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真,安徒生童话故事可以“毁三观”到什么程度?


最近受疫情影响,只能宅家带娃看动画、讲故事,做游戏,却发现以《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等为代表的一系列故事中,充斥着各种“三观不正”的情节。在网络搜索后更是发现,很多家长同口袋君感受一样,有位妈妈更是在微博上表示自己绝对“不会给孩子看《海的女儿》”。

讲真,安徒生童话故事可以“毁三观”到什么程度?

这位妈妈认为,《海的女儿》中的情节完全不可理解。“为了一个只看过一眼的男人,需要用姐妹的资源(美丽的长发)、自我的阉割(无法说话)和终身痛苦的代价(直立行走如刀割),换一个所谓的爱情?”像她一样为了爱情放弃一切、见到喜欢的男人就啥也不管了,这还了得?另外,她也认为一切happy ending的童话都不适合讲给女孩子们听。


她觉得安徒生作为一名男性,写童话完全不讲逻辑,几乎全在意淫:“海巫婆作为女性群体里拥有超能力的神职人员,居然会想出这种没有任何合理性和可行性的方案,矮化海洋女性物种,跪舔人类男性?”

帖子一出,有网友觉得她是“矫枉过正”,剥夺孩子对一段悲伤、浪漫的爱情故事的阅读机会,但也有不少人认同她的做法,父母把控好阅读来源,将这类童话屏蔽在孩子尚未成熟的三观外,没毛病。孩子要看书就如同他们要吃饭,他们可以从饭里吸收碳水蛋白质,也可能吃到渣滓,家长们能做的不过是“在孩子学会自己吃饭之前,确保端给他的是饭,而不是屎”。

讲真,安徒生童话故事可以“毁三观”到什么程度?

可以说,给孩子看什么样的书、什么样的动画片,甚至交什么样的朋友可以说是家长们永恒的担心了。不仅仅中国的妈妈操心,开放的国外妈妈也操心。英国一位妈妈曾因为《睡美人》中含有儿童不宜的“性讯息”,向学校提出申请,从课程中剔除《睡美人》。

讲真,安徒生童话故事可以“毁三观”到什么程度?

讲真,安徒生童话故事可以“毁三观”到什么程度?

事实上,安徒生和格林兄弟创作的童话经典故事放在今天漏洞百出,若真要去深究每一则童话的情节,会发现根本就没有哪位公主和王子是“正常”的。

白雪公主无论被骗多少次,她都不会吸取教训,无论是被猎人带到森林,还是来到小矮人家要用劳动换食宿,她都欣然接受命运安排,从不提出任何反对意见,不去争取自己想要的。陌生老婆婆递来的苹果,她拿了就吃,一点儿防备意识都没有,即便到了醒过来,面对陌生的王子的求婚,她竟也点头同意说“好的”。


如果说白雪公主是“傻白甜”,那么王子更是不可理喻。白雪公主进入”死亡”状态,而王子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还敢去吻她?他竟然去亲吻一个“尸体”?


讲真,安徒生童话故事可以“毁三观”到什么程度?

灰姑娘是敢于去参加舞会,追求梦想了。但是全国上下那么多人,而王子却试图用水晶鞋来找到她?灰姑娘的坏姐姐们,切掉大脚趾和后脚跟来证明自己就是舞会上的那个女孩?这怕不是傻就是智障吧。

讲真,安徒生童话故事可以“毁三观”到什么程度?

豌豆公主的故事就更一头雾水了。从前有一位王子,他想找一位公主结婚。王子很挑剔,他走遍了全世界,见过很多公主,但王子总觉得她们都算不上真正的公主,因为她们总有一些地方,让他不满意。有一天晚上一位狼狈的公主前来借宿,皇后想试试她是不是真正的公主,就在公主的床榻上放了一粒豌豆,取出二十张床垫,二十床鸭绒被压在上面。第二天公主抱怨昨晚床上有东西膈到她,于是王子便选她做了妻子。

????

讲真,安徒生童话故事可以“毁三观”到什么程度?

对女孩子来说,不管对方是谁,都没有权利不尊重你。比如在你倒霉的时候首先想的不是帮助你,而是测试你是不是真正的公主?这样的人,即便是王子,也还是不嫁为妙。

可安徒生故事里的公主们,丧失了识别渣男和独立自主的能力,她们只会等王子救,给王子亲,甚至为王子死。

这显然已经不符合当下的世界逻辑了。对于不断向前迈进的人类而言,某一版本的童话就是静止的。

格林兄弟整理童话的时候正值德国文学的浪漫主义开花结果的时候,因为要宣扬文化民族主义,所以人们把目光投向了民间文化传统领域。其实,要说起来,现在咱们读到的经典童话,已经经过很多次修改了,1812年未经修改的原版《格林童话》里包含的各种阴谋、凶杀、酷刑,虽说本意可能是为了让孩子直面社会的残酷,并形成“善恶有报”之类的朴素价值观,但实在是太过于暴力重口味,少儿不宜。

安徒生生活在君主专制时期的丹麦,一生感受政治压迫和文化愚昧状态的他,用儿童视角解析、批判社会,形成一种独特的表达方式。例如《豌豆公主》,其实是安徒生写了讽刺当时贵族的封建和荒唐,可是谁会和一个孩子讲这些创作背景?

所以,用21世纪下的思维逻辑去解读过去的童话故事,去纠缠作者设计这些情节的意义,其实是一件没有意义的事情。因为我们没有考究某一段童话故事最初诞生的时候,到底是为了什么,但如果我们仔细分析这些童话,会发现其中很大一部分都是对美好生活的幻想,主人公性格中的善良、正直、勇敢所占的比例都远远超过童话逻辑的漏洞。

也许有人以为删掉一篇《海的女儿》,就是拯救了自己女儿,让她免于被“毁三观”的思想荼毒。但事实上,你想想当自己小时候第一次听到小美人鱼化身为梦幻泡沫的时候,你是会感觉到愤怒、后悔、替她不值?还是为之感动,觉得小美人鱼是你心中最无私善良的人,所以才能变成泡沫?

很多网友就表示,在回忆起《海的女儿》时,不会觉得小美人鱼牺牲是重点,只记得她追求美好和不灭的灵魂,也记得她被王子误会的情节。而其中爱情的部分,因为年龄原因,却没有太多理解。长大后,也不会因为读了这个故事就为爱疯狂。

讲真,安徒生童话故事可以“毁三观”到什么程度?

在一些研究中,人们发现儿童的世界其实和成年人是不一样的。对孩子们来说,童话故事是他们理解世界的一种方式,童话故事中,我们认为重要的点,在孩子看来可能并不是重点。

孩子的三观是她从小经历的事情和教育所决定的,而不是靠两三个童话故事就能改变的,更多的是父母言传身教和身边的环境影响。成长过程中明明有那么多影响因素,为啥光盯着故事不放?反对女儿看《海的女儿》的妈妈认为,幼儿无法为自己选择,只能由父母来筛选读物。但请注意,父母不仅能够选择孩子的读物,同时也有着指引的作用。

《冰雪奇缘》中Anna的配音演员Kristen Bell,和孩子们一起观看电影版《白雪公主》时,她会对女儿们说:“白雪公主为什么要吃掉老巫婆给的苹果?反正我绝不会吃别人给的东西,你们也不会吧?”

大家知道,这个童话的经典情节是王子亲吻昏睡中的公主。Kristen Bell想得却没有那么简单,她认为这种行为属于性骚扰,所以她对孩子们说:“你们不觉得没经过别人同意就亲人家很奇怪吗?你们以后可不能趁别人睡着了强吻!”

就像Kristen Bell对自己的女儿们提出疑问一样,家长也可以提出自己的观点,和孩子讨论。

比如:在《海的女儿》中,即使是看似邪恶的巫婆,也并没有主动做过任何坏事。小美人鱼公主向她请求行走的能力,而巫婆要求她付出不能说话的代价,家长可以告诫孩子想要得到任何东西都会付出代价,所以做决定前要考虑清楚这个代价自己能否承受得起。


讲真,安徒生童话故事可以“毁三观”到什么程度?


看到小美人鱼放弃声音那段,家长们可以引导孩子,小美人鱼为了追求自己喜欢的不顾一切,宣扬的是这种精神,但告诉孩子她的方法错了:“小美人鱼为了王子放弃了声音,可是这样一来,她就不能说话了。她非但没有达到让王子了解她的目标,而且这个选择还对她造成了伤害。”接下来可以问问孩子他会怎么做。


讲真,安徒生童话故事可以“毁三观”到什么程度?


童话可以说是一面镜子,会有悲伤,也会有无谓的牺牲,更会挫折重重;但有人能从中看到乐观,看到坚持,看到满满的勇气,我们看见的只能是我们自己的价值观、世界观与人生观,好与坏其实都是我们自己。

对孩子来说,童话是激发想象力的最好教材,同时能让孩子以最快、最通俗的方式,学习到人间的真善美。

在《奇葩说》中傅首尔说过这样一段话:“每个人对童话都有不同的解读。你十三岁看童话,跟三十岁看童话的感受又是不一样的。如果你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告诉他童话都是假的,这相当于一种剧透,是快进了他的成长。不告诉是为了陪着他,一起去分辨,去思考,这种成长的惊喜,才是母子一场的风景。

讲真,安徒生童话故事可以“毁三观”到什么程度?

孩子或许记不住那么多童话,但他绝对忘不了小时候坐在爸爸妈妈身边,听童话故事的时光。童话里有善良的公主,也有邪恶的巫婆,有美好的亲情,也有自私的人性……童话大框架是美好的,想要孩子识别真实世界的善恶,最重要的还是看家长们如何引导。



家长口袋作为家长教育路上的必备智囊,帮助您缓解升学焦虑,坐览全球领先教育理念与方法。欢迎关注家长口袋(ID:jiazhangkoudai)


本文系家长口袋原创文章,转载请在后台回复“转载”二字,并按照转载要求来转载,否则违者必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