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內閣萌芽階段是指哪個時期?期間首輔竟然半數都是科舉狀元

【前言】永樂元年,朱棣始創內閣,經過永樂、洪熙、宣德、正統、景泰五朝50餘年的發展,最終走向成熟,成為明朝最重要的權力機構,而首輔也逐漸從表示入閣順序,向象徵特有權力轉化。今天,小編就站在內閣首輔的立場,採取自述的方式,簡要介紹明朝內閣的演變史。

明朝內閣萌芽階段是指哪個時期?期間首輔竟然半數都是科舉狀元

▲朱棣歷史畫像

解縉:作為大明王朝首任內閣首輔,我還是很榮幸的,作為大家公認的三大才子之一,我還是幹了不少大事的,要說最得意的三件事,我感覺第一件就是主持編撰了《永樂大典》,這本書基本是做到了前無古人,後面聽說也沒有來者。第二件事就是奠定了朱高熾的太子之位,其實也沒幹太多事,就是說了一句“好聖孫”而已,當然這需要對時局、心理、時機的精準把握。第三件事就是阻止朱棣出征安南,說來慚愧,並沒有成功,但是後來發生的事證明我說的是對的。《 》

明朝內閣萌芽階段是指哪個時期?期間首輔竟然半數都是科舉狀元

▲解縉歷史畫像

胡廣:我乃狀元及第,跟解縉是老鄉,能夠得到朱棣的認可,還要感謝解縉的推薦,本來我對首輔這個位置沒啥想法的,只可惜解縉脾氣太直,非要和朱棣對著幹,早早就把自己送進了詔獄。鑑於前車之鑑,我幹內閣首輔就比較低調,因此雖然幹了十年內閣首輔,但是值得炫耀的事不多,想來想去也就這麼三件,第一個是給朱瞻基當老師,傳授經學史學知識;第二個是想要解除女兒與解縉兒子的婚約,為此還被貼上為了“牆頭草”的標籤;第三個是就獲得諡號,據我所知在大明王朝,我是第一個享受這個待遇的人。《 》

明朝內閣萌芽階段是指哪個時期?期間首輔竟然半數都是科舉狀元

▲胡廣歷史畫像

楊榮:我與解縉、胡廣是同一批進的內閣,但是說實話,我看不上他們這麼low的投誠方式,相比於他們的低頭臣服,我就只用了一句話就奠定我的地位,這就是“殿下先謁陵乎,先即位乎”,我30出頭就進內閣,70歲才去世,中間幹了多少事我自己都記不清,印象最深刻的就是陪朱棣北征,五次我都參加了;第二件事就是圓滿處理了朱棣去世事件,讓朱高熾順利繼位,避免明朝陷入內亂;第三件事就更加令我自豪了,那就是協助仁宗、宣宗開創了“仁宣之治”,據說在歷史上很出名。《 》

明朝內閣萌芽階段是指哪個時期?期間首輔竟然半數都是科舉狀元

▲楊榮歷史畫像

楊士奇:與諸位相比,我的出身不太好,一歲喪父,母親不得已改嫁,結果繼父又得罪權貴被髮配陝西戍邊,早年只能靠教書來維持生活,但只要努力,寒門學子也能出人頭地,我白手起家進入內閣,一待就是四十餘年,光是首輔就幹了二十多年,期間乾的最有成就感的事就是穩住了朱高熾的太子之位,在這個基礎上繼續幹了第二件事,那就是輔助朱高熾、朱瞻基開創“仁宣之治”。最後一件比較得意的事就是成功說服朱瞻基撤兵安南,讓明朝擺脫了一個大包袱,不過也損失一個國土,不知道從長遠看這件事做得對不對。《 》

明朝內閣萌芽階段是指哪個時期?期間首輔竟然半數都是科舉狀元

▲楊士奇歷史畫像

楊溥:在“三楊”裡面,我的起步是最慢的,因為他們都在大踏步的前進,而我卻蹲了10年的詔獄,一直到了52歲才出獄,53歲才進入內閣,比他們兩人晚了整整二十年,但是好飯不怕晚,我進入內閣後迅速證明了自己的價值,第一件事就是幫助朱高熾掌管弘文閣,為朱高熾治理國家提供了不少幫助。第二件事就是教育輔導朱祁鎮,算不上多成功,但也不算多失敗。第三件事就是帶領曹鼐、高谷等後起之秀與太監王振所鬥爭,雖然最終失敗了,但在我去世之前,他還不敢太放肆。《 》

明朝內閣萌芽階段是指哪個時期?期間首輔竟然半數都是科舉狀元

▲楊溥歷史畫像

曹鼐:我乃狀元出身,進入內閣全仰仗“三楊”的推薦,到了“三楊”的諸多教誨,同時也繼承了“三楊”的遺志,因此乾的最得意的一件事就是與宦官王振作鬥爭,雖然沒有阻擋住王振的崛起,但是沒有我他可能更加囂張。第二件比較得意的事就是抵住了美女盜賊的誘惑,江湖上從此留下了“曹鼐三不可”的傳說。最後一件大事就是隨朱祁鎮親征,雖然最終在“土木堡之變”中被殺,但也算是青史留名了吧。《 》

明朝內閣萌芽階段是指哪個時期?期間首輔竟然半數都是科舉狀元

▲曹鼐歷史畫像

陳循:我也是個科舉狀元,當首輔有點運氣的成分,因為前任曹鼐竟然命喪疆場,這在整個明朝都是獨一份,然後我臨危受命,成了內閣首輔,期間也幹了幾件比較滿意的事,首先就是與于謙一起完成為了“北京保衛戰”,雖然于謙功勞最大,但是我的貢獻也不小。第二件事說來慚愧,就是接受了朱祁鈺的賄賂,同意他更換太子,為此被嘲諷了很多年。最後一件就是70多歲高領捱了杖刑,關鍵是還挺了過來,就這點來說,應該沒有人能夠比得過我。《 》

明朝內閣萌芽階段是指哪個時期?期間首輔竟然半數都是科舉狀元

▲陳循歷史畫像

陳循在“奪門之變”之後被貶黜鐵嶺,此後半年時間明朝內閣進入一個相對動亂的時期,之後的高谷、徐有貞、許彬相繼成為內閣首輔,但三人加起來的時間也只有半年,談不上什麼貢獻不貢獻,再往後李賢接任內閣首輔,標誌著內閣進入一個相對成熟的時期,不過這是下一個專題需要談論的問題。如果感興趣的話,也不妨自己讀一讀原汁原味的《明史》,閒暇之餘翻一番,在歷史興衰中參悟人生道理。

【結束語】從解縉到陳循(或者許彬)可以看作是明朝內閣的萌芽階段,從這個階段可以看出,此時的首輔還並沒有後期那種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權力,他們發揮作用更多是通過自己的智慧去影響皇帝的決策,而不是像之後的首輔那樣,很多事情基本自己就可以做主了。但是不管怎樣,內閣作為一種輔政機構,已經漸漸發揮出了他的作用,成為了明朝的核心權力機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