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朝的赵高是怎么死的?

dydes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赢政在他的第五次东巡中,病死于沙丘宫。秦始皇死后,赵高开启了他充满邪恶的一生。他先是伪造诏书立秦二世胡亥为帝,后施展种种阴谋手段设计害死李斯,登上权力的顶峰。赵高玩秦二世于鼓掌之中,大权独揽,结党营私,严刑峻法,使百姓怨声载道,民不聊生。他自以为自己很聪明,其实就是他的倒行逆施为自己掘下了坟墓。



公元前207年10月,刘邦率军顺利进入咸阳。从刘邦入关的进展情况来看,秦王朝的覆灭,完全是因为政治上的解体。单从军事力量上看,刘邦连攻下一座中等城池都困难,根本谈不上远征关中。但是,他在进军沿途中,秦王朝的地方长官却是人人自危,各怀鬼胎,只求如何保命,无心抵抗,所以当刘邦一采取招抚为主方针时,各地大都望风归顺,阵前倒戈。正是赵高的胡作非为,瓦解了秦王朝的统治机构,客观上加速了秦王朝的灭亡。

在刘邦、项羽等起义军风起云涌,势如破竹之际。赵高还在负隅顽抗,垂死挣扎。他伙同女婿阎乐、弟弟赵成发动政变,杀死了秦二世,打算拥立公子婴为秦王。赵高这以秦二世为替罪羔羊,以平民愤,以息众怒的阴招,并不能奏效,没过多久,公子婴就设法诱杀了赵高,还夷其三族。

本就风雨飘摇的秦王朝,在赵高的一再折腾之下,已无喘息之力,刘邦破城后,公子婴也出门投降了。赵高之死,死不足惜,怜的是作为千古一帝的秦始皇赢政辛苦大半辈子,呕心沥血打拼下来的江山,却以闪电之势轻而易举就葬送在了后人之手,不禁让人唏嘘,赵高啊赵高,你让赢政的棺材板都按不住了!


游史无终


公元前208年秦国丞相李斯被赵高腰斩于咸阳街头,赵高在朝中再无对手,并担任中丞相,掌握朝政大权,总览大小事务,公元前207年赵高联合他弟弟、任郎中令的赵成,他女婿、咸阳令阎乐,发动宫廷政变,逼死秦二世胡亥,赵高准备自立为赵始皇,以报当年赵国之仇,但此时国内起义四起,秦朝大势已去,百官又极力反对赵高自立,于是赵高恢复故称,转立子婴为秦王,就在赵高请子婴入庙告祖时,子婴和他两儿子一拥而上,把赵高剁死了。

秦始皇在第5次巡游时,病死于沙丘宫,大概在今天河北广宗县一带。

赵高本是赵国贵族,秦灭赵后,跟着家人成了秦国的奴隶,他父亲在赵国嚣张跋扈,成为奴隶后没躲过秦国严峻律法,一家人男的被下蚕室,女的处极刑,所以赵高暗下复仇的决心,通过委曲求全,以后待机而动。其实赵高也有成材的本钱,他在赵国贵族生活时,受过良好的教育,著名的秦三篇,其中的《爱历篇》就出自赵高之手,特别是他能熟练掌握法令条文,秦始皇任命他为中车府令,后来还把小儿子胡亥交给赵高教育,于是赵高和胡亥混在一起。

有人把赵高誉为太监宰相第一人,并称他为伟大的复仇者。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病逝于沙丘平台,传遗诏军权交给内史蒙恬,皇位传给公子扶苏,拿到诏书的赵高并未交给使者,而是先试探着他主子胡亥,秦国因取消了分封制,不继位的胡亥什么都得不到,又与扶苏不合,扶苏即位后自己命运担忧,赵高看出胡亥内心想法后立刻撺掇胡亥篡位,并拉丞相李斯下水,在赵高的威逼利诱下,李斯被迫答应,于是他们毁掉秦始皇遗诏,伪造立胡亥的遗诏,并以扶苏与蒙恬在边疆十几年无法开疆拓土为由,令两人自尽,不久胡亥成功登皇位,为秦二世。

但是,《西汉简书》记载秦始皇是听从了赵高、李斯建议后,传位于胡亥的,并非胡亥篡位。

秦二世本就是个胸无大志的纨绔子弟,成为皇帝后只知沉湎酒色、贪图享乐,赵高又以胡亥刚即位,皇位不稳而鼓动其诛锄异已,于是两人一拍即合,在除掉蒙恬后,又除掉蒙氏兄弟的蒙毅,再罗织罪名将丞相李斯腰斩于咸阳街头,贪图享乐的秦二世成为一具摆设,赵高成了秦国独裁者,为了验证自己有篡位夺权、报仇雪恨的条件,赵高导演了一幕“指鹿为马”的闹剧。

秦咸阳宫毁于项羽兵祸,图为秦咸阳宫遗址。

公元前207年,全国反秦势力群起云涌,听说消息后的秦二世非常生气并责问赵高怎么搞成这样,赵高感觉形势危急、不久会降罪,惶恐间与弟弟、女婿等亲信密谋篡位,后来女婿阎乐包围宫殿,赵高逼胡亥自尽。此时天下已大变,反秦势力一路高歌猛进,眼看就要打进咸阳了,此时登基称帝,那会成为众矢之的,无奈下赵高放弃称帝,拥立唯一的正统血脉子婴为王,子婴早对赵高恨之入骨,一面假装应允,一面策划杀死赵高,最后赵高在迎子婴入庙告祖时,被守候的子婴及儿子杀死,子婴也在做了46天秦王后投降刘邦。


图文绘历史


秦朝灭亡“屠夫”赵高,杀死秦二世胡亥后,成为了秦朝独一无二的掌权人,但又不敢自己去当皇帝,随打算拥立子婴为秦王,结果却被子婴果断杀死。

赵高为何不自己当皇帝

公元前207年,赵高派郎中令阎乐逼迫秦二世自尽后,便迫不及待去走向了那把帝王宝座,可当他刚刚坐上龙椅,竟然感到地动山摇,顷刻间摔落在地,自次再也不敢去坐。虽然不知此事是真是假,但从他不敢自立便可看出,或许当时正巧发生地震。

因此,赵高认为皇位对自己不祥,遂将秦二世的帝号剥去,设置秦王位。同时,由于函谷关以东的土地尽皆被新的六国所占有,而秦国只有关中一隅,所以也不适合再称为帝了。他通过再三权衡、进行筛选,最终打算拥立子婴为“傀儡秦王”。

子婴身世之谜

  • 《秦始皇本纪》记载:子婴是秦二世的侄子。此说法于秦二世、子婴、子婴两个儿子几人间的年龄不符合逻辑,所以不太可信。

  • 《六国年表》记载:子婴是秦二世的哥哥。史书上记载秦二世将他的兄弟姐妹全部都给处死了,又那里来的哥哥。

  • 《李斯列传》记载:子婴是秦始皇的弟弟。此说法应该比较靠谱。一是子婴能够和两个儿子一起商量杀死赵高来看,其二子年龄应该和秦二世相当,应该比较合理;二是子婴敢于在大殿上反对秦二世杀害蒙恬、蒙毅兄弟的语气来看,只有面对长辈,秦二世才会不予计较,若是其他人怕早被其砍头了。

所以说,子婴的身份应该是秦始皇的弟弟。

赵高为何会选子婴

  • 一方面:赵高教唆秦二世将自己的二十多个弟弟、十多个姐妹全部处死,所以在秦始皇儿子这一代已无人可选,而其又无子嗣,他只好将目光放在了其长辈身上。

  • 另一方面:子婴为人向来非常低调,一直默默无闻,既无野心,也没资本,更未显露过人的才华,妥妥的一个便于掌握的“傀儡”。

也多亏子婴平时低调,如果他的果断、魄力、智谋早早显现,怕早就被赵高给害死了。

子婴为何敢杀赵高

子婴听说赵高多次暗中与刘邦进行勾结,经过商谈,两方达协议:赵高帮助刘邦灭掉秦国,引刘邦从武关进入关中,刘邦想办法立赵高为关中王,只占关内之地,关外为刘邦所有。

可以说,这时赵高的想法便是想将子婴当成猪来圈养,待到时机成熟时,即可将其杀死,以此来换取自己的荣华富贵。所以,子婴和两个儿子商量后认为,反正都是个死,还不如想办杀死赵高,则还会有一丝生机。

子婴是怎样杀死赵高的

子婴父子3人商量妥当,并做了一番准备后,秦王子婴便遵照赵高的吩咐,斋戒五日,但是第五日到了去祖庙即位的时辰,却不见子婴前去。因此,赵高安排几拨人前去催促,结果依旧不见子婴出现。赵高这下又急又恨,只好亲自前去催促。

当赵高刚刚踏进宫中,早已埋伏好的宦官韩谈突然冲出,一刀将赵高砍杀在地。接着,秦王子婴立即下令灭其三族。至此,沙丘政变的三个重要人物,即:胡亥、李斯、赵高都走到了人生的尽头,且无一人善终。还真应了那句古话:“害人终害己”。

子婴为什么能够杀死赵高

  • 秦王子婴大胆谋划,该出手时就出手,没有给赵高一党的反应机会。

  • 赵高从杀扶苏、蒙恬、蒙毅、李斯开始,再到“指鹿为马”、逼死秦二世,都是他想杀谁就杀谁,根本没有想到有朝一日别人也敢杀他,可谓自信的过了头。这就是太过高估自己,又太过低估他人的下场。

赵高死后为何没有亲信为他报仇呢

当初为了逼迫阎乐到望夷宫杀死秦二世,赵高竟然将其亲人全部扣押,以为人质,而阎乐可是他的女婿,对自己的女婿都一点不信任,可见其已然处于离心离德的状态,又那里来的亲信可用。

从秦王子婴斩杀赵高的过程来看,可谓智勇、魄力皆备,但是毕竟亡国大势已去,难以挽回,最终秦王朝还是葬送在了赵高的“阴谋屠刀”之下。


祥子谈历史


秦二世胡亥是秦始皇嬴政的第十八子,他胸无大志,昏庸无知,本来论嫡、论长、论才,都不会轮到他继承皇位。可是,他的老师赵高趁秦始皇在出巡途中病亡时,胁迫丞相李斯发动沙丘之变,篡改诏书立胡亥为太子,又矫诏赐死大公子扶苏,将胡亥推上皇位。

胡亥继位后,被赵高玩弄于股掌之间,实际上成为赵高的傀儡。秦的残暴统治最终激起民变,而胡亥在赵高的蒙蔽下,依然在皇宫内歌舞升平。及秦将章邯投降了项羽后,昏庸的胡亥才意识到已有亡国之虞,对赵高多有怪罪。而赵高作贼心虚,干脆一不做二不休,先下手为强,伙同其弟郎中令赵成、女婿咸阳县令阎乐发动望夷宫之变,逼死了胡亥。从沙丘之变到望夷宫之变,仅仅过了三年时间,胡亥从帝王走向死亡,成也赵高,败也赵高。那么在历史上深刻影响着秦朝命运的赵高,他的命运又将如何呢?

我们首先来看一下赵高的发迹史。关于赵高的身世,一直存有争议。有人说他是秦国王族的远亲,也有人说他是赵国宗室的远族。历史上,秦赵两国的王族本是同宗,都是嬴姓赵氏。而史籍中对赵高的介绍也着墨不多,只散见于秦始皇、蒙恬、李斯等人的传记中。所以,究竟赵高与秦赵两国宗室有着怎样的渊源,目前我们也不得而知。

不管赵高的祖上是否是秦国抑或赵国的贵族,可以确认的是赵高的出身是很低微的。根据《史记·蒙恬列传》的记载,赵高的母亲触犯了刑法,因身有残疾,被赦免收容在官府专门设立的作坊做工,赵高兄弟们就出生在这里。远祖的荣华富贵早已雨打风吹去,因为母亲的触律,赵高家族的身份甚至还不如普通的庶民。

不过,赵高这个人确实聪明,也很勤奋。他精通法律,文章写得也很好,一手篆字也写得非常漂亮。赵高大约在二十三岁时,通过考试进入皇宫,成为尚书卒吏。当时,秦始皇亲政不久,很有政治报负,也重视选拔人才。赵高很快得到秦始皇的赏识,被任命为“中车府令”。虽然中车府令是个中级官吏,但由于掌管皇帝的车马,为皇帝鞍前马后搞服务,是皇帝的近侍,所以担任此职的人必是皇帝非常信任之人。赵高非常幸运,成为秦始皇的心腹。

赵高的确是非常幸运的。他在任中书府令后,曾触犯刑律,主审官是蒙恬的弟弟蒙毅。蒙毅刚正不阿,认为赵高依律当斩。可是秦始皇怜其有才,赦免了赵高,令其官复原职,赵高才逃过一劫,并与蒙毅兄弟产生宿怨,这也为后来蒙恬兄弟惨死埋下伏笔。如果当时秦始皇没有庇护赵高,那么后来的沙丘之变就不会发生,扶苏就会登上王位,大秦帝国又会是走向何处呢?可是,历史没有如果。

秦始皇对赵高的确非常赏识。一来赵高确有才华,他撰写的《爰历篇》被指定为官方课本的内容,他对书法和法律都有很深的造诣。二来赵高为人圆滑,精通世故,很得秦始皇的欢心。晚年的秦始皇还指定赵高担任幼子胡亥的老师。而秦始皇的大公子扶苏为人宽厚仁慈,并不待见精于算计的赵高。


沙丘之变发生在始皇三十七年(公元前210年)。公元前211年十月,秦始皇开始了他的第五次出巡。陪同出巡的有丞斯李斯、中车府令赵高、上卿蒙毅、秦始皇幼子胡亥。赵高在这次出巡中,还负责保管皇帝的印章和诏书。 秦始皇的这次出巡是为了寻求长生不老之药。可是仙药没求到,秦始皇却在途中病倒,出巡队伍只有班师回朝。

次年七月,当队伍到达沙丘(今河北省广宗县)时,秦始皇自知要不久于人世,于是留下诏书,命大公子扶苏火速回到咸阳,主持秦始皇的丧事。当时扶苏正在上郡蒙恬部监军,由于秦始皇生前并未立太子,此时他遗诏扶苏将军权交付蒙恬,将身后之事托付扶苏,实际已确认了扶苏的储君之位。

秦始皇在留下遗诏后随即病亡,但他的遗诏却被赵高扣发了。扶苏一向与赵高不睦,扶苏的爱将蒙恬又是蒙毅的哥哥。要不是此前秦始皇庇护,赵高触犯刑律差一点栽在蒙毅的手里。扶苏若是上台,赵高肯定是吃不开的。于是,赵高决定篡改遗诏,改立他的学生胡亥为太子。


为了稳定局势,避免皇子们因争夺皇位造成内乱,丞相李斯封锁了秦始皇的死讯,这也恰好给赵高提供了搞阴谋诡计的便宜之机。

赵高首先找到胡亥,试探胡亥的口风。胡亥表示自己无才,不愿废兄自立,使自己陷于不义不孝之地。但这只是胡亥的推脱之词,在赵高的劝说下,两人一拍即合。

搞定了胡亥,赵高又积极游说丞相李斯。起初李斯极力反对赵高的计划,但赵高深知李斯的性格弱点。李斯从平民到丞相,一路走来不易,对到手的荣华富贵看得比什么都重要。赵高利用这一点,很快击垮了李斯脆弱的心理防线。他告诉李斯,扶苏宠信的是大将蒙恬,若扶苏上位,丞相之位必会被蒙恬取而代之,而去职的丞相的下场就如同商鞅一样,那就是砍掉脑袋。原本精明的李斯就这样和赵高上了一条贼船。

紧接着,赵高和李斯就伪造出两份诏书。一位诏书立胡亥为太子,另一份诏书赐死扶苏和蒙恬。 仁厚的扶苏对父亲的遗诏深信不疑,不顾蒙恬的劝阻含悲自尽。而蒙恬却对遗诏的真伪产生质疑,拒绝自裁,被赵高囚禁。


胡亥继位后,赵高升为郎中令。胡亥昏庸无能,就是赵高的玩偶。为了稳固自己的权势,赵高开始排斥异已,对自己的政敌大开杀戮。

首先遭到报复的是蒙恬、蒙毅兄弟。赵高借口蒙氏兄弟对秦始皇的遗诏产生怀疑,在胡亥面前屡进谗言,称蒙毅不忠,还在始皇面前反对立胡亥为太子。于是,胡亥下令将蒙毅斩首,而蒙恬也被株连,赐毒酒致死。

接下来,赵高又挑拨胡亥和宗室之间的关系。他又拿沙丘之变说事,称秦宗室皇族也对秦始皇的遗诏产生怀疑。胡亥于是听信了赵高的建议,杀害了十二位公子,十位公主,搞得皇族人人自危。公子高吓得竟请求要给父亲殉葬。



李斯等朝廷重臣最终也没逃过赵高的毒手。胡亥继位后,大兴土木,生活极度奢移。面对沉重的赋役,百姓已忍无可忍,民变在全国各地暗流涌动。李斯、冯去疾、冯劫等大臣劝谏胡亥施行仁政,与民生息。胡亥恼羞成怒,将冯去疾、冯劫投入大牢,两人不堪其辱,随即在狱中自尽。

李斯位高权重,始终是赵高的心腹大患。李斯的长子李由任三川郡守,赵高向胡亥谗言,称李由是陈胜的同乡,李由对陈胜造反消极镇压,任由发展,坐视其壮大。于是,李斯被以谋反罪之名,惨遭腰斩。此后,李斯的丞相之位便由赵高取代。

清洗了兵权在握的蒙氏兄弟,秦朝宗室和李斯等重臣,赵高的野心不断膨胀,意欲取胡亥而代之。 此时的反秦风暴风起云涌,而胡亥却被赵高连哄带骗的到望夷宫避灾游乐去了。直到章邯投降后,胡亥才如梦初醒,原来天下已大乱。胡亥随即对曾经夸下海口,称项羽等人不会成事的赵高深为不满。

赵高也不是吃素的。他联合弟弟赵成、女婿阎乐等人,里应外合,发动了望夷宫政变,胡亥被逼拔剑自杀。

胡亥死后,赵高对皇位志在必得。可是百官以集体沉默来反抗赵高。赵高的倒行逆施已犯众惹,孤掌难鸣的他只得无奈地走下皇位。 最终子婴被赵高拥立为秦王。

至于子婴的身份,由于对史籍有不同理解,史学界也一直有争议,有的说他是秦始皇的弟弟,有的说他是胡亥的堂侄,还有的说他是扶苏的儿子。

但赵高这次看走了眼,子婴不想像胡亥一样成为赵高的傀儡,并且赵高作恶多端,秦朝的宗室及朝廷的忠臣良将都大多被其迫害致死,子婴决定除掉赵高。


于是,子婴在继位之日,故意称病不前。在赵高亲自去请子婴时,被宦官韩谈一刀毙命。随后,赵高被夷三族。

子婴在当了四十六天秦王后,被刘邦俘获。后项羽攻入咸阳,杀死了子婴及其全家。

赵高是沙丘之变的主谋,他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大秦帝国的走向,他是对秦朝有着深刻影响的历史人物。他矫诏废黜扶苏,改立胡亥。在胡亥执政期间,把持朝政,陷害忠良,屠戮皇室。伙同胡亥变本加厉地推行残暴的统治,最终激起民变,加速了秦王朝的灭亡,是秦亡的神助攻手。


岁月是一条河流


虽然赵高是秦朝的一个宦官,但是这个宦官并不简单,他险些登基称帝,而且赵高的出身非常好,他并不是普通贫寒家中长大的孩子,他原本是赵国的贵族,如果不是秦国将赵国灭了,赵高可能一辈子都可以过着贵族生活,而不是到秦国当一个阉人。赵高的族人其实下场十分凄惨,他的父亲和母亲都遭受了极刑,这些都成为了赵高心目中永远无法忘记的伤痛,他也从那一刻起有了为赵国报仇的想法,所以赵高虽然表现的对秦始皇忠心耿耿,其实他从来没有对秦始皇忠心过。

因为赵高有这样的报复心理,所以他在秦国所做的每一件事情都是有目的,在秦始皇出巡期间离世时,他就已经做好了复仇的准备。赵高从小就经常教导胡亥,所以他和胡亥的关系比较近,赵高也发现胡亥这个人没有什么雄才大略,十分好掌控,就在秦始皇离世之前,当时赵高已经看出来秦始皇有意让扶苏继位的想法,而赵高和扶苏之间有矛盾,扶苏和胡亥也不睦,赵高就撺掇胡亥夺位。不仅如此赵高还用利益威胁丞相李斯,让李斯成为了自己的党羽,并一起扶持胡亥继位,就这样他们不仅让胡亥成为了秦二世,还将扶苏和大将蒙恬害死了,而这只是赵高报仇的第一步。

随后赵高就通过扶苏的死惊醒胡亥,赵高认为,胡亥应该将其他兄弟姐妹都除掉,这样他才可以保住帝位,而胡亥当时认为赵高的提议十分有道理,所以真的杀死了很多兄弟姐妹,赵高就是想要看到他们手足相残。赵高还将丞相李斯迫害致死,虽然赵高曾经和李斯联手过,但是当时在朝中能够和赵高相抗衡的就是李斯,赵高担心将来李斯会成为自己的绊脚石,就将李斯害死。这个时候的赵高的权势地位已经非常大了,他就联合自己的家人一起将胡亥逼死,眼看赵高就要实现他的登基美梦了。

赵高原本是打算自己登基当皇帝,他还要做赵始皇,但是当时的秦国已经危机四伏,起义军队从四面八方而来,朝中的大臣也反对赵高称帝,所以赵高就转而拥立子婴为皇帝,子婴开始假意迎合,其实子婴早就恨透了赵高,他联合其他人在入庙告祖的典礼上将赵高杀死,赵高的死状十分凄惨,而这些都是他应得的下场。


历史课课代表


1.赵高出生:赵高是姓赢,其母亲因罪被关押监狱,当时已经怀有身孕,并在监狱里生下赵高同志。这证明赵高就是一平民,甚至是贱民籍贯,并不是一出生就具备“开挂资本”的那类人。

2.赵高的经历:长大后,不知道是被迫还是自愿进宫当宦官,这不得而知。但他进宫之后,不同其他人得过且过的活着,丧失进取之心,他开始学习大秦律及法典,最后被认证为大秦帝国的司法专家,他还精通大篆书法,被认定为书法家。这两者的能力认证使他成为秦二世胡亥的老师。

在成为大秦帝国的帝师时,而且他还是一个宦官的身份,使他能够更多的接触秦始皇,在秦始皇身边,差不多二十多年都没有出事,最后还成为他最亲近的人之一。你想想他的察言观色,他的交际能力,他的办事能力,他的专业能力有多强。简直就是封建王朝的九千岁宦官的榜样与楷模。

3.赵高做的事情:秦始皇风烛残年之时,外出游荡,突然一命呜呼后,竟然能够联合李斯,秦二世胡亥一起发动“沙丘政变”,让皇太子扶苏自杀。直接把秦二世胡亥扶上帝国的宝座。

“指鹿为马”,赵高掌管中枢与李斯争夺之时,献鹿给秦二世,能把鹿说为马,这个故事深意有多深,领悟不到的,都跟秦始皇陪伴去了。跟丞相李斯争斗多年后,把李斯也送去给秦始皇作伴了,自己聘任自己为秦帝国丞相。

最后他没有想到专政幕后掌控秦帝国多年,迫秦二世自杀,另立子婴为秦王。不久被子婴设计杀掉,诛夷三族。

天道循环,报应不到。

故赵高是出生卑微,专业能力强,善于交际,领悟能力强的一个宦官的榜样人物。是一个大器晚成,空想家的人物,但历史认为是祸国殃民的人物。


历史伴读小二


赵高,是被秦王子婴设计刺杀而死!


要杀死大权在握、老谋狡猾的赵高,难吗?难!蒙恬、扶苏、李斯、胡亥都没能做到。那弱小的秦三世子婴,是怎么做到的?

提起赵高,可以说是中国太监中的“佼佼者”了,权势熏天,指鹿为马,混到如同皇帝的地步。毫无疑问,赵公公属太监这个群体里混得数一数二“人物”的了。


峰子哥想说,与赵高比起来,就算明朝号称“九千岁”的大太监魏忠贤,权倾朝野,也不过如此吧。毕竟魏公公还被明朝崇祯皇帝干掉了,而赵高不仅干掉了秦朝二世皇帝胡亥,还凭借“出色”的破坏力,加速毁掉了秦国奋六世之余烈而才建立的大秦王朝。


关于历史上灭秦谁功劳问题,峰子哥先说一个段子,虽说是笑话却也令人深思。


问:谁是灭秦第一功臣?


刘邦举手道:“这还用问?当然是我!是我刘季出生入死第一个攻入的大秦帝国首都咸阳,才亡了秦啊!而且我平定天下,建立赫赫大汉。”


楚霸王项羽跳出来,怒道:“果然是老流氓!没我40万楚军拖住秦军主力,承担了大部分压力,你早被章邯虐成渣渣了!”


正在项羽和刘邦争执之下,赵高轻轻飘过,拖着阴柔的腔调丢下一句:“哼!若无我赵高祸乱内部,恐怕你二人一个还是斗殴青年,一个还是街头混混!”


刘邦、项羽一脸愕然,皆竖大拇指道:“还是赵公公高哇!灭秦第一功臣!”


段子讲完了,赵公公说的有道理吗?权当一乐。


堡垒,往往都是从内部攻破的。


内部奸臣的破坏力,比外部敌人的杀伤力更大!更何况,秦始皇死后,赵高在干掉丞相李斯后,已然大权独揽了!而秦二世胡亥,只不过是老谋深算的赵高掌上的一介“木偶”。他想干坏事,谁也挡不住啊!


赵高,从秦始皇身边最初的一个小宦官,一步步爬到秦朝丞相的高位。在攀登权力巅峰的过程之中,可以说我们的赵公公,做坏事的本事那是绝对“一流”的!


随便扒一扒吧:秦皇帝前脚刚驾崩,赵高后脚就拉丞相李斯下水,篡改遗诏,还假传圣旨赐死扶苏,大肆诛杀赢氏宗族,陷害忠良自毁柱石,唆使胡亥淫乐骄奢,劳民伤财,瞎指挥军队.....总之,赵高没有干好的坏事,简直就是一个打入敌人内部的“优秀”间谍啊!


后来天下大乱,大秦帝国风云飘摇,刘邦、项羽的起义军风起云涌。权宦赵高,杀死了秦二世胡亥,拿着玉玺,仰仗着自己也有嬴姓赵氏的血统,准备宣布登基。太监无后称帝又有什么用呢?你或许低估了太监的扭曲变态心理。


然而大殿上文武百官们的冷漠反应,让本来心里就没底的赵高,对皇帝梦产生了迟疑。赵高止步于御座之前,临时改变主意,让没有背景、无权无势的子婴继位,这样好控制!

但是,老谋深算的赵高,还是太自信了,大风大浪都过来了,却在阴沟里翻了船。虽然赵高有所察觉,但还是低估了子婴。


子婴不愿再重蹈他的前任胡亥的覆辙,就与自己的贴身太监韩谈,秘密商定了斩除赵高的计划。

子婴斋戒五日后,举行登基仪式。登基这一天,赵高派人来请子婴接受王印。


子婴按照计划,假装借口有病,引诱赵高亲往探视。果然赵高一到,太监韩谈奋力一击,一刀就将赵高砍死了。子婴随即召群臣进宫,颁布赵高罪行,夷三族。


赵高还没来得及细想,就已身首异处了。


赵高,靠阴谋诡计发迹,最终却死于阴谋诡计。赵高,一个太监,最终却死于太监之手。峰子哥想到了四个字:因果轮回!苍天饶过谁?


关注【峰子奇观】,每天看个历史趣事儿!


峰子奇观


提起秦朝的赵高,或许知名度不是很高,但是如果说起“指鹿为马”这个成语,或许知道的人就比较多了。不错,“指鹿为马”就是来源于赵高。赵高可以说是大秦帝国的掘墓人。

那他到底做了哪些事情呢?

他的最终结局又是怎样的呢?

赵高导演了“沙丘政变”,篡改遗诏扶秦二世登基。并逐步架空二世,为自己篡位做准备。

赵高是秦国宗室远亲,他的母亲因触犯了刑法,遭到处罚后可能缺了一只手,或者少了一只脚,总之反正身体有了残缺。

后来,她做了专门收容刑满释放人员之所的一名工作人员,赵高就是在这里出生的。 赵高长到十几岁,入宫做了太监。

他为人勤奋,又精通法律,秦始皇听说后,便提拔他当了朝中的一个小官,还让他当自己的十八子胡亥的老师,教胡亥一些判案断狱的技巧。

赵高善于观言察色、献媚讨好,很快就博得了胡亥的好感。有一次,赵高犯下重罪,按律应该处以死刑,赵高巧言令色为自己辩解,最终使秦始皇赦免了他,并官复原职。

秦始皇在位期间,赵高只是溜须拍马、阿谀奉承,并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危害秦王朝的行为。

秦始皇50岁时,第五次巡游。他在途中生了重病,自知时日不多,于是写下立扶苏为太子的遗诏后,就撒手人寰。

但是随行的宦官赵高,与秦始皇的十八子胡亥,以及丞相李斯经过密谋,封锁了秦始皇已死的消息。三人篡改了遗诏,立胡亥为太子。并伪造了另一封诏书,借“不忠不孝”的罪名逼迫贤良的公子扶苏自杀,史称“沙丘政变”。后来,赵高扶秦二世胡亥登上皇位。

胡亥即位以后,赵高就逐渐把朝政把握在自己手里。在赵高的建议下,秦二世修改法律,赵高借机大开杀戒。赵高杀死了秦王朝的捍卫者——蒙氏兄弟,接着又给胡亥进谗言,以消除后患为由,让胡亥杀光了自己的兄弟姐妹,其中受到牵连的人不计其数。

赵高杀人太多,起初还怕大臣在入朝奏事时揭露他,就劝二世,皇帝应该保持一定的“神秘感”,这样才会让天下人觉得您圣明。并建议胡亥不要再坐在朝堂之上接见大臣,而是深居在宫中。赵高总在皇帝身边侍奉着,一切公务也全由他决定。这样,二世基本被架空。

赵高设计逼死李斯以后,他接替了丞相之位。这时候农民起义十分激烈,赵高认为天下已乱,时机成熟,就想篡位称帝。他怕大臣不服,就想设法试验一下,看朝中有多少人服从自己。于是赵高就牵来一头鹿进入皇宫。

秦二世说这是头鹿,赵高说是马,并提议听听大臣的说法。在这个“指鹿为马”的试验中,随声附和的,成了赵高收罗的对象;默默不语的和直言是鹿的人,后来都被赵高一一害死了。

通过这些手段,赵高逐步清除前进路上的障碍,并权倾朝野,篡位的野心逐步显现。

赵高逼死秦二世,欲当皇帝却未得逞,不得已改立扶苏之子子婴为王。

赵高先借指鹿为马清洗朝堂,好多忠贞的臣子都被赵高谋害,他只留下自己的党羽。

此时的秦王朝已经摇摇欲坠。秦二世三年的时候,各地农民起义军已风起云涌。在钜鹿之战中,秦军主力被项羽打败,精锐部队几乎损失殆尽。秦的一员大将章邯也带二十万大军投降了义军。六国的旧贵族见机纷纷自立为王。

刘邦带着数万兵马迂回逼近秦的都城咸阳,并派人暗中与赵高联系,希望赵高能做内应。赵高担心事情败露后,胡亥首先降罪于自己,于是与他的心腹商议,并指使人杀进宫中,逼胡亥自尽。此时,胡亥才24岁,做了三年皇帝后,就这样结束了自己荒唐又残暴的一生。

心腹向赵高报告了胡亥已死的消息,赵高匆匆赶到现场,摘下了胡亥身上的传国玉玺。赵高非常得意,认为称帝的时机已经成熟。他捧着玉玺来到大殿上,准备宣布登基。

但是文武百官都低头不语,无一附和,不约而同用沉默表示抗议。

赵高知道如果此时强登皇位,群臣不服,可能会让自己身首异处,只得改变主意。他心中谋划着先稳住朝臣,找个傀儡皇帝,再挟天子以令诸侯,从长计议。

于是,他急中生智,当场宣布拥戴扶苏的儿子子婴登基。群臣这才称丞相英明,秦王万岁。

子婴背水一战,设计“引蛇出洞”,指使手下杀死了赵高。

子婴是扶苏的儿子,十分仁义节俭。当初胡亥等人发动沙丘政变时,只决定赐死扶苏,并没有牵连扶苏的家人,所以子婴才得以幸免。

子婴是个有主见的人,他表面装着顺从赵高,一应事务都还像秦二世时一样,任由赵高摆布。但心中早已下了决心与赵高一较高下。 赵高让子婴在家斋戒五日,然后再到宗庙祭拜祖先,接受传国玉玺,登基称王。秦朝的政权统治又回到了战国时期,子婴成为秦王。

子婴想,赵高立为我王,是形势所迫,如果我听从他的安排,五日后去登基,肯定会身首异处。倒不如奋起抗争,或许还能趟出一条活路来。于是,子婴找来了他的两个儿子及心腹宦官韩谈,商量如何杀死赵高。计议已定,子婴就按计划实施了。

子婴按地里联络各位大臣和武将,在都城各处做下埋伏。五日后,赵高多次派人来请他上朝,他都不去。

赵高感到纳闷,怎么会有人连王位都不要呢?这也太反常了吗?这个子婴到底是怎么一回事?赵高问手下,手下说,子婴说他有病下不了床,要我们再等几天。

赵高不满地说,就是得了重病,也得等登基之后再死!于是亲自去找子婴。颐指气使的赵高来到子婴住的地方,说:“朝见宗庙有关国事,君王为什么不去?”子婴说自己有病不能前往。赵高气急败坏地说:“今天就是抬也要把你抬去!” 盛气凌人的赵高,俯身去卧榻准备强行拉人。

韩谈上前一步,借赵高俯身向下之机一剑刺向赵高。赵高毫无防备,一剑就被刺中要害。子婴的两个儿子也持剑刺向赵高。赵高顿时血流如柱,一命呜呼。

子婴下令诛灭赵高三族,把赵高人头悬挂在咸阳城内示众。此时天下百姓无不拍手称快!

赵高一生杀人如麻,指鹿为马,坏事干绝,最后也落得个身首异处的下场,真是大快人心!

一手遮天的赵高虽然死了,但是被他祸害的秦王朝已经千疮百孔、岌岌可危。子婴想力挽狂澜,已经回天无力。三个月后,刘邦率领的义军逼近咸阳城下,派人劝子婴投降。

子婴看大势已去,只好携妻儿,带上玉玺、兵符等物,来到刘邦军前投降。秦朝随即灭亡。无奈生逢末世的子婴也只不过当了四十六天的皇帝,成为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短的皇帝之一。

赵高本是一名普通的宦官,但是因为其善于钻营,别有用心地设计让昏庸的胡亥登上了皇位。赵高果然因为拥立有功,再加上他花言巧语迷惑秦二世,致使胡亥不理朝政,权力也被架空。当看到秦王朝岌岌可危时,赵高又背叛了秦二世,为窃国大计的实施逼死了胡亥。

本想夺下玉玺就可以当皇上,无奈群臣集体缄默以示反抗。赵高本想从长计议,先拥立子婴为王,但子婴并不想再重蹈二世的复辙,先下手为强,设计杀死了赵高,为秦王朝除掉了最大的祸害。

多行不义必自毙!岂看苍天饶过谁?


秋踏梧桐2018


赵高曾“导演”了沙丘政变,借“不忠不孝”的罪名枉杀公子扶苏,矫诏扶秦二世胡亥登上皇位,又亲自发动望夷宫政变,逼秦二世胡亥自杀。

那么能指鹿为马,在秦阿房宫为所欲为的赵高是怎么死的呢?

一、欲当皇帝不得,改立子婴,过于自信,欲挟天子以令群臣。

赵高先借指鹿为马清洗朝堂,只留下自己的党羽,后又逼秦二世胡亥自杀,夺了传国玉玺,直奔龙椅,想过一把皇帝的瘾。

无奈群臣跪地不起,低首不语,无一附和,不约而同用沉默表示抗议。

赵高知道如果此时强登皇位,群臣不服,可能会让自己身首异处,只得作罢。

心中谋划着先稳住朝臣,找个傀儡王,先挟天子以令诸侯,从长计议,将来势力更强再当皇帝也不迟。

于是找来公子子婴,立他为秦王,群臣这才称丞相英明,秦王万岁。

子婴是个有主见的人,他表面装着顺从赵高的样子,一应事务皆还像秦二世时一样,任由赵高摆布。但心中早已下了决心与赵高一较高下。

赵高要求子婴在家斋戒沐浴五天,选择黄道吉日,到宗庙祭拜祖先,然后接受传国玉玺,登基称王。

赵高仍一手遮天,把子婴视为傀儡,像“太上皇”般颐指气使,他自信满满,想让子婴做自己的影子,此时的子婴只得忍气吞声回到府上。

二、子婴不愿重蹈秦二世覆辙,做好埋伏欲杀赵高。

子婴回府后,眉头紧皱,现在内忧外患,项羽、刘邦已攻至霸上,章邯也已投降,赵高又不可信任,让自己做皇帝只是权宜之计。

做赵高的“木偶王”,重蹈秦二世覆辙,结局可想而知,只有死路一条,倒不如奋起抗争,或许还能趟出一条活路来。

于是找来两个儿子和府上宦官韩谈一起商议怎么摆脱目前的困境。

“对赵高这样残忍的人,他能在望夷宫杀害秦二世胡亥,也同意能在祭拜祖先时杀了子婴我。

当时赵高立为我王,是形势所迫,是害怕群臣诛杀他,如果我听从他的安排五日去登基,肯定会身首异处。

我还听说赵高已经与楚建立了盟友,要灭掉秦所有的宗亲,在关中称王。我们现在只有称病不去祭拜,让赵高亲自来请我,他来后你们就趁机杀死他。”

计谋已定,子婴便利用这五天的时间,在家里设下重重机关,做好了诛杀赵高的准备。

三、赵高自负轻敌,被子婴诛杀,死得比鸿毛还轻。

五天期到,子婴假托生了重病,无法去祭拜宗庙祖先。

然而赵高却认为子婴不听自己使唤,是蔑视自己的权威。他非要让子婴遵照他的意图按部就班进行大典。

看起来只是一次典礼,实际上,这是两个人权力与威严的抗衡。

于是,赵高自负地认为子婴不敢违抗他的意愿,便一次又一次派人去催促子婴前来祭拜祖先。

子婴却坚持以生病为由不去祭拜现场,赵高果然怒气冲冲大步冲到子婴家里。

一面大声斥责子婴::“朝见宗庙是国事,君王怎么能说不去就不去?今天就是抬也要把你抬去!”

子婴躲在房内,一声不吭,赵高盛气凌人,俯身去卧榻准备强行拉人,韩谈上前一步,借赵高俯身向下之机一剑刺向赵高。

赵高毫无防备,一刺即中要害部位,子婴的两个儿子也持剑补刺,赵高顿时鲜血淋漓,血流如柱,一命呜呼。

子婴下令诛灭赵高三族,把赵高人头悬挂在咸阳城内示众。此时天下百姓无不拍手称快!多行不义必自毙!

赵高一生杀人如麻,指鹿为马,坏事干绝,不留后路,自负轻敌,最后也落得个身首异处的下场,真是大快人心!


有书博物馆


赵高作为秦朝历史终结的关键人物之一,最终的下场也是不得善终,被扶苏的儿子子婴乱剑剁死的。

自秦始皇病死以后,赵高为了能够满足自己的欲望,觉得扶苏不好控制,就一手策划了秦朝政权变更的好戏。先是策反李斯让李斯跟他一起合谋赐死扶苏和蒙恬,然后更改诏书,让更容易控制的胡亥继承了皇位,开始了秦朝灭亡的序章。

李斯这个人呢,能够在秦始皇时期坐上丞相的位置,他的才华是能得到认可的。可是就是有些时候,这些人啊欲壑难填,控制不住自己的欲望,经受不住诱惑,结果也是不得善终。

在胡亥继位以后,朝中最有权势的两位大臣就是李斯和赵高了。赵高就是一个彻底的混球,而李斯虽然跟赵高合谋了篡位之事,但是他虽受到的文化教育知识让他还没有完全泯灭掉人性,在朝中一些政策上,一直和赵高对着干。最终赵高感受到了李斯的掣肘,就终把李斯给杀掉了。

除掉李斯之后,赵高的权利已经是最高的了,在朝中竟然干出了“指鹿为马”的事情,就是想通过这种手段来测试朝中还有哪些反对之言,需要统统除掉,这个时候的赵高就是把胡亥玩弄于股掌之中,而且篡位的心思也越来越重。

这个时候恰巧农民起义越来越严重,刘邦带着数万兵马进攻咸阳,到了咸阳就想怎么才能兵不刃血的拿下咸阳,于是就暗中跟赵高联络,并许诺好处。赵高这个时候可不想为秦朝的景来打算,只想着自己的未来。担心自己跟刘邦的密谋败露,就让手下把秦二世胡亥给逼死了。

这个时候赵高觉得皇帝都死了,自己有传国玉玺,朝中大臣又都跟自己是一条心的,于是就在上朝的时候做到了龙椅上,等着自己的心腹大臣们尊称自己“万岁”,但是事与愿违,大臣们根本就不承认赵高当皇帝。

赵高也知道如果大臣们都不同意,自己要是硬伤的话,估计离死就不远了,就想了一个缓冲之计。先让扶苏的的儿子子婴当上皇帝,自己好来个“挟天子以令诸侯”。

子婴毕竟是扶苏的儿子,继承了他爹的优良传统,很有主见,知道自己只要一登上皇位就是自己的死期。他也恨赵高杀死了自己的父亲,就想着能不能利用这件事杀掉赵高。

于是子婴就假装顺从赵高,让赵高宣布自己将要等皇位的事情。然后等马上要登基的那天,就称病不去,这可急坏了赵高,人怎么能这样呢,当皇帝都不着急。到时赵高着急啊,就跑到子婴府上去看到底是怎么一个情况。

到了子婴府上之后,在探望子婴的时候,子婴的心腹手下趁着赵高不注意,一下刺中赵高要害,然后子婴就和自己的两个儿子一拥而上,把赵高给砍死了。就这样吧祸害秦朝千疮百孔的一代奸臣赵高给弄死了,子婴登基之后灭了赵高三族,把赵高的头看下来挂在咸阳城示众。

赵高本身还是有一些才能的,再加上会献媚又聪明机灵,最终身处高位。由于心术不正,坐下了不可饶恕的罪过,最终被子婴杀死,落了一个夷三族的下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