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武术里扎马步是很实用的训练,为什么现在散打很少用扎马步训练?

阿布160104287


扎马步是传统武术里面的基本功

可能之前练过这个传统武术的都知道,扎马步是传统武术的一个基本功。刚开始练习的时候,可能什么都不会教你,只是让你站马步,说是只有马步扎稳了,底盘才能稳,底盘稳才能练好武术。据说扎马步是为了能够在骑马的时候更加的得心应手,因为在古代的时候很多打仗的都是需要在马上战斗的。对我们平常人的想法就是,既然会武术就要会扎马步,这个理念已经深入人心,而现在的扎马步却成了老师惩罚学员的动作。


散打的训练流程不需要扎马步

那么散打为什么现在不扎马步了呢?其实啊,散打的这个训练方法和传统武术还是有所不同的。传统武术主要是训练各种的招式和套路,但是散打却不一样,散打是把每个套路的最实用的动作拆分出来单个练习。而且散打是竞技类格斗术,他不仅仅需要底盘稳,脚下有根,更需要的是灵活的步伐。而且平时散打的基本功就是格斗式,也就代替了扎马步。


很多训练方法已经取代了扎马步的作用

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就是现在已经有很多的训练方法代替了扎马步的作用。杀马步无非是为了让自己的腿部力量增加地盘够稳,而现在有很多的方法,还有健身器械的帮助,更加快速有效地训练腿部力量。所以扎马步,金鸡独立,这些基本功慢慢的也就不再练习。

大家好,我是一名武术爱好者,如果您认同我的回答请点点关注,您的一个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本文有什么不足之处还请多多留言指点,万分感谢


奥辉搏击


这个东西很搞笑。全世界都没学的。只有谁都打不醒的传武练习这个。我很纳闷。你要练习腿部肌肉练习折返跑就是。这么站着不动除了静脉曲张有啥用????你天天蹲着拉屎。还有肌肉了?????这东西根本就是当时愚昧无知的提现。现在居然还用。。难怪传武谁都打不硬。因为训练方式落后。教学系统更是一塌糊涂。我小时候学过这个一年左右。天天就是踢腿,压腿。马步。狗屁没有。回头想想。其实就是骗学费


手机用户3764150755


传统武术的扎马步确实是很实用的训练方式,扎马步主要是练习腿部肌肉,使其下盘稳,腿有力。通过扎马步,让你掌握正确的发力方式。
那么为什么现在散打


训练很少用扎马步训练,主要有2个方面的原因。

第一:传统武术和散打的侧重点不同,无论是传统武术还是散打的练习都是为实战服务的,长期使用哪种训练方式,会形成肌肉记忆,在实战中会不由自主的使用出来。传统武术是针对街头自卫或者是战场,在格挡防守的时候,采用马步,能有效降低被击倒或者滑倒。街斗或者战场上倒下就意味着失败了,而散打搏击擂台上,倒下可以站起来继续,就算是综合格斗,一方倒下,另外一方也必须进入地面。在进攻方面传统武术马步〔弓步〕冲拳,势大力沉,加上偷袭,打中对方要害,一招制敌的几率比较大,而散打擂台比赛,不准偷袭,不准打要害。使用马步反而让自己的灵活度受影响,得不偿失,再加上马步练习枯燥无味,十分辛苦,所以使用跳绳等练习方法代替了马步练习。
第二


:时代的进步,比如举哑铃代替了举石锁。哑铃比石锁更容易抓握,也可以调重量,以前的沙袋是自己随便做的,现在的沙袋有大有小,还分粗沙细沙等等,这些都可以改变,那么散打很少用马步练习,而该用其他练习方法,也是正常的。
你们认为呢?欢迎大家留言评论,一起讨论。我是《文明理性看传武》,喜欢我就关注我吧。


文明理性看传武


也别吹,也别贬,马步就是一种静态的体能训练项目。

健身的朋友都知道一个靠墙静蹲的训练方式,这个动作看似简单,其实对于锻炼大腿及膝盖周围的肌肉群非常有帮助。通过这个练习,可以有效的提高相应的肌肉力量,降低在动态运动如跑步时对于膝盖的损伤。

靠墙静蹲因为紧贴着墙,所以半蹲时腰腹部的压力不大,甚至可以放松。那么再来个动作那就是不靠着任何物体的下蹲,可以是深蹲或者半深蹲。因为没有外部物体可依靠,那么腰腹部的肌肉也必须保持紧张,同时发力,也起到了锻炼的作用。

扎马步可以看做是不依靠任何物体的一个半蹲的静态锻炼姿势,同样可以锻炼到腿部肌肉以及腰腹部。这就是为什么老话一直说腰马合一。而且因为扎马步的时间长,还能锻炼到肌耐力,好处是很多的。

但是要看到马步只锻炼到了腰腹及下肢的部分肌肉。对于上肢及胸背等部位还需要其它锻炼动作来覆盖。另外因为马步是一个静态的锻炼姿势,所以如果要提高速度和爆发力,也是需要其它动作来进行训练的。

另外要看到现如今各种健身器材和训练方式层出不穷,已非当年可比。所以如果我们想收到同样的锻炼效果,不是非扎马步不可。这可能才是很多人不扎马步的原因吧?




江南渔夫


传武是实战的杀人技术,现代搏击是擂台规则的产物。

练马步是让你立地生根,你看那些喜欢倒在地上纠缠的,战场上死得最快的就是这种打法了。

传武会被搏击打倒,若是双方付出的训练相等,那是不可能的事。

搏击有很可笑的防御手段,靠着两个大大的拳套挡在头前,因为对方也有拳套,便无可奈何。

随便的下潜抱摔,传武的第一反应是扭断他的脖子,打断他后颈。然而搏击的应对是下趴,脚后伸,你觉得这样练军队,在冷兵器时代有什么后果。

再次强调,传武含有无数精妙至极的杀人手段,所谓搏击,只是他的超级简化版,没有任何可以自傲的东西。

至于网上各种双簧,多簧的丑剧闹剧都是反华势力进攻中国的战线一角而已。


琴心入道


了解一下足球踢,ufc和mma都禁用的格斗技。

足球踢是指对手倒地时(严格的说是除了双脚之外的其他部位着地时)踢击对手的头部,也就是说把对手的头当足球踢,由此得名。

为什么散打不练马步?因为很多杀伤力大的招术比赛中都被禁用了。

中国古代可没那么多擂台赛,都是从实战中来的。实战中别说各种复杂地形,就算是擂台一样的平地,你一摔倒,对方来个足球踢,就足够要你命了。

所以中国功夫才要先扎马步,为的就是站得更稳,不容易摔倒。你功夫再好,马步不稳,对面把你一摔,什么都白搭。你打对方几十拳,对方可能会头破血流,你摔倒人家踢一下,你命就没了。


荣耀酒剑仙百格


马步和下蹲其实是一个道理的,只是欧美人喜欢下蹲,中国人喜欢马步仅此而已。

如果说哪个实用一点其实没那么多讲究,一个慢一个快,论对身体的伤害,马步少一点。

任何功夫格斗,最终都是和自己的对决,坚持不断。想在此行获得更多的“荣耀”,你就要用真人去当靶子继续练,去实战去打野…很可惜法律不允许你打野!!那么就得按法律允许的范围,允许的规则下实战。强于不强永远不在于“功法”而在于持续的锻炼自己,叫停的永远是你自己。

如果你只想“速成”“不辛苦”“懒”,其实给你一把菜刀你都不敢去砍人。逼急了那是“逼”不是“勇气”,勇气需要持久的对抗自己。


傾者


最根本的原因。散打这种运动的比赛规则是击打得分制,只要击中得分部位累积分数就赢了,所以需要步法灵活。而古武术和一切战场武艺最终目的是打到甚至杀死对手,这种情况下如果下盘不稳,一旦倒地基本就是死路一条,尤其是战场上,倒地等于死亡,所以传统武术第一关就是扎马步。


阿斯塔洛特


扎马步是静态力量练习法,散打更多是动态的打法。

马步,如果一定要追寻它的发展轨迹,很可能是战场上骑马的基础练法,试想下骑在马上要双手或是单手持兵器,这时要稳定重心就需要双腿夹在马背,从训练的角度不可能天天拿马训练,陆地上练习就是很好的办法。

在现代体育训练学里,

马步属于等长运动:指以增加肌肉张力来对抗一个固定的阻力的运动。强度较大的运动如举重运动;强度较小的如倒立和瑜伽的一些静态训练方法。亦称等长运动为静态运动。马步也是如此,保持不动的形式,不断的消耗肌纤维的能量,假设有100根肌纤维,静态的马步极易消耗前面的肌纤维的能量,迫使最后的一根肌纤维参于进来,维持这种静态的形态。因为动态的肌肉练习,极易起动了一部分肌肉,而另一部分肌肉没有被起用。

再者这种马步的练习过于静态,对肌肉的持续耐力更为有利,并不完全符合散打的快速起动转换原则,散打有静态的马步练习,只是过渡性动作,更多是动态练习,如果要起动100根肌纤维,散打更愿意用加大重量法,就可以很快的 起动100根肌纤维全部参于进来,健美的训练方法就是小次数,大重量,这种办法就是极限训练法,当你能举起最大重量10下时,就要加大重量,而不是次数。


福州禅武


传武的扎马步和现在散打的训练目标不同。

传统武术习练者都经历过练习扎马步的过程,发展到现代散打后,散打运动员不练习扎马步了,这是因为传统武术与现代散打的训练目标不同所致。



传统武术练习扎马步的目的是什么?传统武术讲究下盘稳固,在传武的套路里,弓步、马步、扑步、歇步等等,配合拳腿的屈伸,身形的高低起伏转换,加上腾空跳跃动作,需要保持身体重心的稳定。扎马步主要是增强下肢的稳动性,以保证做上述各种动作时,保证身体始终保持平稳的状态。

武术发展到现代散打后,散打运动员己经从弓、马、扑、歇等步伐,转变为更适合散打搏击的滑步、进步、撤步、跳换步等等。散打要求的是步伐的快速和灵活,而不是下盘的稳固了。这是由于传统武术和现代散打的出发点的转换造成的。



所有体育运动项目,都有适合自身运动的训练体系,扎马步适合传统武术,但它不适合现代的散打搏击。所以散打运动员是不练习扎马步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