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丁:藝術類高校網絡文學產業人才培養模式研究——以上海首個網絡文學方向本科教育為例

【摘 要】網絡文學是現代社會發展的必然產物,是有別於傳統文學的新型文學類別。二十多年來網絡文學的產業發展帶來許多須認真對待的問題,如文學網站運營人員、網絡寫手等在其中求生存、謀發展。同時,它佔領了人們的大部分閱讀時間,也創造出巨大的財富,其產業運營所需的各類人才越來越迫切。本文以上海視覺學院與閱文集團合作創辦的首個網絡文學專業方向為例,以高校學科建設規律為基礎,從市場需求出發,探討網絡文學產業人才培養的模式和途徑。


【關鍵詞】網絡文學產業 課程建設 本科教育 人才培養


一、我國網絡文學產業人才的現狀與分析


網絡文學產業的生產方式,是以文學網站的文化企業為運營主體,把參與者如網絡寫手、網站編輯運營人員、讀者、資本運作人士、出版商、影視傳媒行業等連接起來,在這個產業鏈上展開分工合作的過程。其中最關鍵的崗位就是網絡寫手和網絡文學編輯。他們是網絡文學的創作者,作為網絡文學產業發展的基礎,在產業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首先數以萬計的網絡文學的寫作者運用信息技術工具——網絡的推動,才有了今天網絡文學產業的規模和局面。其次就是文學編輯,他們是具有一定的網文閱讀基礎和創作經驗的。


網絡文學“高度的”產業化,給文化企業帶來了新的文學“亮點”與財富,同時也給傳統文學及人們的閱讀思維帶來了巨大的衝擊。越來越多的讀者開始通過便捷的移動終端閱讀網絡小說,也有許多人投身到網絡小說的創作中去,並有了豐富的成果。由於網絡的虛擬性,與傳統文學群體表現出很不一樣的特質,難免遭人質疑,作品質量遭人詬病。少有人能真實地瞭解這個群體,因而各種矛盾與問題也就顯現出來,要解決這些問題,專業教育與網絡文學的建設關聯起來了,由此中國高校第一個網絡文學專業方向應運而生。為此,我們首先需解析網絡文學產業中的創作主體的身份特徵,進而研究它發展的趨勢。


1、華語網絡文學的起源與初創階段


1991年4月5日,全球第一家華文電子週刊《華夏文摘》誕生,成為海內外學子閱讀和交流的“無紙”文學陣地。這份電子週刊的編輯主體,大多是當時在美國各高校已獲得或正在攻讀碩士、博士學位受過高等教育的國內留學生。當時活躍在電子刊物上的作者,如嚴永欣、少君、丁健、阿羊、朱若鵬等人,創作出了多部著作,尤其在1992年至1996年期間,隨著萬維網的建立和漢化視窗系統的普及,華文網絡文學的創作主體更加多元化。除了最早觸及網絡的理工科人才,還涉及到各個領域的知識、經濟、文化精英。他們具備一定的文學素養和寫作水平,擁有豐富的人生閱歷。質量精良的作品被不斷創作出來,那是網絡文學創作的黃金時代。因此,他們既是網絡文學的奠基者,也是搭建了一個較高的平臺創造者。


2、網絡文學“成長”階段


1994年以後,中國的網絡傳播時代隨著與Internet的全功能連接而正式來臨。由於國內的文學網站當時尚在起步階段,這一時期的創作,是自發的、自由的,從而也處在一種非職業化的狀態。那時的網絡文學主體,以70後出生的人為主,他們考上大學,能運用電腦、網絡,使這些才華橫溢,情感豐富,樂於表達的年輕人們,通過文學網站這一平臺,逐漸形成了自己獨特的文字風格並充分展示了他們的文學才華。


目前活躍在網絡文學的陣營裡這一時代的創作主體的特點:他們受過良好的教育,有一定的文學修養;善於表達自己觀點,敢於書寫時代,想象力豐富,文風清新獨特,他們是處在網絡文學最好的時代。


3、網絡文學的發展階段


這一時期的網絡文學是和網絡共同成長起來的,他們更加開放更加包容,也更加具有創造力。


2015年1月,閱文集團整合騰訊文學和盛大文學,創建了中國網絡閱讀與數字出版的網絡文學新平臺。促進了網絡文學創作者的數量增長,並且從中脫穎而出文學創作姣姣者,同時能獲得一定的經濟利益,這樣使越來越多的網絡文學的愛好者投身創作,不限年齡,會使用電腦打字,懂得如何註冊網站賬號,就可以開創自己的網絡小說創作之旅。


同時也存在許多問題:如網絡小說的上傳無任何門檻限制,網絡文學作品的質量便參差不齊,無法用傳統的優劣規則去界定;網絡文學作者的利益與文學網站緊緊綁在一起,“自由”不再是他們的屬性,凡是必須服從於商業邏輯,服務於市場消費,由此演化了一系列的網絡文學創作的類型和模式,使得商業利益最大化,這給文學的發展帶來一定製約,同時也帶來網絡文學的繁榮與發展。

二、我國網絡文學創作人才本科教育的歷史和基本情況


在網絡文學大發展的同時,必然帶來與傳統文學的“碰撞與摩擦”,產生的專業、學術的問題會越來越多,需要系統研究、學習的領域促使網絡文學的本科教育應運而生。


1、網絡文學專業方向的產生


素有“作家搖籃”之稱的魯迅文學院,在2009年開設了“網絡文學作家培訓班”,唐家三少、任怨、秋遠航在內的等29名網絡作家,通過魯迅文學院和原盛大文學的層層遴選,通過了中國作協黨組的審批,成為了首屆魯迅文學院“網絡文學作家培訓班”的首批學員。”這標誌著網絡文學教育的開端。


但近十年,網絡文學產業的發展,主要精力是花在教育市場、教育民眾、教育作家、教育用戶和教育相關行業。而對培育網絡文學領域使它成熟、規範、發展所需要的必要條件卻關心甚少。如:如何能夠源源不絕的去培養、發掘、培訓,能夠培養出來越來越多網絡文學的作家?如何培養網絡文學讀者的閱讀素養?如何使網絡文學領域可持續發展?這絕對不是網絡文學產業、作者任其隨意創作和發展就可以得到的結果,必須通過系統的研究,理論的提升,才有可能調整整個網絡文學創作的大環境。這與把網絡文學有系統、有組織的做一個提升,把所有網絡文學題材的廣度和深度的拓展,是行業發展的越來越好的關鍵所在。


另外,網絡文學產業各個領域的專業人才的需求量大。今天的網絡文學已經需要不同行業的交融合作。全版權運營意味著在網絡環境裡面創作小說後,整個運營並沒有結束,而是通過對作品和用戶的瞭解,把小說的版權衍生價值做到極致,無線閱讀、網絡廣告、影視、遊戲改編或線下出版等等,都是實現創作價值最大化的方式。網絡文學產業的從業人員已經不只是作家,他們必須有其他新的技能。這樣衍生領域人才的培養,必須通過高校的教育來輸送。


在一段時間裡,魯迅文學院、上海大學、中南大學等機構和高校都做過網絡文學的短期培訓。2014年上海視覺藝術學院創辦網絡文學專業方向的四年本科教育,奠定了網絡文學學術性、理論性基礎。


2、網絡文學方向本科教育的原則


網絡文學專業方向是文學大類的分支,存在著一定的特殊性。招生嚴格按教育部的有關規定,根據專業定位的要求,基於這三個要求:首先要尋找想象力豐富,會講故事的人,其次要選擇會口頭表達,真正熱愛創作的人,再就是有一定文字功底,能構架一個完整微型小說的人。上海視覺藝術學院制定了相關考試內容,其中最具特色的是筆試環節,考察學生的文筆功底;故事題材內容均不限定,甚至要求考生不拘束自己的想象力,不束縛考生的創作空間,大膽的把合理的奇思妙想融入到自己的故事中去。這樣,在公平公正又不失專業特色的前提下,靈活吸納有潛質,素養高,又真正熱愛,能堅持學習的網絡文學的人才。

三、我國網絡文學創作人才本科培養模式


目前學術界已經有許多學者都在關注、研究網絡文學的相關課題,但我國高校在網絡文學創作領域的相關課程仍然不多,課程體系不夠完善,要納入學科還須下功夫。我們不能沿襲國內高校的中文系,注重文學史論和批評,但也不能沒有文史類的相關課程。因此,結合傳統文學的優勢,借鑑網絡文學的特點,探索網絡文學本科教育的新體系勢在必行。


同時,如何將課程體系設置得即有科學性,又有可操作性,是一個長期的實踐和探索的過程。近期,網絡文學方向創立之初,相關傳統文學及網絡文學作家、高校老師三方進行了課程體系的建設與探討,建立了以中文理論課為基礎,開設了中文系的史論課程:古代漢語、現代漢語、中外文學史綱等,網絡文學創作類課程為實踐課程:如設置了創意與寫作、網絡文學概觀、網絡文學作品鑑賞、網絡文學策劃等核心主幹課。創作實踐從大一到大四全程覆蓋,這一系列課程涵蓋了網絡文學定位、發展、趨勢研究以及從策劃構思到成文的創作技法。


從目前學生的上課及創作實踐來看,這套創作課程體系是有價值的,而且需要延續下去的。這類主幹課,使學生對網絡文學能從宏觀到微觀,各個方面,各個角度的全方位地瞭解專業內涵,為此,我們也在課堂上鼓勵學生用學習的知識點進行網絡文學的創作,既夯實他們的創作基礎,又直接與市場接軌,直接讓讀者來判斷他們作品,實現了高校學習與社會實踐的零距離接軌。


除了基礎理論與網絡文學實踐課程以外,該方向還設置了編劇、電視劇創作、微電影創作、出版與發行等延伸類課程,擴充知識面,增加了培養綜合性人才的可能性。隨著教學的深入,教學理念越來越清晰,方法也越來越科學。

四、我國網絡文學創作人才本科培養未來發展思考


1、穩定師資的結構


我們認為,配備一定量的專業師資,建立有專業水準的師資團隊,嚴格按高等教育的規律進行必要的專業基礎教學這是首要的任務。同時聘請傳統文學和網絡文學的業界作家擔任兼職教授,如葉辛、王安憶、俞天白等傳統作家以及唐家三少、血紅、骷髏精靈等網絡作家為網絡文學方向的學生開設系列講座,傳授創作經驗,實現了理論教學與一線有經驗的作家交融互通;並且把重心放在和專職教師一起完成課程建設上,在這個過程中,作家擅長總結實踐經驗,高校教師具備科研理論基礎,雙方優勢互補以達到我們教學的目的。


排課也是教學的重要環節,我們認為大一、大二學生需要夯實理論基礎,並形成科學合理的創作觀,這時專職教師的理論基礎課程能起到很好的引導作用。大三、大四的學生則開始由理論為基礎,重點放到創作實踐,業界知名的作家能指導他們按照商業寫作的規律把握寫作技能,創作有“故事”的文學作品來。


至此,師資結構逐步穩定,以專職教師的課程為主,不斷提高課堂質量;,加強專業教師的專業能力建設及研究的能力提升,帶領學生創作實踐,創造好的業績,以創作成果來“說話”。同時以兼職教授的講座課程為輔,讓學生及時的瞭解網絡文學產業領域的新動向;以成熟作者、編輯拜師結對為師資特色,根據學生的要求,專業的選拔,將優秀的創作人才推薦給網文作者、編輯進行一對一提高培養,使其更順利的進入專業實踐,為未來培養網絡文學優秀的創作人才奠定了紮實的基礎。


2、高校教務體系與專業教學協同


網絡文學方向的建立,對於高校教務體系而言,無疑是一個較大的挑戰。首先,網絡文學目前正處在變化、發展之中,文學市場和創作實踐在不斷的更新換代。這就要求高校內的相關課程要適應動態的市場,從而使教育、教學也處於“動態”。這要求教務體系要與教學體系進行有效溝通,協同行動,使網絡文學專業方向在有序的體系中,形成多維度的培養模式。其次,根據網絡文學創作的實踐特徵,要求教務體系對學分、學時的劃分有更靈活的調劑作用,在必要的教務管理機制下,儘量讓學生在實踐類課程中走出課堂,以小班教學的模式完成課堂學習和課程考核,這樣的教學體系才會有高效,這是高校穩定的培養基礎,行業發展的實踐特色,是實現網絡文學本科教育的特色亮點。

在網絡文學領域,網文作者的專業化是解決產業發展出現問題的關鍵所在。作者專業化的過程必然也是培養和教育的過程,將這個過程納入高校課程體系,不僅使已經有經驗的作者在創作上更加規範化,也能從年輕人中選拔一批有潛質的人才,從零開始,帶他們進入創作,踏入網絡文學產業的基地。


網絡文學專業方向,不僅培養網絡寫作人才,同時也培養網絡文學產業發展中可以擔任編輯、管理的人才。網絡文學進入高校教育體系,為所有熱愛寫作,立志於從事這一領域的人創造更加專業的學習平臺通過高校的人才培養和輸送,構築網絡文學專業“高地”的曙光就在眼前!


《網文新觀察》電子刊於2016年創辦,由上海市作家協會指導、上海網絡作家協會主辦,上海文化發展基金會資助,是上海網絡文學評論新陣地,共同助力中國網絡文學的發展。闢有解讀網文、 類型研究 、大神專欄 、 網絡關鍵詞 、 學術交流等主要欄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