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喜欢《白鹿原》这部电视剧吗?对这部电视剧有什么看法?

唠嗑砖家l


看完第一感受觉得从30多集开始往后,就没有前面那么精致了,越写越粗糙,后面匆匆就结尾了。虽然按照这类史诗巨作的发展规律来说,结局都是可想而知的,但看到结局还是有很大的失望的,猜到白孝文要对黑娃下黑手的时候很紧张,看到白嘉轩倒在地上,听到枪声响时,我气哭了。

再说演员,鹿子霖和白嘉轩日常互怼,永远是看点,而鹿子霖永远说不过白嘉轩,他再跳,白嘉轩一根小拇指伸出来,他就动弹不得。但白嘉轩的宅心仁厚也让鹿子霖这个没人性的家伙老是抓住机会给白嘉轩挖陷阱。看到最后白嘉轩不顾一切的去救鹿子霖这个算计他无数次人被深深感动,他从没改变,像开始前几集当去狱中替鹿子霖顶罪救他一样。有时我也在想白嘉轩真傻,后来反反复复上演的剧情终于明白,白嘉轩爸爸说的:白鹿原、白鹿原,白家和鹿家在一起才叫白鹿原。真正的关中情义一下子涌上心头。

说实话对于雷佳音这个演员挺欣赏的,但是在这部剧中他扮演的鹿兆鹏我一点也不喜欢。感觉他就和他达一样能说会道,只是他达和他把才能用的地方不一样,为了他剧中很多人都牺牲了,我不喜欢这种英雄,感觉他一点也不伟大,抢了兄弟的女人,还让兄弟护他们周全,如果是在现实生活中,这种人会被打死的吧。

白孝文是白嘉轩的长子,白嘉轩从他出生就对他寄予厚望,希望他以后子承父业当上一族之长,但他这个人却受封建思想毒害太深,读书都读成了只会框框条条的傻子,就是一点都不知事的败家子。翟天临将这个角色演绎得活灵活现,无论是前期的书呆子形象还是后来的狡诈阴险军阀形象都是塑造得很成功的。

白灵,主演之一,演技也是没谁了,开始还觉得她故意演的很疯,后来应该会好点,但是后来越看越觉得太浮夸了,还有演怀孕那几集,一点孕妇的神态都没有,肚子里道具也假,她老是扯衣服,感觉“孩子”随时都要掉出来了。

这剧最大的遗憾和失望,就是我一直很喜欢黑娃这个角色,感觉他是全剧最苦的人,他从小没有母亲,在雇主家长大,从小便学会喂马收麦,活在很多人异样目光下,他很自卑,他也想活出自己样子,几经波折,当了麦客差点死在武状元的寒刃下,后来跟共产党闹农协,国共合作结束,剿共,他四处躲藏,再后来迫于生计当了土匪。最后日本投降时他也刚好投奔国民党。好不容易看懂世事,尝尽人间冷暖,活得有个人样了,但是他却被白孝文害死了。

田小娥也是剧中旧社会女性的代表,她一直憧憬向往美好的新生活,但在那个时代,她始终没能迈出打破纲常之道封建伦理的禁锢步子,而且在生命的尽头,无人倚床前,寒冷的刀子结束了她苟延残喘的生命。

剧中一直反复出现二豆这个人物,傻兮兮的,但是我总感觉他和原上的人有很多不一样的地方,在大家不念恩情的时候,只有他默默地背着乡约:见善必行,闻过必改。也悄悄向世人昭示着做人得向善吧。

朱先生是剧中众人尊敬的文人墨客,不仅仅因为他有一腔才华,他更有上战场临危不惧,游说上完清兵撤退,保一方百姓安宁的大义,在全剧中他是众人的导师,不管是白嘉轩、兆鹏、百灵还是黑娃遇到疑惑困难的时候,都来找他解惑。在民族危难之际,他也没退缩,育人教人,为天地立心,光明磊落,正气凛然。他当真配得上白嘉轩在他去世后说的:这世上再也没有这么好的先生了。

还是蛮喜欢这部电视剧的,确实比电影精彩很多,很美很大气,细节也很精彩动人 。



淘影少年


这是一部20世纪初渭河平原50年变迁的雄奇史诗,这是一轴中国农村斑斓多彩、触目惊心的长幅画卷。特殊的时代背景,浓厚的关中风情,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古老的土地,上演了一幕幕惊心动魄的画面。剧中朱先生对传统道德的坚守,白嘉轩勤劳与自私,鹿子霖望子成龙,白孝文情感波折,白灵投奔革命,黑娃被迫为匪,鹿兆鹏追求理想,鹿兆海舍生无义,演绎了两个家庭不同子孙,曲折的人生轨迹和命运归宿。大革命洪流不息,日寇入侵危机四伏,三年内战社会动荡,白鹿原风云变幻,古老的土地在阵痛中颤栗,但是中华民族的根脉必定在洗礼中承传,变革要对旧体制和生产方式重新改写,新中国将迎来明媚的阳光 。


张嘉译对于《白鹿原》的每一个角色都有精心的挑选,当然,他在剧中的表现真的就给我一种族长的踏实感,连走路的样子我都觉得没错,这就是一个陕西的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不论大小演员,割麦子、锄地、纺织、作面、做农活等都充分的呈现在剧中,生活常态体现的非常自然,风土人情的感觉体现的淋漓尽致,最重要的是我看完全剧之后真的非常想吃这陕西的面……看他们吃起来的感觉真的是。。。太香了。。。。


Koklxin


剧中难以掩藏的人性激变

我认为《白鹿原》主要集中在白鹿两家老辈人的族斗纠葛之中,但剧中故事长卷一角中漫溢的气息和人性激变却难以掩藏,白鹿两家世代相依的家族亲情,白嘉轩与鹿子霖这对乡党亲邻的“相爱相杀”被展现得妙趣横生



每个人心目中都有一个白鹿原

原著中鹿子霖被革命党剪辫子的剧情,白嘉轩苦命的前六房媳妇则都淡化成了平原上的六座墓碑等。这么一变,其节奏简明亦符合逻辑,《白鹿原》最后的结局给了观众“每个人心目中都有一个白鹿原”的幻想。这部电视剧也最大程度上的还原了小说的真实。



人物形象骨血丰满个性鲜明

对于戏中的几个演员,演技很值得称赞,对于电视剧中故事情节,它是以小小的白鹿原坡为侧面,展现了一个民族的生活史,从颠覆腐朽的清政府到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新政权这个宏大的历史背景下,又以鲜活的农村生活为着眼点,塑造了一个个骨血丰满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也让读者对于革命,对于人生,对于命运都作回味和深思。



总结

《白鹿原》这部电视剧是根据是陈忠实的小说改拍的,其小说长达近50万字,是陈忠实历时六年艰辛创作完成的。是以陕西关中平原上素有“仁义村”之称的白鹿村为背景,细腻地反映出白姓和鹿姓两大家族祖孙三代的恩怨纷争。《白鹿原》主要集中在白鹿两家老辈人的族斗纠葛之中,但剧中故事长卷一角中漫溢的气息和人性激变却难以掩藏,白鹿两家世代相依的家族亲情,白嘉轩与鹿子霖这对乡党亲邻的“相爱相杀”被展现得妙趣横生。


北瓜点影


《白鹿原》是一部20世纪初渭河平原50年变迁史。小说以清末民国的陕西为背景,浓厚的关中风情,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古老的土地,上演了一幕幕惊心动魄的画面。朱先生对传统道德的坚守,白嘉轩勤劳与自私,鹿子霖望子成龙,白孝文情感波折,白灵投奔革命,黑娃被迫为匪,鹿兆鹏追求理想,鹿兆海舍生为义,演绎了两个家庭不同子孙,曲折的人生轨迹和命运归宿。

大革命洪流不息,日寇入侵危机四伏,三年内战社会动荡,白鹿原风云变幻,古老的土地在阵痛中颤栗,但是中华民族的根脉必定在洗礼中承传,变革要对旧体制和生产方式重新改写,迎来明媚的阳光以白嘉轩为叙事核心,白鹿两家矛盾纠葛组织情节,以反映白嘉轩所代表的宗法家族制度及儒家伦理道德,在时代变迁与政治运动中坚守与颓败为叙事线索,讲述了白鹿原村里两大家族白家和鹿家之间的故事。

创作背景

20世纪80年代初由于特殊的政治环境而兴起了“反思文学”的创作潮流,这种潮流在此后逐步泛化为80年代的一种普遍的文学精神。

这种精神影响到90年代的长篇创作,90年代的不少长篇创作,都在不由自主的向这种精神靠拢,这也使得这期间的长篇创作,在对民族历史文化的反思方面,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陈忠实正是在这样的文学思潮之中,有了对《白鹿原》的创作欲念,并且完成了这部能够代表

故事梗概

《白鹿原》以白嘉轩为叙事核心,白鹿两家矛盾纠葛组织情节,以反映白嘉轩所代表的宗法家族制度及儒家伦理道德,在时代变迁与政治运动中的坚守与颓败为叙事线索,讲述了白鹿原村里两大家族白家和鹿家之间的故事。

白家人沿袭村子里的族长,主人公白嘉轩一生娶过七个妻子,最后一个陪他终生,并育有三儿一女(白孝文、白孝武、白孝义、白灵)。鹿三是白家的长工,黑娃是他的长子。鹿家以鹿子霖为代表,他有两个儿子(鹿兆鹏、鹿兆海)。

小说主要讲述了他们的下一代白孝文、鹿兆海、黑娃这一代人的生活:白家后代中规中矩,黑娃却从小就显现出不安分。长大后,白孝文继任族长,黑娃在外做长工,认识了东家的小老婆田小娥,他将她带回村后,受到村人的排斥。

黑娃离开村子后投奔革命军,又成为土匪。在此期间鹿子霖、白孝文等都吸上了鸦片,将家败光,去异乡谋生。鹿三以儿媳田小娥为耻,最终杀了她,因终日被田小娥死时的情形折磨而死去。

白孝文则在外重新振作,终有一番作为,白灵加入了共产党。一个家庭两代子孙,为争夺白鹿原的统治代代争斗不已。







快乐视频分享


《白鹿原》是根据陈忠实的同名小说而改编的。白鹿原是西安周边的一个村子小说,以此命名,主要讲了村子里里面两大家族白家和陆家之间的故事,白家人沿袭村子里的族长,主人公白嘉轩一生娶过7个妻子,唯有最后一个陪他终生,并育有三儿一女,同时鹿家作为白家的长工一直贯穿于小说之中,有两个儿子,鹿家以鹿子林为代表,白家作为原上的大家一直被认为是仁义之家,白家人作为族长管理村子里的事务,白嘉轩六房妻子均死于非命,娶妻家财破尽,取了第七任妻子之后重振家族。小说中讲了白孝文、陆兆海、黑娃这一代人的成长经历。

该剧是一部20世纪初渭河平原50年变迁的雄奇史诗,这是一轴中国农村斑斓多彩触目惊心的长幅画卷,特殊的时代背景,浓厚的关中风情,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古老的土地上演了一幕幕惊心动魄的画面。

这部电视剧中最让我佩服的便是黑娃了,黑娃是一位敢爱敢恨敢打破封建枷锁,又是一位勇于改邪归正浪子回头的人物,他经历可谓的是相当丰富,做过长工,当过土匪,闹过革命,当过国民党军官,他敢于反抗封建礼教的束缚,即使众人反对也要为爱和田小娥厮守在一起,他勤劳朴实,憨厚能干,无论是做什么职业都能尽心尽力拔得头筹,获得别人的欣赏和信任,尤其是最后在娶了妻子高玉凤之后受其影响拜师于朱先生潜心修学读儒家经典他甚至想当一名先生与世无争然而却被白孝文陷害,这或许就是他的宿命了吧,于小额偷情,当了土匪烧杀劫掠,指使兄弟砸断了白家轩的腰杆,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但就是这样一位人物令人心生向往,除去他所做的坏事,他敢做自己想做的事,成为自己想成的人,踏实肯干,为爱坚守,不愧是一位响当当的汉子。

总是,《白鹿原》这部电视剧真心不错,看完电视剧可以再去读读原著小说,可以领悟更多!






川香犟枴枴


非常喜欢《白鹿原》这部电视剧,最让我欣赏的是《白鹿原》里的白嘉轩,他完完全全是个传统文化的代表。

以前的我总是浅薄地认为像孔夫子那些人的思想都是陈腐,对于今天的人来讲都是垃圾,我们应该去创造属于自己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思想和神话,树立全新的有生命力的价值观,可是当我看到那样一个沉溺在农耕生活里,坚持着自己精神家园的人时我还是被震撼了。

他是一个地主,却不是我们观念里的那种。他只是有很多的土地,是祖上留下来的家业,是靠着祖祖辈辈用血汗换来的,那个木匣子就是证明。所以白家代代恪守着“耕读持家”的信条。

他从来不是以一个地主的身份自居,而是跟长工鹿三一起耕种,一起操持农活,从来不鄙视那些穷人,相反,总是接济那些穷人们。他想守住的就是他的土地,用那些土地来维持世世代代人的生存,其他的事情对于他来讲都是多余的,也都是瞎折腾,并且对于做官,也是淡然,甚至鄙视。

他作为族长,不是以官自居,而是把自己当成了引导村子里的人有秩序,有章法,自然正常的生活,他希望人们都能安安生生在这里自耕自织,生老病死。


球球姐说娱乐


很高兴作为今日头条影视原创作者收到邀请,下面我回答一下这个问题。

我是比较喜欢这部电视剧的,觉得这部电视剧在国内算是质量还不错的电视剧了。

一、电视剧取材于著名的小说《白鹿原》,因此故事基础扎实。

陈忠实先生是一位特别值得尊重的作家,他的小说作品几乎从未离开过土地,根基扎实。

《白鹿原》是陈忠实先生用了六年时间创作完成的,六年在任何人的生命中都是很长时间,时间不能发表一切,却能代表作家付出的心血。这比一些速成的剧本要来得踏实认真得多。

二、电视剧和小说一样,基本上没做大的改动,是经典该有的样子。

很多时候,为了成本,为了取悦观众,很多剧组会大面积修改剧本和小说,导致经典面目全非,可《白鹿原》这部电视剧基本上没做大的变动,人物故事基本还原小说原貌,没有为了钱或者迎合观众做大的改变。

效果却是好的,因为尊重一个用心原作者恰恰也成了尊重观众,因为观众正好是生活在现实中的人,所以播出效果是比较好的。

三、演员选择比较好,班底出色。

白嘉轩和鹿子霖由张嘉译和何冰主演,都是演技派大叔,看得出来在用心塑造角色,其他演员的选择如雷佳音、李沁等等,都是原声,本人背台词认真演戏,不刷流量,即使是年轻的邓伦也看得出来满满的诚意,毕竟,真正好看的电视剧光刷流量没演技,观众也是看不进去的。

但如果演员认真、班底出色,观众自然体会得到。





猫涅槃着飞翔


总的来说,刘进导演拍的这部大型电视剧很不错。情节丝丝相扣,演员表演很到位,堪称一部经典近代历史剧,从一个小的镇的日常变化,人情冷暖,折射出当时近半个世纪的动荡年代。

与原著相比,电视剧对剧情进行了稍微的修改,使剧情更合理,更紧密,更能经得起推敲。

原著中,白孝文与田小娥的交集,是从田小娥被鹿子霖指使,去引诱白孝文开始的,之前对两人的关系,并没有任何铺垫。

而电视中,黑娃领着田小娥回到原上的第一天,刚好撞上了白孝文的婚礼,并且还抢了婚礼的彩头。从这里开始白孝文和田小娥就有了交集,白孝文看到田小娥的第一眼就喜欢上了田小娥,为之后的偷情埋下了伏笔。

这一点上,电视剧比原著更合情合理。

白孝文由于从小被白嘉轩管教很严,对于床对之事,就是一张白纸,甚至连女人是怎么怀孕都不知道。新婚之夜,是被媳妇引导着做的,尝到甜头后,就一发不可收拾,沉迷其中。后来就阳痿了,原著中没有交代原因。

电视剧中给了缘由,白孝文做爱成瘾,姥姥白氏苦口婆心进行劝阻,都不管用。最后每天夜里都守在白孝文的窗外头,听到屋里有动静,就在窗外喊着阻止。受不了这种折磨,白孝文就带着媳妇晚上睡到了学堂宿舍,就在祖庙的隔壁,在那里没人打扰尽情享欢。

田小娥最大的愿望就是能进祠堂,能被别人正眼相看,但却被族长无情的拒绝了。有一天,田小娥偷偷溜进祠堂,想烧柱香许个愿。刚巧白孝文领着媳妇回来了,田小娥来不及出去,就躲在桌子底下。

白孝文和他媳妇迫不及待的在祠堂里做起了男女之事,田小娥躲在桌子底下,听的一清二楚。正当两人达到颠覆之际,动静太大,田小娥忍不住笑出了声音。白孝文被吓住了,以为是亵渎了祖宗,祖宗显灵怪罪了,从此就不举了。是田小娥把白孝文吓阳痿了,之后又是田小娥给弄好了,前后呼应。

从这点上也可以看出,电视剧比原著在情节上更联系紧密,值得推敲一些。

原著中,白孝文把家产和地都买了,把自己的老婆活活给饿死了。这点应该是不太合理的,就算白孝文分了家,把家产都变卖了,遇到了饥荒,但白家是数一数二的大户,在加上白家一家人都是善良之辈,不可能眼看着儿媳妇被饿死的。自己的请的长工,都没少给粮食,怎么可能让自己的儿媳妇饿死呢。

再者,白嘉轩为人好面子,耿直。自己的儿媳妇被饿死,拿不是在打他的脸吗?所以说,原著中关于白孝文媳妇之死是讲不通的。

电视中,白孝文的媳妇是被土匪给糟蹋了,然后就被送回了娘家,以躲避别人的闲话。正因为媳妇送回娘家了,白孝文身边没有女人,被田小娥稍微一诱惑,就一头栽进去,不愿回头了,这就比较符合常理。从这点来看,电视剧比原著更能经得起推敲。

所以这是一部很不错的近代电视剧,可以跟《大宅内》相媲美。


青山浪子


《白鹿原》已看了,感觉还可以,整体上演员演技不错,画面很有质感,鹿泰恒、鹿子霖夫妻这三个演员我都觉得演得很到位。挑剔之余,对剧中的不足来吐槽一番吧:

1、白嘉轩:张嘉译也是演技派的,但个人形象与原著中的白嘉轩形象极不相符:驼背,偏胖,白净,演绎出来的白嘉轩精明有余,缺少庄稼把式的精明纯朴沉稳。而且,配音方面在白灵要求去城里读书时,白嘉轩跟白灵说话带脏字,这符合一个慈父、一个族长的形象吗?!

2、电视剧改编为了突出男一号的光辉形象,倒是把朱先生的大儒大智形象给淡化了,而且,朱先生的造型实在不敢恭维。

3、白嘉轩换地后挖出的水脉,目测那坑不足60公分,像栽树的小坑而已就泉水汩汩而出,水源那么浅,那地还会是最差的旱地吗?用得着白嘉轩用天字号的水田和鹿子霖换吗?

4、编剧硬是把白灵编排成了没有教养、不知羞耻的野丫头、疯丫头(怎么可能跟徐秀才硬挤到一张床上睡觉!怎么可能随便钻麦秸垛)把白灵的果敢、坚决,有胆识夸张成了不知天高地厚没有基本礼节,太不可思议了!

作为族长的白嘉轩和共产党员鹿兆鹏作为被着力表现的人物,在剧中有了更多接触与交流。鹿兆鹏和黑娃烧毁粮草的情节中,白嘉轩成为了知情人和一定程度上的参与者;两人甚至一度有彼此相敬相知之感。——这是为了让传统宗族文化和革命者作为正面人物达成某种合作吗?而在两天前的剧集中,还为鹿兆鹏和黑娃率领的农协增加了没收地主土地分给农户的情节。改编的种种细节在昭示:也许在剧版《白鹿原》中,对历史的呈现终会纳入到我们耳熟能详的主流叙事中去。那种重新述说历史、重新思考文明的尝试和气魄,将只属于小说。

“不要一味地抱怨市场卑视读者”

创作的心态也同样是一个问题。电视剧版《白鹿原》一亮相,就看得出主创团队是抱着“致敬经典”的心态在做的。巨额的投资、细节的讲究、所有演员在农村体验生活一个月这样不惜时间成本的准备工作……都是这种心态的正面体现。

导演刘进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他是以“拍部这样的戏,一辈子也就一次机会”的信念来做的。男一号白嘉轩的饰演者,同时也是该剧的艺术总监张嘉译更是说,《白鹿原》对于他来供着”。

有这样的态度,剧版《白鹿原》称为“良心剧”绝对是当之无愧的。可另一方面,这样一种“致敬”的态度又造成了电视剧版《白鹿原》处处都显得谨慎小心,都像是在“靠近”原著的艺术生命,而自足性有所欠缺。但无论影视还是文学,原创还是改编,每一部热门作品都必然是与当下的时代有紧密呼应。








球状也是一种身材


在我看来白鹿原书里写的应该不是一部抗日神剧,它独特的视角就是两边不偏不倚,谁也不信。朱先生极准确的一语道出斗争的真相:“烙锅盔的鏊子”。电视剧在白鹿原第一代的改编尚算不错,到第二代就开始白瞎,选的演员也好恶分明,没什么深度,可看性大大降低,一集我快进着最多十分钟就能看完。

白嘉轩:书中的白嘉轩是一个面上政治正确,底下也总是要占道德高地的人,所以黑娃不喜欢他,嫌他“腰板太直”,要给他打断。这种人有点像班里最好的那个学生,人缘和学习成绩都好,待人也好,你就是不知道哪里不对味就是烦他。陈老写到结尾才黑他一笔,讲他老了老了终于忍不住说了一句别人闲话,说鹿子霖祖上是卖尻子发财的。水至清则无徒,他非要站在高处向下怜悯别人,你挑不出他什么做错的理,但是跟他活在一起太累。剧中对这个人的处理很直接很正面,反而导致这个人物没有太大深度,没有太多存在感。强行改编成一个真正毫无负面的人,只是像一道暗线把整个白鹿原串起来,把黑娃的怨恨看起来是奴隶对奴隶主的怨恨,实际上雇人干活没有什么谁奴役谁的,现在上班老板不叫你拿个外卖?

鹿子霖:剧里改编的鹿子霖是一个十分滑头懦弱一无是处的形象,他的确造下了不少孽,在孝文和田小娥的事上。但书里的鹿子霖有非凡的办事能力和组织才能,翻修祠堂粮仓搞的热火朝天,甚至孝武结婚,白嘉轩自己是主家不方便指使人,都是鹿子霖一手帮忙操办的;同时他也并不小气,白嘉轩要在祠堂里建学堂,鹿子霖爽快的出钱出力支持,这件事连朱先生都跪下谢谢他们,结果剧里这段情节被一笔带过。鹿子霖和白嘉轩两个人这辈子唯一的不同就是鹿子霖非常想当官,而白嘉轩由于姐夫朱先生的点醒,躲避这些差事,就这一点导致两个人的人生道路的完全不同。鹿子霖就像办公室里捧着领导积极揽事,组织活动什么的很在行的小领导,搁今天应该是很好的市场部小头头。

鹿三:这个人物的剧情安排的很有争议,看到很多人都说,鹿三是干不出赌钱和骗白嘉轩的事情的,没错,这个人最后是要杀田小娥的,他人物的合理性就在于他坚信自己是没有干过错事的,所以他才有“一身正气”去杀田小娥。他这个人没有唯唯诺诺低头认错的时候,永远都是一条汉子,所以黑娃落草时,大拇指一知道黑娃是鹿三的儿子,敬他爹,让他儿子当二拇指。

冷先生和朱先生:冷先生是白鹿两家的缓冲带,黏合剂,冷先生话少,脑子直(救鹿兆鹏拉了一车钱也不数就给别人),心也狠(毒死自己亲生女儿),这个选角正好就是冷先生的样子。朱先生的选角,总逃不出一股子白三爷的味道,但是就剧情台词和演绎来说,是没什么毛病的。

鹿秉德、白嘉轩他妈:两个老人虽然是背景角色,但是不得不说还是老人家拿捏到位,演技全部在线。

黑娃和田小娥:黑娃这个演员的演绎是不错的,又黑又壮为人莽鲁,是硬汉黑娃的样子。相对比田小娥就特别突兀,真的一点骚气都没有,就是一朵扭扭捏捏的弱质小白莲,我都能预估到后期她的堕落肯定会被演绎成全部都是被人欺压被人强迫的受害者形象。她没有田小娥的爽气大方,睡了就是睡了,跟谁就是谁,事实上田小娥这个人的形象没有必要去美化她,她就是一个不甘寂寞长得又好看的农妇,孝文的的确确就是被她给耽误的,她把鹿子霖引狼入室,又让孝文染上烟瘾,最后躺在床上等吃的被捅死。心比天高才有命比纸薄,她的确没做错过任何事,也没做过什么好事,就是因为她没做过什么错事,所以不用去美化,还原故事本来真相就行了。剧中一演到黑娃这一对就是干笑,什么别的也没有,用对着笑演绎性生活和谐,非常尴尬。

孝文和孝文媳妇:这一对是唯一一对还原度较高的夫妻,算是白鹿原第二代里唯一不怎么突兀的。

白灵和鹿兆海:白灵基本快进不看,看了恶心影响观剧体验,不看不影响剧情,听到声音就烦。鹿兆海剧本台词没毛病,但是演员看着烦,一起快进。

鹿兆鹏:这个人是被改编的最烦的一个,活活因为他把整个电视剧的基调看成抗日剧。鹿兆鹏这个人唯独是电影版里郭涛演的最好,为啥,这个鹿兆鹏是整本书最没有责任心也最无赖的一个,而且也算不上是个硬汉。他只负责给冰糖引诱你,一出事又跑逑了,基本他一出来就搞事情,搞砸了就跑谁都顾不上。他把黑娃拱出来搞革命,自己跑逑了,搞的黑娃有家回不了;他不结婚就别回去,结果结婚了把媳妇搞了又跑逑了,结果他媳妇就想那一夜想疯了,最后冷先生花一车的钱买他的命就求他给留个种,他依然不顾脸面跑逑;后来抢兄弟媳妇把白灵肚子搞大了还要他弟弟去送,最后到白灵死了他都没出现过;上山劝黑娃投共,黑娃不听,他就偷摸毒死大拇指,这个大拇指曾经救过他的命。所以鹿兆鹏这个人空有学问,没干过什么好事,背良心丧德的事情干的不比孝文少。大拇指在救他那时,大先生给他挑子弹的时候他撕肝裂肺的喊,黑娃都说“把嘴给塞上,叫得让人心烦”,大拇指笑着对黑娃说“这副虚气他还想入伙哩”。鹿兆鹏是没什么血气也没啥担当的人,实际还是跟他爹一样。

白鹿原第一代和第二代在书里最大的差别我感觉还是留后手的事。

白嘉轩不管罚谁打谁,都留条命。他唯独对自己儿子孝文最狠,那是他心里知道有条血脉连着,再狠也打不断,他对黑娃就无论如何总是留条后路,不管黑娃是不是打断了他的腰,最后黑娃死的时候就他最伤心,直接瞎了一只眼睛差点死了,为什么?他因为换地的事情总是对鹿家有愧,黑娃大名鹿兆谦,是鹿家的人,他觉得如果当年不换地,今天轮不到白孝文整死黑娃,而是反过来。鹿子霖把白孝文害得倾家荡产流落街头,屡屡接济,最后白孝文沦落到抢舍饭的地步,他也于心不忍,死拉着白孝文去见田福贤和朱先生,给白孝文找了份差事干起来,算是没有欠下白家一条长子的命。最后白孝文能成事能活到最后,也就是赖他当时给的这份差事。田福贤在电视剧里看起来无非就是国民党狗腿子,实际上田福贤跟鹿子霖一起办了不少好事,赈灾分粮建学堂他都有份,甚至最后鹿兆鹏要枪毙了,冷先生拉着一车钱去求他,他想办法也救下了鹿兆鹏。鹿子霖后来被抓到监狱里,他没收鹿子霖老婆的黑钱,替他存了一笔家底,这个人物是有他狡猾的人情味在为人处事的。他和大拇指一样都看人情世故看的很透,最后都是救了鹿兆鹏说,以后你们成功了,能留我一条全尸吗。这就是老辈人留后手的精明和厚道,做人永远留一线,日后好相见。

相对比年轻一代就全是把事情做绝的种,黑娃直接墩死鹿兆鹏的爷爷,打断白嘉轩的腰;白灵写狠信骂亲家导致和白家决裂,打小这么疼她,到死都没回来看一眼家里;鹿兆鹏更绝,自己亲爹交上台批斗就算了,把弟弟私定终身的白灵直接睡了;白孝文睡了田小娥,为了绝后患陷害死黑娃。年轻人做事都赶尽杀绝,利用你就利用透了,根本不管日后怎么说,鹿兆鹏对黑娃墩死他爷爷一字不提,黑娃对白孝文睡了他老婆也不提,鹿兆海乖乖的把白灵送走,到死前找的老婆还长得像白灵,找了老婆留了种就战死。看到这一代你就能看明白,白鹿原的“水深土厚”,朱先生写县志的时候因为这句话犹疑,因为水深土厚到白嘉轩这一代就绝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