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用土方法种食用菌?

鸢与解说


鸡腿菇、双孢菇、姬松茸以及草菇、平菇、木耳等食用菌子实体生长重要的因素之一,就是要进行覆土,或者只有进行覆土处理才能栽培成功或获得高产,因此,覆土材料的制备,对食用菌生产是举足轻重的一环,马虎不得。比较而言,眼下农事并不忙,为夏秋季节将到播种期的上述品种食用菌的栽培用覆土,现即应开始制备,以为高产、优质打下基础。

一、草炭土

作为食用菌覆土材料,草炭土堪为首选,但由于国内资源稀少,用于生产的费用较高,故不适合一般性生产。东北等地区具备该资源条件者,当然应将其作为首选材料。

二、普通土制备

在一般耕地上,耕作层土壤被认为有机质较高、团粒结构合适、适于作覆土材料。由于耕作层土壤较肥沃,土壤微生物基数很高,其中含有一些对食用菌有害的微生物基数很高,其中含有一些对食用菌有害的微生物种群,在实际生产中应采取较严格的处理措施,否则不宜大量采用。耕作层以下20厘米土层,相对肥力水平低、团粒结构差,但有害微生物数量少,经简单消毒处理后作为覆土材料,应用效果不错。具体操作为:每100平方米栽培面积的菇棚,取约5000千克土后,边晒干边粉碎并过筛,使土粒直径0.5~1厘米和0.3厘米以下的分别占总量的50%,然后喷洒200倍蘑菇祛病王溶液,边拌边喷,直至确认每个土粒上均有药液沾附时建堆覆膜,一周后即可取用。也可兑多(菌灵)甲(醛)溶液替代,多甲溶液的浓度,可视土质材料灵活掌握,一般兑制比例为多菌灵:甲醛:水=3:6:100。使用时摊开土堆,将甲醛气味晾除后即可进棚覆土。

该种材料制备简单,短时间内可用,省工省力。但由于土质不同而使生产效果难以保证,并且耕作层下土层质地偏生、较硬,个别土质将在菇床上出现“板结”现象,对生产不利,因此,应正确区别土质,以壤土为好,粘性较大的可掺入部分细砂,反之则应混入部分黏质土粒,以保证覆土的持水和通透性,并消除板结现象。

三、砻糠土制备

材料为稻壳、河泥淤土,重量比例为1:10;每100平方大棚准备500千克稻壳、约5000千克河泥土;处理:河泥土边晒干边制碎,稻壳在4%石灰水中浸泡20小时左右,对酵10天以上使之腐熟,然后二者充分混合,并加水调匀:土质较粘时含水率调至20%左右,否则可调至30%左右;兑配150~200倍蘑菇祛病王溶液,加入辛硫磷0.5千克,喷洒并拌匀,或按100千克水中兑入多菌灵0.8千克、甲醛溶液1.5千克、DDV或辛硫磷0.5千克比例配制混合药液,然后覆膜,每2~4天翻堆一次,约翻3~4次,摊开散发甲醛气味后即可使用。

缺乏稻壳资源的地区,可使用小麦糠壳替代,生产效果相同,但使用量应增加至700千克,具体操作参考上述。

四、腐殖土制备

腐殖土在土生型食用菌生产中的使用效果,可与草炭土相媲美,如果处理得好,不但其有机营养较高,而且速效类营养物资含量较全且合理,作为覆土材料,其物理通透性、松紧度均极有利于菌丝爬土和子实体生长,从而为生产奠定了基础。

腐殖土的制备,加入配合材料(亦称辅料)的品种及其多寡,以所选土质的性质及有机质含量等条件而定,不能一概而论。以供100平方米双孢菇大棚用覆土材料为例,简单要说明如下,供参考:

时间安排:4~10月份均可进行。

配合材料一:牛粪粉(马粪、兔粪、羊粪等均可,如用鸡粪、猪粪需经晒干、杀虫后再用,最好使用微生物菌剂进行预发酵)700千克,豆饼100千克,钙镁磷肥80千克,尿素40千克,石灰粉60千克,石膏粉30千克。

配合材料二:

五、操作要点

砻糠土中的河泥淤土应选用旧水塘、小塘坝等处淤泥,以发黑、发臭为佳,但不能使用化工厂或医院下水道、臭水沟中的淤泥;糠壳要新鲜、不霉变,拌土前先经堆酵使充分腐熟。腐殖土中的牛粪可用生牛粪,但不可使用鲜牛粪;若是用鸡、猪等畜禽粪便,事先须经严格除虫及发酵处理;稻壳糠的用量可适当加大,但每增加100千克时,则需相应增加尿素7千克左右。腐殖土制备需时较长,应于春季提前进行,最晚于7~8月份开始操作,以不误使用;一般夏季用土,应于4~5月份进行制备。










农村小魏家


种植食用菌

1、菇房要求:菇房要求大小以1000—2000平方尺栽培面积为宜,菇房要求密缝,尤其屋顶不要漏气,瓦房、草房都可以。

2、培养料配比(以1000平方尺面积计算)

(1)、干牛粪6000斤(或牛粪和猪粪各50%)。

(2)、干大麦草2000斤,干稻草1000斤。

(3)、尿素15斤,硫酸铵50斤,石灰氮40斤。

(4)、菜籽饼200斤,鸡粪200斤。

(5)、过磷酸钙50斤。

(6)、石膏150斤,石灰1000斤。

(7)、氨水100斤(拌饼肥用)。

堆料最好采取猪牛粪混堆、干湿粪混堆和稻麦草混堆。

3、培养料室外堆制发酵(前发酵):

培养料经过堆制发酵后,必须做到:一是物质要转化好,二是料内臭要消除,三是培养料草要较长、疏松、弹性好,四是杀死杂菌虫害,五是高温发酵不要低温腐熟。

(1)、堆料时间的选择:一般正式建堆时间选择在8月台18—20日。

(2)、大麦草预湿:培养料在正式建堆前应预先把大麦草堆制起来,每天浇水连续预湿三天,把麦草逐渐吃足水份。

(3)、正式建堆:把稻草和预湿过的大麦草与粪肥一起堆制。堆料场地应选择高燥不易积水的地方,堆制前应将场地打扫干净,用农药除虫一次。将猪牛粪在堆料前一天下午用猪尿或人尿拌湿过夜。堆料开始时,先在地上铺上一层稻草,厚约4—5寸,宽度7尺,长度不限,然后在草上撒上一层粪,这样一层草一层粪,直至堆完为止。一般以10—12层高4.5尺为宜。稻草堆在底部两层和表面两面层。预湿过的大麦草堆在中间6层。在中间6层中除掉每层撒上粪肥外,菜籽饼、鸡粪、尿素、石灰氮也要逐层加入。菜籽饼应在堆料前10天用氨水预先发酵、消毒。料堆应堆得前后平直,上下平直,堆顶稍成瓦背形。从第三层开始每层都要浇水,最好浇猪尿或人尿水,水要浇在草上,不要浇在粪上,以免粪肥流失,并且下面少浇,上面多浇,以水从料堆四周流出为度。建堆后第5天进行第一次反堆,并加入硫酸铵,石膏;第9天进行第二次反堆,并加入石灰;第12天进行第三次反堆,加入过磷酸钙。再过2—3天,当料温达到最高时,趁热进房。每次反堆应将粪草抖松反匀,堆平直。

4、培养料室内后发酵:后发酵技术的几个关键问题;

(1)、后发酵开始加温时培养料温度,最好保持在45℃左右,料温过低带来升温的困难。

(2)、培养料进房时的含水量掌握在68%,后发酵结束后的培养料的含水量掌握在65%,比常规发酵的含水量略偏高。培养料的成熟略偏生,这样发菌顺利,后力足。

(3)、加温时,10小时内一定要把室温和料温都升到60℃左右,并保持60℃温度3—5小时,如果达不到这个温度,则起不到能巴斯德消毒的作用,也就是起不到杀虫灭菌的效果。然后将料温降到52℃左右,并保持该温度3—5天,室温保持45—48℃,保温时间长短,视三个指标出现的情况和培养料的成熟度而定。

(4)、培养料水份的调节在料温降到点52℃时进行为好。这时室温只有30来度,人吃得消。

(5)、若用炭炉加煤球炉加温,每1000平方面积最少要用20只炉子,宁多勿少。

5、栽培管理:

在蘑菇栽培中搞好培养料的室外堆制发酵和室内后发酵以后,主要是如何搞好种菌后到出菇前后的栽培管理工作。做好菇房保温、保湿、通风、换气、复土、调水等管理,发好菌,出好菇。发好菌以后,菇房管理主要是如何把温度、湿度和空气三者关系合理处理好,以满足蘑菇生长需要。一般来说,上述三者缺一不可,但应以温度作为主要条件来考虑,其余二个条件,必须根据温度的情况相应给予考虑。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种菌及种菌后的菇房管理;后发酵结束后,马上打开门窗,拔去拔风筒的堵塞物进行大通风一天,把菇房内的二氧化碳排尽,排除菇房热量,降低室温,然后进行菇床反格降低料温。如果料层水份偏干,应再用石灰清水调正。反格应进行两次,通过反格,一是散失料温,二是把粪草抖松反匀,拿去大的粪块和杂质,整平床面,为以后复好土创造条件。当气温稳定在28℃以下时,即可种菌。种菌方法:一般以穴播种70%,30%散播在料面。

(2)、复盖粗土、调节粗土水:

复粗土时间掌握在菌丝体发到料层底部后为好,这样菌丝体较老练。粗土水份要求先湿后干,底湿上干。

(3)、复盖细土、调节细土水、结菇水:

当菌丝体将要长到粗土平时,马上复盖细土,细土水份要求先干后湿。第一次要关窗复干细土,一间菇房一天复盖完,复得厚薄均匀以看不见粗土为度。细土复好后,通风一天,然后进行调节细土水6两左右,分两天调好,第一天调2%石灰清水3两,分6遍调,每遍0.5两;第二天调清水3两左右,调法同前面一样,调到细土捏得碎即可。当部分小白点菌蕾形成后,开始调结菇水3—4两,一天分4次调好,每次一两左右。

(4)、调出菇水:

当大部分子实体长到录豆大小时,就可开始调出菇水,共调水7两左右,分二天调好,第一天调4两,分4遍调,每遍1两,第二天调3两左右,分6遍调,每遍0.5两。这次用水用到粗土上半颗、细土发亮。食用菌栽培与作物不同,用的不是土壤,地面只是食用菌栽培的支持物。食用菌栽培用的是培养料,食用菌要将培养料分解建造自身。这些培养料绝大多数都是人类不能作为食物直接食用的木质纤维素类的农林副产品,如秸秆、木屑和禽畜粪便等。

食用菌虽然种类很多,但是栽培程序基本是一样的,即培养料制备→灭菌或发酵→接种→发菌(有的食用菌需覆土)→出菇(耳)→收获。有的种类只出一茬,有的可以出几茬。

栽培食用菌的方法主要有生料栽培、发酵料栽培和熟料栽培。

栽培是将各种原料拌匀后,按一定规格要求建堆,堆积发酵,当堆温达一定要求后,进行翻堆,一般要翻3~5次,然后在自然条件下接种,在适宜环境条件下发菌出菇,常用塑料袋,然后进行常压或高压灭菌,将培养料内的生物全部杀死。冷却后经无菌操作接种,在适宜环境条件下发菌出菇,如香菇、杏鲍菇、金针菇、木耳、银耳、白灵菇等都是这样栽培的。

此外,一些共生菌类,如松茸、牛肝菌等非腐生菌类,用上述任何方法都不能栽培出菇。但是由于其美味,市场价格好,为了增加野生状态的采集量,人们进行了半人工栽培。所谓的半人工栽培,就是人工接种在自然发生的场所,增加菌丝生长量,促使子实体多发生。






感性哈樱桃


我曾用稻草玉米芯种过平菇。

将稻草铡成一寸长短,玉米芯用锤敲破成小块状,手指粗细。将这些材料放入锅中煮开|小时。然后捞起,凉至手捏滴不出水为宜。加百分之二的石灰粉拌匀放入泡沬箱,一层菌种加一层材料。材料不超30公分。或看箱高度按排材料。最后面上洒菌种履盖。待菌丝吃透材料再盖上腐殖土,没有瘸殖土也不用盖。



罗仁明


【庆双与三农同行】怎么用土方法栽培食用菌?食用菌的种类较多,现在能够进行人工大面积栽培的食用菌品种达十几种,而其中最适合土法栽培、技术要求简单、材料易得、容易成功、产量高、特别适合初学者栽培的食用菌只有一种,那就是:平菇。笔者曾经栽培过十几年的食用菌,而最初也是从栽培平菇入门的,规模可大可小,下面把平菇的简易栽培方法介绍如下。

●平菇的栽培季节和对环境温度与湿度以及光照的需求

平菇属于真菌门,担子菌纲,伞菌目,白蘑科,侧耳属。平菇的品种较多,但土法栽培平菇的关键技术是栽培季节的选择,采用生料栽培的方法才能够确保成功。而平菇属于中低温型的食用菌,在自然气温条件下,一般只适合春、秋两季在室内栽培。

○温度:平菇菌丝能在5一32℃的温度范围内生长,最适合生长的温度范围是24一27℃;子实体能在5一25℃的温度范围内生长,最适合生长的温度范围是以10一18℃。

○湿度:平菇培养料的含水量以60一70%为宜,其标准是,培养料拌好后,以用手紧握培养料,手指缝间有水珠渗出,但不下滴为度;子实体生长阶段,保持空气相对湿度85一90%为宜。

○空气:平菇为好气性的真菌,子实体在通风不良的条件下,难以形成,即使出菇,菌柄往往细长,菌盖变薄、变小,畸形菇多。而在菌丝培养阶段,如果空气不流通,培养料容易感染杂菌。

○光照:平菇菌丝对光照的要求不严,在明亮或黑暗的条件下均能生长,但以较黑暗的环境菌丝生长更快。而子实体发育需要一定的散射光,以在室内能看清楚报纸即可。如果光线太暗,只长菌柄,不形成菌盖。

○营养:平菇属于木质腐生菌类,分解木质素和纤维素的能力很强,在其生长发育过程中需要的营养物质主要为碳水化合物(纤维素、半纤维素以及淀粉、糖等)和木质素,也需要少量的氮素如尿素等。一般以各种农作物秸秆作培养料,如稻草、麦秆、棉籽壳、玉米芯等,添加一些辅料均可满足其营养要求。

○酸碱度:平菇喜偏酸的环境,在PH3一7之间均能生长,以PH5.5一6.5发育最好。因此,在家庭生料栽培时,可不调酸碱度,以自然酸碱度即可。

●栽培容器的选择

在家庭中,适合作生料栽培的容器有罐头瓶、各种废旧洗涤盆、纸箱或木箱。将容器用石灰清液洗净或擦净,晾干备用。

●平菇的配料与栽培

○原料及配料:用作培养料的农作物秸秆很多,如常见的稻草、麦秆、玉米秆、玉米芯等,任选其中一种,粉碎或切短成1一2厘米长的小段。将其放入锅中加水浸泡10一15分钟后,烧火煮沸30分钟,捞出摊在干净的地面上沥去多余的水份。然后加入干料重10一15%的米糠或5%的玉米粉、1%的白糖或红糖、1%的过磷酸钙、O.1一0.2%的尿素和1%的石膏,拌匀,用手用力握培养料,以手指缝间有水珠渗出,但不下滴为度。

○拌种:到食用菌生产场购买栽培种(也称为三级种),用冷开水将菌种包装物清洗后,挖出菌种,掰成花生仁大小的颗粒,按培养料干料重15一20%的比例,混合拌入培养料中。

○栽培:用罐头瓶和各种洗涤盆作栽培容器的,将拌好菌种的培养料直接装在容器中,稍压实,上面用一层干净的塑料薄膜盖在上面,压紧保温保湿,以利发菌。

如果采用纸箱或木箱作栽培容器的,先用干净的塑料簿膜衬在箱内四壁,再将拌好菌种的培养料装在箱内,厚度为15一20厘米,稍压实,上面盖上塑料薄膜,压紧即可。

○菌丝培养:将栽培后的容器放在室内光线比较暗的地方,上面再盖上一层旧报底或牛皮纸遮光,培养菌丝。一般在栽培后2一3天,从罐头瓶的外面即可看到瓶内料间的菌种已萌发出雪白而纤细的菌丝,呈放射状生长,表明接种已成活。一般经过20一30天的培养,平菇菌丝即可长满培养料。

此时将盖在容器上面的薄膜揭松,加大透气量,以刺激菌丝扭结,形成子实体。一般在培养料长满菌丝后3一5天,菌块表面就可看到颗粒状的子实体。

●出菇管理:在培养容器内的菌块上有颗粒状的平菇子实体出现时,就要完全揭去盖在上面的塑料薄膜,用喷壶装清水洒在菌块上,保持空间湿度85一90%。可用旧衣服或旧纱布浸水后,挂在栽培容器的上方,以利提高空间湿度。同时要通风,以利于子实体的正常生长。

●采收及采后管理:当平菇子实体菌盖伸展到90一95时,即菌盖伸直,边缘稍内卷就可采收。采收时,一只手按住菌块,一只手握住平菇子实体的基部,旋转取下即可。不要直接拔出来,以免损失菌块,不利于下茬菇的形成。

采收后,停止洒水,让菌块恢复生机,积聚营养,尽早形成下茬菇。一般在采收后5一7天,菌块上又会长出颗粒状的子实体,继续洒水,保持空空湿度,方法同前。

平菇菌块一般可连续出菇2一3茬,培养料营养枯竭,不再出菇。将容器内的培养料挖出,把容器整理干净,以备再次栽培使用。


庆双


方法/步骤

1/5 分步阅读

蘑菇(学名:Agaricus campestris)是由菌丝体和子实体两部分组成,菌丝体是营养器官,子实体是繁殖器官。由成熟的孢子萌发成菌丝。菌丝为多细胞有横隔,借顶端生长而伸长,白色、细长,绵毛状,逐渐成丝状。菌丝互相缀合形成密集的群体,称为菌丝体。菌丝体腐生后,浓褐色的培养料变成淡褐色。

2/5

其栽培措施是:

选地搭棚 稻田种菇是利用水稻收获后闲置的冬水田来种植蘑菇。当水稻在散籽后,排干稻田,开始整地作厢有:2沟3厢式,中厢1.5米,边厢1米,厢沟宽0.3米,深0.3米,长度10~15米;3沟两厢式,厢宽1.5米,沟宽0.3米。作厢时,将沟中的田地挖出,垒在厢边上,形成土埂,用以挡住培养料。厢沟又作操作人员的走道和排水之用。 在厢面上搭建人字棚,人字棚中部用竹或木棒支撑成棚的中部立柱,高2.4米。立柱之间用大竹竿连接成顶梁。用地膜覆盖顶梁,拉直两边成自然的三角形。再用稀薄的稻麦草用重型夹成大毛扇靠放在顶梁上,起到遮光的效果。也可用黑色的塑料膜,经过顶梁后,两边拉伸形成人字三角棚,而不使用毛扇遮光。人字棚的两头,用草帘遮光。棚外应做好四周的排水沟。

3/5

培养料的发酵 培养料的配方与室内种菇相同。可采用一次发酵法和二次发酵法。室外二次发酵法不用燃料加温,而是利用初秋的自然高温来达到二次发酵的效果,降低了生产成本。 方法是用砖、石做垫墩,高约20厘米。在热墩上放置木棒,木棒上放置竹片,尤如一个床架,做成宽1.5米,长不定的基座。把经过前发酵的料堆,调水至用手捏料有5~6滴水,再用石灰粉调pH值到7.8~8。然后将培养堆在基座上,预置木棒或竹成通气孔。料堆成高0.8~1米,通气孔作成丁字形,当料堆好后,抽出木棒或竹子,就自然成空洞,作料内空气交换之通道。用0.5%敌敌畏或三氯杀螨醇喷雾料堆表面杀虫。再在料堆四周用竹搭成一个简易的框架,离料堆20厘米左右,防止塑料薄膜直贴到培养料上影响发酵。最后罩上薄膜。料堆在薄膜严密封闭中,充分利用白天的阳光增温,加上料堆中积累的发酵热,使料堆温度迅速上升到62℃以上。 当高温结束后,每天降温1~2℃,通风3~4次,每次30分钟。控温在50℃左右,6~7天发酵结束,最后将温度降到45℃以下时,就可把料搬进人字棚。

4/5

铺料与播种 在料进棚前两天,用0.5%的敌敌畏对栽培床进行全部喷雾杀虫,作好培养料进棚的准备。 培养料进棚铺在床面时,料含水量掌握在63%~65%,用手捏有1滴水为宜,料pH值7~7.5,无氨味。铺料厚度在13~17厘米,边铺边拌,力度均匀。料铺好后,应用温度计测定料温,若料温在28℃以下是老谋深算可以播种。播种多使用班次粒种,每瓶种可播0.7~0.8平方米。播前操作人员将手、工具和菌种瓶用0.1%的高锰酸钾消毒。播种时,用菌种的2/3撒于培养料的表面,然后用手翻拌到料的踣,再将余下1/3的种撒于料面,并用干净木板轻轻压实。

5/5

发菌及出菇管理 播种后的3天内,紧闭人字棚,棚两头用草帘遮严,保温保湿,以促使菌种萌发和吃料。3天后,晚上可以适当掀开棚两头,通风换气。15天后,料内菌丝基本长满,就可以覆土了。覆土采用湿土拌砻糠。分次将粗土、细土均匀覆盖在料面上。当菌丝长上土缝时,开始喷一次重水,促使蘑菇迅速长大,在整个了菇期间,对水分管理,采用轻喷勤喷,保持覆土湿度即可。 开春后,气温上升,注意增加喷水量,力争多出春菇,4月份整个稻田种菇结束,就可以拆去人字棚,菌渣撒入稻田,667平方米地的菌渣可撒2700~3300平方米地。菌渣是很好的有机肥料,可增加稻谷产量,减少了化肥的施用量。稻田种菇,是一项开发稻田资源,引导农民致富。





家里蹲农村人


食用菌种植技术,怎么用秸秆栽培食用菌?下面我们来看下吧!

技术要点

1、双孢蘑菇栽培技术要点

(1)栽培时间的确定。双孢蘑菇是中低温性食用菌,发菌*适温度为22~26℃,蘑菇生长的*适温度为16~18℃。

(2)菇房建设。不同产区可以因地制宜,采用不同的栽培模式,如:床架层式栽培模式、地栽模式。

(3)原料储备与常用配方。各地农副产品下脚料种类不一,可以根据实情,改变培养料配方。不论属于何种类型培养料、何种配方,其中的营养成分都必须遵循共同的原则和要求,建堆前培养料中的碳氮比(C/N)应为30~33:1,粪草培养料的含氮量以1.5%~1.7%为好,无粪合成料的含氮量以1.6%~1.8%为好。

(4)培养料的预处理。在稻草资源丰富的地区,大多采用前一年储备的晚稻草。在建堆前**进行预湿,预湿方法是将稻麦草先碾压或对切,*好切断成30 cm左右,摊在地面,撒上石灰,反复洒水喷湿,使草料湿透。对于粪料,国外主要采用马粪或马厩肥,国内多选用牛粪,鲜粪不宜采用。

(5)前发酵。培养料前发酵包括预湿、建堆和翻堆三个主要工艺环节。建堆前**将稻麦草、干粪进行预湿。建堆时,先铺一层宽2.3~2.5 m、厚30 cm左右的稻、麦草料,再铺一层粪肥,这样一层草、一层粪,各铺10层左右,堆高1.5~1.8m。化肥和饼肥等氮肥辅料必须在建堆时撒入料堆中间,通常在第3~4层后分层均匀加入料堆中。堆料过程中,一般从第3层开始根据草料干湿度边堆料、边分层浇水,浇水量以建堆完成后,料堆四周有少量水流出为宜。建堆后的整个前发酵过程需翻堆3~4次。前发酵结束后培养料的质量要求:培养料为深褐色,手捏有弹性,不黏手;含水量为65%左右,pH为7.2~7.5;有厩肥味,可有微量氨味。

(6)后发酵。后发酵通常在菇房内进行分散式后发酵(室内后发酵)。前发酵结束后,将培养料趁热迅速搬运进经清洁消毒的菇房内的床架上,底下1~2层温度低,难以达到后发酵温度要求,不铺放培养料。进料结束后,封闭门窗,让菇房内的培养料自身发热升温,5~6h后,当料温不再升高时开始加温。后发酵期间的料温变化一般分两个工艺阶段:巴氏消毒阶段、控温发酵阶段。后发酵开始,逐渐加温10h左右,使料温和气温都达到58~62℃,维持6~8h,进行巴氏消毒。然后,通过通风降温,使料温在48~52℃之间维持4~6d,这是后发酵的主要阶段。控温发酵阶段结束后,停止加温,慢慢降低料内温度,降至45℃时,开门窗通风降温。后发酵结束后的优质培养料为暗褐色,柔软有弹性、有韧性、不黏手;无氨味而有发酵香味;含水量为62%~65%,手紧捏有2~3滴水;pH为7左右。

(7)品种选择、播种与发菌管理。后发酵结束后要及时进行翻动拌料、播种。应彻底翻动整个料层,抖松料块,使料堆、料块中的有害气体散发出去。当料温降至28℃左右时进行播种。播种前应全面检查培养料的含水量,并及时调整。

(8)覆土及覆土后的管理。在适宜条件下,播种后20~23d菌丝便可长满整个料层,菌丝长满培养料后,应及时进行覆土,覆土厚度一般为料床的1/5。

(9)出菇管理。从播种起大约35d就进入出菇阶段,产菇期3~4个月。

(10)采收与贮运。

2、草菇栽培技术要点

(1)栽培时间的确定。在自然条件下,通常安排在5~9月,在日平均气温达到23℃以上时开始栽培。若菇房有加温设备,室温达到28~32℃,即可实现周年生产。

(2)场地选择。目前栽培方式主要有室外畦式栽培和室内床架式栽培两种。室外畦式栽培是室外露地常用的一种栽培方式。

(3)原料储备。稻草尽量选用单季晚稻或连作晚稻草,并要求干燥、无霉烂。根据培养料配方和生产规模,计算所需贮备原料石灰、麦麸、干牛粪、过磷酸钙等数量。

(4)培养料的预处理和发酵。预湿:在水池或其他容器中加入石灰粉,调成2%石灰水,将稻草浸入水池3~6h,让稻草充分湿透后涝出拌入其余辅料,然后在地面制成草堆并覆盖薄膜,使水分相互渗透均匀。上架:将经过预湿的稻草铺放到床架上,采用覆瓦式铺料方法,厚度掌握在压实后25~30 cm为宜。然后逐层淋水至每层有水滴下为度。稻草上架后,将四周塑料薄膜放下,以利保温。巴氏灭菌:稻草上架后马上加温,使菇棚内室温达到66~75℃,中层料温达到63℃左右,保持8~10 h后停火。

(5)播种和发菌管理。

(6)出菇管理和采收。

4、注意事项

1.培养料既要保障营养搭配合理,又要保障处理得当,给食用菌丰产创造物质基础。碳氮比是培养料配制的核心原则。在培养料搭配时既要兼顾营养合理,也要兼顾培养料的透气性、吸水性等物理性状适宜。

2.温度、湿度、光照和通风是保障食用菌茁壮生长的外部因素,尤其是温度、湿度和通风是相互关联,常常又是相互矛盾的,所以,在自然条件下栽培食用菌,对温度、湿度、光照和通风的调控要及时、灵活。

3.在食用菌生产过程中,正确处理培养料,彻底杀灭杂菌,减少污染源。

5、适宜区域

通过菇房的建设,该技术适宜于全国大部分地区的双孢蘑菇和草菇生产。






乡村唐娃


1/7 分步阅读

1.准备原料

原料准备好后要进行装袋、灭菌,灭菌后接种,接种后移入菇房,等待出菇。出菇后做好温度、湿度、通风、光照的管理工作即可。

2/7

2.时间

金针菇菌丝生长的适宜温度为7~30℃,最佳温度为23℃,子实体分化发育适宜温度为3~18℃,最佳温度为13℃。因此,南方地区种植时间以晚秋为好,北方地区以中秋为好,江南诸省在10~11月为好,高海拔山区在9月为好。

3/7

3.场所

需要准备菇房,菇房的主要要求是保温、通风、干净,可以搭建一个半地下式菇房,建议在室外往地下挖一个1米深的正方体的洞,再用土在地上四周垛起1米高的墙,顶上盖塑料膜及草帘即可。

4/7

4.原料

可以将粉碎玉米芯(可用高粱壳、锯末、花生壳、豆秆、玉米秆、油菜秆等代替)、麦麸、玉米面、石膏粉、黄豆面、过磷酸钙、白糖按75:20:3.5:2:1.5:1:1的比例准备好,然后将白糖加水溶化,再将白糖水和其他配料加水充分搅拌,含水量要达到65%左右,闷2~4小时后装袋。

5/7

5.接种

首先,选择15~17厘米宽、55厘米长的塑料袋装袋,装袋的时候要边装料边压实,装好后两端用细绳扎成活结,然后用高压或是常压灭菌,灭菌后就可以接种,接种后及时将袋移入菇房。

6/7

6.管理

如果在温度适宜的条件下,约24小时菌丝就开始萌发,约40天即可满袋。满袋后要解开袋口并翻卷袋口、堆袋披膜,每天早上要掀膜通风30分钟。

7/7

7.并保持湿度85%~90%,约7~10天可相继出菇

出菇后可适当加大通风,当柄长到3~5厘米时要掀去塑料膜,并通风换气1-2天;之后将温度控制在6~8℃,空气相对湿度控制在85%~90%,二氧化碳浓度控制在0.11%~0.15%,光照为弱光,约10天后金针菇即可长成并采收。

赞 踩分享

相关经验

怎样画简笔画“食用菌”?








马广虎


第一步你要到正规的菌种厂家买来菌种,一般分为一级种(母种)二级种(原种)三级种(栽培种)建议当地购买三级种栽培,可以缩短制种周期来提高时效。

第二步,设备和原枓准备,原料有棉籽壳,玉米芯,麦草,木屑等为主料。副料生石灰,麦麩皮,复合肥,玉米面,豆帕等。

设备按你准备种植多少来决定,原枓仓库,拌枓场地,灭菌设备,菌等最迟要20天内准备齐备。

第三步拌料,这里给您两个配方

1棉籽壳45%,玉米芯40%,生石灰3%,复合肥2%麦麩10%。。

2木屑40%,麦草40%,生石灰3%,.麦麩10%,玉米面5%,复合肥2%。

将原料按配方拌匀,加水按1:1.5比继续拌匀多翻两边堆成宽1米5高1米长不限的堆24小时倒堆再翻一边,装袋第四灭菌把装好的菌袋齐的码在灭菌灶里灭菌12一14小时,打开及时取出菌袋拉到消了毒的接种室,冷却到枓温30度以下就可以接种了,(现在都是开放式接种)。

第六菌袋培养,一般从接种到满袋25一30天,时常勤观察,掌握温度18一25度最为适易。

第七步菌袋满袋后码成7一9层的菌墙,墙与墙之间50公分过道方便釆收。

第八步出菇管理,菌墙形成后继续培养菌丝一周后洒水通风菇房内湿度85%以上,温度15一20度之间就可以了一周之后就会现蕾出菇控制好室内温度,湿度一周前后可以上市了。

细节方面可以私信解答!




秦州农友


首先很高兴能回答您的问题。

再次说下食用菌,食用菌的种类非常多,除了香菇、金针菇、猴头菇外,还有木耳、双胞菇、草菇、平菇、秀珍菇、杏鲍菇、茶树菇、银耳、牛肝菌、红菇、竹荪、口蘑、松口蘑、灵芝、冬虫夏草等。

下面介绍下,最常见的双孢菇种植方法,双孢菇用原料是牛粪以干牛粪为好。

播后管理

先在棚内菇床上铺一层3厘米厚的新鲜麦秸,再将发酵好的培养料均匀地铺到菇床上,料层厚15~20厘米为宜。然后按每立方米空间用10克加甲醛20毫升熏蒸消毒,24小时后打开门窗难通风换气。

当料温降到28°C以下时即可播种,每平方米用500毫升瓶装的菌种一瓶。将菌种均匀地撒在料面上,轻轻压实打平,使菌种沉入料内2厘米左右为宜。

播种后3天内适当关闭门窗,保持空气湿度80%左右,以促使菌种萌发。注意棚内温度不能超过30°C,否则应在夜间适当通风降温。播种后15天左右,当菌丝基本长满料层时进行覆土。覆土方法:选择吸水性好,具有团粒结构、孔隙多、湿不粘、干不散的土壤为佳。

每100平方米菇床约需2.5立方米的土。先拌入1.5%~2%的石灰粉,再用5%的甲醛水溶液将土渗透,待手抓不粘、抓起成团、撒下就散时进行覆盖,覆土厚度2.5~3.5厘米。

覆土后调节水分,使土层含水量保持在20%左右。覆土后的空间湿度应保持在80%~90%,温度13~20°C(最佳温度15~18°C)。应视土层干湿状况适时喷水,严格控制温、湿度是双孢菇优质高产的关键。


呗农乡趣


大家好,我是三农领域创作者,鄂乡村夫小健,很高兴回答您的问题

关于怎么用土方法种食用菌?

首先食用菌它的生长地带是比较多的,有在肥沃山林土地,也有在树上生长的。在我们农村种菌有一个产量比较高,质量也得到大部分农民种植的认可。

就是我们利用农村大量的栗木材,将这些木材隔10公分左右进行打孔,孔深度约5到10公分左右深,我们在将食用菌菌种放入木材的孔当中。我们农村所种植食用菌利用这种技术已经数年。希望此技术能给你带来希望

希望我的回答能帮助到你,谢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