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语:“英雄脚臭,好汉屁多”,老祖宗为何这么讲?

历史诗人


古人有一种说法:“英雄脚臭,好汉屁多。”

这句话听起来让我们不太容易接受。在我们眼里,英雄好汉都是用来崇拜的。既然是用来崇拜的,自然是比较完美的,是“一匹马踏破铁甲连环,一杆枪杀败天下好汉”的人。怎么会有什么“脚臭”“屁多”这样的毛病呢?有这样的毛病,还叫“英雄”,还叫“好汉”吗?

其实,这句话虽然说起来不太舒服,让人感觉不太好听。但是不得不说,这句话是一句大实话。“英雄脚臭,好汉屁多”是真实存在的。为什么这么说呢?

在古代,一个人能成为英雄好汉,最重要的标志,就是他们的力气更好,速度更快,身体更强。奥林匹克运动会,还因此把这个总结为“更高、更快、更强”。我们知道,其实每个人的身体机能都是差不多的。只要运动,就需要消耗身上的能量,这也是能量守恒定律决定的。

也就是说,英雄好汉之所以是英雄好汉,是因为他们吃得比别人多。而且所吃的食物中,产生高热量的食物比别人多。

当年廉颇跑到魏国去后,赵王感到国内人才凋零,想重新任用他,于是派使者去了解情况。廉颇听说赵国使者来了,很高兴,煮了一斗米的饭来吃了,又提着刀上马去耍了几下。

但是,赵国另一个大臣郭开不愿意廉颇回来,于是就贿赂使者,让他在赵王面前说廉颇的不是。使者得到贿赂,自然要帮郭开说话。但是,却也不能瞎说,毕竟大家都看见了。该怎么办呢?想了半天,最终有了主意。回去后,他对赵王说,廉颇确实不错,还很能吃,不过“然与臣坐,顷之三遗矢矣”。赵王听了,觉得廉颇身体不行,就没再用他。

(廉颇剧照)

估计很可能是廉颇当时打了很多屁,而使者用拉屎来混淆。

不过,从这里我们也可以看出,廉颇为了证明自己有能力,他的办法就是吃,吃得多。

能吃确实是英雄的标志。在鸿门宴上,樊哙害怕项羽杀掉刘邦,冲了进去,怒发冲冠质问项羽。项羽当时给了樊哙一个生的猪肘子,樊哙用刀把它切碎,咬来吞下去。项羽当时对樊哙非常欣赏,认为他是壮士,也就是好汉。由此可见,项羽判断人的标准,就是他能不能吃。显然,这个标准也是古人的普遍标准。

《水浒传》里面的那些好汉们,动不动就来几斤熟牛肉。这也说明,能吃是一个好汉的标志之一。

能吃,肯定屁多。毕竟我们的肠胃功能都是差不多的。食物吃得多,在肠内产生的气体肯定多,所以说屁多。

至于“脚臭”,这个很好理解。英雄好汉自然需要大量运动,无论是平常的练习,还是“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时候,运动量都是很大的。跑的路都是很多的。再说了,英雄好汉都是四海为家,到处行侠仗义,他那双裹脚布,不可能随时脱下来洗干净。脚臭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樊哙剧照)

不过,虽然说“英雄脚臭,好汉屁多”是现实生活中真实存在的。但是古人说这句话,其实并不是为了表达真实情况,而是想说另一件事。什么事呢?

文章开头的时候,我们说了,在我们的心目中,英雄好汉都是很完美的。但其实,这是一个极大的误解。英雄好汉恰恰是不完美的。也正是因为英雄好汉不完美,身上有很大的缺陷,所以他们才被称为英雄好汉。

比如前面说到的廉颇,他存在的最大问题,就是人际关系处得不好,又很骄傲。早年遇到蔺相如,能够容忍他。后来再也没有蔺相如这样的人,因此他的缺点就凸显出来了。而他也因此数次被撤换。最终,虽然他自己想要有所作为的时候,由于他自身的弱点,上天已经不给他机会了。

而《水浒传》里面的英雄好汉,他们义气冲天,但是身上的弱点更多,毛病更大。也正因为他们身上有弱点有毛病,所以他们才成为文学形象,显得很可爱。

这里的“脚臭”和“屁多”,想要表达的,就是英雄人物身上的短处。

当然了,这里还想表达一种“人才观”。就是说,很多有大才的人,他们本身是有很多短处的。我们在用人的时候,要正视他们这种短处,要容忍他们这种短处,这样才能选到有真才实学的人。


张生全精彩历史


古代俗语:“英雄脚臭,好汉屁多”,老祖宗怎么和脚气干上了?

俗语是生活的智慧。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也是经常能听到的,它代表了中国古代人民的生活智慧,是浓缩的精华。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有很多俗语,放到现代社会,多多少少会有些不适用。但其内涵的道理,是不会过期的。在我们的文化体系上,俗语如同数学中的“乘法口诀”一样,为我们日后的学习奠定了基础。现在,学习俗语的人不多了,但也没听说过哪个成年人再回到小学,背诵乘法口诀啊。俗语的魅力是无穷的。比如,这句“英雄脚臭,好汉屁多”,这是什么意思呢,老祖宗怎么和脚气干上了?

其实,这里的“脚臭”“屁多”,并不是单纯的字面意思,而是蕴含了一定的道理的。我们常说英雄好汉,其实,二者是有一定区别的。好汉更加个人主义一些。其中,关于历史上的英雄,我们想到的,无非是刘关张三兄弟,以及武侠小说中的人物了,杨过、乔峰等人;关于好汉,我们脑海中对应的就是梁山好汉了,武松、鲁智深等人。那老祖宗为何说英雄“脚臭”,好汉“屁多”呢?

首先来看一下第一句,“英雄脚臭”,英雄的脚为什么是臭的呢?原来,这主要和英雄的生活习性有关系。古代的交通没现在发达,基本上全靠人力。所以,古代的英雄们想要行侠仗义,就要四处漂泊,以寻找行侠仗义的机会。走多了,脚自然会出汗,出现脚臭的毛病。况且脚臭,还是一个人身体健康的重要体现。古代的英雄们,自然有一副好身体了,所以,脚臭在所难免。

古代人,总结这句俗语的用意,也并非是嘲笑古代的英雄们,为了行侠仗义,而行侠仗义。而对古代的英雄们,为了帮助别人,四处奔波的赞美和肯定。到了现代,这句俗语,仍具有教育意义。比如,现在有很多人想做好事,但怕身边人嘲笑,“别人都不做,就你是老好人啊?”正所谓,抓不着狐狸,惹一身骚。其实,做好事也是应给被鼓励和认可的,“英雄脚臭”的精神,更应该被鼓舞!

当然,脚臭该去除,还得去除,个人卫生也是应该讲究的。下半句俗语,“好汉屁多”,这是什么意思呢?在我们的印象中,好汉,直接是指梁山上的好汉们了。特别是武松和鲁智深二人。这两位无论是战斗力,还是酒量,都是首屈一指的。特别是武松,喝醉了还能上景阳冈上打老虎。似乎,好汉都喜欢大口喝酒,大口吃肉,这样才显得豪爽。

但人的身体,毕竟不是石头做的,哪能天天喝大酒吃大肉啊?虽然一直到20世界60年代的时候,有氧运动之父肯尼斯·库珀,才掀起全球的健康革命。但中国古代的好汉们,吃多了油腻的食物,自己的胃也是受不了的啊!油腻、辛辣的食物,很容易导致胃部的消化功能退步,这也是屁多的原因。现代人虽然很少以“好汉”自居了,但身材上、饮食上,大多都是和好汉们差不多的。

如此看来,古代俗语:“英雄脚臭,好汉屁多”,不是老祖宗怎么和脚气干上了,而是老祖宗有先见之明啊。其实,每一句流传下来的俗语,都是中国民族的文化瑰宝。不管过了多少年,它都是具有现代意义的。希望有更多的人,用自己的语言,解释和理解这句俗语,“英雄脚臭,好汉屁多”。欢迎大家留言、评论。


历史诗人


古人的能流传下来的俗话,就必有其道理!英雄好汉,我辈偶像,只恨生不逢时,不能快意恩仇,文人心也有豪情梦!



古时候,交通工具的不发达,英雄好汉们行走江湖,不外乎步行和骑马两种方式。别说还有坐马车、坐轿子这些方式,英雄好汉们是在行侠仗义的路上,可不是在外出游玩!

同时,路走多了,脚自然就臭了!大口肉大口酒吃多喝快了,屁自然也就多了!人的生理机能就是这样,而事情就是这么个事情,道理就不仅仅是这么表面化了!

老祖宗们这么讲,必有其深层次含义,概括就是就是凡事不应该求全责备,人无完人!

英雄脚臭,好汉屁多,不可否认英雄好汉就是有这么些毛病!但是,在成长过程中有谁能毫无瑕疵的度过一生呢!行走江湖,奋斗搏杀,这是英雄好汉们潇洒迷人的一面,也是粗鄙俗陋的一面。没有真正高大上的人,也没有精致完美的形象,"高富帅"或者"白富美",离现实生活都很远。



引申一下,我们在视频app里经常会看到清一色的美女,可当我们走在街上,能遇到几个美女呢?有的话,也只是少数!为什么呢?这是因为网络上的美女是滤镜后的产物,是网络让我们看到的成果!

同理,明星们在追星族心中宛若天神仙女,待走进其生活中,才发现也不过如此,一样要吃喝拉撒睡,只是人设在作祟!



借用网络上很流行的一句话“当我知道我的女神也要拉臭臭,我哭了”!那当我们得知英雄好汉们脚臭屁多的时候,又该如何呢?

答案不言而喻,无论贫穷富贵,高胖矮挫,或者身份高低,谁也逃脱不了人类的生理机能!同时,再好的人设也有其致命点!做人真实点,脚臭屁多的英雄好汉们才是我们心中的英雄好汉!(有点绕口了)


瀚海说史


英雄脚臭,说的是古人

因为英雄走四方,但是古人没有便利的交通工具,并且作为英雄并非都像小说里面写的一掷千金。古代的大侠路见不平拔刀相助,但他们身上并不富裕,遇到困难的人还要出钱相助,所以英雄也是囊中羞涩。

没钱就没法骑马坐车,没马没车就要走路,走的路远了脚就会臭。而练武之人血气方刚经常出汗,古代的鞋子大都是用麻布做成,汗水、污垢粘在鞋子上更是臭气冲天。

走四方的英雄大都不会很讲究,穷苦人家更是一双鞋穿几年,你叫他们两三天洗鞋子几乎不可能。

时间久了,脚臭就成常态了,《水浒传》里108好汉都是身上背个包到处走的人,即便最后有个梁山落脚,但让这些人有日常洗脚的习惯更是不可能的事情。

所以,英雄脚臭是因为这些原因,当然现在社会市民的卫生观念普及比较好,如果还有人懒惰不洗脚自称英雄,那可是招人讨厌的。

好汉屁多,身体原因

如果说现代人屁多,那么可能要去问问医生什么情况。而在古代,那些好汉都是直性子,大口吃肉大碗喝酒,跟饿死鬼投胎一样。

印象最深的就是鲁智深和李逵了,好汉都是练武之人,日常消耗比平常人多,所以他们无肉不欢,没有肉吃下去满足不了身体需求。但这样大口吃肉会导致肠胃消化问题,就形成他们的屁比较多情况。

上面说了,好汉都是直性子,爽快的人没有那么繁文缛节,想放屁就敞开了放,甚至他们还会特意比较谁放的屁最响来博众人一乐,然后大家嘻嘻哈哈就过了,男人的快乐就是这么简单。

毛主席曾经说过:

“屁乃人之气也,五谷杂粮之气也,放屁者洋洋得意,闻屁者垂头丧气。”

这句话也说明了放屁是人的生理本能,只是有的人斯文会压低声音,也有直爽的人并不顾忌这些问题。

当然,在如今文明社会,一般人不会那么大声放屁,这是一个人的教养和礼貌问题,如果大家在一起喝茶聊天,突然有人大声放屁,估计立马就会散场,这个人也会遭人鄙视。


大国布衣


汉语文化博大精深,这是颇具道理的。不过,有些谚语如果单从字面上强行解释,就容易闹笑话了。现实中,英雄的脚未必都臭,好汉也不见得就爱放屁。那么,古人又为何留下了这样一句谚语呢?

英雄脚臭,好汉屁多。这种互文式的谚语,往往讲的都是类似的道理,或者是截然相反的意思,以形成鲜明的对比。在这句谚语中,显然是采用了前一种表达方式。

事无绝对,但一些从字面上强行解释的回答,也是有一定道理的。

如果要从字面上解释,那势必要找出英雄脚臭和好汉屁多的原因。这样一来,就自然要陷入“强行解释”的泥淖了。

英雄,多半是习武之人,还经常行走江湖,自然很容易出汗,导致脚臭;好汉,强壮而粗野,吃起东西来更是大快朵颐,难免会影响肠道,自然屁多。

诸如这样的解释,想来倒也挺有道理,但如果仅仅停留在这一层面,便有些太肤浅了。况且,正如前文所讲的,英雄也不见得就脚臭,好汉也不一定就爱放屁。

其实,古人留下的这句谚语,是一种调侃,也隐喻着人无完人的意思。

英雄脚臭,好汉屁多。这句谚语现在已经很少再用了,因为臭脚和多屁非但不雅,也与现代的卫生环境不太相符了。不过,过去这句谚语还是蛮常用的。

通常来讲,这句谚语既可以形容自己,也可以用在对方身上,其既有调侃之意,也有化解尴尬的作用。

比如,对于一个幽默感强的人,在脱鞋或放屁时,为了化解尴尬,常常会用“英雄脚臭,好汉屁多”来开脱。同样的道理,在对方出现这种尴尬局面时,旁人也可以将这句谚语用在他身上,以幽默的方式化解对方的尴尬。

所以说,英雄脚臭,好汉屁多,从逻辑上是具有一定道理的,但更重要的隐喻,是指人无完人,不能求全责备,太过拘泥于细节也是没什么必要的。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即便古人强调有些细枝末节不必太过在意,但在现实生活中,还是得需要自我克制,注意自己的言行。比如,若是在公共场合脱鞋抠脚,显然是一种不文明的做法。


史海烂柯人


这句俗语出自山东民间,如果单从字面意思上来看,多少有点粗俗,但是,有很多话不能单纯从字面意思来解释,更多的都有深层上的含义。

首先英雄脚臭,自然有两层含义,第一层就是字面上的意思,英雄大多有一双臭脚,这是因为在山东人看来,英雄就应该是像武松那样的好汉,长得人高马大,膀大腰圆,浑身充满了阳刚英武之气,让人一看就感觉这个人是个猛男。而这样的人一般都是不拘小节的大汉, 他们常年在外行走,自然不会太在意个人卫生,脚臭是不可避免的。

英雄脚臭还有更深的一层意思,就是说所谓“英雄”自然是专管人间不平事的仗义之辈,就像武松和鲁智深那样,管的事多了自然也就会招人记恨,“脚臭”意思就是说什么事儿你都来插一腿,哪哪儿都有你,脚可真臭啊。

那么“好汉屁多”自然也是有深浅两层意思。表面上的意思是说好汉多放屁,很多人不明所以,“好汉”不也是和我们一样的人吗?为什么好汉就屁多呢?

我们以鲁智深为例(虽然是小说里面虚构的人物,但鲁智深最符合山东人眼里的英雄好汉形象),在电视剧里我们可以看到鲁智深吃饭的时候从来都是大口吃肉大口喝酒,就没有细嚼慢咽的时候,这样子吃饭,自然不会把食物嚼的细细的,这些没有充分研磨的食物在胃里再次进行消化,就会产生一些气体,而且好汉在吃饭的时候也会吸引不少的空气,所以,像鲁智深这样的好汉放屁是很正常的。

那么,好汉屁多的深层意思是什么呢?我们还以鲁智深为例,鲁智深是因为管了金翠莲的闲事三拳打死镇关西才吃了官司,后来大闹五台山才被智真长老打发去了大相国寺,再去大相国寺的途中还火烧了瓦罐寺,杀了崔道成和邱小乙两个强盗,到了大相国寺之后又因为管了林冲的事,大相国寺也待不下去了,这才亡命天涯,在刘员外家借宿又恰好好碰上小霸王周通抢亲,以鲁智深的性格自然不会袖手旁观。所以像鲁智深这样的英雄好汉大多是路见不平一声吼之辈,管的事多了,自然就会被人家说闲话,所以有些人就把管的事多称作放屁多,也就有了“好汉屁多”这句俗语。

“英雄脚臭,好汉屁多”这句俗语还有一层解释,就是说英雄好汉也是普通人,不是无瑕疵的天神,也有脚臭,也会放屁,看待英雄好汉我们不能仅仅看见其闪光点也要看到其身上平凡之处。老祖宗的话可谓是一语多关啊!


海佑讲史


【精选回答】来自优质账号→野史日记


据我了解,老祖宗或者前辈总结的俗语,都是有一定经验的话,里面都蕴藏着很深的道理,让我们后人可以借鉴。

所谓“英雄脚臭,好汉屁多”,这样的俗语有的朋友不了解,今天我正好给大家解释一下。

其实所谓俗语,也就是说通过通俗易通的话来说明深奥的道理,这正是深入浅出的方式,让更多的百姓都能看明白。

“英雄脚臭”,为何会有如此的说法呢?其实道理也很简单,所谓英雄,多为孤身一人,没有家室,因为这样的人最是无牵无挂,敢做大事,不拘小节。

英雄者,多四海为家,交友广泛,喜欢遨游天地,一人、一剑、一坛酒、一匹马。英雄时刻都保持警惕,在乱世称雄,时刻都要小心有敌人出现,所以英雄一般都是马背上讨饭吃,睡觉也很少像我们一样,脱了衣服安稳睡觉,一般都不脱鞋子。

白天纵马驰骋,晚上再不脱鞋子,加上古代洗澡十分困难,所以这脚的味道一定是不好闻的,不要说英雄脚臭,其实英雄衣服也很少脱掉,英雄哪哪都臭。

“好汉屁多”又是咋回事呢?

所谓的好汉,和英雄其实差不多是一类人,只不过换了个说法。好汉是什么形象,膀大腰圆,气势汹汹,走路“六亲不认”,说话“骂骂咧咧”。

到了饭店,好汉永远是大喊一句:“来二斤牛肉,再打一坛好酒。”你看他吃的这个玩意儿,牛肉配酒,那能好消化嘛,古代牛肉肯定是很咸的,一是没有冰箱,二是不咸的话怎么下酒呢?

好汉总吃牛肉喝酒,还吃很多盐,消化道肯定不好,既然消化不好,那自然会经常放屁了。这也就是好汉屁多的来源了。

当然了,也有个朋友对我说,这个好汉屁多有另一个解释,就是好汉一般都爱管闲事,不管看到谁挨欺负了,好汉都爱插几句,得罪个把的流氓地痞富二代,那是分分钟的事情,说“好汉屁多”,更是说好汉的嘴都欠儿。

如果你有幸穿越到了古代,看到谁的脚臭、或者谁的屁多,千万不要多嘴,那不是英雄就是好汉,可不要无形中得罪了。


大家好,我是野史日记,欢迎大家关注我,一起了解历史!


野史日记


很多人肯定都是第一次听到这么粗鲁的俗语。老祖宗留下的民间谚语非常多,且都是微言大义。这都是源于日常生活中对万事万物表象和内理的总结,例如“人穷志短、马瘦毛长”这样的露骨真相、“穷不走亲,富不还乡”这样的处事之道。

这些民间俗语通过字面上的意思,合理引申出去,便是其本身的涵义了。而“英雄脚臭,好汉屁多”的引申义和字面上的意义是完全不同的。

本意

英雄脚臭,好汉屁多:字面上的意思是大凡英雄、脚一定是臭的;绿林好汉,通常屁多。有人说这是山东地界的民间俗语,这个是否确切不得而知。但“山东大汉”这个词原本就有“英雄好汉”之意。

都知道,我们中国的孩子们最会做阅读理解,不管多么离谱的话,都能分析的头头是道。这种“谶纬”学是西汉时期便刻在基因里了。所以我来强行解释一波:

英雄自然是为名请命,四处奔波(就和平头哥一样,不是在干架,就是在去干架的路上)。既然如此,在古代那种鞋袜中,岂有不生脚臭之理;

好汉在老百姓看来,是那种五大三粗、孔武有力的壮汉,尤其以绿林好汉终日大块喝酒大口吃肉,被写在古典名著中了,如此饮食习惯,如何能不放……那个……。

引申义

重点来讲一下这句话的引申义,这才是老祖宗真正想要告诉后人的真理。

脚臭的未必是英雄,屁多的也未必是好汉,所以仅根据字面上的意译,这句俗语便十分平常,甚至可以说纰漏百出。

所以我们要知晓微言大义,透过现象看本质的去看这句粗鲁的俗语。

无论是“英雄”还是“好汉”,在古代的老百姓看来,绝对是正面角色、正义使者般的存在,在人格上是完美的,所以这是对一个人的赞扬。

那么“英雄脚臭、好汉屁多”便可以这样理解了:

即使是英雄,他的脚也是臭的;虽然是好汉,但是也有屁多的毛病。

这和“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是一个道理,只不过一个是书面化、一个是民俗化。

所以老祖宗留下这句话就是想提醒后人:无论是谁,都不是圣人,都不是完美的,都有他的缺点。不能因为一个人的缺点而否定这个人的优点,要有容人之量,容人即是容己。

欢迎在评论区留下您的看法,探讨古人的智慧之道。


史味人生


俗语是很有意思的一种民间的语言,其中最有意思的是它浅显易懂,又能一针见血的对某些事物进行描述。

正如“英雄脚臭,好汉屁多”,这句俗语说的一样。

那么,很多人都好奇,为何会有这种很接地气的说法呢?

要知道古代的时候,无论是英雄,还是好汉,他们都是行走江湖,行侠仗义的一个特别的群体。

他们接触的人比较多,行走的地方也比较广,他们给人民留下的印象,不仅仅是做好事的楷模。

同时,世人也在他们身上,看到了他们独有的一些特点。正所谓是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呀。

之所以说英雄多脚臭,是因为他们经常在赶路,从一个地方,到达另一个地方。

赶路就存在出汗的可能,若是一个人的脚出汗了,没有及时的清理,久而久之就会发出恶心的臭味来。

所以,英雄们多给世人的印象就是他们的脚比较臭。事实上是,不管是谁,只要你走的路和他们一样多,你也会脚臭的。

因此俗语中说的英雄多脚臭,其实是没有多大的道理的。每一个人的脚都有可能是臭的,前提是你走长时间的路。

那么,好汉屁多又是什么意思呢?

我们都知道人的构造结构其实都是一样的,不管你是贫民普通人富人还是英雄好汉。之所以说好汉屁多,这个主要是和他们多饮食习惯是有很大的关系的。

好汉一般都是吃肉比较多,喝酒比较多。这些和粮食相比,相对来说是难以消化的。所以,长期保持精力充沛的好汉们当然就屁多了。

同时,英雄脚臭,好汉屁多也是在告诉我们一个道理。这个道理就是说,不管是什么人,其实他们都是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的。

还是那一句话说的好,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呀。


不才讲史


某国男足简直找到了知音:我们脚最臭,屁事最多,我们就是英雄好汉!

其实“英雄脚臭,好汉屁多”的真实意思不是讲“英雄必然脚臭,好汉必然屁多”,更不是讲“脚臭的都是英雄,屁多的都是好汉”,否则就是歪曲这句话的意思了。

英雄为什么脚臭

对民间而言,英雄都是男子汉大丈夫,个个行走江湖,风尘仆仆。古时候交通不发达,很多时候出行都要靠一双大脚板走南闯北,天天走路必定出汗多,而当时洗澡并不方便,男子汉大丈夫又不拘小节,不爱洗脚,必定会导致脚臭。还好古代不会随便脱鞋,不然必能熏倒一片。

好汉为什么屁多

屁屁屁,乃五谷杂粮之气,一不小心漏了出来,放屁的洋洋得意,闻屁的垂头丧气。实际上,屁多跟饮食结构和消化功能密切相关。民间的好汉们喜欢大口吃肉,大口喝酒,狼吞虎咽,从不细嚼慢咽,看看《水浒传》里的好汉哪个不是这样?肉吃得多了,必定导致放屁多,而且老话说“管天管地管不了拉屎放屁”,屁的威力不亚于臭脚。

这句话的真实意思

英雄虽然力拔山兮气盖世,却因为汗腺发达,出汗多,难免有脚臭的毛病,但脚臭不能掩盖英雄气概,也影响不了英雄的整体形象。

好汉虽然路见不平一声吼,却因为吃肉多,消化好,难免有屁多的毛病,但不能因为屁多就否定一个好汉的价值。我们常说“屁大一点事”,就说明屁多根本不叫事。

综合来看,“英雄脚臭,好汉屁多”的真实意思是“人无完人,金无足赤”,是人就难免有缺点,但瑕不掩瑜,对待英雄好汉不能求全责备。

我是专注历史文化的狄飞惊,欢迎关注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