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國玉璽歷經千年,最終去了哪裡?

​璽是中國古代封理皇帝的寶印,始於秦。據東漢蔡邕《獨斷》載:“天子璽以玉螭虎紐。古者尊卑共之……。秦以來,天子獨以印稱璽,又獨以玉,群臣莫敢用也”。而傳國玉璽在所有的寶璽之中無疑是最為寶貴的,傳國玉璽自問世後,貫穿中國歷史長達1500多年,忽隱忽現,極具傳奇色彩。這枚玉璽之所以稱為傳國玉璽與歷史上赫赫有名的秦始皇有關。自卞和發現和氏璧後,它一直是楚國王室的重器,後來楚王將它賞賜給了大臣,之後和氏璧下落不明。後來和氏璧流傳到了趙國,這塊和氏璧在趙國還引出了一段著名的歷史事件,並留下了一個成語“完璧歸趙”。後來秦滅趙國,最終和氏璧落到了秦王手裡。

傳國玉璽歷經千年,最終去了哪裡?

秦始皇把和氏璧定為傳國玉璽,令丞相李斯在玉上刻“受命於天,既壽永昌”以作為“皇權天授、正統合法”之信物,希望代代相傳,沒想到在秦二世手裡就亡了國。秦之後,歷代帝王皆以得到傳國玉璽為符應,奉若奇珍,國之重器,得之則象徵其“受命於天”,失之則表現其“氣數已盡”。劉邦進咸陽後,子嬰將傳國玉璽交給劉邦,劉邦稱帝,把秦傳國璽定為漢傳國璽。到了西漢末年,外戚王莽奪位,當時的皇帝劉嬰才兩歲,傳國玉璽由漢孝元太后代管,據《漢書・元后傳》記載,當王莽讓弟弟王舜向漢孝元太后索要時,漢孝元太后破口大罵,說著漢孝元太后憤怒地將傳國玉璽摔在地上,國寶被摔得缺了一個角,雖然後來用黃金鑲補著,但自此留下瑕痕。王莽兵敗被殺,禁衛軍校尉公賓得傳國玉璽獻於更始帝劉玄,更始帝劉玄三年,劉玄被赤眉軍所殺,傳國玉璽易主劉盆子,後劉盆子兵敗宜陽,將傳國玉璽拱手奉於漢光武帝劉秀。傳國玉璽再一次失蹤是在東漢末年,那時政局動亂,漢少帝連夜出逃把傳國玉璽落在宮中,等他回來時,傳國玉璽已經不見。不久,長沙太守孫堅征討董卓時,在洛陽城南甄官並中找到了這枚傳國玉璽。從這以後一直到唐代,隨著政局的動盪和少數民族的南下,傳國玉璽不斷易主。唐高祖李淵得到傳國玉璽後,把璽改稱為寶。唐末,天下大亂,群雄四起,唐天佑四年,朱全忠廢唐哀帝,奪傳國玉璽,建後梁。十六年後李存勖滅後梁建後唐,傳國玉璽轉歸後唐。又十三年後,石敬瑭借遼兵攻入洛陽,末帝李從珂懷抱傳國玉璽登玄武樓自焚,傳國玉璽就此失蹤。

傳國玉璽歷經千年,最終去了哪裡?

從宋太祖時,就再也沒有人見到過這塊刻有“受命於天,既壽永昌”的傳國玉璽了。不過,有關發現傳國玉璽的記載卻不絕於書。如北宋紹聖三年,咸陽段義在河南鄉挖地基蓋房時,竟挖出一玉印,經十多名翰林學士鑑定,為秦制傳國玉璽。明弘治十三年,有人又發現傳國玉璽,不過,皇帝認為這不是真的。清朝初期,據說傳國玉璽藏在宮中,可是,這枚傳國玉璽卻遭到乾隆皇帝的冷落,皇帝都認為是假的,看來這枚所謂的傳國玉璽也是偽造出來的。那麼,真正的傳國玉璽流落何方呢?直到現在也沒有發掘出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