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僧取經從中國長安到印度天竺,歷時17年,他無導航咋去的?

老秀才109566801


唐僧取經從中國長安到印度天竺,歷時17年,他無導航咋去的?


現代人當然是無法想象這種孤身一人的偉大旅程的,我們平時去區市裡見個朋友,買個東西,去一個景點都要依靠地圖軟件,可是在一千三百年前,孤身一人上路的僧人僅僅憑靠自己向佛的信念就可以不在乎生命,行如此的偉大旅程。


這種信念和行為著實為人佩服。


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很多人都聽過這句話,這是牛頓說的。其大致意思就是如果沒有前人為他鋪的路,他也不會有如此成就。


絲綢之路就是這樣一個偉大成就,包括佛教的第一次傳播到古中國來,也是絲綢之路的功勞。現在的一帶一路也是復刻古人的偉大成就。絲綢之路由西漢開始,(前202年—8年)漢武帝派張騫出使西域開闢的以首都長安(今西安)為起點,經甘肅、新疆,到中亞、西亞,並連接地中海各國的陸上通道。

不出意外,玄奘就是跟隨前人的腳步,進行這一歷程。


佛教第一次傳入中國,也始於絲綢之路。漢哀帝元壽元年(前2年),西域大月氏使臣伊存來朝,在帝都長安向中國博士弟子景盧口授《浮屠經》 。從此佛教正式開始傳入中國,史稱這一佛教初傳歷史標誌為“伊存授經” 。1998年正因為如此,經過中央有關部門的批准,中國佛教協會和中國宗教學會舉行了各種形式的“中國佛教兩千年紀念活動”。


玄奘其本人身處的時代正是隋唐大一統的一個開端,在唐朝沒有建立之前,三國到陳叔寶陳後主之間三百年間因為外族入侵,華夏幾乎滅亡,漢中地區大亂,人民生活痛苦不堪。佛教正好在這樣一個水生火熱的環境中得勢。


後世有詩曰: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


如此繁華的佛文化,又帶來了兩個悲劇,一個是三武滅佛,還有一個就是各種教派的互相攻擊。就像我們現在聽說的大乘教派、小乘教派、漢傳佛教、南傳佛教、密宗教派等等。如此繁華的佛教就如同西方的東正教、天主教、新教一樣,大家各說紛紜。


這就導致沒有高僧大德對佛學,佛經有完美的解釋,這中間幾百年間原始佛教中佛陀的教誨已經漸漸湮滅,現在大多數異端令信仰原始佛教的佛弟子痛苦不堪,也讓有心學習釋迦牟尼本來智慧的漢人佛教徒一頭霧水。


之後就生成了去西方取經和去東方傳道的兩種做法。


像是有名的有西方傳道而來的有曇柯迦羅、僧伽跋澄、僧伽跋澄、 僧伽提婆 、僧伽羅叉、 曇摩耶舍 、弗若多羅、 拘那羅陀 、提黎耶舍,當然還有最為我們熟知的鳩摩羅什和少林寺武功第一人的達摩祖師了。

去天竺取經的更是數不勝數了,有曇無竭,法顯等人,其中尤以法顯最為著名,法顯禪師的功德雖說比不了玄奘,可是仍是為後人開闢了一條道路的高僧大德。

說到這裡扯一句,我們可以學習玄奘不遠萬里求取佛學的精神,可千萬不能被宗教給洗了腦。尤其是現在世界三大宗教,畢竟你要是信了耶和華,那麼是不是有點對不起佛陀呢?


自由史話


十七年,是玄奘大師從長安走到天竺,再從天竺返回長安的時間。去的過程,也就幾年而已,而且大部分時間不是在趕路,而是在學習和遊覽。

玄奘大師在貞觀二年(公元628年)啟程,時年26歲。他經過了高昌、西突厥、吐火羅等地,繞著整個西域的外緣走了一圈,在631年左右抵達了克什米爾(迦溼彌羅國),算是進入了天竺的地界。這時候大約也就三年的時間,路程大約13800餘里。

如果按照紅軍長征的速度,一萬多里路用大半年也就到了。玄裝大師走了好幾年,主要是沿路一直在學習,同時也在和各地佛教寺院當地交流佛法,比如在高昌就停留了一年時間。

在唐朝時期,花費三年時間走完一萬多里的這段路,根本不算快。因為這條路已經在幾百年裡被無數人走過,從漢朝時期就是中國與中東、印度等地的經濟通道。所謂的導航,是根本不存在的。玄奘大師大部分路程都有嚮導和隨從陪伴,只有渡過玉門關以西的那段沙漠最為危險,險些渴死在中途。

進入天竺地區後,玄奘大師也沒有直奔那爛陀寺,而是一路修行學習一路巡禮佛教遺蹟,先後經歷翠祿勒那、襪底補羅、揭若鞠閣等十多個天竺國家,最後才抵達那爛陀寺。這時是632年,距離玄裝大師離開長安已六年了。(陶慕劍)


陶式防務評論


玄奘大師花費的17年,是長安和天竺之間往返的時間。其中,玄奘大師從大唐到達天竺的實際時間,也就三年左右。而且這三年裡,多數也不是在走路,而是在各地講經說法以及拜訪各地佛教古蹟。

玄奘大師在貞觀二年(公元628年)啟程,時年26歲。他出玉門關後,橫穿了整個西域,可以說是穿過了整個西突厥的領地。他在630年左右抵達了迦溼彌羅國,也就是今天的克什米爾,大致進入了天竺的地理範圍。

這個路線,實際上就是絲綢之路和中印文化交流路線的綜合。一路之上,都是商旅往來頻繁的經濟文化重鎮,千百年來無數人走過,有著成熟的道路和顯著的路標。所謂用現代的“導航”這種詞來解釋,完全是一種附會。

玄奘大師僅有的幾次危險,多數是斷糧斷水或者遇到強盜,迷路的情況極為少見。而且玄奘大師只有從玉門關到高昌國這一段路,是自己獨行的,缺乏嚮導。其他路程,玄奘大師都有大批人馬陪同(主要是高昌國王支援的漢人隊伍),不管是嚮導還是僕從都不少,甚至還有幾位僧侶作為玄奘的徒弟。因此,玄奘大師的這一路算的上是前呼後擁,浩浩蕩蕩的。

另外,玄奘大師在天竺的十多年裡,也是一路行進一路學習,在好幾個地方都駐紮留學了一年以上,幾乎走遍了天竺的各大佛教勝地。

從這個角度講,玄奘大師可算是一個真正的旅行家,用心去觀摩西域和天竺各地的風土人情,並且留下了大量寶貴記錄。所以,有空讀一讀《大唐西域記》,還是很好的。(陶慕劍)


博物館的狐狸


唐僧玄奘法師,歷時十七年,取得真經,可以說是歷盡艱險,在這一路上,有高山峻嶺,有幽谷深澗,如果是我們去西天取經,手裡還沒有導航,估計連路都找不到,不到半路就要想盡辦法回來,那麼問題來了,唐僧到底是根據什麼來確認道路的呢?

其實,在唐朝的時候,已經有了絲綢之路,已經形成了非常成熟的商道。對唐僧而言,就跟我們走在普通的馬路上一樣,唯一會困擾我們的,只有在遇到分岔路口的時候。唐僧自然也會遇到這種情況,但即使沒有導航,這種情況也是非常容易解決的。最簡單的方法,問路。看到分岔路口,問一問周圍的人,肯定能夠得到幫助,不過問路還是存在一定的風險,畢竟指路指錯的事情也不是沒有發生。

那麼除了問路之外,在唐代,已經有了非常多的驛站,類似我們現在高速路上的服務區,可以在驛站進行休息以及獲得自己想要的信息,如果想要知道具體的路線,找一個驛站問問可以說是萬無一失。

除了驛站之外,還可以求助一路人——商隊。從大唐到西域,每一年都有無數的商隊,唐僧在迷路的時候,完全可以等一隻商隊,然後跟隨商隊前行,商隊基本上都是有著非常豐富的經驗,基本上不存在迷路的可能,唐僧只要不停更換跟隨的商隊,就可以非常穩當前進。

最後啊,其實這個問題真的是沒有什麼必要,我們能想到的方法以及困難,古代人自然也能夠想到,從而提前做好準備,而且唐僧當時並不是獨自一人去取經的,身邊還跟著不少的僕從,這些僕從,不可能只是拿拿東西,化個緣的作用吧,肯定每一個僕從都有自己獨特的技能,其中必不可少的,就是認路,肯定會有專門的隨從對前進的道路瞭如指掌,只要不是處在深山老林,肯定能找到正確的道路。

再其次,哪怕真的處在荒山老林,不清楚自己的具體位置,指不了路,也還是有辦法的。我們都知道,唐僧是往西面去取經,也就是說大方向是西方,只要根據太陽,星辰等自然指示物,確定出下面,一直往西面走,總是會慢慢接近的不是嗎?

所以說,唐僧那個時候雖然沒有導航,但想要確定路線還是非常容易的,唐朝已經非常發達了,不至於一個皇家的團隊連路都找不到。


風雨潤桃李


唐僧取經是從長安到印度,唐僧為了探究佛教各派學說分歧,於貞觀元年一人從長安西行五萬裡,歷經艱辛到達印度佛教中心那爛陀寺取真經。玄奘從印度及中亞地區帶回國的梵筴佛典非常豐富,共526筴、657部,對佛教原典文獻的研究有很大的幫助。

《西遊記》是我國古典四大名著之一,該書裡面的唐僧西天取經的故事已經是中國家喻戶曉的話題了,當然文學作品畢竟是文學作品,不過唐僧西天取經這個事情還真不是虛擬的,歷史上玄奘法師的的確確趕赴天竺求取真經。

唐玄奘本姓陳,自幼便捨身出家為僧,玄奘對佛理等經典非常有研究,但是因為當時南北佛理的差異和分歧讓玄奘非常不解,為了解決這個問題他開始決心趕赴西域的天竺求取真經,玄奘西行並沒有像小說中說得多麼盛大,他的出發並沒有得到唐太宗的允許等於是私自西行。


有關於玄奘西行取經的真實線路,他是從長安出發沿著西域的高昌等國在西北繞了一個大圈隨後才到達天竺。我們從現在再來看唐僧這個西天取經的路線,其實通過路線測量從長安到玄奘的目的地爛陀寺整個的路線距離只有2400公里。


玄奘

可是唐僧西行的距離整體看來說是十萬八千里也不為過,而且當他取得真經返回長安的時候依然是在西北走了一大圈,這個在後人來看是非常不可思議的,因為這一來一回繞的路也太遠了,整個的距離生生就這樣被拔高了,那麼玄奘為何要捨近求遠走出這個西行的線路呢?

當然首先一個是印度和中國的接觸地帶也是非常獨特的,人們都知道這個青藏高原把中印兩個板塊給隔絕開了,否則從這裡到印度無疑是最近的,不過以當時玄奘的條件翻過這個青藏高原基本是不可能的。

唐朝與天竺中間隔著一個吐蕃,吐蕃本身與唐朝的關係就比較微妙,雖然唐太宗和親修復了二者之間的間隙,但是並不代表吐蕃對唐朝就真的友善了。要注意的是玄奘西天取經是他的個人行為,首先沒有經過太宗的允許,其次他也不是代表唐朝官方的,因此他無法穿過吐蕃的境內直接前往天竺。


玄奘

但是唐朝還是與天竺有著一部分交界的,那就是西南地區,早在漢朝的時候開通了西域絲綢之路的張騫就發現了西南四川這邊有一條路可以和印度接觸,後來漢武帝派兵試圖去打通這條道路,不過因為西南地區部族林立,而且對於漢朝來說這裡的戰略或者地位和絲綢之路是沒法比較的,所以此事也就作罷了。

因此玄奘且說知不知道有這麼個路,就是知道了要從這裡走的話,西南地區各種小國林立,而且唐朝對這裡的控制顯然沒有那麼穩固,再說這些地區的路徑險惡能不能到印度還是一回事,玄奘不太可能會走這裡。


玄奘如果說走海路的話也是有可能很快到達的,但是他本身就是偷渡過去的,估計一路上到了海關人家都不會放他上去的,所以玄奘選擇了繞路這麼看來也是就這個選擇,當時他走的絲綢之路經過長時間的開拓已經非常成熟了從長安沿著河西走廊到了中亞再南下穿過開伯爾山口這是歷史上通往印度的必經之路,玄奘選擇的這個路基本上也是當時唐朝和印度交流的唯一可行通道。

唐僧印度取經路線,漢朝已經打通。小編認為古人旅行很少獨行,一般都會攜帶家奴,或找志同道合的友人結伴而行。一來是出門在外,行李繁重,需要肩挑擔扛;二來路上萬一遇到歹人劫匪,也好有個照應。

非常願意為你解答,歡迎評論留言。


大鵬帶你看古建


導航的歷史非常短,也就是最近這十幾二十年的時間。在這之前有其他的探路方式。比如地圖等等。

不過回到唐僧也就是唐玄奘個人的實際經歷上面來看,這得益於他自身的一個神奇經歷。

玄奘在離開唐王朝的邊關以後,不久之後就來到了當時西域較大的一個國家高昌國。高昌國的國王麴文泰,也是一個漢人,同時又篤信佛教。他對於玄奘一見如故。因此,希望將玄奘留下來作為國師奉養。玄奘幾經推辭以後,麴文泰不得不放玄奘西行。但是,他卻以舉國之力,為玄奘此後的取經之路,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當時的西域各國普遍實力較弱,因此大都依附於突厥。麴氏以僕人的口吻,為玄奘向當時的西突厥大汗寫了一封信。這封信實際上也就是後來西遊記小說以及電視劇當中通關文碟的真正歷史原型。除此之外,麴氏還為玄奘剃度了數名僧人,以徒弟的身份照顧玄奘其後的旅途。還安排了一批侍衛保護玄奘。同時還為玄奘準備了不少禮物,用來打點沿途各國的國王。

於是,在高昌國舉國之力的扶持之下,玄奘順利的來到了西突厥大汗的王廷當中。西突厥當時的領土範圍非常廣袤,控制了現在的中亞大部分地區。在收到了高昌國王的豐厚禮物之後,大汗對於玄奘非常的熱情。因此專門派遣侍衛,將他送到了西突厥南部邊境,實際上也就是現在阿富汗和巴基斯坦一帶地區。再往南其實也就進入了當時所謂的天竺境內。其實當時這些地區就是佛教相對來說比較興盛的地區。比如阿富汗境內的巴米揚大佛曾經是世界上規模最大的立佛。玄奘進入這一地區以後,實際上就開始了對印度佛教的考察和學習之旅。在這個過程當中,玄奘一路和當地的寺院僧人進行交流,從而也就瞭解到了印度當時最大的佛教文化中心那爛陀。於是玄奘在其後,最終到達該地,併成為了著名僧人戒賢的徒弟,開始了數年的學習生活。

從玄奘整個西行的歷程來看,在高昌國以前就是個人單打獨鬥。不過由於中原地區和西域之間的聯繫建立的非常早,可以上溯到西漢,所以這一段路程本身並沒有什麼神秘性可言,當時的商人有非常成熟的路線。實際上除了玄奘以外,從南北朝時期開始,就有大量的僧人前往天竺球場,所以他們也有了較為成熟的線路,玄奘只要遵循當時的傳統線路,就可以很容易的到達高昌國。

到了高昌國,玄奘就因為特殊的機緣而有了嚮導的幫助。這樣一種幫助一直持續到離開西突厥進入印度文化區域。在嚮導的幫助下,整個歷程是比較順利的。到了印度文化區以後,玄奘主要依靠以前通過文獻對於印度的瞭解,再加上對當地僧人的尋訪,確定自己的旅行路線。在印度文化區域範圍內,這些路線也是比較成熟的,所以也不存在特別大的困難。

而玄奘本人的西行歷程並沒有長達17年這個時間其實包含了它在印度境內學習佛教文化的時間。至於回程,其實相對來說就簡單了不少,因為有了之前的歷史經驗。再加上當時李世民已經將領土擴展到了西域以及現在的中亞部分地區,可以說,玄奘返程的時候所受到的阻礙要更少一些,所以速度也就更快。


用戶4325101516


玄奘當年取經的路線是從長安出發,到達印度

歷時17年,行程5萬多公里,實現了他西行求法的目標。\r

真實的玄奘去天竺是按照早已成熟的絲綢之路商道走的,有駝隊的時候就跟隨,無駝隊的時候,就按照所應經過的鎮甸以及商隊數百年來形成的路標來確定方向;在當時那種惡劣的自然環境下,他的行為真的是很偉大的。



梁村


唐僧大致是沿著絲綢之路走的。有資料說他白天靠看太陽,夜晚看星星與月亮,過沙漠以人骨和獸骨當路標辨別方向。路途中,有些信奉佛教的國家還幫助過他。

隋唐時期,中國與南亞各國建立了聯繫,交往頻繁。許多中國僧人到今天的印度,巴基斯坦求經禮佛。

玄奘在貞觀元年,從長安出發,抱著“若不至天竺,終不東歸一步”的決心,戰勝了沿途流沙雪山,嚴寒酷暑等種種障礙,經過現在我國的新疆,中亞地區和阿富汗,終於到了巴基斯坦和印度。於貞觀十九年回到長安。


皖北隱士


踏平坎坷成大道,一去就是幾萬裡……《西遊記》裡唐僧取經的故事,大家都很熟悉。俗姓陳,小名江流兒,法號玄奘,號三藏,被唐太宗賜姓為唐。相傳為如來佛祖座下二弟子金蟬長老投胎。

唐僧的原型是唐朝的玄奘,本名陳禕(yī),今河南洛陽人。唐代著名高僧,法相宗創始人,被尊稱為“三藏法師”,一生翻譯出上千卷經書,與鳩摩羅什、真諦並稱為中國佛教三大翻譯家。被後世俗稱為“唐僧”。

小說中,唐僧帶著孫悟空、豬八戒、沙和尚,騎著白龍馬,一路西行取經,化解了九九八十一難,歷盡千辛萬苦,終於從西天雷音寺取回三十五部真經。史實是,玄奘於貞觀元年一人西行五萬裡,前後歷經十七年,到達印度佛教中心那爛陀寺取得真經。

沒有導航,最先進的交通工具就是馬,歷時17年,唐僧是怎麼從長安走到天竺去的呢?

首先,靠意志,或者說是對佛法的信仰。

五歲喪母,十歲喪父,自幼出家的玄奘,一直勤於在寺院中學習佛教經典。長大一些,他走遍四方,在隋末的亂世中尋求人性的本源,探究不死不滅的道理。可走的愈久,心中的疑惑越多,於是,他決定,要去佛陀起源的地方,尋找真正的般若。

那一年是唐太宗繼位的頭一年,玄奘奉旨往印度求佛。西行之路遍佈大漠、戈壁,風險重重,很快,僕從們死的死,散的散,只剩下玄奘孤身一人。但他沒有動搖過,“不求得大法,誓不東歸一步”。

其次,靠偉大的絲綢之路。

絲綢之路由西漢開始,(前202年—8年)漢武帝派張騫出使西域開闢的以首都長安(今西安)為起點,經甘肅、新疆,到中亞、西亞,並連接地中海各國的陸上通道。佛教第一次傳播到古中國來,就是絲綢之路的功勞。

玄奘去天竺,肯定是按照絲綢之路的商道走的,有時跟隨駝隊,有時按照所應經過的鎮甸以及商隊數百年來形成的路標來確定方向。有資料說他白天靠看太陽,夜晚看星星與月亮,過沙漠以人骨和獸骨當路標辨別方向。應當是屬實的。

最後,靠的是大唐的赫赫威名和友邦。

看《西遊記》時,我們不難發現,唐僧師徒每到一處,先要遞上通關文牒。說一通“貧僧奉大唐皇帝之命,前往天竺取經……”之類的自我介紹。然後,沿途的驛站、官員就會為他提供齋飯、住宿和其他方面的幫助。

這一方面是因為,唐朝初年,是一個盛行佛教的年代。唐僧西行路上,途經的很多國家都是信奉佛教的國家,對僧人本身推崇有加,願意主動幫助大唐高僧,結個善緣。

另一方面,唐朝在當時是威風八面的大國上邦,享受著萬國來朝的殊榮。唐僧拿出大唐的文書,唐太宗的簽名,沿路國家自然會給他幾分面子,為這個本身與世無爭的和尚提供協助。

雖然天時、人和,但在當時那種惡劣的自然環境下,唐僧西行取經的行為真的非常偉大,他歷經千辛萬苦取得真經,為弘揚佛家教化做出了巨大貢獻。


我們不一定要學習唐僧獻身佛教,但起碼應該學習他為了信仰痴心不改,未達目的不怕千難萬險的精神。


何處風蕭蕭


唐僧之所以花了這麼多時間,概是因為:佛祖認為唐僧需要得到磨練。俗話說得好:不經一番寒徹骨,怎得梅花撲鼻香?

世人皆知,唐僧乃是佛祖座下金蟬子的轉世。這金蟬子本事佛祖的得意弟子,深受佛祖寵愛,結果,就是這麼一個讓佛祖看重的弟子,居然敢在上課的時候睡覺!難道是我上課的時候講的不好麼?佛祖不禁怒了!佛祖很生氣,後果很嚴重,於是金蟬子就被打下凡間受磨練去了。試想,揹著這樣的下凡背景,佛祖怎麼能讓他輕鬆闖關成功呢?

所以,佛祖給唐僧安排了九九八十一難,勢必要將懲罰進行到底。但是又擔心弟子在出行路上受到欺負,所以還安排了幾個得力弟子相助,可是這孫悟空一個跟頭就十萬八千里,如果要是孫悟空揹著唐僧去取經的話,那不就是一根菸的功夫就完事兒了麼?所以,佛祖安排觀世音下凡示意:你們幾個只能老老實實的走到天竺,到了天竺之後,只有封賞。所以,這唐僧雖然沒有導航,但是他有孫悟空啊!

當然,上面的都是神話故事。唐僧,原名玄奘。但是這裡有兩點需要解釋一下:第一、玄奘出行歷時17年,並不是意味著玄奘走了17年,而是因為玄奘要到各地學習、交流,所以花費了不少時間。第二、那時候雖然沒有導航,但是玄奘有地圖!況且,玄奘鼻子低下張了一張嘴,就不能邊問邊走麼?再者來說,玄奘走的又不是什麼荒無人煙的無人之境,所以自然可以在沒有導航的情況下到達目的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