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三個凌晨的鬧鐘、“清空”貨架的士力架……抗“疫”路上,這名醫生說“必須衝在前面”

設置三個凌晨的鬧鐘、“清空”貨架的士力架……抗“疫”路上,這名醫生說“必須衝在前面”

東方網記者王佳燕、通訊員周燕紅2月23日報道:“平時工作忙,很難抽出時間回趟老家,兒子說已經很久沒見到爺爺奶奶了。本來想年初一開車回家看看老人……”嘉定工業區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楊順露本想趁著春節好好休息,和親人團聚,可春節還沒到,新冠肺炎疫情來襲,讓他的探親計劃徹底破滅。

1月23日,根據嘉定區衛健委統一部署,中心第一時間組建了傳染病疫情防控小組,啟動了轄區道口防控工作。作為中心道口防控工作的具體負責人,楊順露率先垂範帶頭參加了第一批道口值守,並帶領20餘名醫務人員24小時堅守G15朱橋道口,對入滬人員開展體溫檢測、防疫篩查以及人員健康等相關信息的登記工作。

设置三个凌晨的闹钟、“清空”货架的士力架……抗“疫”路上,这名医生说“必须冲在前面”

“春節我們就不回來了,你們自己照顧好自己……”接到工作安排,楊順露馬上打電話取消了回家過年的計劃,“若有什麼事,再電話聯繫。”並自此開啟了白天黑夜連軸轉的工作模式,忙得不可開交。

愛人是迎園醫院的一名主治醫師,同為一線醫務人員。整個春節期間,夫妻倆一個“前線”道口把好入滬人員關卡,一個後方醫院護佑老人安康,齊心協力為一方百姓的生命安全和健康保駕護航,假期幾乎完美錯過,只能通過手機互報平安。

“你好,測量體溫,請問你從哪裡來?有沒有湖北接觸史?”1月27日正值返程高峰,上海防疫查控工作再度升級,查控關口前移至省界公安檢查站,14時起對所有入滬車輛實行“逢車必檢、逢人必篩”。

接到通知,楊順露按照新的標準、要求第一時間對道口的各個崗位職責、分工再次做了明確,對發熱病人的登記、分流等流程作了進一步細化。同時,針對工作中發現來滬人員沒帶身份證如何核實等問題,楊順露進行逐一梳理找到解決辦法並公佈在工作群裡,方便道口值守人員按章操作,確保防控工作正常運行。

设置三个凌晨的闹钟、“清空”货架的士力架……抗“疫”路上,这名医生说“必须冲在前面”

“半夜0點到6點的小夥伴已經很辛苦了,所以我們儘量早點接班。”擔心自己睡過頭錯過了接班時間,楊順露在自己的手機上設置了4:30、4:35、4:40三個鬧鐘,並和參加道口值守的醫務人員約定5:30準時從中心出發。1月29日剛過零點,楊順露就醒了,雖然離6點接班還有很長一段時間睡個回籠覺綽綽有餘,可他卻毫無睡意,“心裡不踏實,還是早點去單位。”

“這麼愛吃?”開車去單位的路上,楊順露路過全家便利店順便把貨架上的士力架清空了,引來店員小哥的一臉驚愕。“沒辦法,誰叫我兄弟姐妹多。”其實是他擔心小夥伴們來不及吃早飯,值守道口又冷又餓容易出現低血糖等現象,所以多買點以備不時之需。

這個春節,念初一的兒子一下子長大了。楊順露說,因為夫妻倆都要上班,兒子一個人在家,不僅學會了自己照顧自己,還看好爸爸媽媽的值班表卡著時間點準備飯菜,讓他們一到家就能吃上熱飯熱菜,儘量多休息保存體力。

设置三个凌晨的闹钟、“清空”货架的士力架……抗“疫”路上,这名医生说“必须冲在前面”

1月31日傍晚,天天關注疫情的兒子想著中午12點爸爸下班了該到家了,可左等右等還不見回來,就忍不住打電話給楊順露,“爸爸,什麼時候回家?吃飯了沒……”當時,楊順露正忙得焦頭爛額,接到電話忍不住吼了幾句“跟你說沒事別打我電話……”說著說著,楊順露的眼眶紅了,眼中隱隱閃著淚花,“早上四點多就出發,晚上十一二點甚至凌晨到家,所以已經好幾天沒見到兒子……”語氣裡充滿內疚。其實即使回家,楊順露也只是遠遠地看一眼兒子、打個招呼,拾掇乾淨一個人睡書房,怕自己身上有病毒傳染給兒子。

“在抗擊新型冠狀病毒的關鍵時期,作為一名醫務工作者責任重大,必須衝在前面!”自武漢肺炎疫情爆發以來,楊順露全身心投入到中心的防控工作,或電話聯繫落實物資、人員配備,或帶領道口防控小組的醫務人員一起堅守G15朱橋道口,為入滬人員檢測體溫……疫情爆發以來,他幾乎24小時在單位,甚至白天黑夜連軸轉,儘自己最大的努力為百姓的生命安全和健康築一道“銅牆鐵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