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志願者採訪

“世界很冷也有無常,

所以才需要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做暖陽。”


這是深夜在關注的公眾號裡看到的一句話。


無論最近發生的事情多麼糟糕,總有人在背後提醒我們,鼓勵我們,同時做著自己力所能及的事。


就像有一天團隊的夥伴走在路上看到路邊的花開得非常好看,它們根本不管疫情怎樣,這一幕讓人很感動。她摘了幾朵花,用它們做成書籤寄給朋友。她說,她和朋友互相安慰了很久,做書籤的目的也是想鼓勵別人。


新冠肺炎志願者採訪


“我覺得多一點治癒的東西會讓人感覺好一點吧”


可能就像團隊小夥伴說的一樣,遠處的哭聲、內心的恐懼多少會讓我們有一種世界末日的感覺,因此每一天都需互相安慰。


另一邊,也有人選擇更進一步地去接觸遠處的哭聲、更具體地去做點什麼。


聽聽周圍一些有行動、有產出、有思考的人怎麼說吧


看什麼策展專題採訪Vol.1


新冠肺炎物資志願小組成員@脆肉李波


或許在很多人的認知裡面,志願者=上前線


脆肉李波本來是一名大四的學生,正值寒假放假在家。1月16號,她留意到多家自媒體突然開始發佈“武漢不明肺炎病例增多”的推送。開始是看新聞一樣,後來疫情發展漸趨嚴重,朋友組建了關於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信息交流群,一開始只做一些關於疫情最新消息的彙總和科普、居家防護措施的收集。


在不斷地接收信息的同時看到也有另一群人在做類似的事情,考慮到效率問題,她們投靠了其他的志願組織。再到後來,出現了大量的醫院求助信息,組織內的成員開始自己選擇可以做的工作,比如收集核驗信息、整理信息、對接聯繫物資、對接運輸,脆肉李波選擇的工作即是收集核驗信息——收集醫院和官方機構的求助信息,核驗真實性與物資標準。


如果你覺得這聽起來像是簡單的辦公室職員的工作,那你就錯了。


志願工作不在前線,

卻能更直觀地感受“情況緊急”


脆肉李波說,由於主要工作是收集醫院、官方機構的求助信息,所以對於湖北省內各醫院的物資需求狀況有了很多瞭解。


在第一天收集的時候,武漢的各大定點醫院情況都很危急。後來不斷有武漢之外的市縣醫院來求助,大家也開始感覺到“燈下黑”的狀況了。如果連規模較大的省會醫院都這麼緊張了,那麼武漢之外的市縣醫院,肯定還難以承受重大疫情之下的每日運作。


果然,收集的範圍很快從武漢擴展到湖北省到全國各省市縣,從醫院到政府各機構。通過核驗物資標準也分清了KN95與N95的區別,外科口罩與護理口罩的區別,知道了防護衣和護目鏡的醫療標準。


因此,不要忽視看似簡單的“文書工作”,畢竟一切數據都要在經過整理後,才能更好地“用事實說話”。另外,平日裡的辦公室文員,也許恰好是對公司情況最瞭解的人。


不在前線

卻是有效支援前線的第一道屏障


無論是什麼性質的志願工作/工作,對自己的工作價值的準確認知和定位很重要。當我們問到這一點時,脆肉李波明確告訴我們:“我覺得收集信息、核驗標準是整個援助工作的前提。”


收集信息,只為了更有效率地劃分需求程度。在此次疫情當中,湖北省是最嚴重的,而湖北省中武漢又是最嚴重的。而醫院的求助信息又像是雪花一樣湧過來,我們必須要有所區別,分清輕重緩急,才可以以最大的效率來援助情況危急的醫院。


後來的事實經驗告訴我們,非正規廠家生產的、不合乎醫療器械技術標準的物資,就算是送到醫生手上,也沒有辦法使用,用了還有可能發生危險,在這種高暴露風險的醫院裡工作,安全問題是最重要的。所以如何讓醫院接收到合格物資,我們前期信息的核驗也很重要。


和許多人一樣,

實際情況很快讓她灰心,也需要鼓勵來支撐


因為志願工作,她有更直接的情緒來源。


她說:“在中途我甚至在懷疑這場災難要持續多久,我們究竟要做到什麼時候,我們的生活呢?我的確會出現這種焦慮,但是我的朋友們,他們都給予了我非常及時、有效的情感支撐。”


加入了志願小組後,在大概3-4天之內人跟打了雞血一樣每天連軸轉,但過了那個週期後(大概是湖北省以外的醫院接連發求助信息的時候)突然就萎靡了,在持續的工作中出現疲倦、懶惰的狀況,甚至還有點抑鬱,覺得自己乾的事情杯水車薪,之後的關注點就轉到自己身上了,每天在家混吃等死。


這聽起來和其他很多人也很像,面對新聞報導我們逐漸疲勞,更多開始關注居家的無聊生活,開始和網友們一起寫段子。


而面對網絡上群起而憤的那些消息,脆肉李波和我們一樣都有參與。2月6日晚-7日凌晨她到4點多才睡著,也參加了要求言論自由和某些外網的連署。後來,她開始用多個社交軟件(signal/whatsapp/tele)來分散wechat在社交的權重。


迷茫過後仍然持續關注

畢竟災難面前,很難有人能夠真正置身事外


現在,我們能夠明顯感覺到醫院求助的信息在逐漸減少。一是政策原因,二是物資供應、運輸、社會捐助都漸漸步入正軌。民間組織的工作量就會相應地減輕一些。


也許慢慢地也就不再需要志願者來做信息收集核驗了,但是她還是希望像之前一樣,對此次疫情保持關注,就算是不以組織的名義,也希望以個人的名義,一直注視、記住這次災難中的每一個團隊、每一個家庭、每一個個體所遭受的苦難。


所以,脆肉李波會繼續傳遞消息,給更多需要的人。


在人人皆為自媒體的時代,她為何偏要為苦難發聲?


因為苦難不需要被隱藏或隱瞞

苦難讓我們學習、成長、反思


LOOKURATING:

你覺得這次疫情對你和家人朋友的生活造成了什麼影響?你又能通過疫情學到或看到什麼嗎?


脆肉李波:

一個關鍵詞就是“割裂”。


其實對我而言,與家人的觀念產生“割裂”也算是“正常”,因為時代、社會環境一切都在發生變化。


由於某些原因,大家一開始對此次疫情的重視程度並不高。而我第一次知道是在去年12月中旬,通過各方消息,但是都是很模糊的轉述。我對於03年的SARS也沒有任何記憶,也沒有學習過相關的流行病學知識,所以即便我知道有這樣一種病毒,它會感染人體並且情況還有可能趨向危重,我也沒有真正地提高警惕。完全是靠朋友們的提醒以及回顧03年的SARS紀錄片,才讓我有了一些恐懼。


但是對於家人不一樣,他們獲取信息的渠道單一,生活重心也不在社會新聞上,而且很重要的一點是,他們都經歷了SARS,他們很本能地認為:連非典都捱過來了,還有什麼挨不過的?


我和家人的“割裂”也就止步於此了。後來隨著疫情加重以及官方的宣傳。家裡人才恍然大悟,他們才感覺好像是情景重演一樣。


對於我以及我那些本身就對社會新聞保持高度關注的朋友們來講。由於此次疫情的爆發,他們在思想、道德、情感世界裡,都發生了不可逆轉的轉變。此次疫情暴露的問題、爆發的哭聲,對於我以及我的很多朋友,都造成了情緒上的困擾,有人可以積極排解,或者轉移注意,有人就無法疏解抑鬱。


大家對於整個社會的認知、對於痛苦的感受,都有了非常非常實際、甚至是在時在地的體驗。大家不僅瞭解了更多的公共衛生常識,還對於整個社會中的一些問題有了更深入的瞭解。大家不止在流眼淚,還在反思。他們的感受沒有止步於被渲染出的“感動”,而是剋制憤怒、保持思考。


我們開始去了解新聞自由的意義,瞭解制度保障的意義。我們在努力地學習理性、溫和的表達,但是不至於失去作為人類最寶貴的同理心。我們看到了身為同胞們之間的互助情誼,也看到了某些工作的失敗。我們不再希望只看到“正能量”的消息了,我們在追趕每一個個體所面臨的艱難境遇。


這裡非常痛苦,但是好在他們真實。如若苦難不被允許看見,那麼讚歌也將沒有意義。




這次疫情中,許多“90後”,或者“95後”恰恰是最先一批意識到嚴重性的人,他們同時也在不斷向長輩科普和傳輸信息。


新冠肺炎志願者採訪


新冠肺炎志願者採訪


對於一些沒有經歷過SARS這種災難的“95後”來說,這次疫情鍛鍊著他們的心智。


到這裡,我們和對這位青年志願者的採訪結束了。下次,我們將帶來以群創業者/獨立品牌主的對談,看看他們有何思考,探索這些社會的微小構成如何在災難中尋求生存。


人很渺小,也很脆弱,在探索未知的時候也會被未知擊敗,但總有那麼一些不甘願放棄的人越挫越勇。如果你也在這次疫情中有所思考、有所學習,歡迎把你的感想在留言區分享給我們哦!


你也可以通過參加我們的記錄性活動“日常的鏡頭·疫情之下”。


新冠肺炎志願者採訪

點擊海報超鏈接查看詳情


在這個時刻,希望你不要放棄打理和關照日常生活,用手中的膠片相機將這段日子記錄下來吧,無論它們是在家百無聊賴的生活,還是和家人相處的融洽時光,偶爾出門放風的心情,或是返工後通勤路上的見聞及其他或特別或日常的情緒。


相信特殊時期的記錄與梳理於個人和社會來說都是有意義的。待病毒退散之日,讓我們一起做一本“警示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