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二戰時蘇聯加入了軸心國,那麼戰局會是如何?

某山大魔王

有一個遊戲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玩過,這個遊戲叫鋼鐵雄心。在遊戲的設定中德國可以和意大利日本建立三大軸心,也可以抵抗壓力不從中國撤出顧問支援中國的抗戰,當然還可以建立柏林~莫斯科軸心。但是建立德蘇聯盟是有前提條件的一個就是德國軍事實力外交影響力夠強,還有就是吞併了旁邊比如奧地利,捷克斯洛伐克這樣的小國,而且還不能簽訂反共產主義協定可以說一切都是在為蘇聯開門。如果後面聯盟了,無異於放棄了和意大利日本聯合的機會,雖然這4國除了意大利其他都是不被待見的,



德國由於一戰不戰而敗還被西方國家搞得割地賠款限制了其軍事能力對西方恨之入骨,德國是法西斯國家推行的是納粹沙文主義雅利安人至上和生存空間理論,國家工業基礎設施強大,軍隊強大理念先進但海軍太弱,人口一般。海軍一般。

蘇聯是之前沙俄十月革命後組建起來的國家在十月革命中西方國家一直幫助白軍但是列寧同志為了革命的勝利把原來的沙俄很多最富裕的土地割讓了出去加上共產主義思想的出現就是資本主義過強,蘇聯是共產主義國家推行的是國際主義世界工人大團結,國家重工業強大但民用工業太差,國家窮困,戰前兵多但是多為烏合之眾加上大清洗的影響讓軍隊更少厲害的將軍,人口較多。海軍弱小。

日本在一戰結束後一樣沒有得到多少好處,畢竟就連他們的盟友英國也一樣看不起日本。而且還結束了日英聯盟,一直想脫亞入歐的日本一下子變成了在亞洲的孤兒。日本地小人多資源少似乎侵略就變成了他們最後的選擇了,他們侵略中國東北搞得他們更不給待見,雖然二戰的開始西方國家普遍認為是德國入侵波蘭但是真正的二戰還是應該是七七盧溝橋事變。雖然是天皇的君主立憲國家但是天皇話語權利還是蠻大的,推行的是大東亞共榮。國家工業一般,資源少人口多,軍隊在經歷一開始甲午戰爭日俄戰爭和一戰後實力還是有的加上武士道精神一定程度上增強了日軍戰鬥力。海軍強大。

這些國家都有他們的相似和不同點但德日共同點更像,蘇德戰略目標更像。但如果建立了一個就不能拉其他夥伴入夥最後都一樣會變成狗咬狗。


浪裡個浪128

真實的歷史遠比我們讀到歷史教科書可怕。

1917年蘇俄發生十月革命,1918年為了能從能夠從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擺脫出來,蘇俄與德國簽訂《佈列斯特和約》將帝俄時代,俄羅斯在東歐的諸多利益,包括允許波羅的海三國獨立、將帝俄佔領的波蘭割讓給德國、允許烏克蘭、芬蘭獨立等等在內讓俄羅斯肉痛的利益轉讓給德國。

德國和蘇俄簽訂《佈列斯特和約》

然而在納粹勢力掌握了德國以後,德國重新振興為歐洲強國,而蘇聯(由1922年由蘇俄、蘇維埃白俄羅斯、蘇維埃烏克蘭等聯合建立)也擺脫了初期的窘境,經過大規模的集中建設,也崛起為歐洲強國。雖然希特勒在《我的奮鬥》中聲稱要摧毀俄羅斯的布爾什維克,希特勒和斯大林相互鄙視,但事實上在國家利益面前,德國和蘇聯的關係卻是十分的不錯,並在一段時間內比後來的德國小弟意大利和德國的關係還要好。

由於英法等國對於蘇聯的敵視,蘇聯和西方國家的關係並不好,與德國交好,就成為蘇聯的選擇之一,而對於德國而言,蘇聯由德國需要的棉花、鐵礦石等戰略資源,而蘇聯則需要德國的技術和裝備,德國和蘇聯開戰前,蘇聯的物資源源不斷的在輸入德國,而德國一直向蘇聯提供技術裝備。

1939年9月德國閃擊波蘭,作為德國鐵桿盟友的意大利則被德國嚇得不輕,畏縮不前,墨索里尼甚至到柏林去勸誡希特勒謹慎從事,而事實上意大利直到1940年德國發動的法國戰役已經大局已定的前提下,才在1940年6月10日對法國宣戰,派兵進入法國,當然是被法國痛毆。而是德國之所以敢對英法的盟國波蘭發動入侵,是因為德國和蘇聯在1939年8月簽訂《蘇德互不侵犯條約》達成共同入侵併瓜分波蘭的協議,在德國在西線入侵波蘭的同時,蘇聯也在波蘭東部跨國蘇波邊境,進入波蘭,最終雙方在佈列斯特會師,歷史上德國和俄羅斯(蘇聯)第四次瓜分波蘭。

1939年9月德國和蘇聯瓜分波蘭後,兩軍會師在佈列斯特

緊接著,德國在閃擊波蘭之後,陷入了一段時間(1939年9月至1940年4月)的沉寂,而英法雖然對德國宣戰,但是在西線一直沒有任何工作,德國軍隊和英法軍隊在西線互相瞪眼睛,而這段時間內蘇聯卻沒有閒著,他們利用德國和英法互相瞪眼睛的這段時間,將在十月革命時獨立出來的波羅的海三國重新納入蘇聯,並對芬蘭進行大規模入侵,也就是說斯大林將1918年蘇俄與德國簽訂《佈列斯特條約中》損失的利益,在此時通過戰爭進行了收回,所以說俄羅斯人是可怕的敵人,不要小看他的軟弱,他們太善於復仇了,一旦有機會,他們就會奪回來他們失去的,儘管那些也許本就是不屬於他們。

1939年至1940年蘇聯入侵波蘭、波羅的海三國、芬蘭,並割佔羅馬尼亞領土

所以說來,德國在與蘇聯開戰前,兩國關係很不錯,還有種說法是,1940年德意日簽訂《三國同盟條約》時,斯大林也派出了蘇聯外長莫洛托夫前往柏林,有意參加軸心國,將《三國條約》變為《四國條約》共同瓜分世界,不過希特勒規定蘇聯只能向南面的印度洋方向進攻的建議,遭到了斯大林的反對,結果《四國條約》未能成行,事實上在瓜分波蘭之後,歐洲陸軍最強大的德國和蘇聯成為了鄰國,

沒有任何強國想與另外一國強國為鄰,所以兩國之間都有提防,蘇德戰爭爆發前,蘇聯就向西拓展東方戰線加強戰略縱深,同時也在西線佈置了大量的蘇聯紅軍,對德國進行防範,這種情況在亞洲也出現在蘇聯和日本的身上,儘管918事變後,蘇聯就允許日軍使用北滿鐵路進攻黑龍江,還厚顏無恥的承認“滿洲國”獨立,但是兩國仍舊是心懷叵測,日本佈置大量的關東軍防範蘇聯、蘇聯也長期在遠東部署重兵防範日本,兩國還在張鼓峰和諾門坎爆發衝突。這種強國為鄰的不安心態,可能也是希特勒不允許蘇聯加入軸心國集團並在後期不顧諸多將領的反對入侵蘇聯的原因之一。

1940年德意日三國簽訂同盟條約

話題可能又扯遠了。回答題主的問題,如果二戰期間蘇聯加入軸心國的這個假設成立的話,那麼二戰軸心國的勝利毫無懸念。

首先德國會不治而愈的解決掉其先天的兩線作戰的問題。德國強大的陸軍和空軍將集中在西線的英國本土和南線的北非戰場,事實上德國在入侵蘇聯之後,西線基本上放棄了對英國的入侵,南線則是意大利在北非慘敗於英軍之後,才派出隆美爾帶領比英軍少得多的德軍進入北非作戰,即便如此,也讓英軍吃盡苦頭。如果北非的德軍得到德國的大批增援,打贏阿拉曼戰役,然後揮兵進入埃及以及長期以來敵視英法的阿拉伯地區,那麼中東地區的石油資源將盡為軸心國所擁有,並有直接威脅印度。

隆美爾在北非只擁有少量兵力但是仍然給英軍造成很大麻煩

其次一旦蘇聯加入軸心國,上百萬關東軍會傾巢南下,中國戰場和東南亞戰場的壓力則會陡增,而一旦日本得到蘇聯從西伯利亞鐵路運送而來的石油資源,那麼日本的戰略資源的匱乏的問題將得到極大緩解。日本就不會輕易的與美國宣戰。而在強大的“中立主義”、反戰民意等左右美國,主動參戰的可能性不大,更多的可能是龜縮在西半球自保。

萬幸的是,題主的假設不成立,歷史也沒有假設,我們仍然能夠作為勝利者享受和平生活。



大東北的小豆包

關於為什麼蘇聯不會加入軸心國的理由,請有興趣的軍迷關注本號的文章。如果說蘇聯人和納粹德國穿一條褲子那德國人可就笑了,因為蘇聯人擁有德國最需要的資源和人口,眾所周知二戰拼的就是技術和資源,而德國的軍事技術世界領先,還是在同盟國大海般的資源中淹沒了,因此資源才是影響戰局的主要原因,虎式坦克再厲害也擋不住10倍於己的T-34或者謝爾曼。而蘇聯一旦加入軸心國德國就具備了技術和資源的雙重優勢,到時候虎式坦克的總產量就不會是2000多輛而是20000多輛,德國還會出現裝甲車輛不夠用的現象嗎?

一言以蔽之。蘇德兩國合夥就可以建立一支數量第一、裝備最強的現代計劃軍事力量,希特勒不會再擱置海獅作戰計劃,英國將在1940年末淪為納粹德國的一個小弟。因為阻擋德國跨過英吉利海峽的不是皇家海軍有多強,而是皇家空軍數量眾多、裝備精良,德國空軍損失4000架飛機之後也沒能壓垮英國空軍,也就不能建立一條空中保護傘掩護陸軍跨海作戰。而有了蘇聯工業的鋁和社會上的兵員,德國空軍就可以形成對英國的絕對優勢,因此海獅計劃根本不需要前期的那些準備就可以直接派出陸軍登陸作戰,英國的40萬主力已經放下了武器根本阻止不了大不列顛淪陷。

拿下英國之後英國會退守美洲、法國會退守非洲,這時候希特勒會將西班牙、葡萄牙、瑞典、瑞士等國全部收入囊中,當然作為盟友蘇德不會再爆發戰爭,德國300萬軍隊的進攻方向會轉向非洲、中東,屆時戰火就會在北非到伊拉克、伊朗一線燃燒,法國會以法屬非洲為基地、英國會以印度為基地,不斷地向前線投送兵力。而蘇聯也不會僅僅滿足於得到東歐的那些領土,蘇聯會使用自己的資源在德國製造的武器裝備,派遣200萬以上的軍隊入侵印度,南亞次大陸是彼得大帝時期就幻想征服的“世界倉庫”,因此伊朗和中東會變成一個巨大的戰場。


利刃軍事

關於這個問題,我也來講講,說錯了,切莫見怪!

首先,這個所謂的軸心國團體,建立之初,是帶有很強的反社會主義,反蘇的色彩的!

1936年,德意秘密簽訂了《德意議定書》,商定加強在對外侵略過程中的合作,形成了軸心。1936年11月,德日簽署了《反共產國際協定》。1937年11月,意大利加入了《反共產國際協定》,德、意、日三國軸心形成。

反共產國際協定,一定程度上也麻痺了英法等國,讓他們產生了禍水東引到蘇聯的想法。於是縱容了德軍的擴軍備戰,吞併周邊奧地利蘇臺德,捷克斯洛伐克等等。

第一次世界大戰,打怕了英法等國,雖然戰勝了,但也是慘勝,大家對戰爭就畏首畏尾,而德國復仇心切,加之經濟危機,光腳不怕穿鞋的,要搞事!好吧,英法想:既然要搞,那你希特勒搞吧,西邊你是搞不過來,你向東邊折騰唄,反正我們早看毛熊不順眼了,你們就打個死去活來,我來漁翁之利,沒成想,這兩個傢伙,沒打起來,居然在波蘭分贓!哈哈😄

德蘇有太多利益衝突,一邊是打著反共產國際旗幟的,一邊是是要搞掉西方資本主義的!德國拿下西歐大陸之後,可是又無法拿下英國,自己海上力量薄弱,而與英美的持久對抗又無法逃避!那麼,如何維持自己的戰爭機器運轉呢,靠海,不可能了,英吉利海峽,直布羅陀,蘇伊士運河都在英國人手裡,海上資源進口這條路被堵死了…

怎麼辦,怎麼辦,陸軍,陸上……資源,石油,糧食產地………!一看,烏克蘭這片,高加索這片地方…老毛子的地不就是最好的戰略後勤基地嘛,這就讓德國把毛子惦記上了!再說了,毛子也在惦記西歐,斯大林也是對德國做了相關準備的,只不過希特勒煙霧彈放的好,搶在斯大林動手前下手了!先下手為強,後下手遭殃!

所以,這斯大林和希特勒,真的很難走到一起,軸心國定義是啥,當初的噱頭可就是反共產國際的!所以,蘇聯入軸心國不太可能!


那年那兔這些事

蘇聯如果加入軸心國,對全球來說將是一場災難。二戰前期,軸心國集團只有德國、日本,還有打醬油的意大利和一些僕從國,卻幾乎把當時的大國法國、英國、蘇聯打得滿地找牙。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時,雙方有60多個國家捲入了戰爭,主要都在同盟國一方。

先看看1941年的全球戰爭形勢,法國和西歐、北歐大部分投降了,南歐和東歐一部分併入德國,或者加入軸心國陣營,西歐只剩下英國還在苦苦支撐。亞洲環太平洋地區,中國也在死撐,日本人一方面與中國相持,另一方面橫掃東南亞,並在12月發動了珍珠港戰役,美國暫時處於守勢。

6月份德國發動了”巴巴羅薩“攻勢,蘇聯被打得暈頭轉向,這一年是二次大戰形勢最為嚴峻的一年,也讓原本互相猜忌的美、英、蘇、中坐到一起,被迫建立起全球反法西斯統一戰線,簽訂了《大西洋憲章》,美國的戰爭機器才開始全面開動,除了出兵出錢外,還全力支持英國、蘇聯和中國。

直到1942年的中途島海戰和1943年的斯大林格勒結束後,世界反法西斯戰爭才贏來了轉折點,但並不意味著德國和日本就束手投降了,反法西斯戰爭還經過了一系列苦戰,最終才取得勝利。

現在來看,二戰中反法西斯聯盟陣營,蘇聯和美國是絕對的主力,中國負責拖死日本陸軍,英國海軍負責困守德國,本土作為美國對德作戰的前進基地,其它國家則起到輔助作用。

如果蘇聯倒戈,那麼德國將全力對付英國,英國不保,亞洲的中國也將全面淪陷,剩下一個美國苦撐。如果德國、蘇聯和日本能誠心合作,在佔據亞洲、歐洲和非洲、澳洲大陸後,集中資源打造強大海軍,美國只能束手待斃。


華哥雜談


首先毫無疑問,蘇德以差不多1941年入侵蘇聯時的邊界線為界瓜分歐洲。盟友之間也是看實力的,弱雞意大利也就分得南歐以及巴爾幹半島的一部分(另一部分歸蘇聯)西歐北歐盡歸德國。英國政府被迫媾和,割讓非洲一大片殖民地。蘇聯南下入侵中東地區,從此控制世界石油(德國欲插手,兩國從此埋下戰爭的禍根)



日本跟蘇聯作為盟友自然一塊瓜分中國,在毛熊的直接幫助下,中國被西北地區盡歸蘇聯,東北,華北,華東,華南地區歸日本,民國政府遷都昆明,堅守雲貴高原地區。日本入侵東南亞。日本還是會惹老大美國。在太平洋被美國海軍胖揍,但美國不會登陸日本本土。


世界各地打得這麼熱鬧,美國怎麼能穩坐釣魚臺呢?美國擁有全世界最強的海軍。制霸太平洋沒毛病。這時英國跟美國求救。美國當然不能看著蘇德日瓜分全世界。日本欲入侵澳大利亞(英殖民地)美國出兵干預。蘇聯入侵印度,英國在美國的支持下拼死抵抗,德國想在亞洲建立橋頭堡從而插足中東事務跟英國秘密協商,允許英國使用蘇伊士運河,作為條件分得巴基斯坦,阿富汗地區。

從此蘇聯日本瓜分亞洲,德國蘇聯瓜分歐洲,英國因美國的支持得以倖存,當年的日不落帝國僅剩印度,澳大利亞以及英國本土。法國淪為德國附庸,殖民地盡歸德國。意大利得到了地中海沿岸地區。因為明知打不過美國海軍,美洲大陸免於戰火,美國不會讓自己後院起火。偉大的中華民族王業偏安


天之際58931641

這個可能不是沒有。而且當初的蘇聯真的想要加入軸心國的。

大家還記得二戰前夕德國和蘇聯瓜分波蘭吧。這個雖說是蘇聯和德國的首次合作,但也讓雙方互相看出了彼此的野心。



當時的蘇聯曾經在瓜分波蘭後提出加入軸心國,而也正是由於希特勒的野心,沒讓蘇聯得逞。當時的歐洲國家中蘇聯無疑是強大的,其工業化程度與德國不相上下,而且蘇聯的人口基數要比德國大。在當時那個年代,人口數量直接決定著戰爭的走向。所以希特勒拒絕了蘇聯加入軸心國。最根本的原因是雙方都心存芥蒂。怕對方侵佔自己的利益。


我們可以試想一下,如果蘇聯加入了軸心國,歐洲戰場會是什麼樣子。沒有了蘇聯這個大敵,歐洲將變成德國的遊樂園,但其不會一家獨大,最後的局面將是蘇德平分歐洲。而美國則不會加入歐洲戰場,最多是把日本消滅掉,讓後就會與德國蘇聯談判,加入瓜分歐洲的行列。

別說德國會幫助日本,當初的希特勒並不想讓日本加入軸心國,而是希望與中國結盟。這一點大家不用懷疑,在抗戰初期,中日已經開戰的前提下,德國一直在向我國提供武器裝備對抗日本。

所以說,蘇聯加入軸心國,世界也同樣會形成兩極分化,只不過不會是美蘇,而是德美!


大寶視頻

這個問題,無論如何回答,都可能是對我國最可靠的戰略伙伴造成一定的心理不適。

假設蘇聯當年有意加入德、日、意軸心國聯盟,希特勒首先會反對,既使出於先穩住蘇聯的需要,豈虛與委蛇。但到一九四一年七月既突襲蘇聯成功後,蘇聯將成為什麼角色,就沒必要明說了。

自德國納粹黨創立之時,就是一個極端右翼,極端反對共產主義——社會主義的政黨,當初與蘇聯苟和,也是為了服務於其西線戰爭的需要。所以要想讓蘇聯加入軸心國聯盟這個問題的假設成立,就必須用另一個假設來滿足問題所需的條件。也就是必須假設蘇聯的十月革命沒有發生,蘇聯還是那個極富侵略擴張性的沙俄帝國,沙俄加入了軸心國聯盟。

那麼沙俄向那個方向展開兵力呢?向西,大西洋方向?那已經是德國人的天下!不行。向太平洋方向看看,那兒日本,兩國雖是宿敵,但既已成聯盟,也不行!那就從黑海向南吧,也不管土耳其如何抵抗,依仗幾百萬軍隊和黑海艦隊的實力,沙俄軍隊前赴後繼,向流成河地衝過去了。再一路向南直入中東,沙俄艦隊一舉獲得了地中海和印度洋的兩大出海口,戰績輝煌。至於中東的石油,毛哥不稀罕,自家有的是!

但希特勒卻心裡沒了底,這毛子從印度洋、地中海到波羅地海和靠近北極的巴倫支海,兩端冒頭,整個把我第三帝國圍上了,而且石油還都成他家的了。這毛子那天犯了毛勁,我第三帝國還不成了那個沙皇的土豆燒牛肉!我不幹!所以希特勒同樣還得對這沙俄出手!所以這個軸心國聯盟就散夥兒了。這個問題也就不成立了。

向大西洋不行,向太平洋不行,向南還不行!那向北呢?北冰洋?幾百萬沙皇軍隊跟空氣作戰嗎?是我扯蛋!那麼沙皇還有最後一個用兵方向,那就是幾百萬軍隊坐上馴鹿雪撬,穿過原始森林和永久凍土帶,裹脅著茫茫白雪,忍受著刮骨寒風,在零下五十多度的夜晚,集結到白令海峽的西岸,用因紐特人的牛皮筏子,在冰上滑,在海里劃。

到第六天中午,稀稀拉拉的隊伍在灰濛濛地威爾士王子角及其南北一兩百公里的海峽東岸登陸了,有的在海峽北面登上了海冰,成了真正的北極熊。美國人沒有抵抗,他們早就撤了。或者是懼怕嚴寒,或者是懼怕俄軍大兵壓境,總之他們早就跑了。

沙俄軍隊沒有遇到美軍任何抵抗,但卻與寒冷、狂風、暴雪慘烈激戰了一個多月,但只有步兵和一些騎兵完成了登陸,集結清點後,發現丟了一百多萬人。司令官庫圖佑夫向沙皇電報了東征軍的困境,沙皇並不吃驚,只是無耐地,無比沮喪地說了四個字:撤回來吧。接著又搖著腦袋咕噥兩句:早就說不能入他們那個夥,只怪越卡缺林那姑姑!唉!從那個抽稀國撤夥吧。撤夥吧。

其實老鐵東一耙子,西一掃帚,南朝北國瞎蒙一通,全是胡扯。當年不論它是蘇聯,還是沙俄,或者是如今的俄羅斯,基於其歷史因素和各大國間的地緣戰略,以及意形態,無論如何,也無法與軸心國同流合汙!


鐵嶺鋒

如果蘇聯加入軸心國,別的先不說,猶太人估計要跑到火星去了,地球實在沒法呆了。

其實蘇聯是沒什麼可能加入軸心國的,無論是德國還是日本,蘇聯都在這兩個國家的擴張計劃當中,也就是說,德國日本不打蘇聯只是時候不到,準備不充分,沒有把握,只要準備好了,德國日本二話不說就開打。


雖然歷史已成定局,但是我們可以假設。如果蘇聯加入軸心國,影響將異常深遠。

德國方面

由於二戰期間,蘇聯是主要同盟國之一,並且殲滅了數百萬精銳德軍部隊,這支軍隊自打進攻波蘭以來,從來沒有遭遇到真正意義上的失敗,橫掃整個西歐,按照當時德軍的計劃,如果不打蘇聯,德國將揮師中東,進而攻打印度。

按照德軍陸戰的威力,別說中東,就連英國治下的印度也難免淪陷,包括非洲在內的同盟國將岌岌可危。


隆美爾以極少的兵力與數倍於己的英軍周旋還能屢戰屢勝,如果德國大軍出擊,英國恐怕連埃及都要失守。

如果沒有蘇聯消耗牽制了大部分的德軍,美軍根本沒有實施諾曼底登陸的機會,即使勉強登陸成功,面對精銳的德國陸軍,美軍還是很難取勝。

日本方面

日本深深地陷入中國戰場無法自拔,近不能取勝,退又捨不得已經佔領的土地,比較難辦,但是在太平洋戰場,日軍會完敗,畢竟美國與日本國力相差太大。



以上僅僅是考慮蘇聯持中立態度,如果蘇聯站在軸心國一邊,德國日本蘇聯意大利,這四個國家所佔有的領土面積,經濟實力和工業生產能力,將完敗同盟國,取勝很難。

但是軸心國貪婪的本性預示著,軸心國即使能夠佔領全世界,它們之間的戰鬥也不會結束。


綠色落日

別忘了,還有中國。中國當時差的是裝備和補給。幾乎沒有現代化的裝備,靠輕武器跟日本週旋。如果得到重武器裝備,有了補給保障,憑藉數量優勢,戰力會成倍增加,如果裝備跟日本持平或優於日本,打敗日本陸軍問題不大。美國憑藉海軍優勢,消滅日本海軍問題不大,幹掉日本,就可以開闢東方根據地。中國可以組建1000萬的軍隊牽制蘇聯,美軍則可以橫掃東南亞。這時候,大蓋歐洲已經淪陷,英國也大概投降了。這樣,就成了中美對抗蘇德。力量大概勢均力敵,可以有一戰之力。

第二階段的戰爭,蘇德沒有海軍優勢,美軍在海軍上佔絕對優勢,發揮海軍優勢,是取得戰爭勝利的關鍵。

戰爭的關鍵點在中東。中國兵分兩路,一路牽制蘇聯,從東方進攻蘇聯,不讓蘇聯出全力。 美軍憑藉海軍優勢控制中東和地中海、黑海,在蘇德之間的波蘭、烏克蘭開闢新戰場。切斷蘇德的能源供應是關鍵。進攻中東,佔領能源基地,可以實現就地補給。中國其負責牽制蘇軍的軍隊對蘇聯的能源供應基地進行破壞性進攻,使其失去正常生產能力。

第三階段:光復英國。繼續發揮海軍優勢,在控制中東後,佔領英吉利海峽,佔領英國,對歐洲形成壓迫之勢。然後,集中力量,消滅蘇德海軍,使其喪失制海權。把蘇德困在有限的陸地空間上。

第四階段,解放全世界。佔領非洲、大洋洲。東南亞、南美洲,發動全世界的力量,為正義而戰。

第五階段:決戰。這時候,應該沒啥問題了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