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禁直接下令斩首曹仁会怎样?按官职权力于禁可以处决曹仁这一级别的将领啊?

包蕊杰


曹操有个求贤若渴、唯才是举的名头,但是实际上刘备、孙权、曹操三人各自的集团中,曹操对宗室大将是最偏爱的,外姓永远是外姓,当然这和曹操起家靠的就是曹氏和夏侯氏的宗族。但是曹操时代的于禁却是一个特例,他是外姓武将中唯一一个被授予

假节钺权力的,在战时状态就不必请示汇报,可以直接斩杀自己军中触犯军令的将士。

但是襄樊之战中假节钺的于禁可以斩杀曹仁这一级别的武将吗?事实是想都别想。

于禁的官职变迁

于禁是曹魏“五子良将”之一,在于禁七军尽没向关羽投降之前,于禁的官职地位远在其他五子即张辽、张郃、徐晃、乐进之上的,他是曹操账下外姓武将中唯一有假节钺特权的,可以先斩后奏。

于禁在公元192年就加入曹魏集团了,为人老成持重,战功卓著,很得曹操器重,一路不断升迁。

公元216年,曹操被册封为魏王,对部下的任免更加隆重。同年八月,曹操以钟繇为相国,始置奉常宗正官。于禁也在后来迁为左将军,假节钺。于禁的官职达到了顶峰,无论是官位还是假节钺的特权都是外姓武将第一位的。

曹仁的官职变迁

曹仁是曹魏集团的栋梁,在曹操的宗室体系中地位仅次于夏侯惇,他是曹操的从祖弟。

曹仁在讨伐董卓时期就追随曹操,一直是心腹大将,功劳自然不用说。曹仁在曹操称魏王后,被任命为征南将军,假节,担负镇守曹魏荆州地盘的重任。

曹丕称帝后,夏侯惇被封为第一任的大将军,,拜曹仁为车骑将军,统率荆、扬、益州军事,夏侯惇病死后,曹仁被拜大将军、大司马,执掌军事大权,一人之万人之上。

可见在曹魏集团曹仁是数一数二的核心重臣。

曹仁其实比于禁权力大

襄樊之战,关羽北上曹仁被困在樊城,曹操命令于禁率七军去救援,在这里一些人就认为曹魏此时军事总指挥应该换成了于禁,实则不然。

看官职

襄樊之战中于禁是左将军,曹仁是征南将军,如果按照汉制的话前后左右的四方将军肯定是大于东西南北这种四征将军的,比如刘备汉中王的时候关羽、马超、张飞、黄忠就是前左右后的四方将军位列其他将军之前。

但是按史料记载《宋书·百官志》有“四征,魏武帝置”,说明曹操设置的四征将军已经不再是汉朝旧时的诸征。在当时的曹营,没有左将军大于四征将军的证据。

曹魏时代的四征将军不亚于四方将军。

假节钺和假节

于禁是假节钺,曹仁是假节,但是在汉朝及曹魏时代并未规定假节钺和假节和高下,到了晋朝才规定假节钺高于假节的。比如曹魏时代假节的辛毗曾经依据皇命而约束着假节钺的司马懿。在当时的曹营,没有假节钺大于假节的证据。

最后看史料

其实通过史料也可以看出曹仁地位高于于禁,《资治通鉴》记载,曹仁(征南将军、假节)曾经命令于禁(左将军、假节钺)屯驻在樊北。

所以曹仁的地位高于于禁,襄樊之战带领七军的于禁还是受曹仁节制的,荆州战场曹军的最高指挥官是曹仁,按照曹仁命令将部队乖乖驻扎在樊城北方的于禁,有和权力斩杀曹仁?


我家的猫叫皮蛋


于禁没有资格杀曹仁。

在曹操的阵营中,有一个特殊的派系,就是曹仁,曹洪和曹真等曹氏亲贵。

他们不仅是曹操的同族兄弟,还是和曹操出生入死的战友。

其中以曹仁最受器重,他早年追随曹操南征北战,曾破袁术、攻陶谦、擒吕布、败刘备。

曹操在赤壁大战中损失惨重,采取了保守的策略,派曹仁驻守荆州,后因兵少被周瑜所夺。

曹仁无奈撤回许昌,被任命为襄樊主将,封征南将军,假节。

后来关羽发起襄樊之战,攻打曹仁驻守的樊城,曹仁誓死抵抗,关羽始终没能占领襄樊。

襄阳和樊城是许昌的门户,如果有失后果不堪设想。

于是,曹操派于禁和庞德领兵3万支援曹仁。

而于禁是什么职位呢?

当时是左将军,假节钺,在外姓武将中是独一无二的存在。

而左将军在汉朝体制中,权力和地位是高于征南将军的。

不过,随着东汉末年战乱不断,前,后,左,右将军成为虚职,权力大小根据掌握兵马和地盘而定。

就像刘备一样是左将军,在朝中没有一兵一卒,根本就是地位高而没实权的职位。

这也就能理解,于禁去襄樊前线还是要听命于曹仁的原因了。

在《三国志》和《资治通鉴》中,也均有记载曹仁命令于禁驻守樊城北部。

所以说,于禁的官职是不如曹仁高的,他也没有权力命令曹仁。

在个人威望上,曹仁仅次于夏侯惇,在夏侯惇去世后,曹仁官拜大将军,成为曹魏阵营中,武将第一人。

反观于禁在襄樊之战中,被关羽俘虏后囚禁在荆州,后来关羽兵败,于禁被东吴截获,两度成为俘虏是于禁一生的污点。

最后,我们来分析假节和假节钺的权力谁大。

假节钺与假节:晋朝规定假节钺高于假节。

但在汉、魏时期,假节的辛毗曾经依据皇命而约束着假节钺的司马懿。

在当时的曹营,没有假节钺大于假节的证据,所以假节和假节钺无法比较二人权力大小。

综合以上的事实,于禁没权力杀曹仁,他也不敢杀曹仁,比较曹仁是曹操的兄弟,于禁不过是曹操的一个小弟。

—End—



冷月钩沉


抛开与曹操的亲疏关系不谈,只说官职权力于禁也完全没资格!他要杀了曹仁,曹操必杀他。因为论官职,二人平级。而论权力,很多人对于禁的假节钺有误解,实际上在东汉末,假节钺不比假节高多少,只是礼仪上的区别,没资格处置假节官员。


首先看二人的基本情况。曹仁在建安二十二年曹操征讨孙权后,与夏侯惇、张辽等留驻居巢,防范东吴。此后,曹仁行(代理)征南将军,假节,离开居巢,驻扎樊城,镇守曹操控制的荆州北部,并在建安二十四年被正式任命为征南将军。所以,曹仁的正式官职为征南将军,假节。而于禁,在建安二十一年后获封左将军,假节钺,是曹操麾下外姓武将中唯一获得“假节钺”的人。


所以要对比曹仁和于禁,先要看征南将军和左将军的官职高低,再要看假节钺究竟比假节高多少。按照汉朝官制,武将最高为大将军,次为骠骑将军、车骑将军、卫将军,次一等为前将军、右将军、左将军(也有说法左将军在右将军之上)、后将军。此八官职为重号将军,其余将军(如破虏将军、讨逆将军等等)为杂号将军,低于重号将军。如果这么说,于禁官职高于曹仁。

但是,在东汉末年,曹操掌权后,情况其实发生了变化。除了八个正常的重号将军外,曹操在东南西北四方设立了相应将军。按照级别高低分别为征、镇、平、安四字加上东西南北。其中高级将领会封为镇东、镇西、镇南、镇北将军,更高级则是征东、征南、征西、征北将军。征东、镇东将军负责防范东吴扬州部分;征西、镇西将军负责防范蜀汉部分;征南、镇南将军负责防范荆州部分(无论荆州在蜀汉还是东吴手中);征北、镇北将军负责应对北方胡人。他们属于地方军团司令,而前后左右(四方)将军累死与朝廷直属军团司令。组织关系不同,但不代表地方军团隶属朝廷军团。


那前后左右(四方)将军和四征将军级别究竟谁高谁低呢?答案是平级。因为曹魏既有官员由四方将军调任四征将军,又有四征将军调任四方将军,都不是降级。建安二十五年曹操去世后,曹丕继位魏王,将张辽由征东将军转任前将军,同时分封其兄张汛及一子为列侯以示嘉奖,所以不是降级。而魏明帝曹叡太和四年,满宠由前将军改任征东将军;嘉平元年,郭淮由前将军改任征西将军。这两位从四方将军任四征将军后,也是担任要职,权力更大。尤其是郭淮,他担任前将军时本来就是负责对抗蜀汉,而任征西将军后也没有调整职权,依然负责对应蜀汉。所以,二者只是所属不同,等级实际是一样的。一个直属朝廷,一个隶属地方而已。


最后说假节和假节钺。晋朝,假节钺的地位远远高于假节,甚至有假节钺官员可以斩杀假节官员的规定。不过那就是晋朝以后的事情了。而在汉末到曹魏时期,假节钺与假节只是礼仪上的差别,假节钺享受的礼仪更高而已。二者都是代表皇帝,不存在一个能杀另一个的说法。甚至,只要有皇命在身,假节官员还可以节制假节钺官员。典型的例子就是《三国志·辛毗传》裴松之注引《魏略》:宣王(司马懿)数数欲进攻,毗禁不听。宣王虽能行意,而每屈於毗。这是诸葛亮第五次北伐,司马懿拒不出兵,众将却战意高昂,魏明帝恐生乱,让辛毗假节出使军中,镇住众将。当时主帅司马懿假节钺,表示要出兵,辛毗据不同意。由此可见,只要有皇命,假节官员还可以压制假节钺官员。说明不存在什么假节钺在权力上大于假节官员的说法。

所以,无论怎么算,于禁和曹仁都是平级,于禁杀曹仁,属于绝对的篡权,大概是自己不想活了。再加上曹仁是曹操族弟这层关系。于禁无论如何不能杀超人的。


伊耆角木


于禁的官职并没有曹仁大,所以于禁没有斩曹仁的权利。

《三国志》中,对二人的官职有详细的记载

曹仁:

复以仁行征南将军,假节,屯樊,镇荆州。

于禁:

牵左将军,假节钺,分邑五百户。

“假节”和“假节钺”地位相同,只是礼仪不同。因此,我们只需要分析“征南将军”和“左将军”孰高孰低即可。

汉朝将军为种类杂多,分六品计百种称呼,杂号将军更是不计其数。

《宋书.百官志上》记载:

“四征,魏武帝置,秩二千石。黄初中,位次三公。汉旧诸征与偏裨杂号同。”

通过这段记载,我们可以了解,曹操时期的四征将军是十分重要的,甚至到了曹丕时代,四征将军已经和三公拥有同样的地位。

而在《资治通鉴》里,有这样一段记载:

仁使左将军于禁、立义将军庞德等屯樊北。

意思是说,曹仁命令左将军于禁、立义将军庞德屯军在樊城北面。

这就明确指出,曹仁的官职要高于于禁。

所以于禁没有行使斩杀曹仁的权利。

假设于禁的官职高于曹仁,他是否会斩杀曹仁?

即便于禁官职更高,他也不会斩杀曹仁的。

曹仁是曹操的从弟,曹操自起势伊始,军中大权就一直把控在曹家的手中,曹纯、曹休控制着虎豹骑,曹洪掌控着豫州军团,曹仁掌控着荆州军团,曹彰掌控着蓟辽军团,夏侯惇掌控着扬州军团,夏侯渊掌控着雍凉军团。可以看出,由于曹操的多疑和谨慎,曹氏本家一直掌握着曹操的军事力量。

如果于禁斩杀曹仁,很可能会被曹操以叛乱罪直接判处死刑。


始终先生


东汉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关羽发动北伐,围攻襄樊,驻守襄樊的曹魏大将曹仁不敌,于是曹操派大将于禁驰援曹仁。

我们都知道,曹仁与于禁都是曹魏集团的核心武将,地位都非常的高,但是军队出征在外只能有一个统帅,所以曹仁与于禁究竟谁说了算?

其实要想解答这个问题并不难,只要了解当时两人的官职就可以了。两人当时的官职在《三国志》里已经有了明确的答复。

曹仁:

复以仁行征南将军,假节,屯樊,镇荆州

于禁:

迁左将军,假节钺,分邑五百户

通过《三国志》的记载,我们可以很明确的了解到曹仁与于禁当时的官位,曹仁是征南将军,假节;于禁是左将军,假节钺。

所以,接下来我们就要继续探讨“征南将军”与“左将军”的大小,以及“假节”与“假节钺”的区别。

先来看“征南将军”与“左将军”

“将军”是武将官职,在汉朝,将军有很多种类,但大部分都是杂号将军,真正够得上品级的只有大将军,骠骑将军,车骑将军,卫将军,前将军,左将军,右将军,后将军。

所以,于禁的“左将军”在武将里已经是非常高的了。那么曹仁的“征南将军”呢,真的就是所谓的杂号将军吗?

如果延续两汉的武将旧制,征南将军肯定是杂号将军,征南将军属于四征将军之一,早在东汉光武帝年间就有设立。

“征”,乃征伐之意,因此,四征将军初设的目的就是临时出征某地而特设的官职,出征还师后随即撤销。

但是,曹仁身为曹操的族弟,又是曹魏集团的重要武将,核心成员,当时他还肩负着镇守荆州的重任,如果曹操只授予曹仁这么一个杂号将军,似乎并不合理,难道曹操举贤还避亲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事实上,四征将军虽然在两汉时期是杂号将军,但在三国时期已然跻身高级武将的序列。

《宋书·百官志上》记载:

四征,魏武帝置,秩二千石。黄初中,位次三公。汉旧诸征与偏裨杂号同

通过上面这段记载,我们可以清楚的了解到,曹操时期,四征将军已经成为重要的将军,到了曹丕时期已经位次三公。

但,即便“征南将军”成为高级武将,问题还是没有解决,我们依旧不知道“征南将军”与“左将军”孰大孰小,各位不必着急,请继续往下看。

关于“征南将军”与“左将军”的大小,我们可以通过下面这段记载来加以辩证:

建安之初,国家纲纪殆弛,乃使司隶校尉钟繇、凉州牧韦端和解之。征腾还屯槐里,转拜为前将军,假节,封槐里侯......建安七年,乃拜腾征南将军,遂征西将军,并开府

以上出自三国时期魏国郎中鱼豢所著之《典略》

通过《典略》的记载,我们可以得到一个结论,马腾在建安初年被封为前将军,假节,建安七年被升为征南将军,准开府,从前将军到征南将军,马腾是升职,可见征南将军要高于前将军。

那么这里还有一个问题,即“开府”

开府

“开府”在汉朝只有三公及大将军,骠骑将军,车骑将军才有的特权,即可以自行开设府衙,挑选僚属,协助皇帝处理事务,权力非常的大。

《后汉书·董卓传》记载:

傕(李傕)又迁车骑将军,开府,领司隶校尉,假节。汜后将军,稠右将军,张济为镇东将军,并封列侯。傕、汜、稠共秉朝政。

《后汉书》的这段记载也非常清楚的表明了,李傕身为车骑将军才有资格开府,而郭汜身为后将军,樊稠身为右将军都没有资格开府,只能协助李傕。

所以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确定,自曹操执掌朝廷之后,四征将军的地位已经高与前,后,左,右四大将军。因此单以官职论,曹仁要高于于禁。

最后一个问题,“假节钺”与“假节”的区别

如果按照晋朝的规定,“假节”平时没有权利处置人,战时可斩杀犯军令的人,而“假节钺”则可杀节将(含假节、持节、使持节),可见“假节钺”的地位要高于“假节”。

但是朝廷严格区分“假节钺”,“假节”,“持节”,“使持节”始于晋朝,而在晋朝之前,“假节钺”与“假节”都没有明显区别,没有任何史料可以证明这两者有区别,甚至很多史料的记载也非常的混乱。

所以,单以“假节钺”与“假节”而论,两人地位高低无法判别。

因此,若以官职而论,曹仁要高于于禁,另外《资治通鉴》里记载:

仁使左将军于禁、立义将军庞德等屯樊北

曹仁令于禁屯兵樊城北,也可以佐证“曹仁地位高于于禁”这个结论。


咸鱼闲聊


我是李跃汗青,我来回答!

于禁是脑子短路了吗?他如果敢动曹仁一根手指头,除非是不想活了。曹操主要依仗曹氏、夏侯氏鼎力相助才起兵的,他们才是曹营的核心成员。于禁虽然也是曹操的嫡系,但与他们相比毕竟是个外人。即使他们有很大的过错,也轮不到于禁来杀他们。

于禁的官职比曹仁也未必大。曹操征张绣时,于禁是平虏校尉,一个中级武官统领几百人。曹仁当时担任议郎并督领骑兵,是曹操的近臣兼骑兵统帅,很明显比于禁的官职大多了。当时曹操打张绣失利,曹仁后来力战反击,终打败张绣,于禁凭什么要杀曹仁,请给个理由?

官渡之战时,于禁守延津、又打前锋,后来跟曹操与袁军相持官渡。此时,曹仁正在许都后方打败刘备,然后烧了一次袁绍的粮草。曹仁跟于禁不在一个战场上,也没有过错啊,就算有错也轮不到于禁杀啊!论官职于地位,于禁都没法跟曹仁比。

曹仁镇守樊城的时候,是征南将军,是荆州方面最高统帅。于禁当时是左将军,负责协助曹仁,是曹仁的部下。水淹七军时于禁被迫投降,当时如果要追究战争失利的责任,也只能是曹仁杀于禁,哪有于禁杀曹仁之理。

最后我说,于禁在曹营的地位、官职完全比不过曹仁,于禁还当过曹仁的部下,他敢乱杀上司,就是脑子进水了。


李跃汗青


先说于禁斩了曹仁会怎么样。

曹仁是曹操的从弟,并且还是个官三代,他的爷爷曹褒担任过太守,父亲曹炽担任过侍中和长水校尉,家里贼有钱。曹操陈留起兵前,曹仁就在淮、泗招募了一支队伍,他投奔曹操属于带资入股,连曹操都不能随便拿他怎么样。

相比于曹仁,于禁的出身就很一般了,他最早是济北相鲍信的部下,担任百夫长。后来鲍信战死,他才转投曹操。虽然他转投曹操后,凭借能力一路高升,深受曹操信赖,但是从曹操的一贯用人来看,他对外姓武将做不到绝对信任。而对他本家亲戚,也就是姓曹和姓夏侯的则非常信任。

这一点区别从于禁、张辽等五子良将都没有独当一面过,而曹仁和夏侯渊却能一直担任方面军司令就可以看得出来,这不是能力问题,纯粹就是有没有“户口本”的问题。

PS:曹操对外姓武将做不到绝对信任,这与早年张邈背叛曹操有一定关系。曹操与张邈关系非同好,袁绍让曹操杀张邈,曹操为了保张邈还与袁绍翻脸了,可是张邈最终却背叛了曹操,这导致曹操后来一直疑神疑鬼。

所以,一个半路入伙,没有“户口本”的于禁要是敢斩杀公司创始股东,有“户口本”的曹仁,你猜他这属于什么行为?



再说于禁和曹仁的职务大小。

这一块,我们分两方面看。先抛开“户口本”不谈,就当曹仁也是外姓武将,看看于禁有没有权力斩曹仁。

樊城之战前,于禁和曹仁的职务分别是左将军和征南将军,“假节钺”和“假节”。

我太清楚他们的职务是魏国的官,还是汉朝的官,就当他们都是魏国的官算了。

汉制,四方将军大于四征将军,但是汉末因为战事的增加,曹操重新设置魏四征。在曹操的重置下,四征不再是杂号将军,担任四征者多为地方大员。

那么在襄樊之战前,按照魏制,四方和四征孰高孰低呢?

这个不好说。因为虽然四征将军的地位有所提高,而且在曹丕继位后的黄初年间,四征将军的地位反超了四方将军,但是没有更多资料能证明公元219年这个档口,曹仁的征南将军高于于禁的左将军。

我个人觉得,曹仁和于禁当时大概是平级的关系,或许于禁还要略高一点。不过略高一点,左将军就能斩杀征南将军吗?用脑筋想想也是不可能的。



可能有人会说“假节钺”可以斩杀“节将”。

“假节钺”和“假节”,确实前者更牛一点,在西晋时期,前者能斩后者。但在汉末,这种情况没有发生过。所以我们有理由相信,当时的“假节钺”和两晋时期的“假节钺”应该是不一样的。从汉末时期的实权来说,“假节”和“假节钺”没什么区别。于禁也不可能斩杀曹仁。

所以,即便曹仁不是皇亲国戚,就凭他的职务和授权,于禁也不可能动得了他。

如果考虑“户口本”因素再对比,那结果就更是显而易见了。

五官中郎将在汉朝不是什么大官,还不如一般将军。但曹操让曹丕担任五官中郎将,给他副丞相权力,五官中郎将就是变成了副丞相。曹操封丞相之前是司空,这在汉朝只不过是管工程的宰相。可曹操担任,谁敢让他只管工程?

官位和实权是两回事,如果考虑“户口本”因素,于禁的官再大,他和曹仁也不在一个档次。毕竟他再牛,他也是姓于,曹仁再怎么着,他也姓曹。


Mer86


于禁下令斩曹仁?这不是天方夜谭嘛。于公于私于禁都没有那个权利敢下令斩杀曹仁。曹操虽然是东汉末年那个动乱时期最任人唯贤的诸侯,但毕竟疏不间亲嘛。要知道曹仁不仅是第一批投效曹操的人。更重要的是,曹仁还是曹操的族弟。于禁毕竟是个外人,他再有理也没有权利斩杀曹仁。而且于禁的官职也远低于曹仁。他又如何斩杀曹仁呢?曹仁杀他还差不多。很多人对于曹仁存在一定的误解,真实历史上曹仁的能力远比于禁要强。于禁号称“五子良将”之一。但曹仁丝毫不逊色于禁。

于禁自从投效到曹操麾下,屡立战功。更重要的是于禁军纪严明,这是曹操最欣赏他的一点。历史上张绣复叛曹操并偷袭曹操后。曹军大营一团混乱。唯独于禁所掌握之军队丝毫不乱,而且还有能力斩杀自家军队中趁火打劫之辈,维护军纪。也因为这件事,曹操对于禁的欣赏之情与日俱增。所以历史上曹操每次征伐作战,于禁不是被任命为先锋就是被任命为后拒。从这里就能看出曹操对于禁又多么重视。在曹操军中于禁也多以军法官的形式存在,所以于禁在曹魏阵营中比较孤独,士兵害怕他,同僚忌讳他。但于禁对于曹操的忠心却毋庸置疑。历史上于禁曾为了对曹操的忠心,杀死了自己的挚友昌豨,这也让曹操十分的感动。但即使如此,于禁不论官位还是亲厚都远不如曹仁的。

曹仁不论是功劳还是忠心都不比于禁差。更重要的是,曹仁和曹操是兄弟。就凭这一点,即使曹仁能力一般,但只要曹仁忠心不改,那于禁都无法直接杀掉曹仁。更别说曹仁能力超群,而且官职还比于禁高呢?《资治通鉴》记载,曹仁为征南将军、假节。于禁为左将军、假节钺。从这来看,曹仁的官位就是要比于禁高,否则如何命令于禁。《宋书·百官志》记载,“四征,魏武帝置”,说明曹操设置的四征将军已经不再是汉朝旧时的诸征。而且当时的曹营,没有左将军大于四征将军的证据。这就证明了曹仁职位高于于禁。再有,晋朝虽然规定假节钺高于假节。但在汉、魏时期,假节的辛毗曾经依据皇命而约束着假节钺的司马懿。这就再次证明了曹仁地位高于于禁。

在《三国志·魏书·曹仁传》中记载,建安二十四年,曹仁领军再次攻占樊城,并且就此占据了樊城。当时荆州的汉水流域进入雨季后,蜀汉荆州守将关羽乘利而进,进攻吕常据守的襄阳、曹仁据守的樊城。曹操原本打算派曹植救援曹仁。因为曹植喝得酩酊大醉,所以,曹操又派于禁又率七军共3万人前来救援樊城,此时的樊城,尚未被包围,并没有“外内断绝”,曹仁依旧命令于禁所督的3万人马屯驻于樊城北部。从这一点再次证明曹仁地位要高于于禁。以上结论都充分说明了于禁根本无力处置曹仁的依据。哪怕于禁是主管军法的。但等级地位决定了一切。

感谢阅读。喜欢的朋友请关注转发评论支持一下。


小小小百科全书


你真以为曹仁是三国演义中的曹仁?历史真实的曹仁打仗治军都很厉害,稳坐曹操集团的二把手。曹操天生多疑,但对曹仁可以露整个后背放所有军权,比夏侯惇夏侯渊,典韦许褚的忠心都高一个档次。


万先生910


妹儿,你是认真的吗?还是开玩笑的?

领导把表弟放在你手下,是为了锻炼锻炼,你不好好供着,还敢上K。你这既是在自己作死,也辜负了领导对你的信任。

曹操是特别重视亲情的,起兵前期,得不到世家大族的支持,曹氏,夏侯氏宗族对曹操的支持就极为重要了。而且,当时是几百年一遇的人才大爆发期,宗族内曹仁,曹洪,曹真,曹休,以及夏侯惇,夏侯渊等等也都是杰出的人才。这才有了曹魏集团争霸天下的基础。

于禁虽然是曹操的嫡系将领,跟随曹操比较久,但毕竟是亲疏有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