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时候农民丰收了,农产品价格下跌,而化肥、农药等农资飞涨?

用户61888548256


农民丰收了,产品多了,卖不出去,只能低价,而化肥,农药价格飞涨,是农民太多了,需求量太大了。


陈玉新4


这是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为什么"丰产不丰收"?笫二个是化肥、农药、种子等农资飞涨的原因。

中国以农业立国,华夏民族祖祖辈辈在这片土地上辛勤耕耘,创造了灿烂的农业文明,千百年来人们祭天拜祖,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年年有余。与祖辈们丰收后的喜悦不同,这些年来,丰收后的农民常常没有喜悦,更多的是担忧。农产品丰收即滞销,农民丰收即亏本屡见不鲜,蔬菜、生猪、鸡蛋、水果、粮食等农产品无不面临这样尴尬的局面。这不是个正常的现象,长期下去将严重打击农民生产积极性,动摇农业基础,影响国家粮食安全。

为什么会出现“丰产不丰收”的现象呢?就是农产品需求量比较固定,价格增加或减少对农产品的需求量影响都不大,因为他是生活必需品,所以,当农产品供给量增多时,需求却没增加,于是价格下降,并且下降幅度很大,导致总体收入不变甚至下降。

化肥、农药、种子等农资飞涨的原因。

农药、化肥等生产资料价格上涨原因:

(一)原材料价格上涨

首先化肥原材料价格上涨,导致生产成本提高。因为化肥属能源产品,受国际石油、天然气和煤炭价格上涨的影响,化肥价格随之上涨。由此可以看出,成本推动成为价格快速上涨的一个主要因素。

(二)国内供应减少、出口增加

这几年煤炭企业事故频发,有的企业停产整顿,直接影响到煤炭产量;电力供应不足,化肥生产企业用电量严重不足。同时由于整顿公路运输,煤炭汽运超载被严格禁止,这使得原本运力就不足的铁路运输更为紧张。化肥生产企业的生产经营成本上升,造成了化肥生产增幅明显放慢。另外,国际化肥市场的高价格与尿素和磷酸二铵的出口退税等优惠政策刺激了国内生产企业大量出口化肥。由于国内供应量减少,出口却增加,这为市场价格攀升起到了推动作用。

(三)农资需求增加

党中央和国务院发布《关于促进农民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后,农民种粮积极性高涨。尤其是5年内取消农业税和对种粮农民实行直接补贴等两项措施,极大地激发了农民种粮的积极性,农作物种植面积扩大,对化肥的需求量增大,从而拉动农资需求攀升。

(四)进口成本增加

国际市场农资产品价格一路上扬,国内农资价格也随之上升。受进口成本上涨的影响,市场销售价格也相应上涨。

(五)农资市场流通格局发生了变化

近年国家逐步放开农资市场,农资市场主体多元化,流通领域行为不规范现象增多。化肥和农药、农膜等农资经过其它经营企业、乡镇或

其它经营企业多层次销售渠道,整个销售链条被拉长,流通环节增多,层层加价,少数经销商还存在恶意炒作,哄抬物价的现象。这些因素人为地助长了农资价格上扬。





职业农人


主要,要靠国家平时对物价进行匀衡控制,合理安排,合理调控。


用户4511466068466


农民的种地成本也涨了,因为环保要求不让农民焚烧秸秆,还得顾车往远处拉,既增加了车工费、又增加了燃油费、又增加了人工费,这么粮食价格就增加不上去?


手机用户w456


很高兴能回答你的问题,希望我的回答能帮助到你。

关于农作物产量上来了,成本高了,反而收购价格低了的问题,我们就拿粮食举例!最近几年我国的粮食作物产量整体保持稳定,平均亩产和总产量并未出现明显的增加,比如说,国产大豆产量已连续十年都是在亩产240斤左右,国产小麦的亩产最近五年来也一直保持在720斤左右。但是,我国几乎所有的主要粮食作物价格出现下跌,这却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而如果为粮食价格这几年的持续低迷姿态找一个借口的话,我国的粮食产量特别是主粮供应保持高位,而且库存量高企面对进口粮食低价冲击,没有价格优势则是一个比较重要的原因。

  不管大家承认与否或者是否质疑中国的粮食产量连续多年保持世界第一,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即便是放到全世界来说也是一个公认的现象。以2018年国家粮食局发布的官方统计数据为例,当年度我国粮食总产量达到了6.5亿吨以上,虽然并不是历史最高记录,但是依旧保持在最好水平,也就是说,和前些年相比,去年我国的粮食产量并没有出现明显的增长,特别是像玉米,稻谷,小麦这三大主粮作物来看,不但没有和前些年的历史最高水平持平,甚至还出现了小幅度的走低。

由于我国的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仍在进行而粮食收储制度改革则是其重要举措,所以今后我国仍将进行优化和调解,主粮作物的种植面可产量,这也就意味着,我国的三大主粮作物的总产量仍有一定的下调空间。

粮食价格出现走低,主要由市场购销关系变化所致。 所谓的粮食丰收,高产价格却下降并不是一个真实情况。真实的情况是,最近几年,我国的几大粮食作物的产量整体保持稳定,不管是在平均亩产还是全国总产量方面都是如此,并没有出现太明显的丰收和增长,但是,它们的价格却出现了明显的走低。不管是像稻谷,小麦这样的传统口粮作物,还是玉米这一我国粮食生产的后起之秀都是如此,在过去的五年时间里,他们的价格不但没有出现明显的上涨,反而出现了节节走低的势头。

由于我国粮食产量常年保持高位,但是我国的粮食消费市场却没有出现同等幅度的增加,消费总量和需求也没有得到明显的改善,所以就出现了三大主粮作物为代表的市场供应居高不下,库存量越来越高,但是消费市场增长却陷入迟缓,购销市场整体出现了严重的供需过剩,所以因此出现价格走低也是市场调节行为的具体表现。





农村潘先森


你好,我以前从事农资销售行业10来年,农药产品的确在逐年上涨。看着农民面朝黄土背朝天3 40度的高温背着4 50斤农药桶在田里劳作,结果一季作物下来刨去成本手里所剩无几真的很无奈。但同时农药上涨并不带表厂家的利润就一定提高了,其中有很多原因:

1 生活成本增加物价上涨,人工得跟着涨,特别是房价居高不下,这些必须的分摊各行各业来买单的。

2 一些杂草,害虫的抗药性在逐年增加,以前2 30毫升的农药就解决的事情,现在变成5 60毫升这也造成农民用药成本的增加。

3 国内农药厂家的研发能力薄弱,好多新产品专利 技术 都掌握在国外一些药企巨头手上,制药原料高度依赖进口这样就失去了定价权。比如 美国陶氏、杜邦 日本的先正达、株式会社,德国的拜耳等这些国际药企巨头。


农人石勇


中国种植的成本高于南美两倍,这是因为在中国,耕地不是纯粹按照生产资料的正常估值来进行评估的,流转成本非常高,规模化程度很低,科技含量低,没有规模化,很多科技手段难以施展。正因为这些原因,所以中国现在整个农业生产不是产量的问题,是效率问题,还有一个成本的问题。

效率是因为自动化程度不够,我们现在比较中美之间农产品的生产成本,差得最大的是土地成本,第二是劳动力成本,第三是农资成本。再加上我们的农产品质量也不行,所以整个农业生产受限于多方面的因素。

农资涨价原因基本有以下几种:

1.生产成本,人工成本,营运成本提高

运费上涨,原材料涨价,员工的工资,国家的一些调整,这些多出的花销,都需要消费者买单。

2.环保和安全

如今,随着国家对环境问题越来越重视,一些工厂不光要注意生产的成本,还要注意环保问题,会不会对周围环境造成污染,同时还要注意生产过程安全。

近年,一些工厂的生产商品的过程中,由于一些操作的不慎或者其它原因,发生不幸事故的例子也不在少数,安全防护措施以及更标准的操作,都需要资金。

减少依赖化肥农药

不得不说,化肥和农药的发明应该算作农业上最伟大的发明。它们帮助作物抵御病虫害,帮助农民提高产量,曾在一段时间内,被农民奉为“种地神药”。但与此同时,它们所带来的副作用,也是任何使用化肥和农药的国家都不能避免的。

过量地使用化肥和农药,使一些没有被植物吸收的部分,渗入地下污染水源或者流入海洋造成海水富养,对环境造成了极大损害,人们的生命就会受到严重威胁。在欧洲,很多国家以立法的方式规范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针对不同土壤和作物,制定了极为细致的农药化肥使用标准。

上世纪六十年代,化肥刚进入农民的生活开始,五六十年过去了,我国的化肥需求量像做火箭一样上升,粮食产量是增加了,但是土地的状态是一年不如一年,现在很多地区已经在宏观控制土地上的化肥用量,力求提高土壤肥力。

提高化肥价格,也许更有利于农民使用对土地更好的有机肥、农家肥。


渔人草舍


农业丰收,农付产品下跌,丰产,不丰收,常常造成农付产积压,卖不出去……丰产变″丰惨"农民的悲哀!


徒穷


农民是案板上的肉,谁吃都可以。


用户1303214540727


因为现在只要看谁家种什么挣钱,明年家家钟一样的,所以价格下降,合云南文山三七一样,第一年,第二年都挣钱了,后面去的没有经验种的也多了,就成这样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