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等三部门发重磅文件!高校要停止对专利申请的资助奖励,怎么看?

高校专业那些事


专利、课题、论文,这三项中国 学校里太多了,从幼儿园到大学,课题每个老师都得搞,常年有课题,结题一个再申请一个,论文少的发一到两年发表一篇,养活了大批课题审结机构,论文发表涉及的经济利益更大,只要花钱,就能发表,不会写,有专业写手替你写。但没有论文、课题,就不能职称晋升,评优选先。


土wzy


真经在高校工作,也曾与地方专利局的工作人员有过深入交流,对专利的情况比较了解。近日,教育部等三部门发文,要求高校取消的对专利申请的资助奖励。真经对此举双手赞成。

早在2018年,中国的专利申请数量就已经超过了美国、欧盟、日本、韩国这四大经济体的总和,目前已经达到了美国的9倍。虽然说,科技专利的数量从某种程度上可以反应出一个国家的科技实力,但中国的这一数据,已经完全失真,中国的民用科技,比上面任何一个经济体都要差一大截。

数据失真的主要原因是专利的转化率太低。2019年,作为专利第一大国的中国,专利转化率只有2%。有官媒曾发文《把论文写在产品上》,就指出,中国绝大多数专利,都是为了专利而专利,没有任何实际经济价值,即“灌水专利”。而绝大多数灌水专利,都来自于高校。

真经对此深有体会。7、8年前,我们学校的发明专利非常少,只要企业不提要求,老师自己是不会去写的。为了增加专利申请数这一指标,科技处还制定了专利的奖励办法。但这也起不了什么作用,那点钱大家看不上。

直到2012年末,学校开始修订教师职称评审条件,在科技处的要求下,我们在职称条件中加入了专利的要求。而且,当时学校规定两个专利可以顶一个省级科技奖。大家都知道,专利的难度哪里比得上省级奖呢,但当时我们就是这样做的。一方面是稍微降低一点参评门槛,另一方面就是鼓励大家写专利。

职称果然才是高校的第一指挥棒。政策出台后,老师们开始疯狂地报专利,甚至连教外语的老师也申报专利。那几年,学校的专利数以每年50%的增长率在增加,没用到5年,就做到了全省第二,全国30几名,写进了科技处的功劳簿上。

然而,这些专利里面,90%以上是没有转化的,其中大部分根本没有转化的价值,能在自己实验室里用用就不错了。确实也还有一些有价值的专利,甚至获得过全国优秀专利奖的专利,也因为老师们时间不够,并没有与企业成功对接。所以,实际上,绝大多数专利证书都成为了废纸一张,或束之高阁,在评完职称后连自己都找不到了。

从前年开始,学校再次修订了职称条件,取消了专利的要求,这几年,专利数出现了骤降。但意外的是,一些有价值的专利反倒不断涌现出来了,学校近年来参加国家重大项目,获国家重大科技奖励的次数也多了。科研的质量明显上去了。

相信真经学校的经历同样也是国内大多数高校的真实写照,只不过有的学校早已意识到这个问题,而有的学校目前还在坑里。从对专利态度的转变中,我们也不难发现,高校并不是专利的主战场,专利也不是高校的主要指标,淡化专利数量,提高专利转化率,真正加强产学研融合才是王道。

另外,站在高校人事管理者的角度,真经也总结出一个道理:对高校教师来说,科研工作本来就是一种奖励,喜欢做的人自然会去做,根本不需要其他奖励和引导。加上其他奖励,只会让大量并不热爱科研的人进来滥竽充数,制造大量文字垃圾,浪费大量人力物力。未来,高校更多的奖励应该在教学上,而不是科研。

你们觉得是这样的吗?


高校人才真经


教育部终于发声停止高校对申请专利进行资助奖励了。以前一个项目散装申请几次专利,一个专利学校奖励上万,分几批赚钱的乱象终于要得到遏制了。

哪里有利益,哪里就有人趋之若鹜。高校也是一样。我朋友的老公是某大学的教授,他说高校现在都是这样的。一个专利奖励平均大概10000左右,然后一个技术研发出来,不是说就注册一个专利,而是这个技术对A有什么作用,算一个专利;这个技术对B有什么又算一个专利。

也就是说专利都是散装的,一个技术分到个4万块钱都很正常,他们学校最高有拿到七八万的。就算扣掉专利申请费,利润也很可观。而他们学校学术核查还算蛮严格的。

高校对申请专利资助奖励,初衷是为了鼓励大家多搞科研,多出成果。经是好经,但被念歪了。我们在申请专利这块已经变成臃肿不堪,尾大不掉了。

根据联合国专门机构世界知识产权组织16日发布《2019年世界知识产权指标》中的数据显示,中国知识产权数量在全世界都是领先的,说来你们可能不信,我国专利申请数量占世界专利申请数量的一半。

相比之下,北美占世界总量的19%,而欧洲占10%。

我们如此庞大的专利数量,却并没有转化成成正比的技术成果,说明这个专利水分很多。这也不难理解,大家都是冲着专利资助去的,可能做得时候都没想过这个专利能应用到什么上面,产生什么样的经济效益。

专利研发的目的一旦偏了,结果自然就不尽如人意。欧美的大学也好,企业也好,就绝对没有这种为了注册专利而去做研发的本末倒置的现象。他们是靠将专利应用到产品上,再从产品的利润上来赚钱的。

这就决定了,只有一个东西研发出来能挣钱,欧美的大学、企业才会去研发。或者这个东西暂时不能应用到产品上,但前景很好,他们也会花力气去研发。

现在我国的专利申请完全冲着钱去,而且是只要申请专利就有钱拿,申请专利的门槛还极低。低到一些父母,都开始给孩子申请专利,用来当高考的时候争取自主招生的筹码了。

申请专利的门槛低,还可以挂几个名字,这导致了一些家长就有了操作空间,甚至可以花钱买专利给孩子申请大学。

专利和论文,都是高校科研团队追求的方向。但除了名和利,搞科研的人还要有德。不然就会出现紧急关头,别的不顾,先发表一篇论文或者先申请一个专利再说的情况了。

现在教育部叫停专利,减少了前端利益驱动,大家就不会一股脑儿去研究一些没有应用意义跟经济价值的东西。而是把更多注意力放在如何将专利转化为产品,产生经济利益上头。

这么做应该能遏制学术造假,制止高校科研学术的学术不正之风!


亦君说书


在我国,专利分为发明、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三种类型。专利本质上是为了保护发明人的权益。比如我们熟知的高通,由于手握大量2G/3G/4G的标准必要专利,所以可以在全球对智能手机收取专利费,高通一年光从我国收取的专利费就高达300亿。再举一个例子,可能许多人不知道U盘是我们国家发明的,发明U盘的是中国企业公司朗科。朗科光是专利费一年收益就能超过1个亿,U盘界的大佬索尼、金士顿都得乖乖交专利费,真的是可谓是靠专利躺着赚钱。

专利在高校和科研机构比较泛滥,专利就像论文一样,要是哪个老师手里没有几个,都不好意思在高校混。但是目前存在的一个问题就是中国的专利已经达到了泛滥的程度,而且绝大多数专利都是垃圾。为什么会产生如此多的“垃圾专利”。

垃圾专利的泛滥最主要的一点就是利益相关,自主招生有专利就有优势,保研有专利也有优势,研究生评奖学金专利也计算在内,针对于高校教师要求就更多了,评职称不但看论文,还要求专利,要求出版物。最简单的以刚取消的自主招生为例,两个人同时考一所学校,A同学有专利,B同学没有,A同学被胜利录取,学校不管你这个专利有没有实用价值,也不管你是怎么弄到,只要有就比没有强。如果两个同学都有,那就比数量,看谁的数量多。



由于各级政府的补贴,在有些地区申请专利甚至成为了赚钱的门道。即以申请专利来赚钱,简单的说就是申请一些无用的专利骗补贴。中国电子信息行业联合会专家委员会主任董云庭表示,中国研究专利创造花瓶,但是90%都是垃圾,只能够充当花瓶骗项目钱。

比如就有人发明一种除雾霾的专利,组织1500万人拿着大扇子加入运动,则一小时可将10800亿立方米的空气向前推移1米,并且说该项发明专利可以有效“除雾霾”。类似于此项的专利数不胜数。



考研小秘书


专利,专利,专利,提到专利,相信这个高校老师,研究生,科研工作者都知道这个东西,应该每个人身上都有不少专利,为啥呢?

因为专利很有用处,比如这个研究生可以申请奖学金,本科生可以加分保研,高校老师呢,可以奖励,职称晋升都少不论,不少高校都是一个专利一万块钱。

以前不少高中生申请专利,可以参加自主招生。高考能降几十分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当天公布的2017年世界知识产权报告显示,中国的申请数达138万项,占整体的4成多,连续7年位列首位。商标权、设计权的申请数量中国也居首位。

不过,中国申请的专利,绝大部分都是垃圾专利,都是为了骗取奖励,骗取自主招生资格,骗取保研资格等等。

目前这一点,国家已经意识到了。

2019年,教育部发出了关于做好2019年高校自主招工作的通知,明文说:不得以论文、专利等作为报考条件和初审依据。显然不少垃圾专利,在中小学阶段就是为了骗自主招生资格。

今年,教育部继续对垃圾专利亮剑:2020年2月21日,教育部,国家知识产权局,科技部发出了《关于提升高等院校专利质量促进转行应用的若干意见》

明文提到:停止对专利申请的资助,大幅减少并祝福取消对专利授权的奖励。

我对这个政策表示支持,不少专利实在是太垃圾了,而学校为了专利数量,也是给学校,研究生们摊派,你要是博士没有一项专利,就不让毕业。副教授没几项专利就不能申请晋升教授。

而不少重点大学推免生,专利都可以加分,因此滋生了买卖一条龙服务。

总之,我支持,垃圾专利,就该亮剑。

老铁们,你们怎么看呢


高校专业那些事


教育部、国家知识产权局、科技部发布《关于提升高等学校专利质量促进转化运用的若干意见》,关于高校要停止对专利申请的资助奖励决定意见,如下图:
我认为这是好事。我们一起来分析一下:

中国已然成为世界知识产权大国

据世界知识产权发布的2017年数据:中国的专利申请数高达138万之多,占四成多,连续七年位列首位。

从这点可以看出中国已经成为了世界知识产权的大国,这说明中国的科学技术发展迅速,中国已然占在世界强国之列。

然而中国申请的专科,很大一部分都只是“垃圾”专利,并没有特别大的实用价值,很多都是抱着功利性的态度,为了骗取奖励,骗取升学加分等等。

显然囯家已经意识到这些,所以才会出台这项政策,指在保证专利质量,完善知识产权管理体系。让“双创”政策落地生根,精准实施。



这样一来,完善建全专科体系,去除专利乱象,中国才会更长久持续地强大,中国才会长久地屹立世界强国之列。

你认为呢?一起来讨论你的想法吧!


没有教不好的孩子


我有个同事去年跳槽到专业代理代理公司去了,成了一名职业专利代理人,工资一般,但是提成非常高,他告诉我现在最喜欢申请专业的就是国企和高校,一般情况下当地的科创管理部门都会对当年申请的专利给奖励。尤其是高校教师,他们一个研究项目可以拆分称N个专利进行申报,最后拿到的资助也是可观的。

看看中国高校目前的专利申请量,都在你争我赶,但是我们都心知肚明,这些专利技术有多少是能投入到实际应用的?又有多少是被企业购买进行产业化的?这个数据真的是为数不多。

专利分为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还有外观设计专利,真正能推动科技进步的只有发明专利,这是基础性的突破。而其他大多数专利由于与产业化需要脱节,或者市场本身就有替代产品或者说更合理的产品,这些专利实际上都是闲置没用的,每年还要花钱续费。

在这样的背景下,国家取消对高校专利申请的资助是对的,我们的科研和经济发展必须要落实到从追求数量向追求质量的转变。

总的来说,基础性的研究本身就有项目经费,不必再把精力花费在专利申报上,即便需要申报也需要考虑市场的需求性,先谈应用再申报也不迟,这样的话本着谁来产业化谁负责支出的原则。

大家觉得呢,欢迎在下方留言讨论!


美蛙英语


2月21日,教育部、科技部和国家知识产权局联合发文《关于提升高等学校专利质量 促进转化运用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若干意见》)。里面提到了,高校要停止对专利申请的资助,逐步减少并最终取消对专利授权的奖励。


我看了下,对现在的乱象估计有点作用吧?


专利乱象


我国专利一年申请140万件,占全球专利申请量的40%,比美日韩三国加起来还多。我们国家最多的高校一年专利申请量超过2000件/年,美国最多的高校也就是200多件/年。


大家都知道,爱因斯坦曾经在专利局工作,业余研究物理,研究出了相对论,光电效应等等。我想,如果他要到中国专利局来工作,估计没空来研究,天天加班都加班不过来。


申请专利有什么好处?好处很多,在高校,评职称,算工作量都管用,还有奖励,一个专利,学校奖1万块钱。会写专利的人很有本事的,比如某某技术对A有什么用,对B有什么用,对C有什么用。这是3个专利,就拿到3万多块钱的奖励。


在公司,也管用,写了各种专利,就可以到科技部当成果申报,作为高新技术成果减免企业所得税。


对中学生也管用,自主招生,如果有一个专利,也是加分项。


大家也许会觉得奇怪,专利就这么好写吗?


专利分3种:发明、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发明的专利不好弄,但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还是很好申请的。于是,中国一跃成为专利大国。


乱象产生的原因


现在大学的工作也是有绩效的,各种打分。科研看起来很难打分,但经过不少智慧人士的设计之后,大学的科研也是可以量化的,最大头的就是SCI论文、顶刊论文的数量和引用率,各种科研成果、奖项、专利数等等。


为啥有了论文,还需要有专利呢?原因对于基础学科,理论学科来说,论文是重要指标,但有些工科学科不好发论文,可以申请专利。因此,专利也作为成果的一种纳入统计。


北大的钱理群教授曾经说过:“北大培养的是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不单单是北大,大部分的高校也许情况差不多。有院士说,中国的科研工作者缺乏自己的思考,自己的独创性。也许,大部分的中国科研工作者缺乏自己的思考,缺乏独创性,但是,你也不能瞧不起中国的科研工作者。


中国是应试大国,大学的教授们当年都是学霸出身,最擅长的考试。对于科学领域的无人区,可能茫然失措,不知道干什么好,但对于具体问题,而且知道什么样的回答能得高分时,这是非常擅长的。


因此,只要教育部设立一个考核指标,各个大学都能给你玩得溜溜的,甚至把它玩坏了。比如,评价学校科研能力有专利这一项,那么,学校就鼓励大家申请专利呗。


政策的作用


《若干意见》里面除了学校不鼓励专利申请的资助和奖励之外,还有很多其他措施,主要原则是质量优先,注重专利的转化。希望到5年之后,到2025年,部分高校专利授权率和实施率达到世界一流高校水平,把成果转化的绩效作为评估的重要指标。


怎么说呢?也许这个政策对遏制乱申请专利数量有些用吧。不过每次看到到2025年,或者到多少年,我们就应该达到世界一流,类似的这种话,我就想,我们还是把教授当作学生来看待啊,他们永远是在做题,而不是在研究自己感兴趣的问题。


我想起美国著名科学家费曼的故事。他原先在康奈尔大学当教授,后来加州理工把他聘了过去。他去了一段时间很痛苦,觉得自己没做出什么成绩来,很对不起加州理工。他们系里的大佬跟他聊天,说让他不要有心理负担,科学研究就会有这种风险,招聘人的责任他们负。费曼放下心后,又开始研究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最后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


还有爱因斯坦,到了后期之后,按照世俗观点,他没有研究出什么成果出来。但他闲着吗?没有闲着,一直在科学的无人区里跋涉着。这应该是科学研究的常态。如果任何事情都必须要有结果,尤其在很短的一个时间维度内,那这个成果会很大吗?大家敢于冒险做大事,考虑大问题吗?


我是持悲观态度的。


五道口的颜学姐


专利、专利,首先强调“专”,然后才有“利”。

倘若只看到“利”,而忽略了“专”,或者不够“专”,那就失去了“专利”的意义和目的。

专利申请本是一种荣誉的象征,可近年来,却成了某些大学获得荣誉的武器,他们往往只注重数量而忽略了质量。

正因为如此,近日,教育部、国家知识产权局、科技部发布《关于提升高等学校专利质量促进转化运用的若干意见》,希望解决高校专利“重数量轻质量”“重申请轻实施”的突出问题……

高校要以优化专利质量和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为导向,停止对专利申请的资助奖励,大幅减少并逐步取消对专利授权的奖励,可通过提高转化收益比例等“后补助”方式对发明人或团队予以奖励。


我们来看一下中国高校专利实力一百强榜单(部分)


华南理工大学排第2名,电子科技大学排12名。

但在“国内高校科学与技术贡献100强榜单”中,华南理工大学却下滑至第19名,电子科技大学下滑至第25名。

当然,这里面涉及到的因素有很多……

说句实话,在各高校全力冲刺双一流大学的路上,不免有些高校为了所谓的荣誉而只注重专利数量而忽略了质量……

老穆希望通过此政策,能扭转这样的局面!

朋友们,你们对此有何看法?欢迎大家在下方评论区留言!


老穆说语文


非常好,本来就不该有这样的奖励!

专利是用来干嘛的?保护知识产权。能申请下来专利,就应该是有用的东西,别人还没有只有我有,而且,能给社会带来生产生活的便利。

不奖励专利,是不是就是不重视科技发明呢?非也,取消了奖励,才是真正地重视科技发明。要是对社会有用的专利,是完全可以转化为产品和社会财富的,专利者无需奖励,定会以某种形式,得到知识产权的变现。

再说,即使是奖励,也应该奖励在专利确实推动了科技进步,便捷了人民生产生活,在这之后,才应该获得奖励。而无法转化的所谓专利,再多又有何用,不过是顶着专利之名的垃圾罢了。

奖励专利带来的另一个负面的作用,就是在大学里形成了一种奇葩的考核方法,就是把专利跟硕士博士是否可以毕业联系到了一起。有专利,不管是否垃圾,都一路绿灯。这种唯论文,唯专利的现象,真的不能再继续下去了。

跟唯论文一样,唯专利也带来了一系列的副反应,论文可以买,专利也可以买,于是,又一条盘剥博士们的产业链形成了。这真的很可悲!

现在国家出手治理了,这非常值得欢呼,正本清源,未来可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