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體》:人性中的底線和善意不可辜負

“不行,停下。”程心的聲音平靜,但無比堅定。

“為什麼?”AA的聲音變得同樣平靜。

“因為下面有人群。”

“那樣,過不久,我們、人群和地球就要一起變成碎片,在這些碎片中,你能分清哪些是高尚的,哪些是卑鄙的?”

“至少現在,道德底線還在。”

《三體》:人性中的底線和善意不可辜負

《三體 死神永生》中,光粒沿黃道面以光速襲來擊中太陽,唯一的逃生希望是乘飛船飛往木星,當光粒擊中太陽時在木星的背陽面躲過大爆發。

人們擠破了頭奔向發射港,由於等待時間過長,一些太空穿梭機竟然在停泊區的人群中啟動發射了,停泊區變成了火葬場!AA也想在停泊區啟動發射時程心制止了她。

雖然這只是虛驚一場,但程心在大難當前仍保留的道德底線讓人欽佩。

孟子的《魚我所欲也》:一簞食,一豆羹,得之則生,弗得則死。呼爾而與之,行道之人弗受;蹴爾而與之,乞人不屑也。

我不知道現在還有多少人有這種覺悟,為了某種信念也好信仰也好,寧願死去也不願意苟且。我經常想,這個時代還有多少人有底線,有原則,不論男女。

同理,電影《一出好戲》中,一群在社會中地位各異的人,流落在一個孤島,又誤以為外界世界不復存在。

在這樣一個孤島上,法律和道德漸漸失效,人們開始遵從本性,原本善良的人,開始變成惡毒的、沒有底線的另一個人。

電影裡,其實大部分人都突破了自己原本的底線。比如,為了幾條魚,一群人沒了羞恥心,忘了從小到大遵循了一輩子的禮節,放任自己像動物一樣去爭奪。但最讓人感到恐懼的,還是男主身邊的跟班——小興。

《三體》:人性中的底線和善意不可辜負

原本的他,一副懵懂無知的模樣,總是受人欺負,被困孤島後,他發現自己翻身機會來了。

他不再願意當一個跟班,從一個懵懂老實的小綿羊,變成了兇狠狡詐的小豺狼。

當他得知外面的世界還存在時,刻意隱瞞不說,還利用老闆手機裡女兒的視頻,把老闆的公司房子都敲詐到手。最後甚至想獨自逃離,把其他人都留在孤島上等死。

《三體》:人性中的底線和善意不可辜負

朴樹在演唱會說過這樣一句話:就算明天全世界的人都喪心病狂,都去搶劫銀行,我也不會變得和他們一樣。

越是在最艱難的時刻,越能考驗一個人的人性,程心如此,小興毅然。


薛兆豐也曾經在《奇葩說》上說過一個觀點:你能不能跟一個人結婚、願不願意跟一個人結婚,不是看最高處,而是看最低處。

其實不只是結婚,生活中交友同樣如此。如果你遇到一個品性最低處很低,毫無底線的人,一定要懂得及時止損。遠離,是最好的選擇。

康德說,法律是道德的底線。這底線是看得見摸得著的,因為法律條文擺在那裡。但遵守法律只能保證你可以在太陽下自由行走。至於你能走多遠,飛多高,則取決於你做人的底線。

《三體》:人性中的底線和善意不可辜負

他一字一頓地說:“失去人性,失去很多;失去獸性,失去一切。”

“我選擇人性。”程心說,環視所有人,“我想你們也是。”

......

“小女孩,你看,我遵守了諾言。”

小說《三體》語境下,拯救人類的方法是唯一確定、而且必然要犧牲部分乃至賭上絕大部分人類。程心的決定讓不少讀者對她失望至極,但她保留人性真的錯了嗎?我覺得並非如此。

就跟戰鬥會死人一樣,不希望死人是人性,但是僅僅因為會死人而畏懼戰鬥,那必然是一種愚蠢和軟弱。程心代表的正是這種“人性”。再者,劉慈欣筆下的幾位主角真的“滅絕人性”了嗎?顯然沒有。

正是因為他們本來有著人性,為了全人類的利益放棄這些人性才顯得彌足珍貴,而且實際上他們的人性從未泯滅,乃至這點最後的人性讓他們功敗垂成。

羅輯本來就是一個愛生活的人,他拿到面壁者權力之後就是拿來過好日子的,還有莊顏和孩子,他肯定深愛地球的一切;就算當上了執劍人,手握兩個世界的時候,他也沒有成為暴君和獨裁者。

章北海一樣,他一方面敢於刺殺大科學家,一方面卻在最關鍵的時刻遲疑了,沒有馬上痛下殺手屠戮同袍,導致自己全艦身死。

維德呢?作為一個威脅度100%的男人,居然因為小姑娘的一個諾言而束手就擒,很難說他真的泯滅了人性。

《三體》:人性中的底線和善意不可辜負

最後,我想強調的是“失去人性,失去很多;失去獸性,失去一切”這句話,是真正具有人性和獸性的人才有資格說的,因為人不可能失去自己沒有的東西。

現實中,有些人,明明沒有羅輯章北海的本事能洞悉人類未來的方向,也沒有對人類集體的大愛,甚至沒有自己說到做到的勇氣,只是為了自己狹隘的偏見而在網上大放厥詞。

《三體》最後,太陽系毀滅,只有程心和關一帆倖存下來,但已經不重要了。

劉慈欣說寫程心這個人就沒想過讓讀者喜歡,這不是讀者會喜歡的人。

的確,她其實很自私,但這種自私和普通的自私不一樣,因為她自己覺察不到。遵循道德的人其實很自私,因為他們除了道德和良心什麼都不管,程心恰恰就是一個這樣的人。

她會認為自己很崇高,認為自己不自私,認為自己的價值觀和道德準則是普世的、正確的。至於遵循它會帶來什麼後果,她只考慮能不能讓自己的良心得到平安。這種人有犧牲精神,能夠為自己的價值觀和道德準則犧牲生命,但這也不能改變他們自私的本質。

《三體》:人性中的底線和善意不可辜負

在小說裡,真正做到“大愛無仁”不自私的人,會從人類的整體去考慮,因為犧牲良心是最難的事情,比犧牲生命要難得多。

其實想來也只是每個人看法角度不同罷了,一千個心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沒什麼是絕對的。

但我覺得,善有兩面,一是人類的美,一是人類的脆弱。在人類範疇內,善是毋庸置疑的,是值得尊敬的;但《三體》的框架是宇宙、生命等終極命題,善的美就不起作用了,脆弱便被凸顯出來。但我們就能這麼簡單地批判“善”嗎?當然不能。

一個既美又脆弱的程心,就是人類自己。說到底,這不是一個選擇,不是在維徳和程心中間選擇一個正確的人。我們必須尊敬人類的“善”,就像我們也必須尊敬維徳的“狠”。儘管很多讀者並不喜歡程心,但我還是選擇因為她的善意而欣賞她。


《三體》:人性中的底線和善意不可辜負

我們活在世上,人人都有對善意的需要。今天你出門,不必有奇遇,只要一路遇到的是有好的微笑,你就會覺得這一天十分美好。如果你知道世上有許多人喜歡你,肯定你,善待你,你就會覺得人生十分美好,這個世界十分美好。

即使你是一個內心很獨立的人,情形仍是如此。沒有人獨立到了不需要來自同類的善意的地步,不是嗎?

<strong>作者:一直特立獨行的棋,文字是一種救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