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的3个月,我学会这6点,坚持下去,变现不是梦

初识新媒体

开始接触新媒体是在2017年,那时候网上说写作能赚钱,在看了几篇干货文之后就开通了一个微信公号,原本热情满满的,但在开始写第一篇文章的时候,发现无从下手,当时脑海中浮现了3个问题:

我要写什么?

我能写什么?

我要怎么写?

想不通!但当时我比较关注一些冷知识,就直接在网上找了内容,复制黏贴再加一点个人的意见,第一篇文章就群发出去了。

同样的套路,第二、第三、第四、第五篇文章也群发了。坚持了5天,结果全部是0阅读。

在看不见前方的道路时,我选择了回头,我并不适合新媒体写作,最后错过了2018年那个“猪在风口上飞”的时代。


头条的3个月,我学会这6点,坚持下去,变现不是梦


再次接触新媒体

离开了两年,我重新开始接触新媒体——头条号。

注册了账号,我第一天回了1个悟空问答。

第二天我打开头条号,在消息通知栏有一个鲜明的红点,中间标注着“99+”,非常的意外和开心。第一天的回答阅读数量超过3万,评论100多,点赞100多。

当时我才意识到我并不是不会写作,而是我一开始就选错了平台。

微信公号是一个相对比较封闭的新媒体平台,所有的流量都需要透过其他途径去吸引过来。而头条是一个自带巨大流量的开放式平台,只要选题够新鲜、话题热度大、内容质量高就能够被平台推荐到相应的用户那里。


头条的3个月,我学会这6点,坚持下去,变现不是梦


重新认识写作

大刀阔斧的连续日更了2个星期后,发现虽然阅读量还是不错,但比起别人的10W+、20W+、100W+的阅读量来说根本就不值一提。

我再一次的停了下来,但这次我没有放弃,而且研究为什么别人能够获得那么多的阅读量。我开始研究头条的推送规则,看高阅读量的文章,然后再跟自己的做比较。

后来我就模仿别人的文章去写作,偶尔会出现不错阅读量的文章,但都只是昙花一现。

这时候,我知道再这样写下去也只会慢慢的把激情消磨掉,我需要系统的认识自媒体写作方法,我报读了一个写作课程。

在几节课下来,我终于知道我一直所存在的问题。

以前,我只知道写,但是不知道写什么。但是新媒体讲究的是一个专注度,每一个账号都应该要选择一个领域,然后默默耕耘才能收获更多的推荐量。

作为一个新媒体作者,不能仅思考自己写什么,还要注意受众。要分析写的每一篇文章是要给谁看,要怎样写才能吸引读者来看自己的文章,要思考如何直击读者的内心,达到情感共鸣的状态。


头条的3个月,我学会这6点,坚持下去,变现不是梦


1.要熟读平台的规则

知道那些内容是平台喜欢那些内容是被平台禁止的。这时候只需抓住平台喜欢的点,然后以点作线,以线画面的方式去书写文章,那十之八九肯定会爆。

2.保持活跃度

这个就是为什么我在停更后再次接着更新的时候,推荐量非常底的原因。平台对于高活跃的账号是有流量倾斜的,想要保证高推荐,就得要做到持续更文。

3.与读者互动

在头条号开通初段时间,虽然微头条的评论较多,但我的粉丝一直在100的区间里来回摆动。为什么一条几百评论的微头条却连一个粉丝都转化不了?原因就是互动太少,基本上我对于所有的评论都是以沉默应对,但其实在评论区里一个有趣或者有深度的作者回复往往是更高效的转化粉丝方法。

4.踩热点

文章想要有高的阅读量,踩热点是一个非常不多的选择。热点之所成为热点,是因为那段时间有很多人的去关注这件事,关注的人多意味着流量也是巨大的,只要踩中热点词,相信100W+也可以随手可得。

5.关于自己的风格

当年萧敬腾仅仅在“超级星光大道”中出现过一场,唱了一首歌,但现在他却红遍大江南北,只因为他唱歌有很强烈的个人特色,那沙哑中带点狂野的音色让人仅听一次就能久久不忘。写作业如此,打造自己的写作风格,抒情、幽默、严谨…..只要能让人一看到账号就知道是写什么内容的那就成功了。

6.多方面发展

现在的新媒体已经不是以前的文字时代,更多的以声音和画面在更短的时间内传递更多的信息给到用户。在作为写作小白来说,目前就应该以图文为主,以音视频为辅多向发展。


头条的3个月,我学会这6点,坚持下去,变现不是梦


关于新媒体写作的复盘,目前只能领会这么多。

但写作是一条漫长而艰辛的道路,谁都不能预测前方会出现什么困难或阻碍,唯有在不断的学习与思考中突破自己,才能抓住每一个风口,做一只会飞的猪!


我是两片刻,一个搭上80后末班车的情感创作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