纸独特的渗透、润墨性能使得书家在宣纸上写字时骨神兼备,神采飞扬,最能体现中国书画艺术的独特风格。中国书画技巧中的所谓"墨分五色",即源于此。

书法家在宣纸(生宣)上写字,一笔落成,即刻会呈现出深浅浓淡,墨韵清晰,层次分明,当然前提就是书法家要充分熟悉、合理利用宣纸的润墨性,恰当地控制水墨比例,运笔时应该疾徐有致,实现涨墨丰盈、枯笔老辣,疏可跑马,密不插针等等不同的艺术效果。

题主之所以会觉得枯笔太多,又或者嫌加点水会发(洇墨),还是使用宣纸太少所致,这的确需要一个过程,好比说宣纸是一匹好马,你还不怎么会骑,要充分磨合,假以时日,自会春风得意。

随文附上几幅我的近期作品,均用生宣完成,各位请点评一二,永书我先行谢过!


永书101


我喜欢在生宣上写。但开始学写不好掌握,容易洇墨或枯笔。可找个宣纸边角料试笔,适度再写。枯笔没法补救,洇墨可用废宣纸吸一下。

用墨汁我用惯一得阁了,效果不错。但要注意,不要贪便宜买假货。

半生半熟宣适合写小楷。熟宣用来画工笔画,写字好象不入纸。诗曰:

写字用墨多试验,

干枯适度字好看,

手边备些边角纸,

创作完美一篇篇!











刘善与


用墨的浓淡一要看个人习惯,二要看纸墨笔的质量及字的种类。先说个人习惯,常写字的人在写字的过程中逐渐适应自己用墨的浓淡程度,形成自己的用墨习惯。当然,高手用墨浓淡总相宜,效果各异。二说种类。先说字体,一般说,楷书特别中小楷包括隶篆用墨不宜淡,淡则洇。行草书特别草书不宜浓,浓则滞。用笔上,笔分狼羊兼毫等类型,有长锋一般锋,还有其他一些特殊材料的笔。笔不同墨的淡浓用起来不一样。墨有墨块和墨汁,质量不同用起来也不一样。纸有生熟半生半熟之分,用处也不同。一般草书用生,小楷宜熟,行楷半生熟。用墨是艺术,高手浓淡自如,效果各异。初学要慢慢体会,熟能生巧。


潇潇雨1958


多写,熟练可以让你的手、笔、墨、纸之间产生感情、融为一体;另外一定要先大量临帖,避免因太熟练带来的无章或匠气。



奎章閣下


首先确定你用的是什么纸。生宣渗透性强,容易洇,这个时候要控制笔里面的水分,写毛笔字不要用太淡的墨,最好用浓墨。沾墨之前,笔里最好有点水,然后再沾浓墨比较好点。建议写毛笔字最好用半熟宣,比较容易控制水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