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他們眼中,穿著防護服的我們都是差不多的“大白”

文字整理/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陳輝 通訊員 簡文楊 李饒堯

1月底,知道郅敏醫生作為中山大學附屬第六醫院(以下簡稱“中山六院”)第一批醫療隊隊員馳援武漢時,覺得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意料之中。意料之外的是,知道她家中尚有幼兒;意料之中的是,在為數不多幾次的採訪、接觸中,知道她是個有使命感,尋求價值感的醫生,正如她在日誌中所寫“堅持做一線醫生的理由——盡微薄之力,助天下蒼生”。看她的文字是種享受,不只是文采好,還感受到一個醫者對每個生命看重的溫暖。

2月23日,馳援武漢第27天,上午例行查房,看著一個個患者轉危為安,看著每天報表上新收和重症的數字越來越小,心中也開始有些欣慰。

在他们眼中,穿着防护服的我们都是差不多的“大白”

郅敏醫生

記得剛來時,費盡全力也無法挽救回患者的生命,那種“無力感”只有親身體會的人才能懂得。作為一個醫者,我堅持做一線醫生,就是希望能盡微薄的之力去幫助患者,能夠設身處地的為他們做點什麼。

還記得值班那天,68床的血氧掉到了78%,他家人在電話那邊不知所措的哭聲。今天值班時,恰巧又接到他家屬的電話,電話那邊已經多了些許輕鬆和詼諧,透露出的希望讓我也隨之開心起來。

病區裡,有對相濡以沫70載的爺爺奶奶,我主管這對夫婦中的妻子。可能她對我的聲音熟悉了,我每次查房,她如果醒著,都會緊拉住我的手。雖然由於年紀大了,話語無法聽清,但她手心的溫度,會一直烙印在我的心底。

還記得剛收治這對老夫妻時,他們的兒孫與醫護人員通電話,很是驚恐不安,如今再聯繫,話筒裡傳來的已是連聲道謝。

還有病人們出院時自發對著我們全體隊員深深的鞠躬感謝,其實在他們眼裡,穿著防護服的我們每個人都是差不多的“大白”,他們分不清哪個是醫生,哪個是護士。但是都有一個響亮的名稱——“廣東隊”。

在他们眼中,穿着防护服的我们都是差不多的“大白”

在患者眼中,我們都是差不多的大白

其實作為醫療隊員,在這場突如其來的疫情之下,見證著更多的是真情。感謝許許多多幫助我們的人們。感謝我們的“大後方”——六院為我們送來幾近“掏空家底”的防護物資和生活物資;感謝文院和漢榮書記多次的電話和視頻慰問,暖心而又鼓勵的話語時時迴盪耳旁;感謝採供處閔處、藥學部小妍主任的團隊不厭其煩、事無鉅細的為我們操勞,從吹風機到眼藥水,N95到安眠藥……準備齊全;還有微信、短信裡每天不間斷的慰問和關愛的話語;感謝附近居民給醫療隊送來生活必需的塑料盆和桶,叫外賣時“額外收穫”店家感謝醫療隊的牛奶。

最感謝的,是在姚麟隊長、胡浩總管帶領下的團隊,短短的20多天裡, 5地市18家醫院137人逐漸融合成為一個整體,從陌不相識到熟識和相知,到搶救時一個舉手投足就心領神會;隊員們上班時心照不宣、自發帶入給患者們的營養粉……這一切的一切,都化作了疲憊時最溫暖的動力。

在武漢漢口醫院裡,每天上演的不僅僅是生死時速,更多的是感恩和感動。

山河感泣,長歌當哭,這一場戰役,我們一定會勝利。只待三月春風來,櫻花翩翩終始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