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真,安徒生童話故事可以“毀三觀”到什麼程度?


最近受疫情影響,只能宅家帶娃看動畫、講故事,做遊戲,卻發現以《安徒生童話》、《格林童話》等為代表的一系列故事中,充斥著各種“三觀不正”的情節。在網絡搜索後更是發現,很多家長同口袋君感受一樣,有位媽媽更是在微博上表示自己絕對“不會給孩子看《海的女兒》”。

講真,安徒生童話故事可以“毀三觀”到什麼程度?

這位媽媽認為,《海的女兒》中的情節完全不可理解。“為了一個只看過一眼的男人,需要用姐妹的資源(美麗的長髮)、自我的閹割(無法說話)和終身痛苦的代價(直立行走如刀割),換一個所謂的愛情?”像她一樣為了愛情放棄一切、見到喜歡的男人就啥也不管了,這還了得?另外,她也認為一切happy ending的童話都不適合講給女孩子們聽。


她覺得安徒生作為一名男性,寫童話完全不講邏輯,幾乎全在意淫:“海巫婆作為女性群體裡擁有超能力的神職人員,居然會想出這種沒有任何合理性和可行性的方案,矮化海洋女性物種,跪舔人類男性?”

帖子一出,有網友覺得她是“矯枉過正”,剝奪孩子對一段悲傷、浪漫的愛情故事的閱讀機會,但也有不少人認同她的做法,父母把控好閱讀來源,將這類童話屏蔽在孩子尚未成熟的三觀外,沒毛病。孩子要看書就如同他們要吃飯,他們可以從飯裡吸收碳水蛋白質,也可能吃到渣滓,家長們能做的不過是“在孩子學會自己吃飯之前,確保端給他的是飯,而不是屎”。

講真,安徒生童話故事可以“毀三觀”到什麼程度?

可以說,給孩子看什麼樣的書、什麼樣的動畫片,甚至交什麼樣的朋友可以說是家長們永恆的擔心了。不僅僅中國的媽媽操心,開放的國外媽媽也操心。英國一位媽媽曾因為《睡美人》中含有兒童不宜的“性訊息”,向學校提出申請,從課程中剔除《睡美人》。

講真,安徒生童話故事可以“毀三觀”到什麼程度?

講真,安徒生童話故事可以“毀三觀”到什麼程度?

事實上,安徒生和格林兄弟創作的童話經典故事放在今天漏洞百出,若真要去深究每一則童話的情節,會發現根本就沒有哪位公主和王子是“正常”的。

白雪公主無論被騙多少次,她都不會吸取教訓,無論是被獵人帶到森林,還是來到小矮人家要用勞動換食宿,她都欣然接受命運安排,從不提出任何反對意見,不去爭取自己想要的。陌生老婆婆遞來的蘋果,她拿了就吃,一點兒防備意識都沒有,即便到了醒過來,面對陌生的王子的求婚,她竟也點頭同意說“好的”。


如果說白雪公主是“傻白甜”,那麼王子更是不可理喻。白雪公主進入”死亡”狀態,而王子在不知情的情況下還敢去吻她?他竟然去親吻一個“屍體”?


講真,安徒生童話故事可以“毀三觀”到什麼程度?

灰姑娘是敢於去參加舞會,追求夢想了。但是全國上下那麼多人,而王子卻試圖用水晶鞋來找到她?灰姑娘的壞姐姐們,切掉大腳趾和後腳跟來證明自己就是舞會上的那個女孩?這怕不是傻就是智障吧。

講真,安徒生童話故事可以“毀三觀”到什麼程度?

豌豆公主的故事就更一頭霧水了。從前有一位王子,他想找一位公主結婚。王子很挑剔,他走遍了全世界,見過很多公主,但王子總覺得她們都算不上真正的公主,因為她們總有一些地方,讓他不滿意。有一天晚上一位狼狽的公主前來借宿,皇后想試試她是不是真正的公主,就在公主的床榻上放了一粒豌豆,取出二十張床墊,二十床鴨絨被壓在上面。第二天公主抱怨昨晚床上有東西膈到她,於是王子便選她做了妻子。

????

講真,安徒生童話故事可以“毀三觀”到什麼程度?

對女孩子來說,不管對方是誰,都沒有權利不尊重你。比如在你倒黴的時候首先想的不是幫助你,而是測試你是不是真正的公主?這樣的人,即便是王子,也還是不嫁為妙。

可安徒生故事裡的公主們,喪失了識別渣男和獨立自主的能力,她們只會等王子救,給王子親,甚至為王子死。

這顯然已經不符合當下的世界邏輯了。對於不斷向前邁進的人類而言,某一版本的童話就是靜止的。

格林兄弟整理童話的時候正值德國文學的浪漫主義開花結果的時候,因為要宣揚文化民族主義,所以人們把目光投向了民間文化傳統領域。其實,要說起來,現在咱們讀到的經典童話,已經經過很多次修改了,1812年未經修改的原版《格林童話》裡包含的各種陰謀、兇殺、酷刑,雖說本意可能是為了讓孩子直面社會的殘酷,並形成“善惡有報”之類的樸素價值觀,但實在是太過於暴力重口味,少兒不宜。

安徒生生活在君主專制時期的丹麥,一生感受政治壓迫和文化愚昧狀態的他,用兒童視角解析、批判社會,形成一種獨特的表達方式。例如《豌豆公主》,其實是安徒生寫了諷刺當時貴族的封建和荒唐,可是誰會和一個孩子講這些創作背景?

所以,用21世紀下的思維邏輯去解讀過去的童話故事,去糾纏作者設計這些情節的意義,其實是一件沒有意義的事情。因為我們沒有考究某一段童話故事最初誕生的時候,到底是為了什麼,但如果我們仔細分析這些童話,會發現其中很大一部分都是對美好生活的幻想,主人公性格中的善良、正直、勇敢所佔的比例都遠遠超過童話邏輯的漏洞。

也許有人以為刪掉一篇《海的女兒》,就是拯救了自己女兒,讓她免於被“毀三觀”的思想荼毒。但事實上,你想想當自己小時候第一次聽到小美人魚化身為夢幻泡沫的時候,你是會感覺到憤怒、後悔、替她不值?還是為之感動,覺得小美人魚是你心中最無私善良的人,所以才能變成泡沫?

很多網友就表示,在回憶起《海的女兒》時,不會覺得小美人魚犧牲是重點,只記得她追求美好和不滅的靈魂,也記得她被王子誤會的情節。而其中愛情的部分,因為年齡原因,卻沒有太多理解。長大後,也不會因為讀了這個故事就為愛瘋狂。

講真,安徒生童話故事可以“毀三觀”到什麼程度?

在一些研究中,人們發現兒童的世界其實和成年人是不一樣的。對孩子們來說,童話故事是他們理解世界的一種方式,童話故事中,我們認為重要的點,在孩子看來可能並不是重點。

孩子的三觀是她從小經歷的事情和教育所決定的,而不是靠兩三個童話故事就能改變的,更多的是父母言傳身教和身邊的環境影響。成長過程中明明有那麼多影響因素,為啥光盯著故事不放?反對女兒看《海的女兒》的媽媽認為,幼兒無法為自己選擇,只能由父母來篩選讀物。但請注意,父母不僅能夠選擇孩子的讀物,同時也有著指引的作用。

《冰雪奇緣》中Anna的配音演員Kristen Bell,和孩子們一起觀看電影版《白雪公主》時,她會對女兒們說:“白雪公主為什麼要吃掉老巫婆給的蘋果?反正我絕不會吃別人給的東西,你們也不會吧?”

大家知道,這個童話的經典情節是王子親吻昏睡中的公主。Kristen Bell想得卻沒有那麼簡單,她認為這種行為屬於性騷擾,所以她對孩子們說:“你們不覺得沒經過別人同意就親人家很奇怪嗎?你們以後可不能趁別人睡著了強吻!”

就像Kristen Bell對自己的女兒們提出疑問一樣,家長也可以提出自己的觀點,和孩子討論。

比如:在《海的女兒》中,即使是看似邪惡的巫婆,也並沒有主動做過任何壞事。小美人魚公主向她請求行走的能力,而巫婆要求她付出不能說話的代價,家長可以告誡孩子想要得到任何東西都會付出代價,所以做決定前要考慮清楚這個代價自己能否承受得起。


講真,安徒生童話故事可以“毀三觀”到什麼程度?


看到小美人魚放棄聲音那段,家長們可以引導孩子,小美人魚為了追求自己喜歡的不顧一切,宣揚的是這種精神,但告訴孩子她的方法錯了:“小美人魚為了王子放棄了聲音,可是這樣一來,她就不能說話了。她非但沒有達到讓王子瞭解她的目標,而且這個選擇還對她造成了傷害。”接下來可以問問孩子他會怎麼做。


講真,安徒生童話故事可以“毀三觀”到什麼程度?


童話可以說是一面鏡子,會有悲傷,也會有無謂的犧牲,更會挫折重重;但有人能從中看到樂觀,看到堅持,看到滿滿的勇氣,我們看見的只能是我們自己的價值觀、世界觀與人生觀,好與壞其實都是我們自己。

對孩子來說,童話是激發想象力的最好教材,同時能讓孩子以最快、最通俗的方式,學習到人間的真善美。

在《奇葩說》中傅首爾說過這樣一段話:“每個人對童話都有不同的解讀。你十三歲看童話,跟三十歲看童話的感受又是不一樣的。如果你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就告訴他童話都是假的,這相當於一種劇透,是快進了他的成長。不告訴是為了陪著他,一起去分辨,去思考,這種成長的驚喜,才是母子一場的風景。

講真,安徒生童話故事可以“毀三觀”到什麼程度?

孩子或許記不住那麼多童話,但他絕對忘不了小時候坐在爸爸媽媽身邊,聽童話故事的時光。童話裡有善良的公主,也有邪惡的巫婆,有美好的親情,也有自私的人性……童話大框架是美好的,想要孩子識別真實世界的善惡,最重要的還是看家長們如何引導。



家長口袋作為家長教育路上的必備智囊,幫助您緩解升學焦慮,坐覽全球領先教育理念與方法。歡迎關注家長口袋(ID:jiazhangkoudai)


本文系家長口袋原創文章,轉載請在後臺回覆“轉載”二字,並按照轉載要求來轉載,否則違者必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