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二,大家都在家怎麼過啊?有什麼習俗嗎?

小寶媽媽愛看劇


東北二月二有剪龍頭的說法,二月二這天男生都去髮廊剪頭髮,女生洗頭髮,二月二,龍抬頭大家都用龍抬頭的寓意,二月二這天吃豬頭肉,吃炒糖豆。南北方二月二的過法不一樣,南方有些地方不過二月二!今年的二月二就在家待著了!


康乃馨97697


二月二,龍抬頭,拾柴火,攤煎餅。

小時候,每到二月初二媽媽都會攤煎餅,那時候家裡都很窮,攤煎餅很費油的,所以平時很少攤煎餅。

現在,長大結婚了,生活水平都提高了,煎餅已經不是小時候的“奢侈品”了,但是到了二月二還是會迎接習俗攤煎餅。

還有就是,二月二理髮,家裡習俗是立春後就不能理髮了,正月不理髮(正月剪頭仿舅舅),都等到二月二去理髮,當然理髮店人特別多,但是人們還是會趕在這一天,圖個好彩頭。


喔喔牛


很高興能夠回答您這個問題,我家鄉就有以下這些習俗,

1.

剪頭髮。 根據二月二龍抬頭的說法,很多人在這一天剪頭髮。

2.

互發祝福短信。 二月二到了,親朋好友之間常會互相發送祝福短信。

3.

吃手搓麵條。 有些地方有這一天吃手搓麵條的習俗。

4.

企盼學業有成。 這一天,有開筆一說,可以互相送些文房四寶之類的禮物。

5.

炒玉米、炒豆子。 這一天有地方有炒玉米、炒豆子的習俗。

6.

逛廟會。 有的地方在二月二會有傳統廟會。

之前我家老二出生都沒有剪頭髮過,老人家就說到二月二在給他剪,所以我白天上班只能晚上回家才給他剪了[呲牙]

不知道這個回答是你想要的答案嗎





閩南老古


今天二月二,龍抬頭的日子。因為有正月不剃頭的風俗,所以二月二老少爺們都要理髮,婆姨們要洗頭。家家戶戶烤制棋子豆,炒制各種豆子,像黃豆,青豆,豌豆之類的,小時候媽媽還炒過玉米粒,還可以爆玉米花,爆大米花,中午再吃一碗媽媽做的手擀臊子面,那個高興啊!簡直就是過大年。

老家還有一個風俗:送豆子。不管誰家只要是出嫁的女兒要在婆家過第一個二月二,那孃家就得去給姑娘送豆子。從正月底開始,孃家的七大姑八大姨就著手準備各顯其能了,炸,烤,炒,爆樣樣精通。到了二月二龍抬頭的日子,孃家媽媽,嬸嬸,姨姨,姑姑(主要是女眷,男人們都外出幹活了)有一個算一個,大家一起趕往姑娘的婆家去送豆子,看看姑娘在婆家的生活,解解姑娘的思親之苦。婆家肯定是盛情款待一番,吃好喝好再拉拉家常,送豆子才算結束。等到孃家人離開了,婆家還有一個重要的事:散豆子。孃家家大人多,送來的豆子也多,裝滿了各傢伙什兒,單靠家裡人肯定吃不了,那就送唄!左鄰右舍,同族同組,家家有份,小孩子家的隨便裝,多少都行。要是那一年隊裡娶的媳婦多,那才叫熱鬧呢!

時代變了,生活習慣也跟著變了。加上多年沒有回過老家,不知道這種習俗還有沒有?以後只是一種回憶了吧!


向日葵butterfly


今天是二月二龍抬頭的日子,我們這自古就有老規矩。

家人要早點起床,打掃庭院內外,用草木灰在庭院畫糧頓,祝福今年糧食大豐收。撒些清灰在門前。有道是清灰攔門,不進瘟神。

這一天,早餐煎餡子。即用綠豆芽,麵粉做煎餅,寓意吃掉蠍子蜈蚣,害人蟲就不敢傷人了。

小孩子們會手拿瓦片使勁拍打,一邊拍,一邊喊:拍,拍,拍瓦子,蠍子蚰蜒沒爪子;拍,拍,拍銅鑼,蠍子蚰蜒不得活。

那個時候,家家都有土院牆,膽大的孩子們爬到牆頭上拍。為此,鄰家的孩子們暗暗叫勁,比賽誰家小孩拍得最響,最熱鬧,雖然沒裁判,也會覺得好光榮。

唉,真是好懷念小時候的二月二。



以書為家


今天就是二月二,是一箇中國的傳統節日——龍頭節,很高興回答你的這個問題。根據山東流傳下來的風俗,也是有許多的講究的。總的來說,今天不準幹活,不能動土,不能穿針引線。最有益的事情就是理髮,所以每個理髮店都盼著這個節日呢。具體來說,有以下幾點:

一、趕廟會。

今天是一個趕廟會的好日子,大大小小的廟會都開始了。比較大的廟會要熱鬧三天(二月初一、初二、初三),男男女女,老老少少都來到廟會上,燒香拜佛,磕頭求神,許願還願,買東賣西,看戲劇、魔術、品嚐當地美食,選擇自己喜愛的服裝,小孩子們則買自己喜歡的小零食,花食團、芝麻糖等。整個廟會上是應有盡有,只有你想不到的,沒有買不到的。到處是摩肩接踵、前擁後擠,好不熱鬧。記得去年我到菏澤的龍王峰去趕廟會,看到許多武警都在那裡維持秩序,可見是什麼樣的盛況了。

二、圍囤。

在二月初一的下午,每家都要在自己的庭院中,用草木灰圍一兩個大囤的圖案,還要在邊上用草木灰圍起來一個大梯子,表示那個盛糧食的囤很高大,糧食很多,只有趴著梯子才能上去。然後在囤中間埋上小麥、玉米、硬幣等東西。期望來年能夠風調雨順,糧食大豐收,存款花不完。

三、飲食豐盛。

這一天當然還要做些好吃的,雞鴨魚肉是必須的,一家人團聚在一起,喝點美酒,暢談新的一年的美好前景。吃飯必須是餃子。還要把一個硬幣包在餃子裡,一家人誰要是吃住那個硬幣餃子,就是最有福的人。孩子吃了必然能考上好大學,老人吃了自然就是健康長壽,年輕人吃了就是事業有成,前程萬里了。

還記得有一句民謠:二月二,龍抬頭,閨女翻身真自由。綢緞鞋,燙髮頭,頭上擦著桂花油······

二月二是一個萬物復甦,百花盛開的節日。各地的風俗也是五花八門,不盡相同,只要過得開心,過得心滿意足就是了。

以上就是我的回答,希望對你有所幫助。願你過個好節日。


半瓶茅臺


1、二月二,照房梁,蠍子蜈蚣無處藏

在北京地區民間有民諺說“二月二,照房梁,蠍子蜈蚣無處藏”,老百姓要在這天驅除害蟲,點著蠟燭,照著房梁和牆壁驅除蠍子、蜈蚣等,這些蟲兒一見亮光就掉下來被消滅了。龍抬頭這一天進行驅蟲活動的習俗主要流行於中國北方地區。

二月二在二十四節氣之一的驚蟄前後,此時各種昆蟲包括毒蟲的活動開始頻繁,為了避免毒蟲的傷害,人們舉行一些含有驅蟲意味的活動。如用棍棒、掃帚或者鞋子敲打梁頭、牆壁、門戶、床炕等,以避蛇蠍、蚰蜒、老鼠等蟲物。通常還要念吟唱歌謠,如“二月二,龍抬頭,蠍子、蜈蚣不露頭。”(天津)、“二月二,敲瓢碴,十窩老鼠九個瞎。”

2、龍抬頭,龍不抬頭我抬頭

“二月二”也是一個企盼學業有成的日子。過去私塾先生多在這一天收學生,謂之“佔鰲頭”。學生們也會念叨:“二月二,龍抬頭,龍不抬頭我抬頭。”

3、接寶貝兒,接不來,掉眼淚兒

“二月二”還是一個媳婦回孃家的日子。舊俗規定,媳婦正月裡得住在婆家,出了正月才允許回孃家。所以中國民間又有“二月二,接寶貝兒,接不來,掉眼淚兒”的民謠,表現出父母盼女歸的心態。

4、吃龍鱗

二月二日既然是“龍抬頭”之時,許多食品就與龍牽扯在一起。北京一帶,這天多食用春餅,叫做“吃龍鱗”,比較講究的還食用時搭配“合菜”。合菜是將瘦肉絲與菠菜、豆芽菜、蒜黃等菜蔬合炒而成,捲成筒狀而食。北方地區還時興食用麵條、水餃等。

5、家家戶戶炒豆子

農諺“二月二,龍抬頭”,傳說古時候關中地區久旱不雨,玉皇大帝命令東海小龍前去播雨。小龍貪玩,一頭鑽進河裡不再出來。有個小夥子,到懸崖上採來了“降龍水”,攪渾河水。

小龍從河中露出頭來與小夥子較量,小龍被擊敗,只好播雨。其實,所謂“龍抬頭”指的是經過冬眠,百蟲開始甦醒。所以俗話說“二月二,龍抬頭,蠍子、蜈蚣都露頭。” 吃豆子山東農村人講法是:炒蠍子爪,辟邪祈福的意思。


Sean小姐姐


二月初二,是土地神生日,稱“土地誕”。土地公公,因“造福鄉里,德澤萬民”而被稱作福德正神,俗稱福德老爺、土地爺、社神、土帝君等,屬於道教神祗中的地神。

據《太上說安宅土地龍神經》記載,福德正神的形象是“身長六尺,腰繫寶帶,腳踏寶履,手執曲木杖”的老人。《太平御覽》引《禮記外傳》稱土地神“國以民為本,民以食為天,故建國君民,先命立社,地廣谷多,不可遍祭,故於國城之內,立壇祀之”。

因為管理土地神祇,很多地方都建有土地廟。道教尊為“中央鎮位真官土地大道神祇”。民間供奉的土地廟屬於中國分佈最廣的祭祀建築。街頭巷尾、店鋪門口、家戶門口都有供奉,民眾尊稱為“福德正神”。

在甘肅天水地域,有諺語:二月二龍抬頭;二月二炒豆豆等。當天,人們都爭搶著去理髮,稱為“龍抬頭”好日子。

這一天,家家戶戶還要吃豌豆(如今不僅限於豌豆,屬於堅果豆類都可以。農村的爆米花,是孩子們難得的美味,也是忘不掉的美好童年記憶。),希望今後生活吉祥如意,闔家幸福,和睦美滿,一切順順利利的。


周風


二月二,龍抬頭,雖然已經一個月多月沒出門,但是這日子是過得真快。二月二在農村是一個很重要的節日,又叫做青龍節,意思是說從這一天開始,掌管下雨的龍神就要開始工作,從二月二開始,降雨就會多了起來,農民也要開始了新的一年多耕作。每一個節日都有想對應的風俗習慣,那麼在二月二這一天,農村有什麼風俗習慣呢?

1、二月二,剪龍頭。每年在2月2這一天,都是理髮館最忙碌的時候,稍微去的晚一些,可能到中午都輪不到自己剪頭髮,這個情況在全國都是如此,因為有在“二月二,剪龍頭,一年都有精神頭“的說法。很多地方都有在正月不能剪頭髮的說法,在正月即便是頭髮長得已經很長,但是大家依然會忍著,等到了二月二這一天才會去剪頭髮。所以很多理髮店在正月並不營業,因為即便是營業也沒有多少人來剪頭髮。

2、二月二吃糊塌子。說到糊塌子相信在北京生活或者是去過北京的人都不陌生,因為糊塌子是北京很有名的小吃之一。糊塌子的做法很簡單,用麵粉加上當季的時令蔬菜,加水攪成麵糊後放到餅鐺裡煎成兩面金黃即可。現在北方最多的蔬菜還是大白菜,所以二月二這一天人們都會將大白菜剁碎後做成糊塌子。聽老人說,之所以在這一天要吃糊塌子,因為糊塌子的油水比較大,從二月二開始,農民就要開始耕作,老人們覺得,多吃點油水大的東西幹活就會有勁,所以慢慢的便有了二月二吃糊塌子的風俗習慣。

3、吃餈糕。相信很多人都沒有聽過這個小吃,餈糕是用糯米麵做得,用紅糖做餡,做成小餅狀後放到餅鐺裡烙成兩面金黃的小餅,類似現在的糯米餅。在這一天吃餈糕的寓意有兩種,一是是過了二月二,年也就過完了。在我們這裡過年時家家戶戶都會蒸年糕,蒸年糕意味著春節的到來,蒸年糕時用的就是糯米麵,以前糧食匱乏,人們在蒸年糕時都會留下一小部分糯米麵,等到二月二時煎餈糕,吃完了餈糕,年也就算過完了。二是餈糕有節節高升的寓意,出了正月,年過完了,農民也要開始新的一年的耕作,在二月二吃餈糕有新的一年裡,糧食有個高收成的好兆頭,小日子也會蒸蒸日上。

每個地區在二月二龍抬頭都有各自的風俗習慣,你們那裡在二月二這一天有什麼風俗習慣呢?





康定溜溜的城1


二月二龍抬頭,漢族習俗就是在這一天剪頭髮,因為正月不理髮,頭髮長了一個月要在二月二龍抬頭這一天撿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