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的王者——波斯帝國

亞述帝國統治兩河流域時期,發端於東部伊朗高原的波斯文明,逐漸擺脫了長期被兩河流域文明籠罩的陰影,開始形成獨立的波斯文明。

公元前7世紀,在今伊朗西部居住著兩個伊朗語部落,波斯在南,米底在北,當時都被亞述帝國統治。

公元前612年,米底人與新巴比倫王國一起摧毀了亞述帝國,從此號稱米底帝國,成為當時西亞最強的國家之一,波斯則成了它的附屬國。

居魯士以伊朗西南部的一個小部落起家,先後統一了十個波斯部落,隨後又運用自己過人的軍事才能,取得了一系列征服戰爭的勝利,接連消滅了米底王國,呂底亞王國和新巴比倫王國,統一了大部分的古中東地區,建立了從印度到地中海的波斯帝國。

曾經的王者——波斯帝國

公元前530年,居魯士大帝在進攻中亞細亞的馬薩格泰人時戰死,他的銘文上驕傲的寫著:"我,居魯士,世界之王,偉大的王。"當代伊朗人將居魯士尊稱為"伊朗國父"。

關於居魯士的出身,還有一段離奇的故事。據說在居魯士還沒出生前,當時的米底國王夢見自己女兒的兒子以後將取代他成為亞細亞的新霸主。於是米底國王便將那個女兒嫁給了地位低下的波斯王子岡比西斯,因為當時的波斯還只是一個小附屬國,女兒嫁給波斯王子,他女兒的後代也就失去了爭奪米底王權的資格。

但是當米底國王女兒懷孕時,他又做了一個夢,夢到從他女兒肚子里長出了漫天的葡萄藤,籠罩了整個亞細亞。米底國王為防不測,便派人在他外孫奕出生就將其殺死。

這個新生兒就是居魯士,國王派去的大臣將剛出生的居魯士交給了一個牧人,讓他把居魯士棄之荒野,誰知牧人的妻子剛剛生下了一個死嬰,便用死嬰替換了居魯士,換來了居魯士的安全成長,也就有了後來的波斯帝國。(波斯版趙氏孤兒?)

曾經的王者——波斯帝國

居魯士在他統治的30年間,逐漸確立了波斯帝國的基本版圖,消滅了強大的新巴比倫王國,解救了被囚於此的猶太人。

居魯士之子岡比西斯二世更是征服了整個兩河流域地區,最終於公元前525年,打敗了古埃及王國,第一次建立了一個橫跨西亞北非的龐大帝國。

居魯士的孫輩大流士一世打造發達的道路交通系統,建立賦稅制度,使波斯帝國的統治更加完善,成為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帝國。

公元前520年,大流士一世建造了輝煌的都城波塞波利斯,波塞波利斯的建築樣式和風格繼承了巴比倫和亞述城市建築的特色。

波塞波利斯王宮奢華,豪放的建築風格,充分體現了當時波斯帝國的強大與富庶。其中以兩塊浮雕最具代表性,一個是薛西斯的浮雕,另一個是大流士的浮雕,上面有四種文字的題字,這些題字是奉大流士命令在埃及製造的,內容是:我命令在埃及製造這個雕像,以向未來的人們表明,埃及被控制在波斯人手上。

為了宣揚自己的功績,大流士還下令在一塊懸崖上雕刻了長篇頌文來歌頌他自己的豐功偉績,這就是貝希斯敦銘文。

曾經的王者——波斯帝國

波斯帝國國王的野心不僅在亞洲和非洲地區,他們又將目光瞄準了地中海西岸的希臘。公元前490年,波斯大軍又一次進攻希臘,卻在馬拉松平原被雅典人擊敗(馬拉松長跑運動由此而來)。

從公元前499年至公元前449年,波斯三次大舉入侵希臘,均無功而返,這場持續了半個世紀的希波戰爭,最終以波斯戰敗告終,希臘的城邦國家制度得以倖存下來,而波斯帝國的霸主夢從此破滅了,龐大帝國的統治也越來越難以為繼。

公元前332年,在馬其頓王亞歷山大大帝的數次東征浪潮中,曾經龐大的波斯帝國轟然倒塌。

(知識點:雖然身處中東,在一群阿拉伯國家之間,但伊朗主體是波斯人,不是阿拉伯人,所以伊朗不屬於阿拉伯國家。而且大多數伊朗人屬於伊斯蘭教中的什葉派,大多數阿拉伯人屬於伊斯蘭教中的遜尼派,宗教信仰也存在一定的分歧。)


分享到:


相關文章: