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走亲戚越来越“虚”,农民却仍然乐此不疲,为何?

马上到了年底,在外的农民陆陆续续返乡了,在农村,农民讲究“拜年”,年前小一辈的农民要到长辈家里去,拿些东西看望长辈。春节过完,农民又讲究的是“走亲戚”,这时候是联络感情的时候,一年不见的亲朋好友专门抽出时间来见面。但走亲戚这事,说实话,感觉越来越“虚”,农民却仍然“乐此不疲”,为何?

农村走亲戚越来越“虚”,农民却仍然乐此不疲,为何?

本来走亲戚是我国农村的一项传统,在外打工的农民就靠着这几天和家里的亲戚朋友联络感情,本应当是温馨开心的。可是很多农村的年轻人却说农村走亲戚,套路越来越多,坦诚相待越来越少,这正常吗?


农村走亲戚越来越“虚”,农民却仍然乐此不疲,为何?

第一点,农村的亲戚之间已经各自独立,家家都有自己的生活,一年到头不联系,突然过年就去别人家里,还要装作很熟的样子,想想就很别扭。而农村80后、90后的年轻人都是比较有思想,不喜欢阳奉阴违的场合的人,自然感觉走亲戚很虚伪。虽说年轻人这么想,老一辈的人可觉得走亲戚是一件必须的事情,如果一年到头不联系,过年的时候在不走动走动,那真的就是“六亲不认”了。

农村走亲戚越来越“虚”,农民却仍然乐此不疲,为何?

第二点,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一些亲戚之间的经济条件其实差距有的是比较大的。农村有一句老话“穷在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对于穷人来说,去富人家走亲戚,难免会觉得低人一等,但是如果不得不走的话,也会表现出很热情的样子。而对于富人来说,并不是很希望穷亲戚上门,他们觉得可能这人是有事相求,一般是想要借钱,虽然富人心里并不欢迎,表面上却也是十分殷勤。其实经济条件差距大的,走亲戚都是各怀鬼胎,又有几句真心话呢?

农村走亲戚越来越“虚”,农民却仍然乐此不疲,为何?

第三点,走亲戚还有很多讲究,让人不厌其烦。农村最注重面子了,走亲戚的时候不拿点礼物都不好意思上门,之前这个礼物几十块钱就搞定,但是随着农村的发展,光是走亲戚需要买的礼物都在200元以上了。这对农民来说是个不小的负担,一家花上200元,走十家亲戚就得两千,难怪很多农民感叹亲戚走不起。

农村走亲戚越来越“虚”,农民却仍然乐此不疲,为何?

其实很多农民也觉得农村礼尚往来这事很麻烦,但是谁也做不到去别人家里空着手去,明明觉得礼物没必要,还很贵,却也不得不跟随传统,不然会被认为没礼貌。

农村走亲戚,为啥尽来些虚的,坦诚相待的却越来越少,你们认为这正常吗?欢迎交流、分享。获取更多三农资讯请点击关注按钮,精彩期待与您共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