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丘歷史解說」商丘為何稱“宋”

公元前1406年牧野之戰武王滅商,建立了西周王朝。兩年後武王病逝,武王的兒子姬湧繼位,是為成王,成王年幼,周公(姬旦)輔佐。武王滅商後,封紂王子武庚為諸侯,居殷舊都,治理商遺民。又分商地為三部分,命自己的兄弟管叔姬鮮,蔡叔姬度,霍叔姬處,各領一部,以監視武庚,號稱“三監”。成王繼位之初,周公(姬旦)攝政,三監對此不滿,於是武庚、蔡叔等勾結東西部落,起兵叛周,周公率兵平叛,殺武庚及管叔,放蔡叔,周公東征取得空前勝利,之後,周公封殷貴族微子(名啟,紂王的庶兄)於商丘,以統治殷商遺民。

「商丘歷史解說」商丘為何稱“宋”


國學大師楊寬先生說:“周公把微子啟的封國叫‘宋’,還是沿用商代的舊名稱,‘宋’和‘商’是一聲之轉。如同周人稱‘殷’為‘衛’一樣,‘衛’和‘殷’也是一聲之轉。王國維《說商》說:‘餘疑宋與商聲相近,初本名商,後人以別於有天下之商,故謂之宋耳。’古代‘宋’和‘商’同聲可以通用,‘宋’古從‘木’,而‘木’古有‘桑’音。直到春秋戰國時代,人們還常把‘宋’稱作‘商’。”

「商丘歷史解說」商丘為何稱“宋”


作為國名,宋、商在歷史文獻中互通的情況屢有出現。《國語·吳語》說:“乃起師北征,闕為深溝,通於商、魯之間。”韋昭注:“商,宋也。”《列子·仲尼》中說:“商太宰見孔子。”張湛注:“商,宋國也。宋都商丘,故二名焉。”《釋文》說:“司馬彪雲,商,宋也。”陳槃亦曰:“宋之稱商,舊籍習見。《毛詩·商頌》即宋頌。《正義》:商謂宋也。”

「商丘歷史解說」商丘為何稱“宋”


後來趙宋王朝曾在應天府(商丘)設廟建都,為何要在商丘建都呢?從客觀上看,當時的商丘,屬戰略要衝,水陸交通便利,特別是水運乃通往南北之咽喉;這裡物產豐富,商賈雲集,經濟繁榮;這裡風景秀美,有三百里梁園之遺蹟;這裡歷史悠久,民風淳厚,有先王遺風,厚重多君子;這裡是華夏聖賢文化的根脈之地,文化厚重,人才集聚,有被封為國子監的應天書院等。但更重要的是其歷史淵源,《歸德府志》、《商丘縣誌》等大篇幅記載了劉攽的《鴻慶三聖殿賦》及王仲旉的《南都賦》,賦中都詳細記述了趙宋王朝在商丘設廟建都的重要原因,即趙姓的血緣聖祖伯益盛德設報,商丘是趙姓先祖聖地、華夏火神之墟。趙匡胤在商丘發跡而稱宋朝。“宋”為商丘在歷史上的輝煌增添了不少光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