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雲雷又創造了一個“奇蹟”,把他當成流量明星恐怕不太合適

沒辦法,張雲雷就是一個創造“奇蹟”的男人。

去過南京高鐵車站的朋友都知道,從二樓摔下去還能恢復健康,會是一件多麼神奇的事情。

說來輕鬆但實際上卻很神奇——作為一名相聲演員,嚴格意義上張雲雷第一次廣為人知,恐怕還真的是作為“空中跳傘無傘運動員”的身份。

張雲雷又創造了一個“奇蹟”,把他當成流量明星恐怕不太合適

當時德雲社最出圈的弟子還是“小嶽嶽”岳雲鵬,郭德綱壓根兒就沒想過:這群糙老爺們兒當中,有人還能走頂流偶像的路子。

此後的4年間,郭德綱“雲”字科的愛徒,從一個大眾“笑談”的人物,變成了“飯圈相聲”的開創者、引領者,當然,他身上還貼著熠熠生輝的跨界流行歌手的標籤,不得不說,這絕對是個奇蹟。

張雲雷又創造了一個“奇蹟”,把他當成流量明星恐怕不太合適

張雲雷開創了很多前無古人的事蹟。

比如讓滿場的90後粉絲自發帶熒光棒聽相聲,比如讓無數青年觀眾愛上了小曲兒和京劇——在弘揚傳統文化方面,張雲雷卻是有“拿手絕活”,這一點不容否認。

但是相比之下,最讓人吃驚的還是他涉獵流行音樂圈之後取得的成績。

日前,張雲雷的數字專輯(叫EP恐怕更為合適)《藍色天空》在QQ音樂的數字專輯銷量打破了150萬張,達到了“殿堂金鑽唱片等級”認證標準,他又創造了一個小小的奇蹟。

張雲雷又創造了一個“奇蹟”,把他當成流量明星恐怕不太合適

但是,很多專業歌手窮盡畢生之力都難以企及的銷量,張雲雷輕輕鬆鬆就達到了。

別忘了他是個相聲演員、玩票的歌手,4個月賣出150萬張,達到“殿堂金鑽唱片”的銷量標準,就問你吃驚不吃驚、意外不意外!

還有更誇張的呢!

2019TMEA音樂娛樂盛典,當初開啟“最受歡迎獎”投票通道之時。張雲雷把一眾主流歌手和非主流歌手都斃得滿地找牙。

張雲雷一度高居“內地最受歡迎歌手”的榜首,引起極大的轟動和爭議。

張雲雷又創造了一個“奇蹟”,把他當成流量明星恐怕不太合適

其實早在2019年《藍色天空》剛剛上線的時候,專輯就以相當迅猛的速度一次次刷新了大家的普遍認知。

1秒破10萬、1分鐘破30萬、11分鐘破50萬,這樣的粉絲購買力挑戰的是傳統音樂行業的購買規則。

張雲雷的《藍色天空》居然以140餘萬張的銷量,殺進了2019年華語專輯銷量排行榜的前十名。

要知道這個數字甚至超過了唱片黃金年代,“歌神”張學友1993年專輯《吻別》在臺灣的全部銷量。這樣的人氣和銷量,實在是有些誇張了。讓那些唱功紮實但不出圈的實力歌手情何以堪、又找誰說理去呢。

張雲雷又創造了一個“奇蹟”,把他當成流量明星恐怕不太合適

但是高處不勝寒的道理到哪兒都是一樣,張雲雷取得了多少的成績,就會對應的經歷多少的質疑。以跨界歌手的形式獲得了唱片銷售上的成功,從市場的角度來說這樣的突破是現象級的。

可是從音樂的角度來說,這樣的成功則顯得並不是那麼名正言順。

聽過張雲雷《藍色天空》這張專輯當中的3首歌曲過後,大多數路人聽眾的最大感受就是,沒什麼感受。甚至說,從音樂品鑑的角度來說,多多少少會讓人感到有些失望。

無論是編曲立意還是最終的作品呈現,都不帶有太多與曲藝演員自身功底相關的印記,更多的像是幾首正常的商業音樂流水線上的產品,只是最終由張雲雷的嗓子唱了出來而已。

張雲雷又創造了一個“奇蹟”,把他當成流量明星恐怕不太合適

豆瓣6.2的評分,算是勉強踩過了及格線,大家的口碑評論兩極分化也很嚴重,愛之者深、責之者切。

可這樣的現象是個案麼?當然不是。

就在前文提到的年度專輯銷量榜上,當真具備獨立音樂的文化屬性或是唱作人自身獨有特點的作品,並不是沒有,但鳳毛麟角。

當整個娛樂界都在逐漸偏重流量化的背景之下,華語音樂的各大榜單也不可避免地成為了粉圈的戰場。

所以張雲雷的《藍色天空》,本身立意就沒有考慮到張雲雷作為相聲演員的人設,只是想要他的那一把好嗓子。

沒辦法,他的聲線就是無數粉絲瘋狂愛上他的理由。

而那把嗓子,也差點毀了這個人的一生。

張雲雷又創造了一個“奇蹟”,把他當成流量明星恐怕不太合適

這是一個很多人都知道的故事了:從小在郭德綱身邊長大的張雲雷,自從被師傅發現了“柳活”(即相聲當中演唱其他曲種以表演的方式)的長處之後,就對他進行了頗具針對性的培養。

可是當孩子長到變聲期的時候,也面臨了老年間無數戲曲演員面臨的“倒倉”問題。

一度失去了動聽聲線的張雲雷離開了德雲社,在酒吧駐唱、打工掙錢養活自己,最終是郭德綱的太太王惠強行把他拉了回來,郭德綱也給了他一個重新開始的機會。

張雲雷又創造了一個“奇蹟”,把他當成流量明星恐怕不太合適

熟悉相聲的朋友應該都有這種感覺,張雲雷現在的表演風格足夠成熟了,但是相比於同樣是雲字科的幾位師弟,無論是前幾年最火的岳雲鵬還是清華畢業的欒雲平,張雲雷相聲表演過程當中的節奏把控還是相對差了一些。

這很好理解,正是因為當中離開的幾年時間,使得張雲雷的舞臺打磨相比於師弟們少了幾年的時間。

但也正是因為這樣坎坷的經歷,使得張雲雷如今的舞臺表演當中更加珍惜機會。

《探清水河》一炮而紅之後,張雲雷吸引了無數少女的追捧。“火箭式”的躥紅讓他在德雲社出盡了風頭。

張雲雷又創造了一個“奇蹟”,把他當成流量明星恐怕不太合適

也有德雲社的演員因為沒有處理好演出過程當中與觀眾的關係造成了禁演的處罰,這就是在爆紅之後沒有把控好心態所致的禍端,但是我們幾乎從沒有看到過張雲雷有在粉絲關係方面有什麼負面的新聞。

他從最深的深淵爬出來,自然知道現有的一切多麼來之不易。

他身上不是沒有負面新聞,因為之前在相聲包袱設計上的不妥,張雲雷被點名批評——事實上,回看當時被節選出來的相聲片段,張雲雷的包袱設計其實算得上是遵循前人方法論按照傳統相聲的包袱邏輯設計出來的,只是單獨摘出來看,就存在尺寸上的問題了。

這是個題外話,跟我們所說的話題本沒什麼關係。但對於張雲雷這個人的影響在於,這會讓作為當事人的雲字科師兄在此後的從藝生涯更為謹慎。

尺度的問題,是一個藝人最重要的從業標準。

張雲雷又創造了一個“奇蹟”,把他當成流量明星恐怕不太合適

張雲雷一步一步走到現在,最關鍵的一點是,因為一路走來的所有經歷與坎坷都是他人沒有經歷過的,所以現在的張雲雷也是獨一無二的。

他是一個不成熟的相聲演員、也是一個不成熟的歌手;他有自己賴以為生的手藝,也在不同的領域都有不同的短板;他有自己現象級的粉絲優勢,也有自己不可抹去的黑歷史。

生而為人,就註定會經歷喜憂參半,對於這樣一個有血有肉的性情中人來說尤其如此。

也正因為如此,作為曲藝界與娛樂界的看客,我們不得不接受的一個事實就是張雲雷當真是一個獨特的存在,以前沒有人是他的模板,在未來會不會有相似的偶像誕生也未可知。

但是在他已經獲得的這一切基礎上,無論是曲藝的沉澱還是流行音樂方面的嘗試,他的前行並沒有帶來什麼對於行業的影響。

張雲雷又創造了一個“奇蹟”,把他當成流量明星恐怕不太合適

與之相反,作為一個獨一無二的偶像,他在自己所涉足的領域都豐富著一個正面的人設。

沒有人能夠逆轉潮流。

無論是相聲蓬勃發展的潮流,還是流行音樂被飯圈文化引導的滾滾洪流,張雲雷都只是其中的一葉扁舟。在潮流當中做一葉行得端坐得正的扁舟,應該說就是一名曲藝演員對於文化市場能夠做出的貢獻。

話題聊到這兒,我相信會有不少人抱有這樣的疑問:把張雲雷描述的像是一位引領流行文化的使者一樣,他行麼?

其實我們可以設想一下,在傳統文化普及工作如此滯後的現在,倘若在未來真的有一首歌,通過流行的方式讓幾萬、幾十萬、幾百萬年輕人接觸到、愛上傳統文化,怎麼想都不會是件壞事,你說對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