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朝后明朝前这个期间,中国比其他国家强大的原因有哪些?

第N视角


我的天呀,这么大的一个问题,好难回答。

我们从时间上来看,秦朝灭亡是在公元前207年,明朝建立是在公元1368年,中间有1575年的跨度,这在人类文明史上也算是很长的一个跨度了。在这么长的一个跨度内,中国真的就一直比其他国家强大吗?其实不是的,比如最直接的,汉初,大汉王朝就被北边的匈奴人打得受不了,只好用和亲的方式来苟且。只不过汉朝经过长达6,70年的隐忍,终于变得强大了。于是通过一波又一波的不断的攻击,直到东汉章帝时,才在窦宪的攻击之下,彻底解决了匈奴问题。所以说,在长时间的跨度上要说一个国家比其他国家强大,很难的。但是既然问到这个问题了,咱还是稍微回答一下吧。

我们就挑中国比较强大的时候说,那些乱世就尽量略过。比如五胡乱华、五代十国等等时期。

先来说第一个强大的政权:汉帝国。汉帝国跟同时期的罗马帝国相比,还真不好说是谁强大。两者面积相差不是很大,罗马帝国是500多万平方公里,汉帝国是600万左右平方公里。人口上来比较,罗马帝国是6500万左右,汉帝国是6300万左右,也差不多,所以能说中国比其他国家强大吗?不能这么说的。

而从东汉灭亡到隋再次统一的这300多年的时间里,中原王朝并不强大,甚至说有点弱小。而在同一时期,中亚的萨珊波斯帝国却非常强大。

再来说汉帝国之后的一个强大的统一的中原王朝:唐帝国。同样的,和唐帝国同一时期存在的还有一个阿拉伯帝国。两者又是差不多的体量的存在。比如唐帝国最大的时候,控制的面积有1200多万平方公里,而阿拉伯帝国则是1300多万平方公里。人口,唐帝国人口最多的时候是8050万左右,阿拉伯帝国人口最多的时候是4000多万。这个要考虑到阿拉伯帝国所占的地方,有很多都是沙漠,没法住人,所以人口相对要少一点。不过唐帝国和阿拉伯帝国唯一一次直接的军事交锋是公元751年的怛罗斯之战。当时,阿军出动了约15万人,唐军也出动了2万唐军和1万葛逻禄军队,双方展开激战。本来2万唐军在对15万阿军的战斗中,并不处于下风,但由于葛逻禄军队临阵倒戈,最终阿军取得了胜利。所以从这里可以看出来,当时唐军的战斗力还是很强悍的,如果双方真的是要进行灭国之战的话,很有可能唐军是能够赢得战争的。但是历史没有假设,怛罗斯之战后,唐帝国陷入了安史之乱的内乱之中,无力再向西域进取,而同时阿拉伯帝国内部也是矛盾重重,同样无力向东进发,所以经此一战之后,双方就再也没有接触了。如果一定要说唐帝国要比阿拉伯帝国强大的原因的话,那可能就是当时唐帝国开明的政治,已经比较先进的经济政策及军事策略导致的吧。

唐帝国之后,两宋时期,其实中国并不比其他国家强大。比如北宋就打不过北边的辽,连西北边的西夏也打不过,继辽而起的金更是直接把北宋给灭亡了。所以,唉,不说了。南宋后期,蒙古高原上的蒙古人开始统一起来,四处征战了。虽然南宋军民在钓鱼城打退了蒙古人南征的步伐,改变了一下世界的进程,但是终究敌不过卷土重来的蒙古大军,落得个崖山之后。

最后说一下蒙元帝国。蒙元帝国初期之所以能够四处征伐,向西几乎囊括了整个欧洲,就是因为当时欧洲尚处于黑暗的中世纪,愚昧与落后笼罩在整个大陆上,而蒙古人在完成对中亚,东亚的征服之后,吸取了当地的最先进的技术(注意,这里说的是技术,而不是文化,因为蒙古人自始至终都没有把被征服地区的先进文化变成自己的文化),于是一路平推,自然是高歌猛进了。这时候说它比其他国家强大的原因,主要就是军事组织能力和军事技术吧,其他还真没什么好说的。

以上。


老庄说故事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嬴政灭六国建立大一统的秦帝国,标志着中国进入封建社会的新纪元,比欧洲国家进入封建社会早了一千余年,从那时候起一直到公元1840年鸦片战争之前,中国一直是世界强国,犹如巨龙矗立在世界的东方,中国强大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有一个大一统的中央王朝。

也许有人觉得大一统的国家没什么了不起,但是要知道中国的体量非常大,现在的中国与整个欧洲相差无几,而历史上的中国面积也不算小,其中唐、元、清等朝代的领土都不小于欧洲。

其实用进入“封建社会”来形容当时的秦帝国是不太妥当的,应该称之为皇权社会比较妥当。

因为封建是分封建国的意思,秦之前的周朝正是如此操作的,而秦国恰恰是摒弃了分封建国的制度,改成中央集权的大一统国家,后世的国家的政治制度虽然有所不同,但是大体上还是保持着中央集权,就是分封也没有像西欧国家那样彻底。

西欧的分封制度与春秋时期的政治制度基本相同,国王是大领主,他将土地分封给下面的公爵,公国的公爵将土地再分给侯爵,依此类推,最小的领主就是骑士。

春秋战国时期的纷争让秦国人看到了机会,秦国地处西陲,交通不便,货物从东方的齐国运到秦国价格要翻上许多倍,秦国的普通百姓的日子过的非常辛苦。

在这个时候,商鞅的变法给秦国人带来了希望,因为他不重出身,只重军功,通过不断的征战,让底层的秦国人看到上升通道,而且消耗掉一部分的社会不安定因素,所以这个时期的秦国是非常厉害的,通过六代君王的努力,以一国之力在九年的时间内统一天下。

秦始皇死后,继位的二世皇帝胡亥得位不正且能力平庸,天下纷纷反叛,最后只比秦始皇小三岁的汉高祖刘邦笑到了最后,刘邦开始建国时使用的是郡国并行制,并且那些国主都是异姓王,但是刘邦很快就发现了这会是帝国的不稳定因素,于是刘邦亲自扫除了异姓王,重新封刘姓子弟为王,但是还是实行的郡国并行制。

到了景帝时期就觉得这个制度不好,地方诸侯的权力太大,能够自己征税、煮盐、征兵、铸钱,简直就是个独立的王国,这样不利于国家的发展,于是景帝尝试着削藩,结果引起了诸王反叛的“七王之乱”,后来虽然平定了下去,不过皇帝再也不敢胡乱撤藩了,最后还是武帝时期用主父偃的阳谋“推恩令”,这才将诸侯王的势力削弱,而后发展起来充实的国力也才能支撑汉武大帝的北击匈奴。

在中国的地形条件下,威胁多是来自北方的游牧民族,建立大一统王朝元和清的都是北方民族,这就很能说明问题。

于是在强盛的中央政权下,修筑北方防线是当务之急,大一统的政权的最大好处,就是可以有足够的人力物力来修筑北方防线,基本上历代的长城都是西到临洮东到辽东附近,也就是秦长城的左右,因为这样北方防线才能够形成一个整体。

同样的问题在欧洲不好解决,因为中国历来的边患在北方,所以修筑北方防线就可以,明朝时期虽然有东南沿海倭寇之乱,其实大部分倭寇还是中国人,而且明朝的航海技术也不差,清朝时期还渡海收复了台湾。

欧洲地区无险可守,欧洲三面环海,北方的北欧海盗能够沿着海岸线一直打到西欧,而南面的迦太基人早在希腊时期就与欧洲人作战,包括后来的阿伯人都打过了直布罗陀海峡,而东面更是被中国赶跑的游牧民族吊打。

所以欧洲的东南西北四方都是破绽,根本没有办法修筑防线,只能各自为战,这也是欧洲古堡特别多的原因,那就是一个个的军事要塞,在这种情况下他们也只能各自为战,而为了养兵,地方领主就不得不对过境的商队征收重税,商队纳了重税之后又不得不提高价格,整个一个恶性循环。

历代帝王皆以立国疆域达到秦汉时期的版图为已任,而儒家优秀的知识分子也为治理国家提供了大量的官僚阶层,使得地方治理不是那么初放,而且与整个国家的经济政策相配合,在大一统的条件下,充分的物产流通带来大量效益。

比如沟通南北的京杭大运河,虽然在修建之初堪称劳民伤财,但是明清两代的京城漕运全部依赖此运河,并且沿岸有无数百姓以此为生,而这在欧洲地区是不可能的,多瑙河号称是流经国家最多的河流,其经济效应远远比不上当时的京杭大运河,没别的原因,就是过路费太贵了。

再一个就是中国人的勤劳品质以及擅长种地的本领,据说某游戏里设定中国人种地天赋都比其他种族高一个点,因为中国历史上大部分时间都处在食物紧缺的时期,所以中国人在哪都能种地,什么东西都要想办法吃一吃,在中国人眼里,东西只有两种,能吃的和能用的,其中能吃的又分为可以直接吃的和需要加工才能吃的,再不然就是当药材的。

在封建时代,硬通货其实只有粮食,所谓无农不稳无商不富,虽然富国强兵要靠工业,但是工业的基础是农业,因为农业方面中国一直领先其它国家,中国的农具一直都是世界最行进的,这也是封建时代中国厉害的一个主要原因,你像二百万人的唐长安城,一百五十万人的宋汴梁城,这在欧洲是不可想象的,因为他们的土地根本养活不了那么多人,而人也是生产力最重要的一个部分。

欧洲最后能够崛起要感谢大航海时代的来临,因为奥斯曼帝国的经济封锁,欧洲人不得不开始从海上发展,最后他们发现了美洲,攫取了大量的白银,为后来英国的资本主义萌芽提供了货币储备,工业革命之后欧洲各国的经济才一跃超过清王朝。


飞凡看历史


秦朝后明朝前这个期间,中国比其它国家强大,关于其中的原因,我来为大家解答


尽管我们说古代的政治制度存在一定的弊端,但也不能忽视其为后来人带来的经验和教训

对历史感兴趣的朋友应该都知道,在历史书籍当中有一本名叫《资治通鉴》的书,这本书之所以会出现,得益于古代中国的史官制度,那么这本书到底是如何发挥作用的呢?

《资治通鉴》这本书记载了中国古代1300多年的历史史实,对于后人而言,有了前人的经验和教训,那么在处理某些事情的时候,就可以有一定的参考标准,进而可以更好地来优化自己的想法甚至改变一些决定


我们来举个例子:元朝和清朝都是外族统治汉人,然而元朝持续100年,清朝持续268年,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有很多,但其中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当时清朝汲取了历史上外族入主中原时候的错误教训,从而让自己躲过了这个坑

我们再来看当时的草原帝国,他们无法通过历史来了解上古,这个时候他们只能是一边摸索一边前进,那到了鼎盛的时候,他们不知道曾经的教训是什么,所以在兴盛了之后便开始肆意挥霍,强大的时候强大,可一旦衰落下来,便很容易被吞并,自然不可能保持长久的兴盛了


神权和王权之下的正确意识

在中国的传统思想总,中国人认为人定胜天,也就是说我不依靠神,而是要依靠自己的力量来自力更生


那我们再来看其它国家,在当时那个时间段,国外对于神权特别的在意,他们觉得神权是高于王权的,所以只要君主下了一个决定,不讨论决定的正误,但是一旦有人反对,他们便会说这是神的指令,你不能违背

当然这个时候可能会有人说,古代中国也是迷信的,确实,我们不否认存在这种迷信的行为,但是我们想想,皇帝把自己叫做天子,天选之子,上天看中了我,选我当皇帝,那就是指令要听我的,王权高于神权,是由人来做决定,并不是神来做决定


选官制度的差异

无论是古代中国对于血缘关系的重视,还是欧洲王室对于血缘关系的看中,归根结底都是在讲社会阶层

但是比起国外社会阶层的固化,出生在什么样的家庭就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你未来的出路,当时的中国早就已经打破了血统论,科举制度的出现让每一个人都有机会踏上更好的道路


自由程度

可能在这里提及“自由”有点突兀,但是就当时那段时间而言,中国百姓同其它国家百姓相比而言,更要自由一些


就拿宋朝来说,当时宋朝发展的很好,没有宵禁,还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不夜城,百姓的行动很自由,反之我们看其它国家的百姓,王权管着他们,神权也约束着他们,双重的约束让他们不是那么自由


木瓜想讲历史


该时期强大的原因在于:

①人口和地域,这个时期属于冷兵器时代,人口和地域是影响一个国家战斗力的重要因素,而中国作为传统的农业国家,人口一直是超负荷的,这也是所有农业社会普遍具有的特点,再加上中国国土面积广,相对于周围一些小国家,中国是一个庞然大物,是他们无可比拟的,可能也就俄罗斯可以跟中国比划两下了,其他周围的国家都俯首称臣。

②文化,中国的历史久远,文化相对高级,社会治理和人文治理相对完善,这就使中国便于管理,人民容易安居乐业,百事待兴。中国很容易就能形成盛世,很自然就成为当时的超级大国。

③经济,中国当时的经济属于内生性的,物产丰富,国内市场大,自己就能运转起来,并且运行的很好,这也是我们自给自足的经济模式为何可以延续几千年的重要原因。有了经济实力,国家有钱了,就不怕打仗,而且能长期维持战争,这是一些小国家无法企及的。唯一能做的就是臣服、臣服、臣服。所以周边国家多以进贡来表示臣服,成为中国的藩属国。





先秦说书将


这个时期的汉文化,很强大。正所谓天下大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外族人虽然有短暂的统治中原的时期。但随后不久就被强大的中原文化所同化 成为中华文明的一部分。所以说中华文明有着强大的生命力和延续性。能保证中国持续的繁荣和发展。



江郎财进


中央集权制的实行,有利于维系大一统王朝的统治,国家实力的增强。


知识百货君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世界强国,但是题主所说比其他国家强大,那就两说了。即使强如秦汉隋唐元明清中国也不一直是是世界的number1。


不如一醉1982


中原人民为了抗击北方异族入寇就像滚雪球一样纷纷地蚁聚起来组建成一个个君主立族制的超级的巨无霸国家,一个比一个更强大。这种人类集团是随着民族融合而逐渐消解的,就像泥普萨遇洪水一样。


胡八二1982


可能是全世界的所有国家都处于冷兵器时代里,中国人口比较多,地理位置好,列强的航海技术还没完善,工业革命也还没进行,中国理所当然傲立全球!


今年冬天好冷


人多,农业,商业发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