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看孩子小,其實他什麼都懂,父母千萬別傷孩子的自尊

孩子小不懂事,情緒上來了總會通過一個字“鬧”來表達自己的不滿,許多家長最開始對孩子採取“哄”的方式來撫平情緒,但是花了很多時間也無法達到自己想要的目的,最終都會走向“打”這一終極手段。

“打罵孩子”最是有效果,特別是小孩子,怕疼也害怕父母暴怒的表情,所以很容易屈服在這種“恐嚇”之下,但是這種方式終究治標不治本。每一次孩子哭鬧父母都通過打和罵,就能夠解決問題了嗎?就能夠讓孩子懂得家長的不容易,自己犯了錯誤嗎?

別看孩子小,其實他什麼都懂,父母千萬別傷孩子的自尊


答案顯而易見,這是不可能的,反而還會傷了孩子的自尊心。

家長們總會覺得孩子們什麼都不懂,但是孩子是最誠實的,別人怎麼對待他們,他們就會如實的反映出這個人給自己帶來了什麼。

文娜有一個調皮的男寶寶,家裡的男主人整天早出晚歸,疲於為生計奔波,對孩子的管教較少,家裡有什麼事情都是文娜在處理。但是自己的孩子卻不能夠理解大人們,調皮的性格在缺少了父親管教的家庭裡顯得更加讓人頭疼。

文娜在多次教育孩子失敗之後,選擇了“打”,這次孩子終於安靜了,他不再動不動就鬧得自己的媽媽頭疼,但是對媽媽的態度也變得冷漠,不再像以前一樣親近。

文娜犯了愁,沒想到自己的孩子這麼記仇,只是一次打,就讓自己的孩子跟自己的關係變成了這個樣子。

別看孩子小,其實他什麼都懂,父母千萬別傷孩子的自尊


所以說別看孩子小,其實他什麼都懂,父母千萬別傷孩子的自尊。那麼該如何教育孩子,才能行之有效且不傷害到他們的自尊心呢?

這就需要我們對孩子在不同年齡階段,採取不同的方式,只有掌握好適合孩子們的教育方法,才能治本。

一、首先家長要學會尊重孩子

孩子再小,首先也是一個人,雖然他們能夠表達的情感和心情沒有像大人們一樣豐富,但是他們做出的行為都能夠側面折射出家長在教育時候的態度和方式。

別看孩子小,其實他什麼都懂,父母千萬別傷孩子的自尊


所以家長們首先要學會尊重自己的孩子,在孩子調皮搗蛋的時候,不能夠採取打和罵這種簡單粗暴的手段解決問題,如果經常採用這種方式,會讓孩子幼小的心靈留下許多心理陰影,慢慢地孩子就會越來越難以對大人敞開心扉,不想和父母溝通。

最終孩子會失去安全感,對父母也無法產生信賴的感覺。

所以父母們一定要努力在孩子的面前控制好自己的脾氣,孩子們再調皮再說不聽也不能打他們,這種方式絕對不應該成為我們慣用的手段。

別看孩子小,其實他什麼都懂,父母千萬別傷孩子的自尊


、針對不同年齡段的孩子我們應該這樣做

1、0~3歲兒童應對措施:

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基本都是無意識地在宣洩自己的情緒,他們處於人生最初的發展階段,對於世界更多的是好奇心和無知。

這些孩子可能鬧騰的時候並不知道自己是為了什麼鬧騰,不想年齡大的孩子有個目的性,他們鬧騰可能是疼、餓、難過、不舒服等等。家長在面對小寶寶的時候,要學會引導他們認清自己的情緒,幫助他們認識自己的想法。

別看孩子小,其實他什麼都懂,父母千萬別傷孩子的自尊


這樣大的孩子打和罵是完全無效的,他們根本不會因為一次打罵而改掉自己的性格,所以需要家長有跟多的耐心去教育他們,帶領他們體驗真正的世界。

首先家長應該在孩子鬧脾氣的時候,先了解好孩子鬧脾氣的原因,然後肯定他們的情緒,讓他們對自己的情緒有初步的認識,然後才是安慰他們,讓孩子指導你瞭解他們,你在關心關愛他們。這樣子孩子會對家長產生更強烈的信賴感和安全感,在下次遇到同樣的情緒,也就不會突然崩潰,一發不可收拾了。

別看孩子小,其實他什麼都懂,父母千萬別傷孩子的自尊


2、3歲以上兒童的應對措施

3歲大的寶寶已經有了初步對世界的認知,他們已經知道了一部分情緒的由來,也知道自己的情緒改變會給自己帶來什麼。所以當孩子鬧脾氣,家長卻無法控制的時候,家長要讓孩子先冷靜下來,給孩子一個安靜的空間,讓他們平復好自己的情緒。

別看孩子小,其實他什麼都懂,父母千萬別傷孩子的自尊


打孩子會讓他安靜一時,但是之後會反彈得更厲害,所以家長一定要忍住自己的脾氣。

讓孩子穩定好了情緒,家長再開始和他們做溝通,他們已經懂得了一些道理,即使很懵懂,但也不是完全不知道家長該說什麼。所以家長及時和他們溝通是很重要的舉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