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選語文書的《樂羊子妻》,下半段更真實更殘酷

古代的女性是很少有名字的,在家從父,比如崔家的女兒就叫“崔氏”;出嫁從夫,如果嫁到謝家就變成了“謝崔氏”。妻以夫榮,丈夫富貴了,妻子跟著沾光,說謝家的媳婦崔家的閨女有福氣。

也有極個別的男人因為女人出名。這樣的女人稱作賢妻,其實是類似老母的角色,老婆一到家,新娘取代了老孃的地位


東漢有個人叫樂羊子,不知道是樂家叫羊子的小夥子,還是叫樂羊的先生,古代有名望的成年男子都叫子,比如孔子、老子、夫子。這都不重要,這個人以“樂羊子妻”的名義留在《後漢書》上。

《樂羊子妻》的短文一度出現在初中語文課本第一冊,是中學生們第一批接觸的文言文,不知道現在的語文教材是不是還選編了這篇古文,編輯們的用意大概是告誡孩子們要做持之以恆而不是半途而廢的人,可是依九公看來,它就是在提醒少男少女們:女的要爭取成為一個好老婆,男的要爭取找一個好老婆


入選語文書的《樂羊子妻》,下半段更真實更殘酷

課文《樂羊子妻》只有這麼多,其實還有一部分沒選用


“樂羊子妻”見之於課本的部分很簡單,講了兩個故事。

一個故事是樂羊子走在路上,撿到一塊金子。不知古人運氣怎麼會比現代人好,隨隨便便就能撿到或挖到金子。東漢末年的管寧和華歆在院子裡種地,也隨便挖到了金子。

樂家應該很窮,這從後頭的故事中可以看出來,從樂羊子要自己下地幹活也能看出來,哪個大地主自己去鋤地?

樂羊子很高興:這是天上掉餡餅,不,這是憑空冒出來的財富,他顛顛兒地跑回去跟老婆邀功:老婆老婆,你看你看,我撿到一塊寶貝!


入選語文書的《樂羊子妻》,下半段更真實更殘酷

樂羊子撿到一塊金子,又在老婆的督促下扔了

面對樂羊子的驚喜、激動、忘形,樂羊子妻的臉也在急速地改變,由晴轉陰,由陰轉霜,她就此說出了一句名言,後來孩子們背了幾十年:志士不飲盜泉之水,廉者不受嗟來之食

妻子不怒而威,軟刀子殺人,他趕緊把金子扔到地裡,繼續他們貧窮的生活。

一塊金子好像是一枚試驗人心的試金石,管寧挖到它,看都不看一眼,華歆挖到它,拿起來看了看,猶豫了一會兒又扔掉了。後世就據此判斷了倆人都品德高下。

樂羊子夫妻覺得挖地沒有出息,就決定樂羊子出去讀書,等著被舉孝廉。樂羊子在先生那裡呆了一年,因為想念老婆,就回來了。能堅持這麼久已經夠有定力了。

回來一看:妻子正在織布,唧唧復唧唧,妻子當戶織,可是她和樂羊子久別重逢,沒有一點驚喜,沒有嬌羞地撲進他的懷裡,沒有捶著他的胸脯說想死奴家了,而是不聞機杼聲,只聞妻嘆息,說出一番老孃才會說的道理來:

你看這布啊,從一絲到一寸,從一寸到一尺,從一尺到一匹,是積少成多,集腋成裘,我要是從中間砍一刀,那不全毀了。


入選語文書的《樂羊子妻》,下半段更真實更殘酷

妻子對樂羊子的愛情絲毫不領情,對他好一頓說,就像三孃教子


妻子還是軟刀子殺人,看著妻子決絕的神態,樂羊子話也沒說一句,飯也沒吃一口,恩愛也沒秀一把,帶著滿眼和滿腹的幽怨就走了。樂羊子心想,這娘們真絕情,我想她,她竟然不想我。一點都不像那詩中寫的:我住長江頭,君主長江尾,夜夜思君不見君,共飲長江水。

詩人都是騙子。

樂羊子一去七年,勤學苦讀,妻子在家夜以繼日年復一年地紡紗織布。這樣的苦寒人家,妻子守著空房,希望樂羊子有出息,能讓她以後不再織布。

樂羊子後來有沒有出息,妻子的目的達到了嗎?人們聽到的故事到這裡就打住了,後續劇情一概不知。難怪人們都覺得這裡頭的說教味太濃,可信度太低,這麼苦熬最後沒有好的收穫,這買賣誰做啊?


其實這後頭還有續集,語文課本的編輯就是想讓學生們知道這麼多。大家看看大編小編們是不是騙人,語文書是不是騙人。

說樂羊子家裡窮,那是有事實依據的,《後漢書》裡說,他除了自己種地,妻子還得織布。這還不算,他還有一個老母親,在樂羊子外出留學的七年期間,妻子和婆婆相依為命,中間還發生了一件小事。

婆婆偷了鄰居家一隻雞,殺了燉肉吃,可能是長期吃糠咽菜嘴饞了。吃飯的時候,婆婆吃肉樂羊子妻不吃,婆婆覺得很奇怪,苦了好幾年了,好不容易吃上一頓肉,怎麼還扭扭捏捏的呢?

樂羊子的妻子就哭:這都是我的錯,沒有在家裡養雞養豬,這樣咱們自己就可以燉肉吃,害得您只能吃人家的肉……


入選語文書的《樂羊子妻》,下半段更真實更殘酷

婆婆偷雞,婆婆吃雞,媳婦卻不吃

婆婆一聽,低頭嘆息一聲,把肉倒了,偷吃人家的雞肉不道德啊。其實,這可不是兒媳婦的錯麼?養幾隻雞能有多辛苦,你不能老是坐在織布機上不下來啊。

七年期間,樂羊子讀不好書、得不到妻子的召喚,絕對不敢回家。可是他太聽老婆的話了,他沒想到和妻子已然永訣了。妻子的堅持沒有等到最後的幸福。

家裡沒男人,女人門前是非多。一夥盜賊盯上他們家,這夥賊人也沒有眼光,不然不會看上樂家,不然也不會把老太婆抓住就走,他們家這麼窮,抓一老太太都沒人拿錢來贖。

可是樂羊子的妻子跳了出來,她不怕死,大喊大叫,手裡還拿著菜刀。盜賊一看,乖乖隆裡冬,拐走這年輕婆娘也不錯,就說:你把刀放下,跟我們走,不然這老太就沒命了……

樂羊子妻一看,這斷無生理,只好說:罷罷罷,竟然舉刀自殺了。

盜賊一看,這是一個不要命的主兒,嚇得扔下老太太,落荒而逃。


這是無刪節版“樂羊子妻”的故事,再後面的情節《後漢書》上沒寫。大概是樂羊子高官得做,駿馬得騎,老母康在,風光無限,只是可憐他的前妻做了犧牲品。

《後漢書》以這個不知真假的故事告訴天下讀書人:讀書最重要,家不重要;妻子不重要,母親不重要,愛情和親情都不重要,因為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為了夢想中的黃金屋和顏如玉,一定要堅持不懈,一定可以放棄和遠離現實中的家人和愛人。

這個故事還告訴天下的女子,你不只是一個妻子,也不僅是一個女人,你還是老公的“老母”,你得明大義,你得守空房,你得耐清貧,你得捨身取義殺身成仁。否則你怎麼能進入《後漢書》,哪裡有資格入選《列女傳》?

可是,進了書、入了傳又怎樣,還不是樂羊子妻?還不是成就了樂羊子?而樂羊子這個因妻聞名的男人又怎樣了呢?他還不是一個掛在妻子名下的史書上的符號?

這樣的故事和寓意,入得了《後漢書》,可以指導千百年來的古代女子,卻萬萬不能進入當今的語文課本,萬般無奈之下,語文課本只好把這段故事腰斬,把後半部分生生捨去,既要學生們學習前半段蘊含的持之以恆精神,又不好讓他們看到這樣堅持之下的悲慘命運。

但是現在的女子學精了,知道好好做老公的新娘,好好享受和老公相處的日子,不再想著要成男人的老孃,也沒有幾個逼著老公成為樂羊子

<code>參考資料:范曄《後漢書》等/<code>
  • 文中圖片都來自網絡。轉載請註明出處,嚴禁抄襲。更多歷史好文請關注微信公號“九公讀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