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陲蠻荒小國逐步發展為戰國七雄之一


導語:荊楚大地,三苗之國,自古以來,人們稱漢江以南之地,多稱其為荊楚之地或雲夢之地。這一稱呼是從何而來的?在長江流域和漢江流域興起的南方文化,又是如何從一個,小小的子爵之國發展為帶甲百萬、車千乘、騎萬匹疆土幾乎為列國總和的大國,又是怎麼在一個小小的張儀上栽了大跟頭此後便一厥不振?

艱難的發家歷程

邊陲蠻荒小國逐步發展為戰國七雄之一

(圖一為早期楚國)


相傳楚國先祖乃是黃帝之孫顓頊的後代,上古時代的先民們大都對自然十分地崇拜,先民們相信萬事皆有鬼神所引導,崇敬山川、土木、河川、日月時常祭祀天地。

商朝末年時期,紂王昏庸無道,楚國先民也審時度勢,棄暗投明歸順到周王室之下,商周之戰後,周王室擊敗殷商王朝開創周王朝。此時楚人的領導人是鬻熊(yu四聲),王朝便分封"子"的封號給他,直到熊鐸當為首領之後,周王朝才正式"楚國""羋姓"授予他們。

楚國建國之初,貧窮軟弱,正如萬事開頭難,楚國的創業資本只有丹陽這小小的彈丸之地。地方雖小,卻是物產豐富,此地是長江和漢水沖積出的一片肥沃的平原,雖然只有五十里的封地,但歷經楚國曆代君主的苦心經營,虛心向中原諸侯學習農耕之法,使國家富強起來,周夷王當政之時,昏聵無道,諸侯不朝天子,且爭鬥不休,楚國時受到其他諸侯的侵害,熊渠當政時期精修兵力,訓練士卒,數年之間便擊敗江漢之間的諸侯,使土地擴大千裡,擁有兵車千乘,他開始與周天子分庭抗禮,將自己的三個兒子都封王。

周厲王時期,周天子時常將不聽王命的諸侯殺了,周厲王聞之楚國擅自封王,意圖反抗周王朝統治,周王意欲集結天下諸侯之力而攻之,熊渠這才認識到問題的嚴重性,便被迫取消三個王的封號,恢復對周王室的供奉,繼續向周王室稱臣,這才躲過滅絕的命運。

邊陲蠻荒小國逐步發展為戰國七雄之一

(圖二為全盛的楚國)


後世歷代的楚國君主都積極的開發荒地,吸納北方中原的人民,開發山川湖澤的利益,楚國比以前更加地興盛。直到國君傳到第十六位國君熊通時,此時周王室正經歷幽王之亂、平王東遷實力已經大為衰弱,甚至連小國諸侯都敢與天子作對。楚國見此意欲兵進中原,一鼓作氣便滅了十餘個小諸侯國,楚文王也將都城由原來的丹陽遷至郢地,方便攻打北方的諸侯國,此時漢水沿岸的姬姓諸侯國家已經被消滅殆盡。楚成王之時,由於中原的齊國已經迅速崛起,強大到令楚國無法繼續向北方前進時,楚國掉頭轉向將目光放到西南方向,征服了巴國和西南的諸多蠻族部落,又向西南擴地千里。

邊陲蠻荒小國逐步發展為戰國七雄之一

(圖三為楚王問鼎的繪畫)


公元前六零六年,楚莊王率軍北上,經過周王的封地洛邑,並在洛邑附近演練兵卒炫耀武力,並且派遣使者詢問象徵著天子權威的九鼎的重量,意欲取而代之,這便是成語,問鼎中原的由來。由於時機不是很成熟,便作罷。

公元前五九七年,晉國與楚國在邲發生戰役,晉軍大敗損傷慘重,後楚國又攻打逼迫宋國投降亦使宋國臣服於自己。此時中原國家除了晉國、齊國等國家外其餘諸侯都臣服納貢於楚國,楚國成為稱霸中原的強國,楚莊王也成為諸侯霸主。

跌宕起伏中興

楚平王繼位之後,由於親近佞臣小人疏遠忠臣,不分忠姦殺了伍尚和伍奢,迫使頗有才能的伍子胥出逃吳國。公元前五零六年,吳王闔閭讓孫武和伍子胥帶兵出征楚國。

邊陲蠻荒小國逐步發展為戰國七雄之一

(圖四為伍子胥畫像)


此時楚國看著強大,卻是外強中乾是一隻紙老虎罷了,吳國軍隊一路攻破,又加上楚王德不配位使國內諸部下不肯出兵援助。吳軍在柏舉之戰中大敗楚軍,攻破楚國國都郢都。楚昭王見大勢已去,顧不得朝野大臣的反對一路西逃。

公元前五零五年,楚國向秦國求援,在得到秦國的援助之下,吳國後方又被越國牽制,吳國才無奈作罷帶兵東歸。適時,楚國雖然已經復國,但是經此一役卻元氣大傷。

跌到谷底的楚國開始變法圖強,開啟了轟轟烈烈的吳起變法。過程不仔細講了,此次變法頗有成效,使暮氣沉沉的楚國有如同以往一樣活躍在諸侯爭霸的疆場上。

楚宣王時期,楚國再次將勢力延伸到巴蜀之地,此時楚國君臣上下一心,國家穩定政治安穩,成為列國中的強國。

狡猾鬼才張儀

邊陲蠻荒小國逐步發展為戰國七雄之一

(圖五為張儀畫像)


張儀原本是魏國人,與蘇秦同一時間拜入鬼谷子門下,學習縱橫謀掠之術。出師之後張儀來到秦國一直努力到了相國的位置。

公元三一三年,秦惠文王意欲攻打楚國,唯恐齊國與楚國之間有聯盟擔心雙拳難敵四手,疲於奔命,便派遣張儀出使楚國。楚王對張儀以禮相待,居住在上等驛站,並親自迎接張儀。

張儀遊說起楚王,說願意將秦國的商於六百里之地獻給楚王,並結為同盟關係,來換取楚王與齊國斷交關係。楚王聞之大喜,同意張儀的策略,便與齊國斷絕往來關係。張儀回到秦國之後,一連稱病三個月都未曾上朝。楚王以為張儀認為,楚國與齊國關係斷絕得不夠絕對,便派遣勇士前往齊國對齊王大加辱罵,齊王憤怒十分斬斷了與楚國的來往,轉而與秦國建立關係。齊秦兩國建交之後,張儀也開始上朝楚國使者對張儀問道商於六百里之地的事情,而張儀卻說,願將自己在商於的六里土地奉獻給楚王,楚國使者大怒憤而回到了楚國。楚王十分憤怒,舉兵攻打秦國,而秦國又與齊國建立關係,兩國同時對楚國進行攻擊,楚國兩頭奔波,自己非但沒有得到商於六百里,反而丟了漢中六百里。

公元前三一一年,秦國放消息給楚國,亦欲以武關以外的土地來換取黔西的土地,而楚國則表示願意以土地來換取張儀一個人。張儀來到楚國後,賄賂楚國的大夫靳尚和楚王的寵妾鄭袖,使自己逢凶化吉。楚王釋放張儀後又聽信張儀的饞言,與秦國聯盟背信了與齊國,韓國等的合約。

公元前二九九年,楚王被騙到秦國,囚禁於咸陽,客死於他鄉,使得楚國的實力迅速衰弱。

總結: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陰陽循環,無止無休。君上清明則國家強,聖君上昏庸則國家衰弱,一國之君決策許多,縱觀最後楚國的結局,懷王外欺於張儀內惑於鄭袖,將祖先基業丟損大半,可惜可惜可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